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1000发布日期:2024-04-23 11:2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1、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最后传送到驱动桥再左右分配给半轴驱动车轮,在这条动力传送途径上,驱动桥是最后一个总成,它的主要部件是减速器和差速器。差速器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422096u”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虽然解决了现有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受撞击易造成损坏,容易影响结构稳定性﹐减少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上述通过外框架﹑缓冲层、防腐涂层和软性硅胶环,且外框架的内壁边侧设置有缓冲层,外框架的外端边侧设置有防腐涂层,所述缓冲层的左右两端边侧设置有软性硅胶环对内部的差速器进行保护,但是对差速器进行润滑往往都是直接把润滑有倒入工作的位置,使工作位置运动的时候进行自动润滑,考虑到差速器安装和拆卸比较麻烦,长时间的工作和运动,润滑油也会进行干涩,使润滑位置效果降低,导致自动润滑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中技术存在,自动润滑位置的润滑油长时间的工作和运动的会出现凝固干涩,导致自动润滑的效果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外框架和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部设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外壁与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内部安装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端部与锥形齿轮向连通,所述锥形齿轮的表面安装有出油孔,所述锥形齿轮的外壁与齿轮相啮合。

3、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外框架的内壁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道,所述滑道的外壁与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滑道的外壁与连接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与轴承相抵紧。

4、进一步完善,所述锥形齿轮的外壁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外壁与圆杆转动连接,所述圆杆的端部与行星齿轮固定连接。

5、进一步完善,所述行星齿轮的外壁与第一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外壁与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

6、进一步完善,所述行星齿轮的外壁与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外壁与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

7、进一步完善,所述外框架的内壁与软垫固定连接,所述软垫的外壁与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端部与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8、进一步完善,所述外框架通过螺栓与保护帽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帽的内壁与第一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内壁与限位圈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的内壁与差速器壳体相抵紧。

9、进一步完善,所述齿轮的上端与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轴的外壁与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表面安装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下端与输送管道相连通。

11、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第一输出轴表面注油孔向内部的输送管道注入适量的润滑油,第一输出轴会带动轴承转动,第一输出轴内部的润滑油经过转动的惯性,润滑油在输送管道的内部移动,并且会从锥形齿轮的表面上的出油孔间接流出,使润滑油对锥形齿轮和齿轮等接触工作位置进行长期自动润滑,提高自动润滑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外框架(1)和差速器壳体(2),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2)的内部设有润滑机构(3),所述润滑机构(3)包括第一输出轴(301),所述第一输出轴(301)的外壁与差速器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01)的内部安装输送管道(305),所述输送管道(305)的端部与锥形齿轮(302)向连通,所述锥形齿轮(302)的表面安装有出油孔(303),所述锥形齿轮(302)的外壁与齿轮(304)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框架(1)的内壁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滑道(401),所述滑道(401)的外壁与外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滑道(401)的外壁与连接环(40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环(402)的内壁与轴承(403)相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锥形齿轮(302)的外壁与框架(5)固定连接,所述框架(5)的外壁与圆杆(6)转动连接,所述圆杆(6)的端部与行星齿轮(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行星齿轮(7)的外壁与第一太阳齿轮(8)相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8)的外壁与第一输出轴(30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行星齿轮(7)的外壁与第二太阳齿轮(9)相啮合,所述第二太阳齿轮(9)的外壁与第二输出轴(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框架(1)的内壁与软垫(11)固定连接,所述软垫(11)的外壁与支撑块(1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12)的端部与差速器壳体(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框架(1)通过螺栓与保护帽(13)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帽(13)的内壁与第一输出轴(301)活动连接,所述外框架(1)的内壁与限位圈(14)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圈(14)的内壁与差速器壳体(2)相抵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齿轮(304)的上端与第三输出轴(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轴(15)的外壁与差速器壳体(2)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出轴(301)的表面安装有注油孔(16),所述注油孔(16)的下端与输送管道(305)相连通。


技术总结
一种自润滑的差速器总成结构,包括外框架和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部设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外壁与差速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内部安装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端部与锥形齿轮向连通,所述锥形齿轮的表面安装有出油孔,所述锥形齿轮的外壁与齿轮相啮合。通过把第一输出轴表面注油孔向内部的输送管道注入适量的润滑油,第一输出轴会带动轴承转动,第一输出轴内部的润滑油经过转动的惯性,润滑油在输送管道的内部移动,并且会从锥形齿轮的表面上的出油孔间接流出,使润滑油对锥形齿轮和齿轮等接触工作位置进行长期自动润滑,提高自动润滑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张永国,卢海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市龙晨车桥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8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