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03709发布日期:2024-05-17 12:11阅读:7来源:国知局
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申请201611270550.0公开了一种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减速机构、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减速机构动作,所述减速结构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阀体一体或者相对固定或限位设置的阀座,阀座相对位于所述腔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阀体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保持与所述腔连通;所述阀块能够相对所述阀座动作,且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在与所述阀座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凹槽,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连通或者不连通,通过所述阀块转动控制所述凹槽使所述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或者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的连通或者不连通,通过所述阀块转动控制所述凹槽使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或者不连通,控制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的连通或者不连通。该现有技术中,通过凹槽实现两个通孔的连通,即使凹槽中放置密封座,也无法实现两个通孔之间凹槽中的工作介质对凹槽外的良好密封性。中国发明申请202310671958.2公开了一种电动阀,但也无法实现多孔之间的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阀。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阀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阀体一体或者相对固定或限位设置的阀座,阀座相对位于所述阀腔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电动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设置密封座;所述阀块能够相对所述阀座动作,且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设置有贯穿阀块上下端面的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三贯通孔、第四贯通孔、第五贯通孔、第六贯通孔;所述电动阀至少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以及第五工作模式;

3、当电动阀在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并且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关闭;

4、当电动阀在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连通阀腔,其余接口关闭;

5、当电动阀在第三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并且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关闭;

6、当电动阀在第四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并且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关闭;

7、当电动阀在第五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四接口连通,并且第三接口关闭。

8、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四通孔离所述阀座的中心的最远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离所述阀座的中心的最近距离。

9、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10、进一步,所述阀块呈圆盘结构,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五贯通孔、所述第六贯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11、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阀块一侧设置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流通面积大于远离所述阀块一侧流通面积,所述第一台阶孔大致为月牙状或围绕阀座转动中心连通的双月牙状,所述第一通孔为常通孔。

12、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以所述阀座的转动中心大致相对,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以阀座的转动中心大致相对。

13、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夹角a不大于180°。

14、进一步,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连线夹角a覆盖范围外。

15、进一步,所述电动阀还包括转轴、导向套筒、推力轴承和弹簧,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沿所述推力轴承的轴向,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顶端和所述阀块之间,所述推力轴承的下端与所述弹簧上端抵接,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阀块抵接,所述转轴与所述阀块驱动连接,所述导向套筒套接在所述转轴外,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导向套筒外。

16、进一步,所述电动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通孔为台阶孔,所述密封座包括台阶面,沿所述台阶孔的轴向,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台阶孔的底壁之间。

17、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阀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所述电动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设置有贯穿阀块上下端面的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三贯通孔、第四贯通孔、第五贯通孔、第六贯通孔,所述电动阀通过采用多个贯通孔和密封座配合,实现良好密封性能。



技术特征:

1.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阀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阀体一体或者相对固定或限位设置的阀座,阀座相对位于所述阀腔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电动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设置密封座;所述阀块能够相对所述阀座动作,且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设置有贯穿阀块上下端面的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三贯通孔、第四贯通孔、第五贯通孔、第六贯通孔;所述电动阀至少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以及第五工作模式;当电动阀在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并且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关闭;当电动阀在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连通阀腔,其余接口关闭;当电动阀在第三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并且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关闭;当电动阀在第四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并且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关闭;当电动阀在第五工作模式时,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四接口连通,并且第三接口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四通孔离所述阀座的中心的最远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离所述阀座的中心的最近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呈圆盘结构,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四贯通孔、所述第五贯通孔、所述第六贯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阀块一侧设置第一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流通面积大于远离所述阀块一侧流通面积,所述第一台阶孔大致为月牙状或围绕阀座转动中心连通的双月牙状,所述第一通孔为常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以所述阀座的转动中心大致相对,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以阀座的转动中心大致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阀座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夹角a不大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连线夹角a覆盖范围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还包括转轴、导向套筒、推力轴承和弹簧,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沿所述推力轴承的轴向,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顶端和所述阀块之间,所述推力轴承的下端与所述弹簧上端抵接,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阀块抵接,所述转轴与所述阀块驱动连接,所述导向套筒套接在所述转轴外,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导向套筒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通孔为台阶孔,所述密封座包括台阶面,沿所述台阶孔的轴向,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台阶孔的底壁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阀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所述电动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设置有贯穿阀块上下端面的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三贯通孔、第四贯通孔、第五贯通孔、第六贯通孔,所述电动阀通过采用多个贯通孔和密封座配合,实现良好密封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范紫萍,范伟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新劲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