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17692发布日期:2024-06-14 10:5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液氮输送系统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主要是设置在液氮输送管路上,其作用是对液氮输送管道中产生的气体及时进行气液分离并排出气体,来保证管道里的液体状态输送,以防因为液氮气化膨胀导致管道内气体输送被堵塞的危险状况出现。

2、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路,该排气管路的一端管口置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该排气管路的另一端管口连通至氮气排放口或回收装置。设置该排气管路的目的在于及时排出液氮气化产生的氮气,从而保障液氮输送系统的安全运行。

3、目前的问题在于:

4、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上只设置有一路排气管路,而输送液氮的管道,其夹层常常出现真空不稳定的状况,如果管道夹层真空丢失严重或者有热桥出现,大量的热量进入液氮管道内,液氮受热会大量气化,气液分离器无法及时处理气化的氮气,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因为气堵而瘫痪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能够承受液氮的气化量过大的状况,保障了整个液氮输送管路的正常运行。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处于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管口处设置有浮子阀门组件;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的排气管路有两路,两路排气管路分别为第一排气管路和第二排气管路,其中,第一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开启液位低于第二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开启液位。

4、进一步地,第一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以及第二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两者的开启液位的液位差设置在50mm~100mm的范围内。

5、进一步地,第二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通流截面积大于第一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通流截面积。

6、进一步地,第一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顶关阀门上设置的排放孔的孔径为2mm,第二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顶关阀门上设置的排放孔的孔径为5mm。

7、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上设置有真空夹层。

8、进一步地,所述浮子阀门组件包括顶关阀门和浮子;在气液分离器内部,所述顶关阀门设置在排气管路的管口上,所述浮子放置在液氮中,浮子浮在液氮的液面上,浮子处于顶关阀门的正下方。

9、进一步地,所述浮子阀门组件中的浮子,其材质为sus316l。

10、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相对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中设置了两路排气管路,当出现“气液分离器内部液氮的气化量过大,导致液氮的液位过低”的情况时,两路排气管路同时排气,从而可以避免“因为气化量太大导致系统被堵塞瘫痪无法使用”的状况,进而保障了整个液氮输送管路的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处于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管口处设置有浮子阀门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气管路(1)的浮子阀门组件(3)以及第二排气管路(2)的浮子阀门组件(3),两者的开启液位的液位差设置在50mm~100m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排气管路(2)的浮子阀门组件(3)的通流截面积大于第一排气管路(1)的浮子阀门组件(3)的通流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气管路(1)的浮子阀门组件(3)的顶关阀门(31)上设置的排放孔的孔径为2mm,第二排气管路(2)的浮子阀门组件(3)的顶关阀门(31)上设置的排放孔的孔径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壳体上设置有真空夹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阀门组件(3)包括顶关阀门(31)和浮子(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阀门组件(3)中的浮子(32),其材质为sus316l。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气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处于气液分离器内部的管口处设置有浮子阀门组件(3);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的排气管路有两路,两路排气管路分别为第一排气管路(1)和第二排气管路(2),其中,第一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开启液位低于第二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开启液位;第二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通流截面积大于第一排气管路的浮子阀门组件的通流截面积。在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中设置了两路排气管路,当出现液氮的液位过低的情况时,两路排气管路同时排气,从而可以避免因为气化量太大导致系统被堵塞瘫痪无法使用的状况,进而保障了整个液氮输送管路的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盛应红,叶海,许其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维迈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7
技术公布日:2024/6/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