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7674发布日期:2024-04-23 11:3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锅炉密封的,特别涉及本技术涉及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大多数锅炉厂均采用π形锅炉,π型锅炉分为燃烧腔室、水平烟道和竖直烟道。水平烟道的末端为水冷壁折焰角区域,竖直烟道靠近水平烟道的一侧为后烟道前包墙。锅炉设计时,水冷壁折焰角和后烟道前包墙,为了保证锅炉密封不漏灰,维持炉内高温烟气正常流动,需要用密封装置对水冷壁折焰角区域和后烟道前包墙进行连接密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密封装置,这个位置没有连接。

2、锅炉设计时,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密封位置理论计算各工况下无相对位移,因此锅炉厂设计此位置密封装置时采用了平板进行连接。实际锅炉运行时,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分属于水冷壁系统和顶棚包墙系统,相同负荷下,每次投入煤的煤质、风量和粉量等不同,导致各工况下水冷壁折焰角和后烟道前包墙内介质温度均与理论计算时存在一定偏差,造成两个部件之间存在一定量的膨胀差,现有技术中使用平板密封连接无法吸收膨胀差,导致密封位置存在交变应力,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就会造成疲劳裂纹的产生。目前的使用的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的间隙位置通过密封盒进行连接,密封盒的截面呈现锥形,两侧分别焊接在水冷壁折焰角和后烟道前包墙上(如图1),但是水冷壁折焰角和后烟道前包墙上的膨胀不一,导致密封位置存在交变应力,焊缝位置甚至密封盒本身出现开裂。参考实际情况的图(如图2、图3),其中一根管子存在1处尺寸(长×宽×深)为25×10×5.8mm的吹损,已泄露,相邻的管子受到该泄露处的吹损减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密封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密封装置因膨胀差而产生交变应力,产生疲劳裂纹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ω形板;所述的水冷壁折焰角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板,所述ω形板设置于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之间,连接;所述的ω形板包括形变部和设置在形变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形变部呈拱形;所述ω形板通过形变吸收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直接的热位移膨胀差,避免交变应力的产生。

3、作为优选,所述水冷壁折焰角包括鳍片管和散管,所述散管设置在鳍片管的两侧。

4、作为优选,所述鳍片管为根,所述散管在所述鳍片管的两侧各设置有根。

5、作为优选,每一侧所述的散管外部通过梳形弯板对插进行密封;所述梳形弯板与所述密封板连接,不与所述散管进行焊接。

6、作为优选,所述鳍片管之间设置有填块,所述填块与所述密封板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ω形板的弧度角大于180°。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密封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9、1、通过填块、密封板和梳形弯板密封水冷壁折焰角出口,可吸收水冷壁折焰角两侧延伸因热负荷偏差而造成的膨胀差;避免交变应力的产生, 通过ω形板形变,以及吸收水冷壁系统和顶棚包墙系统因各种因素产生的膨胀差,避免因膨胀不顺而产生交变应力,及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疲劳裂纹,降低了锅炉泄漏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了日常维护检查的工作量。

10、2、填块安装在水冷壁折焰角的管子与管子之间,填块与水冷壁鳍片焊接后表面与管子表面持平,便于密封板与管子、密封板与填块的焊接。

11、3、密封板设计成带有弧度的板,其弧度与折焰角弯曲角度相同,减小密封装置的体积,且便于现场安装。

12、4、ω板用于替代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的平板,ω板可以吸收一定的膨胀量,避免交变应力的产生。

13、5、锅炉水冷壁折焰角靠近左右侧墙12根管为不带鳍片的散管,为了方便密封板焊接,在这12根管子上设计了梳形弯板,梳形弯板既保证了散管可以自由膨胀和密封,又便于密封板的焊接。

1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板(2)、ω形板(3);所述的水冷壁折焰角(5)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板(2),所述ω形板(3)设置于水冷壁折焰角(5)与后烟道前包墙(6)之间,连接;所述的ω形板(3)包括形变部(31)和设置在形变两侧的连接部(32),所述形变部(31)呈拱形;所述ω形板(3)通过形变吸收锅炉水冷壁折焰角(5)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6)直接的热位移膨胀差,避免交变应力的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壁折焰角(5)包括鳍片管(51)和散管(52),所述散管(52)设置在鳍片管(5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管(51)为744根,所述散管(52)在所述鳍片管(51)的两侧各设置有12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所述的散管(52)外部通过梳形弯板(4)对插进行密封;所述梳形弯板(4)与所述密封板(2)连接,不与所述散管(52)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管(51)之间设置有填块(1),所述填块(1)与所述密封板(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ω形板(3)的弧度角大于180°。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锅炉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连接区域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Ω形板;所述的水冷壁折焰角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板,所述Ω形板设置于水冷壁折焰角与后烟道前包墙之间,连接;所述的Ω形板包括形变部和设置在形变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形变部呈拱形;所述Ω形板通过形变吸收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直接的热位移膨胀差,避免交变应力的产生。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炉水冷壁折焰角与锅炉后烟道前包墙密封装置因膨胀差而产生交变应力,产生疲劳裂纹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向,韩明,方磊,何志伟,吴明进,黄天林,唐忠顺,王茹成,黄晓,刘琉球,黄绮锋,殷文德,董璇,李维敏,张燕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粤电博贺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0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