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9141发布日期:2024-06-12 23:2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枢纽结构,尤其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轴或双轴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以此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以调整显示器相对于底座的俯仰角度。

2、如cn202926868u号的枢纽器专利案所示,其为一种单轴铰链,主要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与一枢轴,枢轴的两侧分别套接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其中,第一凸轮结构包括结合于活动架片的一第一旋转件及可与枢轴连动的一第一固定件,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第二凸轮结构包括结合于活动架片的一第二旋转件及可与枢轴连动的一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第三内、外凸块位于第二内、外凸块移动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借此在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3、上述枢纽器主要是通过两个具有相同组件的第一、第二凸轮结构的同时动作,并搭配至少一弹性体,以此在第一、第二支架相对转动时,能产生摩擦扭力,并在相对转动一定角度之后,通过“挡榫”及“限位榫”的相互止挡,以限制第二支架的开合角度。但是,当支架的开合角度固定以后,对于有更大掀开角度的需求时,将会因缺乏弹性而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转轴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枢纽器的支架开合角度固定以后,会因缺乏弹性掀开角度而让使用者在使用上不方便的问题,而能通过在一第一接合件的一端与一第一转动件及一凹凸轮连接,并在一第二接合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包覆件及第二转动件的结构,在旋转第一接合件时,先带动第一转动件以与凹凸轮干涉,并在继续旋转之后,再带动包覆件以与第二转动件干涉,以此产生间歇双止挡扭力,使第一接合件自由停滞在一固定掀开角度上,并在第一接合件过力翻转之后,能转回并继续重复使用。

3、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转轴结构主要包括一第一接合件、一第一转动件、一第一凹凸轮、一包覆件、一第二接合件以及一第二转动件。其中的第一接合件一端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一枢轴连接,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具有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一卡接部;第一转动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枢轴连接,第一转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连接,用于使第一转动件及第一接合件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凹凸部;第一凹凸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枢轴连接,第一凹凸轮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弹性件,第一凹凸轮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凹凸部,第二凹凸部与第一凹凸部对接,用于使第一凹凸轮相对于第一转动件转动时轴向移动;包覆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枢轴连接,包覆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连接,用于使包覆件及第一接合件同步转动;包覆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三凹凸部;第二接合件的一端与枢轴固定套接,并设置于包覆件的另一端,第二接合件的该一端具有一限位孔;第二转动件与枢轴套接,并设置于第二接合件的该一端,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弹性件,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凸出部,凸出部的一端穿过限位孔以对接第三凹凸部,用于使包覆件相对第二转动件转动至一角度时轴向移动。

4、实施时,枢轴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一圆柱部及一第一定位杆部,枢轴的另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二圆柱部及一第二定位杆部,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第一圆柱部连接,第一转动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第一定位杆部套接,第一凹凸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第一定位杆部套接,包覆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第二圆柱部套接。

5、实施时,第二转动件与第二定位杆部套接,第二转动件包括一凸轮件及一定位件,凸轮件的一端面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凸轮件的另一端面上具有凸出部;定位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第二定位杆部套接,定位件的一端具有第二弹性件,且定位件具有一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用于使定位件及凸轮件同步转动。

6、实施时,枢轴的中段位置具有一外环部,外环部的轴向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圆柱部及第二圆柱部。

7、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摩擦件,摩擦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第一定位杆部套接,且摩擦件位于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及第一转动件之间。

8、实施时,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凹凸部包括一第一弧形凹部及一第二弧形凹部,第一凹凸轮的第二凹凸部包括一第一弧形凸部及一第二弧形凸部,第一弧形凸部与第一弧形凹部对接,第二弧形凸部与第二弧形凹部对接。

9、实施时,包覆件的第三凹凸部包括一弧形平面部及一弧形凸起部,弧形平面部的两端渐升以形成弧形凸起部。

10、本实用新型所设的转轴结构也可包括一第一接合件、一第一转动件、一第一凹凸轮、一衔接件、一包覆件、一第二接合件以及一第二转动件。其中的第一接合件一端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一枢轴连接,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具有一第一卡接部;第一转动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枢轴连接,第一转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连接,用于使第一转动件及第一接合件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凹凸部;第一凹凸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枢轴连接,第一凹凸轮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弹性件,第一凹凸轮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凹凸部,第二凹凸部与第一凹凸部对接,用于使第一凹凸轮相对于第一转动件转动时轴向移动;衔接件的一端结合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衔接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三卡合部;包覆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枢轴连接,包覆件的一端具有一第四卡合部,第四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连接,用于使包覆件及第一接合件同步转动;包覆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三凹凸部;第二接合件的一端与枢轴固定套接,并设置于包覆件的另一端,第二接合件的该一端具有一限位孔;第二转动件套接枢轴,并设置于第二接合件的该一端,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弹性件,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凸出部,凸出部的一端穿过限位孔以对接第三凹凸部,用于使包覆件相对第二转动件转动至一角度时轴向移动。

11、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现详述于后。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轴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一圆柱部及一第一定位杆部,该枢轴的另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二圆柱部及一第二定位杆部,该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圆柱部连接,该第一转动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定位杆部套接,该第一凹凸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定位杆部套接,该包覆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二圆柱部套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动件与该第二定位杆部套接,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一凸轮件及一定位件,该凸轮件的一端面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该凸轮件的另一端面上具有该凸出部;该定位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二定位杆部套接,该定位件的一端具有该第二弹性件,且该定位件具有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连接,用于使该定位件及该凸轮件同步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轴的中段位置具有一外环部,该外环部的轴向两端分别具有该第一圆柱部及该第二圆柱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摩擦件,该摩擦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定位杆部套接,且该摩擦件位于该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及该第一转动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件的该第一凹凸部包括一第一弧形凹部及一第二弧形凹部,该第一凹凸轮的该第二凹凸部包括一第一弧形凸部及一第二弧形凸部,该第一弧形凸部与该第一弧形凹部对接,该第二弧形凸部与该第二弧形凹部对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覆件的该第三凹凸部包括一弧形平面部及一弧形凸起部,该弧形平面部的两端渐升以形成该弧形凸起部。

8.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轴的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一圆柱部及一第一定位杆部,该枢轴的另一端具有轴向延伸的一第二圆柱部及一第二定位杆部,该第一接合件的该一端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圆柱部套接,该第一转动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定位杆部套接,该第一凹凸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一定位杆部套接,该包覆件以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二圆柱部套接;该第一转动件的该第一凹凸部包括一第一弧形凹部及一第二弧形凹部,该第一凹凸轮的该第二凹凸部包括一第一弧形凸部及一第二弧形凸部,该第一弧形凸部与该第一弧形凹部对接,该第二弧形凸部与该第二弧形凹部对接;该包覆件的该第三凹凸部包括一弧形平面部及一弧形凸起部,该弧形平面部的两端渐升以形成该弧形凸起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动件与该第二定位杆部套接,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一凸轮件及一定位件,该凸轮件的一端面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该凸轮件的另一端面上具有该凸出部;该定位件以同步转动的方式与该第二定位杆部连接,该定位件的一端具有该第二弹性件,且该定位件具有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连接,用于使该定位件及该凸轮件同步转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转轴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接合件,第一接合件的一端连接一枢轴;一第一转动件的一第二卡接部与第一接合件的一第一卡接部连接;一第一凹凸轮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弹性件,第一凹凸轮另一端的一第二凹凸部与第一转动件的一第一凹凸部对接,使第一凹凸轮来回轴向移动;一包覆件的一第二卡合部与第一接合件的一第一卡合部连接,使包覆件及第一接合件同步转动;一第二接合件的一端与枢轴固定套接;一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弹性件,第二转动件的一凸出部穿过第二接合件的一限位孔以对接包覆件的一第三凹凸部,以此使第二转动件来回轴向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鸿,邱宥腾,严克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05
技术公布日:2024/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