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68175发布日期:2024-06-12 23:1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工程施工验收,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输变电施工产业工人面临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训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无法很好满足国家电网“技术员懂计算、安全员会验收、负责人能禁止”要求,目前进行的实际操作还不够科学、不够智能,普遍采取物理观测、借助普通仪器进行测量和手工计算,特别是在准确获取现场拉线、地锚、临近带电体等方面没有借助科学工具,凭经验开展工作,导致工作效率偏低,甚至未知违章等情况普遍存在,因此,需通过研发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安全强制措施验收装置为班组骨干人员赋能,压降现场安全风险;

2、此外,实际测量和验收中,施工人员需携带多个测量和验收仪器,携带麻烦,又因测量地点大多为野外,野外地面的不平整,从而导致测量和验收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工作人员在支撑脚架后需要多次的调节角度方位找测量基准线,导致在调节支撑脚架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测量和验收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2、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包括安装盘,安装盘上设有用于调整观测角度的快速调试机构,快速调试机构顶部设有用于测量和验收的检测装置,快速调试机构包括设备箱,设备箱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检测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设备腔和气体检测腔,气体检测腔底部设有用于限位快速调试机构角度的调节组件,安装盘底部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机构。

3、优选的,安装盘上设有供设备腔摆动的十字槽,十字槽外侧设有供快速调试机构转动的两条弧形槽,安装盘与连接环之间通过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

4、优选的,快速调试机构包括转动环,转动环底部设有环槽,环槽内部滑动安装有多个球头,多个球头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盘顶部,设备箱通过连杆转动安装在转动环内壁之间,转动环外壁设有两个对应沿两个弧形槽滑动的延伸块,延伸块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半圆板,半圆板上设有半圆槽,半圆板外壁设有齿段,延伸块顶部螺纹安装有用于限位的紧固螺栓。

5、优选的,设备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与设备箱之间设有用于检测风速的风速计,转盘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顶部安装有检测装置。

6、优选的,设备箱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分别滑动安装在相邻半圆槽内部,固定杆远离设备箱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7、优选的,调节组件包括拉紧件,拉紧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气体检测腔内部的第一固定筒,第一固定筒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柱,滑柱与第一固定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杆,压紧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与半圆板上的齿段相啮合,压紧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拉把,气体检测腔外壁均设有进风孔。

8、优选的,连接环底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弧形滑槽,弧形滑槽内壁两端均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柱,插接柱上均设有限位孔,弧形滑槽底部两端均设有用于限位滑块的限位组件。

9、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对应铰接在滑块底部的支撑件和铰接在连接环底部的支撑件,三个支撑件为圆周等分设置。

10、优选的,支撑件包括伸缩杆,伸缩杆底部滑动安装有弧形卡件,弧形卡件底部外侧均设有用于插接螺栓的安装孔,弧形卡件底部均铰接有固定板。

11、优选的,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环底部的第二固定筒,第二固定筒内部滑动安装有与限位孔插接的限位杆,限位杆与第二固定筒内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发明减少了后续安装检测装置微调的时间,在使用时不会晃动,不仅能够在不同的地面情况进行快速的固定,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支撑脚架后需要多次的调节角度方位找测量基准线的情况,减少了调节支撑脚架时的时间,也降低整体仪器的操作难度,并且在崎岖的路段或者泥土路端等,使用更加的灵活,能够快速的对目标点进行定位,提高了测量和验收工作效率,同时设备箱的设置,既充当了安装检测设备以及蓄电池的作用,又充当了配重作用;

14、2、本发明可根据现场使用需求进行形态选择,第一种形态为常规落地形态,通过两个对应铰接在滑块底部的支撑件和铰接在连接环底部的支撑件的配合设置,从而满足在不平整地面上使用,便于折叠携带,第二种形态将两个对应铰接在滑块底部的支撑件沿弧形滑槽滑动至旋转至另一端,使得两个对应铰接在滑块底部的支撑件平行,接着将弧形卡件上的安装孔经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能够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如树干、电线杆等上,能够在野外斜坡上无法找到平整地面的情况下使用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15、3、本装置集激光测距、倾角、加速度、ccd等传感器融合技术一体设置,避免携带多个测量和验收仪器,实现了激光测距、倾角、加速度、风速、气体检测、ccd等传感器技术对现场角度、深度、距离、风速、有毒气体等测量应用。



技术特征:

1.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100),安装盘(100)上设有用于调整观测角度的快速调试机构(110),快速调试机构(110)顶部设有用于测量和验收的检测装置(120),快速调试机构(110)包括设备箱(410),设备箱(410)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检测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设备腔(510)和气体检测腔(520),气体检测腔(520)底部设有用于限位快速调试机构(110)角度的调节组件(130);安装盘(100)底部设有连接环(140),连接环(140)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机构(16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盘(100)上设有供设备腔(510)摆动的十字槽(310),十字槽(310)外侧设有供快速调试机构(110)转动的两条弧形槽(311),安装盘(100)与连接环(140)之间通过多个连接块(15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快速调试机构(110)包括转动环(413),转动环(413)底部设有环槽,环槽内部滑动安装有多个球头(415),多个球头(415)均固定连接在安装盘(100)顶部,设备箱(410)通过连杆(414)转动安装在转动环(413)内壁之间,转动环(413)外壁设有两个对应沿两个弧形槽(311)滑动的延伸块(416),延伸块(416)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半圆板(320),半圆板(320)上设有半圆槽(321),半圆板(320)外壁设有齿段。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箱(4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411),支架(411)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412),转盘(412)与设备箱(410)之间设有用于检测风速的风速计(430),转盘(412)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210),转动座(210)顶部安装有检测装置(120)。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箱(410)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417),固定杆(417)分别滑动安装在相邻半圆槽(321)内部,固定杆(417)远离设备箱(41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18)。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件(130)包括拉紧件(330),拉紧件(330)包括固定连接在气体检测腔(520)内部的第一固定筒(530),第一固定筒(530)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柱(531),滑柱(531)与第一固定筒(530)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32),滑柱(531)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杆(340),压紧杆(340)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341),弧形齿条(341)与半圆板(320)上的齿段相啮合,压紧杆(340)底部固定连接有拉把(342),气体检测腔(520)外壁均设有进风孔(540)。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环(140)底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弧形滑槽(220),弧形滑槽(220)内壁两端均设有插接孔(610),插接孔(610)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滑块(620),滑块(620)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柱(621),插接柱(621)上均设有限位孔(622),弧形滑槽(220)底部两端均设有用于限位滑块(620)的限位组件(230)。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机构(160)包括两个对应铰接在滑块(620)底部的支撑件和铰接在连接环(140)底部的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件包括伸缩杆(630),伸缩杆(630)底部滑动安装有弧形卡件(710),弧形卡件(710)底部外侧均设有用于插接螺栓的安装孔(711),弧形卡件(710)底部均铰接有固定板(712)。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230)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环(140)底部的第二固定筒(640),第二固定筒(640)内部滑动安装有与限位孔(622)插接的限位杆(641),限位杆(641)与第二固定筒(640)内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64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属于输变电工程施工验收技术领域。基于多传感融合技术的验收装置,包括安装盘,安装盘上设有用于调整观测角度的快速调试机构,快速调试机构顶部设有用于测量和验收的检测装置,快速调试机构包括设备箱,设备箱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检测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设备腔和气体检测腔,气体检测腔底部设有用于限位快速调试机构角度的调节组件;安装盘底部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机构,本装置集激光测距、倾角、加速度、CCD等传感器融合技术一体设置,避免携带多个测量和验收仪器,实现了激光测距、倾角、加速度、风速、气体检测、CCD等传感器技术对现场角度、深度、距离、风速、有毒气体等测量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王军,杨春,汪以文,张伟,于俊杰,蒯宏伟,彭旭龙,汪俊峰,杨天舒,余刚,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