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散热结构及包括该变速箱散热结构的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9592发布日期:2024-11-15 14:2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散热结构及包括该变速箱散热结构的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散热结构,以及包括该变速箱散热结构的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食物处理机变速箱,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1218677962,名称:原汁机的电机进出风结构,授权公告日:2023年11月24日,它包括主机,主机内设置有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和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一部分延伸入进风通道内,另一部分伸延入出风通道内,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内的电机组件上分别开有电机进风口和电机出风口,电机进风口和电机出风口之间的电机组件外壁与进风通道或出风通道之间为密封配合;此款原汁机,利用电机组件外壁与进风通道密封配合,或电机组件外壁与出风通道密封配合,以免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连通,造成相互影响,明显提高电机组件的散热效果。

2、但是,上述结构食物处理机的变速箱,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风叶与变速传动组件分别位于电机的不同两侧(即:电机上侧和电机下侧),故电机下侧需要增设反向延伸轴,造成电机结构复杂;再有,由于风叶设置在电机出风口位置,而且电机进风口和出风口都设置在电机的底部,进风通道、电机壳内和出风通道构成整个散热风道,整个散热风道只围绕电机壳内,无法对延伸出电机壳外的部分变速传动组件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机结构简单,可对变速传动件散热的变速箱散热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明显提高变速箱散热效果的食物处理机。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4、一种变速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机、变速箱和扇叶,所述变速箱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变速传动组件,其特征是,变速箱上设置有变速箱进风口和变速箱出风口,变速箱进风口和变速箱出风口分别与容置腔连通,所述变速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输入件和输出件,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一侧上设置有输入件与扇叶,且扇叶置于变速箱进风口;此款变速箱散热结构,由于把扇叶和变速传动组件的输入件均设置在电机轴的同一侧,即:电机无需增设反向延伸轴,简化了电机结构;而且,扇叶设置在变速箱进风口位置,并配合扇叶与变速传动组件的输入件位于同一侧,冷风进入变速箱后会吸收输入件和输出件的热量,最终经变速箱出风口排走,保证冷风可对变速传动组件散热的效果。

5、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上还设置有扇叶腔,所述扇叶置于扇叶腔内,所述扇叶腔的上部开有所述变速箱进风口,扇叶腔的下部与容置腔之间相连通,由于扇叶置于扇叶腔内,方便扇叶的装拆。

6、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包括相连通的输入腔和输出腔,输入腔和输出腔的侧壁上均开有所述变速箱出风口,输入件置于输入腔内且输入腔位于扇叶腔的下方,输出件置于输出腔内且输出腔位于输入腔的一侧,方便输入件和输出件各自独立安装,且对输入腔和输出腔都可散热。

7、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腔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状,上宽下窄状的输入腔提高了冷风在输入腔内的流速,能很好地加快散热速度,提高散热效果。

8、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件为蜗杆,所述输出件为涡轮,所述蜗杆和涡轮啮合,以实现输入件与输出件的简易啮合驱动。

9、进一步地,所述扇叶腔和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分隔座,所述分隔座上开有连通口,分隔座可防止外部较大体积的污物进入容置腔。

1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座的中心开有通孔,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由下往上穿过蜗杆和分隔座的通孔后与扇叶连接,其结构更紧凑。

11、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包括左壳和右壳,左壳底部置于电机上,所述右壳通过螺钉以可拆方式连接在左壳上,左壳和右壳之间围闭有所述扇叶腔和容置腔,变速箱外壳采用这种分拆式左壳和右壳的结构,方便装拆。

12、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置于电机上,所述电机上部设置有电机进风口,所述电机的下部设置有电机出风口,以使冷风由上往下通过电机内部,对电机进行散热,明显提高吸热范围。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14、一种包括上述变速箱散热结构的食物处理机,它包括有主机,所述电机和变速箱置于主机内,所述主机侧壁靠近变速箱进风口设置有主机进风口,所述主机的下部设置有主机出风口;这种食物处理机,由于采用上述变速箱散热结构,可明显提高变速箱散热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此款变速箱散热结构,由于把扇叶和变速传动组件的输入件均设置在电机轴的同一侧,即:电机无需增设反向延伸轴,简化了电机结构;而且,扇叶设置在变速箱进风口位置,并配合扇叶与变速传动组件的输入件位于同一侧,冷风进入变速箱后会吸收输入件和输出件的热量,最终经变速箱出风口排走,保证冷风可对变速传动组件散热的效果。

17、(2)输入腔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状,更有利于冷风在输入腔内吸收热量,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18、(3)分隔座可防止外部较大体积的污物进入容置腔。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机(1)、变速箱(2)和扇叶(3),所述变速箱(2)内设置有容置腔(21),所述容置腔(21)内设置有变速传动组件,其特征是,变速箱(2)上设置有变速箱进风口(22)和变速箱出风口(23),变速箱进风口(22)和变速箱出风口(23)分别与容置腔(21)连通,所述变速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输入件(4)和输出件(5),所述电机(1)的电机轴(11)同一侧上设置有输入件(4)与扇叶(3),且扇叶(3)置于变速箱进风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变速箱(2)上还设置有扇叶腔(24),所述扇叶(3)置于扇叶腔(24)内,所述扇叶腔(24)的上部开有所述变速箱进风口(22),扇叶腔(24)的下部与容置腔(21)之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21)包括相连通的输入腔(211)和输出腔(212),输入腔(211)和输出腔(212)的侧壁上均开有所述变速箱出风口(23),输入件(4)置于输入腔(211)内且输入腔(211)位于扇叶腔(24)的下方,输出件(5)置于输出腔(212)内且输出腔(212)位于输入腔(21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输入腔(211)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输入件(4)为蜗杆,所述输出件(5)为涡轮,所述蜗杆和涡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扇叶腔(24)和容置腔(21)之间设置有分隔座(6),所述分隔座(6)上开有连通口(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隔座(6)的中心开有通孔(62),所述电机(1)的电机轴(11)由下往上穿过蜗杆和分隔座(6)的通孔(62)后与扇叶(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变速箱(2)包括左壳(25)和右壳(26),左壳(25)底部置于电机(1)上,所述右壳(26)通过螺钉以可拆方式连接在左壳(25)上,左壳(25)和右壳(26)之间围闭有所述扇叶腔(24)和容置腔(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变速箱(2)置于电机(1)上,所述电机(1)上部设置有电机进风口(12),所述电机(1)的下部设置有电机出风口(13)。

10.一种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变速箱散热结构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主机(7),所述电机(1)和变速箱(2)置于主机(7)内,所述主机(7)侧壁靠近变速箱进风口(22)设置有主机进风口(71),所述主机(7)的下部设置有主机出风口(7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散热结构及包括该变速箱散热结构的食物处理机,变速箱散热结构包括电机、变速箱和扇叶,变速箱内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变速传动组件,其特征是,变速箱上设置有变速箱进风口和变速箱出风口,变速箱进风口和变速箱出风口分别与容置腔连通,变速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输入件和输出件,电机的电机轴同一侧上设置有输入件与扇叶,且扇叶置于变速箱进风口;此款变速箱散热结构,由于把扇叶和变速传动组件的输入件均设置在电机轴的同一侧,即:电机无需增设反向延伸轴,简化了电机结构;而且,冷风进入变速箱后会吸收输入件和输出件的热量,最终经变速箱出风口排走,保证冷风可对变速传动组件散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拓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