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9312发布日期:2024-12-27 09:1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振动控制、防震减灾的,尤其涉及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振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工程的关键技术。如果装备的振动控制不当,会影响机器装备的正常工作与良品率,会影响仪器仪表的正常测量,会影响操作人员和附近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工业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振动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大型回转装备、大型冲击装备、精密装备等领域。振动控制的产品有钢弹簧支座、橡胶减振垫、聚氨酯减振垫等。振动作用主要发生在竖向,或由激励的类型决定。

2、工程抗震技术有结构抗震技术、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地震作用传导至建筑时主要发生在水平与竖直方向。

3、而诸如地铁上盖建筑、机场高铁联动交通枢纽、音乐厅等类型建筑,其环境具有地铁、高铁等振动源,使用单位对振动与噪声较敏感,且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高。振动、地震动的激励类型和隔振(震)的产品功能不同,单一的减振技术或抗震技术难以实现“振震双控”的综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还包括隔振层;

4、所述隔振层包括上支墩、下支墩、弹簧隔振支座、水平限位装置以及连接件;所述弹簧隔振支座连接所述上支墩和所述下支墩,所述上支墩与所述上部结构相固定,所述下支墩与所述下部结构相固定;

5、所述连接件为钢管,包括上钢管和下钢管;所述上钢管的上部插入所述上支墩内,所述上钢管的下部固定上连接板,所述下钢管的下部插入所述下支墩内,所述下钢管的上部固定有下连接板,所述水平限位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

6、优选地,所述水平限位装置为蜂窝梁,所述水平限位装置包括两种型式,一种为贯通蜂窝梁,另一种为非贯通蜂窝梁,所述贯通蜂窝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所述非贯通蜂窝梁包括蜂窝梁段和节点板,所述蜂窝梁段对称连接设置在所述节点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蜂窝梁段远离所述节点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

7、优选地,所述贯通蜂窝梁与上连接板相连一侧开圆孔,在与下连接板相连一侧开长圆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在对应位置开圆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贯通蜂窝梁与所述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

8、优选地,所述蜂窝梁段与所述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连接的一侧设有圆孔,所述蜂窝梁段与所述节点板相连的一侧设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安装有万向轴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对应的圆孔,所述节点板的两侧开设圆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蜂窝梁段与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使用销轴连接所述蜂窝梁段和节点板。

9、优选地,所述上钢管与所述下钢管插入上、下支墩的部分四周设置栓钉,所述上钢管与所述下钢管的端部分别设有封板。

10、优选地,所述上支墩与所述下支墩之间设置两个弹簧隔振支座,并在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安装四组水平限位装置,四组所述水平限位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及纵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各两组。

11、优选地,两组横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设于两个所述弹簧隔振支座之间,两组纵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弹簧隔振支座的两侧。

12、优选地,所述上支墩与所述下支墩的四角处分别安装四个弹簧隔振支座,并在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的中部安装两组水平限位装置,上下钢管分别对应插入上下支墩中,设置横向和纵向的两个水平限位装置,其中,一方向为贯通蜂窝梁,另一方向为非贯通蜂窝梁,贯通蜂窝梁在与非贯通蜂窝梁垂直相交的部位固定节点板,所述节点板的两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蜂窝梁段。

13、优选地,所述万向轴承为鱼眼轴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将弹簧隔振器与水平限位装置紧凑布置,使该系统同时具备竖向隔振和可靠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效果,即可实现“振震双控”的综合效果,同时可减少柱墩尺寸,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2)本实用新型采用蜂窝梁作为水平限位装置的组成部分,当上下支墩间需布置管道时,管道可从蜂窝梁孔洞中穿过,管道所占的空间高度得到减少,进一步控制隔振层层高,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振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限位装置为蜂窝梁,所述水平限位装置包括两种型式,一种为贯通蜂窝梁,另一种为非贯通蜂窝梁,所述贯通蜂窝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所述非贯通蜂窝梁包括蜂窝梁段和节点板,所述蜂窝梁段对称连接设置在所述节点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蜂窝梁段远离所述节点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蜂窝梁在与上连接板相连一侧开圆孔,在与下连接板相连一侧开长圆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在对应位置开圆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贯通蜂窝梁与所述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梁段与所述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连接的一侧设有圆孔,所述蜂窝梁段与所述节点板相连的一侧设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安装有万向轴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对应的圆孔,所述节点板的两侧开设圆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所述蜂窝梁段与上连接板或下连接板,使用销轴连接所述蜂窝梁段和节点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管与所述下钢管插入上、下支墩的部分四周设置栓钉,所述上钢管与所述下钢管的端部分别设有封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墩与所述下支墩之间设置两个弹簧隔振支座,并在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安装四组水平限位装置,四组所述水平限位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及纵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各两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横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设于两个所述弹簧隔振支座之间,两组纵向设置的贯通蜂窝梁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弹簧隔振支座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墩与所述下支墩的四角处分别安装四个弹簧隔振支座,并在上支墩与下支墩之间的中部安装两组水平限位装置,上下钢管分别对应插入上下支墩中,设置横向和纵向的两个水平限位装置,其中,一方向为贯通蜂窝梁,另一方向为非贯通蜂窝梁,贯通蜂窝梁在与非贯通蜂窝梁垂直相交的部位固定节点板,所述节点板的两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蜂窝梁段。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承为鱼眼轴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弹簧隔振支座的水平限位系统,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还包括隔振层;隔振层包括上支墩、下支墩、弹簧隔振支座、水平限位装置以及连接件;弹簧隔振支座连接上支墩和下支墩,上支墩与上部结构固定,下支墩与下部结构固定;连接件为钢管,包括上钢管和下钢管;上钢管的下部固定有上连接板,下钢管的上部固定有下连接板,水平限位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本技术将弹簧隔振器与水平限位装置紧凑布置,使该系统同时具备竖向隔振和可靠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效果,即可实现“振震双控”的综合效果,同时可减少柱墩尺寸,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泰杰,何永春,胡文,黄祥博,温良剑,卢士安,于凤杰,井游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道尔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9
技术公布日:2024/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