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卸油阀,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
背景技术:
1、卸油阀在油路控制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通常安装在油罐车储油罐底部作为油气回收使用,现有使用于油罐车储油罐的手动卸油阀,例如中国专利“cn218326277u,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结构一般包括阀体、阀瓣、阀杆、传动机构、手柄,传动机构采用齿轮-齿条装置,齿条设置在阀杆中部外圆面,阀杆下端与阀瓣固定连接,阀杆中部由导向装置安装阀体内腔,手柄转动通过齿轮传动阀杆上的齿条带动阀瓣开启,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齿轮传动齿条时对阀杆产生较大的径向力,使阀杆与导向装置的导向孔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开启力矩大,开启过程较为费力,其次也不利于实现开启过程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主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包括阀体、扇形齿和阀瓣,阀体内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周向通过多个肋板与阀体内壁连接,导向柱内滑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连接有阀瓣,所述调节杆上设有齿槽,所述扇形齿与所述齿槽啮合,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扇形齿转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从伞齿轮、第二旋转杆以及转动部,所述扇形齿以及第一齿轮均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从伞齿轮均套设在所述第二旋转杆上,所述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转动部设置在阀体上且与所述阀体转动相连,所述转动部下方设有主伞齿轮,所述主伞齿轮与所述从伞齿轮相啮合。
3、可选的,所述转动部上嵌装有磁铁,磁铁外侧的阀体上设有霍尔传感器。
4、可选的,所述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蓝牙模块信号相连。
5、可选的,所述转动部为手阀。
6、可选的,所述转动部为扭力螺栓,通过带蓝牙功能的电动扳手转动所述扭力螺栓。
7、可选的,所述阀体的底端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所述阀瓣的底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上盖贴合。
8、可选的,所述阀瓣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端盖的顶端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转动部带动主伞齿轮旋转,而主伞齿轮带动从伞齿轮旋转,进而从伞齿轮带动第二旋转杆转动,第二旋转杆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旋转杆旋转,最终是使得第一旋转杆带动所述扇形齿转动,扇形齿与所述齿槽互相配合带动调节杆上移,从而带动阀瓣上移将阀门打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小于第一齿轮,这就导致了第二旋转杆的转速大于第一旋转杆,是的使用者仅通过较小的力就能使齿轮传动齿条,因此本申请通过调节组件降低了开启力矩,更加省时省力,易于使用。
1.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包括阀体、扇形齿和阀瓣,阀体内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周向通过多个肋板与阀体内壁连接,导向柱内滑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连接有阀瓣,所述调节杆上设有齿槽,所述扇形齿与所述齿槽啮合,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扇形齿转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从伞齿轮、第二旋转杆以及转动部,所述扇形齿以及第一齿轮均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从伞齿轮均套设在所述第二旋转杆上,所述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转动部设置在阀体上且与所述阀体转动相连,所述转动部下方设有主伞齿轮,所述主伞齿轮与所述从伞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上嵌装有磁铁,磁铁外侧的阀体上设有霍尔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蓝牙模块信号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手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扭力螺栓,通过带蓝牙功能的电动扳手转动所述扭力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端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所述阀瓣的底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上盖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卸油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端盖的顶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