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搅拌机,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实际安装场景中,对于需要转动的长轴,往往因为轴长过长,转动过程中扰度很大,致使长轴容易折断。对于有径向冲击力场合的长轴,由于没有缓冲装置。长轴断裂危险增加,让系统失效,增加大量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上支座、下支座、支撑座、第一弹性件和底座,其中,所述下支座套装于所述上支座下方;所述支撑座套装于所述下支座下方,并至少部分的伸出于所述下支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下支座内,并连接于所述上支座与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支撑座伸入所述底座,并套装于所述底座之内,所述下支座底面与所述底座之间留有安全高度间隙。
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卡盘,所述连接卡盘夹紧于所述上支座与所述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处。
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座包括第一轴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下方的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一轴承,所述轴承套装于所述第一台阶。
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座包括第三轴体和伸出于所述第三轴体顶面的第四轴体,所述第四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的连接处套装所述连接卡盘。
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轴体顶面外周和所述第二轴体底面外周均延伸有边沿结构,所述连接卡盘套装于所述边沿结构。
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轴体侧面沿自身径向方向具有至少一个过孔。
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主体和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顶面设置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及所述第一主体之间沿轴向方向贯通开设安装孔位,所述下支座通过定位件及所述安装孔位安装于所述底座。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抵压连接于所述第四轴体底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顶面之间。
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主体顶面与所述第三轴体底面之间留有所述安全高度间隙。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环周设置加强筋结构。
12、本公开的支撑装置,采用具有径向补偿功能的柔性底支撑,在进行长轴组装场景中,它不仅可以增加了一个支点,在长轴转动过程中,还能够减少长轴扰度,采用第一弹性件的柔性元器件,降低了冲击力,让底支撑具有径向补偿功能,保护了长轴,另外,第一弹性件的应用,具有减震效果,避免振动干扰。
13、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卡盘,所述连接卡盘夹紧于所述上支座与所述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包括第一轴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下方的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一轴承,所述轴承套装于所述第一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包括第三轴体和伸出于所述第三轴体顶面的第四轴体,所述第四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的连接处套装所述连接卡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轴体顶面外周和所述第二轴体底面外周均延伸有边沿结构,所述连接卡盘套装于所述边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轴体侧面沿自身径向方向具有至少一个过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主体和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顶面设置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及所述第一主体之间沿轴向方向贯通开设安装孔位,所述下支座通过定位件及所述安装孔位安装于所述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抵压连接于所述第四轴体底面与所述第二主体顶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主体顶面与所述第三轴体底面之间留有所述安全高度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环周设置加强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