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用于飞机起落架、汽车、摩托车、电动车、atv沙滩车、自行车减震器的减震器,采用机械弹簧结构的具有不利于舒适度的直线型弹簧特性和较大的重量,不利于提高乘员舒适度和降低载具的能耗;且现有的减震器整体的减震效果任不大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减震效果理想并便于维护的摩托车减震机构。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包括:
3、油缸体,油缸体内形成有主油腔,且油缸体的两端设置有封闭主油腔的下安装座与螺塞组件;
4、气缸体,气缸体从油缸体带螺塞组件的一端插入并与螺塞组件滑动配合,且气缸体内形成有气压腔,并在气缸体的两端设置有封闭气压腔的活塞盖与上安装座;
5、外浮动活塞,外浮动活塞设置在气缸体内,且外浮动活塞向内形成有副油腔;
6、其中活塞盖设置在气缸体插入油缸体内的一端上,外浮动活塞位于气缸体内且靠活塞盖的一端内,副油腔朝向活塞盖设置;并在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副油腔连通的浮动孔。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外浮动活塞与气缸体内壁滑动配合,并在外浮动活塞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密封圈。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9、内浮动组件,内浮动组件设置在活塞盖上;
10、其中内浮动组件包括:
11、内浮动芯子,内浮动芯子设置在活塞盖上且能相对副油腔滑动。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浮动芯子包括:
13、浮动杆,浮动杆插设在活塞盖上且相对活塞盖滑动连接;
14、内浮动塞,内浮动塞位于副油腔内,并与浮动杆的一端连接且与副油腔内壁贴和并滑动配合;
15、端限位块,端限位块位于浮动杆远离活塞盖的一端;
16、外保持簧,外保持簧套设在浮动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活塞盖及端限位块相抵。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浮动芯子还包括:
18、内保持簧,内保持簧位于副油腔内且两端分别与内浮动塞及副油腔底部相抵。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20、定位盖,在气压腔内且靠上安装座的一侧内设置有带有若干通孔的定位盖;
21、定位簧,定位簧设置在气压腔内两端分别与外浮动活塞与定位盖相抵;
22、缓冲孔,若干缓冲孔均匀分布在外浮动活塞远离副油腔的端面上,且缓冲孔与副油腔连通。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浮动芯子还包括:
24、密封槽,密封槽设置在内浮动塞的外壁上;
25、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密封槽内且副油腔内壁密封配合。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密封件包括:
27、密封片,密封片呈环状,若干密封片同轴设置且内外堆叠设置;
28、密封连接部,若干密封连接部连接将相邻的密封片进行首尾连接;
29、其中密封片中的若干密封片的截面从内至外宽度递增并叠加呈等腰梯形状,密封槽呈等腰梯形状。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1、1.通过外浮动活塞的设置能保证减震机构整体的减震缓冲的效果;
32、2.通过内浮动塞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减震机构整体的减震性能。
1.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浮动活塞(9)与气缸体(5)内壁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浮动芯子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芯子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芯子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