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957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包括差动型的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差动型的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差动型的外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和差动型的内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四种结构形式。所属的技术领域是机械工业机械传动领域,减速器行业。
目前国内许多厂家都在生产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这种减速器的啮合原理是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原理,理论上已经非常成熟。这种减速器有三大缺点一是传动比可实现范围小,(单级传动时约为9~89),二是输出扭矩受到附加的输出机构的限制,大功率大扭矩的输出特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结构比较复杂,表现在附加输出机构上;针对上述三个缺点,提出了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为了改善目前国内大量生产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的一些缺点。其中差动型的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就是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另外三种差动型的内、外内、内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是应用了目前理论上已经成熟的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和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啮合原理,采用双排差动方式实现单级传动。这是我们所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技术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在大范围内实现体积变化和传动比变化的新型减速器,它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推荐以下二本参考资料作为引证反映该技术的文件1.《齿轮啮合原理》(第二版)〔苏联〕φⅡ·李特文 著 上海科学出版社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郑州工学院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 编科学出版社一、差动型的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如


图1(a)和(b)所示的正视和侧视结构图第一排的内摆线轮5具有N+1个齿面的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二排的内摆线轮6具有M+1个齿面的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一排的内摆线轮5和第二排的内摆线轮6的中心共线。选择第一排的内摆线轮5的中心作为输入轴1的轴心,第二排的内摆线轮6的中心作为输出轴3的轴心,那么输入轴1和输出轴3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内摆线轮5固定不动,第二排的内摆线轮6直接与输出轴3固连在一起,直接把运动和动力输出,不需附加的输出机构。第一排的具有N个针轮9的针轮架7和第二排的具有M个针轮10的针轮架8通过滚动轴承11和12坐在与输入轴1相固连的同一根偏心轴4上,两排针轮架7和8的中心也就是偏心轴4的轴心,两排的针轮架7和8由连接构件2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1转动时,两排针轮架7和8通过针轮9和10与各自对应的内摆线轮5和6的轮廓进行啮合传动。
二、差动型的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如图2(a)和(b)所示的正视和侧视结构图第一排的针轮架5具有N个针轮7,第二排的针轮架6具有M个针轮8。两排针轮架5和6的中心共线。选择第一排的针轮架5的中心作为输入轴1的轴心。第二排的针轮架6的中心作为输出轴3的轴心,那么输入轴1和输出轴3共轴心线。第一排的针轮架5固定不动,第二排的针轮架6直接与输出轴3固连在一起,直接把运动和动力输出,不需任何附加的输出机构,第一排的外摆线轮9具有N-1个齿面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二排的外摆线轮10具有M-2个齿面的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两排的外摆线轮9和10通过滚动轴承11和12坐在与输入轴1相固连的同一根偏心轴4上,两排的外摆线轮9和10的中心与偏心轴4的轴心共线。两排的外摆线轮9和10由连接构件2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1转动时,两排外摆线轮9和10的轮廓与各自对应的针轮架5和6上的针轮7和8进行啮合传动。
三、差动型的外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如
图1(a)、图2(a)和图3所示的正视和侧视结构图第一排的针轮架7具有N个针轮5,第二排的内摆线轮10具有M+1个齿面的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一排的针轮架7的中心(作为输入轴1的中心)与第二排的内摆线轮10的中心(作为输出轴3的中心)共线。那么输入轴1和输出轴3共轴心线。第一排的针轮架7固定不动,第二排的内摆线轮10直接与输出轴3固连在一起,不需附加的输出机构,直接把运动和动力输出。第一排的外摆线轮9具有N-1个齿面的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二排的针轮架8具有M个针轮6。第一排的外摆线轮9的中心和第二排的针轮架8的中心共线,也与偏心轴4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外摆线轮9和第二排的针轮架8通过滚动轴承11和12坐在与输入轴1相固连的同一根偏心轴4上,并且由连接构件2把第一排的外摆线轮9和第二排的针轮架8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1转动时,第一排的外摆线轮9的轮廓与第一排的针轮架7的针轮5实现啮合传动。第二排的针轮架8的针轮6和第二排的内摆线轮10的轮廓实现啮合传动。
四、差动型的内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如
图1(a)、图2(a)和图4所示的正视和侧视结构图第一排的内摆线轮9具有N+1个齿面的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二排的针轮架8具有M个针轮6。第一排的内排线轮9的中心与第二排的针轮架8的中心共线。第一排的内摆线轮9的中心与输入轴1的轴心共线,第二排的针轮架8的中心与输出轴3的轴心共线。那么输入轴1和输出轴3共轴心线。第一排的内摆线轮9固定不动,第二排的针轮架8直接与输出轴3相固连在一起,直接把运动和动力输出,不需任何附加的输出机构。第一排的针轮架7具有N个针轮5,第二排的外摆线轮10具有M-1个齿面的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第一排的针轮架7的中心与第二排的外摆线轮10的中心共线,也与偏心轴4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针轮架7和第二排的外摆线轮10通过滚动轮承11和12坐在与输入轴1相固连在一起的偏心轴4上,并且由连接构件2把第一排的针轮架7和第二排的外摆线轮10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1转动时,第一排的针轮架7上的针轮5和第一排的内摆线轮9的轮廓进行啮合传动。第二排的外摆线轮10的轮廓和第二排的针轮架8上的针轮6进行啮合传动。
五、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行传动减速器比较现有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时,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
2.大功率大扭矩的输出特性明显提高。
3.传动比的范围显著扩大,减速效果非常好。
权利要求1.一种差动型的摆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采用双排差动的单级传动形式,多级传动由单级传动的串联形式来实现,输入轴与偏心轴固连在一起,输入轴上加配重装置以便与行星运动引起的惯性力相平衡。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两端分别由滚动轴承支承着,其特征在于两排中做行星运动的两个构件通过滚动轴承坐在偏心距相同且偏心方向一致的偏心轴上并由连接构件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运动和动力直接从第二排的传动构件输出到输出轴上,不需任何附加的输出机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是差动型的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内摆线轮具有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且两轮的中心与输入轴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内摆线轮固定不动,第二排的内摆线轮直接与输出轴固连在一起,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安装着针轮的针轮架通过滚动轴承坐在偏心轴上作行星运动,两排针轮架的中心与偏心轴的轴心共线,两排针轮架由连接构件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转动时,两排针轮架通过针轮与各自对应的内摆线轮的轮廓进行啮合传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是差动型的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安装着针轮的针轮架的中心与输入轴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针轮架固定不动,第二排的针轮架直接与输出轴固连在一起,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外摆针轮具有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的轮廓 都通过滚动轴承坐在偏心轴上作行星运动,并且两个外摆线轮的中心与偏心轴的轴心共线,两外摆线轮由连接构件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转动时,两排外摆线轮的轮廓与各自对应的针轮架上的针轮进行啮合传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是差动型的外内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第一排的安装着针轮的针轮架的中心以及第二排的具有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轮廓的内摆线轮的中心,都与输入轴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针轮架固定不动,第二排的内摆线轮直接与输出轴固连在一起,第一排的具有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轮廓的外摆线轮的中心以及第二排的安装着针轮的针轮架的中心 都与偏心轴的轴心共线,且第一排的外摆线轮和第二排的针轮架都通过滚动轴承坐在偏心轴上作行星运动,由连接构件把第一排的外摆线轮和第二排的针轮架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转动时,第一排的外摆线轮的轮廓与第一排针轮架上的针轮、第二排的针轮架上的针轮与第二排的内摆线轮的轮廓实行啮合传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是差动型的内外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第一排的具有短幅内摆线的等距曲线轮廓的内摆线轮的中心以及第二排的安装着针轮的针轮架的中心 都与输入轴的轴心共线,第一排的内摆线轮固定不动,第二排的针轮架直接与输出轴固连在一起,第一排的安装着针轮的针轮架的中心以及第二排的具有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轮廓的外摆线轮的中心 都与偏心轴的轴心共线,且第一排的针轮架和第二排的外摆线轮都通过滚动轴承坐在偏心轴上作行星运动,由连接构件把第一排的针轮架和第二排的外摆线轮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当输入轴转动时,第一排的针轮架上的针轮与第一排的内摆线轮的轮廓、第二排的外摆线轮的轮廓与第二排的针轮架上的针轮实行啮合传动。
专利摘要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是在现有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所属的技术领域是机械工业机械传动领域。差动型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应用差动原理,将做行星运动的两个构件通过滚动轴承座在偏心距相同且偏心方向一致的偏心轴上并由连接构件固连在一起,实现差动,简化了传动结构,扩大了传动比的范围,提高了输出扭矩。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既可以正向也可以反向输出运行。
文档编号F16H1/28GK2052845SQ8820128
公开日1990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88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1988年2月10日
发明者郑录令, 王寅生, 单伯纯 申请人:郑录令, 王寅生, 单伯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