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波齿行星传动变速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562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波齿行星传动变速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构中可变速又起支撑作用的变速轴承。
现有变速传动轴承主要有以下五部分组成1是双偏心轴承内套,2是波齿轮,3是活齿,4是传动圈,5是传动杆。它的传动原理是当双偏心轴承内套1转动时,凸轮推动传动杆5作径向往复运动。这个运动受到波齿轮2的约束,从而使传动杆5在作上升下降运动的同时,与凸轮一起作牵连运动,这个牵连运动经过传动圈4变为输出轴的转动,从而实现减速运动。反之,当装有传动圈4的输出轴作为驱动轴时,传动杆5同时与凸轮及波齿轮2作相对运动。由于受波齿轮2的约束,双偏心轴承内套1作增速运动(见《轴承》杂志一九九一年第一期《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邹建林)。其他减速机械还有HB型活齿谐波减速机,套环滚子行星摆线减速机等。它们虽然在结构和传动性能方面比较先进,但变速传动轴承和HB型活齿谐波减速机在一个机壳内仅限单级减速,结构所限速比小,当需要大传动比时,则需两台串联使用,这样采用两级减速装置势必带来体积大,传动链长,装配使用不便,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套环滚子行星摆线减速机虽然能实现大传动比减速,但在第二环传动中纯滚动率低,致使传动效率低,而且仅限于减速机,更没有轴承的支撑功能,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综合已有变速传动轴承和HB活齿谐波减速机、套环滚子行星摆线减速机的功能基础上改进其结构,提高传动性能和效率,实现大传动比减速或增速功能,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缩短传动链,提高承载能力,便于安装和广泛地使用。
本实新型的设计构思是这样的结合现有的BS型变速轴承、HB型活齿谐波减速机,套环滚子行星摆线减速机特点进行结构改进,采用了输入轴、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套轴结构,设计出一种波齿变速轴承。特点是由单型结构增加复绕构件组成复绕型结构形式。波齿单绕型变速轴承包括内圈、中圈、外圈、定心滚子10、输入轴6、输出轴活齿架9、输入端盖11、输出端盖12、等部件;输入轴6和输出轴活齿架9位于一中心轴线上。内圈由双偏心轴承内套1、轴承滚子7、轴承外套8组成,套装在输入轴6上;中圈由活齿3和输出轴活齿架9组成;外圈由波齿轮2和定心滚子10组成;整体形成波齿行星传动单绕型(见附图3、4)。输入轴6上固定装着互成180°的双偏心轴承内套1,轴承滚子7和轴承外套8组成转臂轴承(即内圈,齿数为Za1);活齿3装在输出轴活齿架9的径向孔中,组成中圈,齿数为Zb1;其外装着波齿轮2为外圈,齿数Zc1。输出轴与活齿架为整体构件9。输入轴6和输出轴活齿架9均为套轴结构。双偏心轴承内套1为整体结构。为保证平衡运动,定心滚子10装在输出轴活齿架9和波齿轮2之间,位于活齿架圆周两侧外缘上,当输入轴6转动时,通过内圈(齿数Za1=1)的作用力,将活齿3逐个推入固定的波齿轮2的齿槽中,使活齿和波齿相啮合;因波齿数Zc1=活齿数Zb1-1,所以推动输出轴活齿架9与输入轴6作同方向的减速运动,即内圈输入,中圈输出的减速比i=Zb1。波齿单绕变速轴承的内圈齿数Za1=1。中圈齿数Zb1=9~71(奇数)或以上,外圈齿数为Zc1=Zb1-1(偶数),内圈输入、中圈输出的减速比i=Zb1;内圈输入、外圈输出的减速比i=-Zc1(负号代表输入输出转向相反),外圈输入、中圈输出的减速比i=Zb1/Zc1,中圈输入、内圈输出的增速比i=Za1/Zc1,外圈输入、内圈输出的增速比i=-Za1/Zc1,中圈输入、外圈输出的增速比i=Zc1/Zb1。由此可知,单绕型可获得减增六种不同的转速。
在单绕型整体结构基础上增加复内圈、复中圈、复外圈等组成复绕型(见附图5、6)。由活齿架(9)与输入端盖11组成固定的整体构件,由波齿轮2与轴承滚子7、轴承外套8组成复内圈(起转臂轴承的作用,外部齿数为Za2=1)。由活齿3与输出轴活齿架9组成复中圈(齿数为Zb2),活齿3安装在输出轴活齿架9的径向孔中。由波齿轮2与定心滚子10组成复外圈(齿数为偶数Zc2),整体构成波齿行星传动复绕型变速轴承。复绕型的输出轴活齿架9中的活齿架与输出轴可以分离,并可与输入端盖11组合成固定整体。将波齿轮2改制成为向外一圈的输出构件,与输入轴6作反方向的减速运动。组成复内圈的波齿轮2制成互成180°的双偏心轴承内套形式。当转臂轴承(复内圈)转动时(即波齿轮2转动时),通过复内圈(齿数Za2=1)的作用力,将活齿3逐个推入固定的波齿轮2的齿槽中。使活齿与波齿相啮合。因波齿数Zc2=活齿数Zb2-1,所以推动输出轴活齿架9与转臂轴承(复内圈)同方向的减速运动,与输入轴6作反方向的减速运动。这与波齿单绕变速轴承中的内圈输入、中圈输出的传动原理相同,即减速比i2=Zb2,总传动比为i×i2。为保证平衡运动,在活齿架(9)的圆周两侧外缘上装有定心滚子10。
经过上述设计改进后,本实用新型可在单台结构上有效地实现两级减速或增速性能,获得增减十二种不同转速,在大传动比结构中,有效地达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缩短动力传递距离,提高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等目的,安装更加方便,应用更加广泛,较好地实现了予计目标。
下面对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现有BS型变速轴承的端面结构图;图2是
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绕型)的半剖正视图;图4是图3的半剖左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复绕型)的半剖正视图;图6是图5的半剖左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绕型)的原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复绕型)的原理图。
图中1——双偏心轴承内套, 2——波齿轮,3——活齿, 4——传动圈,5——传动杆, 6——输入轴,7——轴承滚子, 8——轴承外套,9——输出轴活齿架, 10——定心滚子,11——输入端盖, 12——输出端盖。
最后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需要减速比1110的机械传动中,若选用现有的变速轴承减速机,需减速比111两台串联的结构才能实现,若选用本实用新型Zc1=10,Zb2=11的波齿复绕变速轴承减速机一台即可实现。减速比i=Zc1×Zb2=Zc12+ZC1=102+10=110。转臂轴承(即内圈a1、复内圈a2)齿数Za1.Za2全为1,Zb1、Zb2在9~71(奇数)或以上范围,Zc1=Zb1-1,Zc2=Zb2-1。
可见本实用新型使传动比得到乘方的增长,可有效地实现大传动比减速。
本实用新型保持了现有技术的高效率,与套环摆线减速机相比,可提高效率10%左右,缩短了动力传递距离,提高了承载能力,在实现同样扭距和同样传动比的情况下,与现有变速轴承减速机、活齿谐波减速机相比,单绕型缩小体积和减轻重量均在三分之一以上;复绕型缩小体积和减轻重量可达二分之一,同时零部件少,加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小,与现有变速轴承减速机相比可降低成本三分之一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装成减速机、减速滚筒,取代增减速箱等,在各种传动机械中具有广泛的配套使用前景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是由单绕型结构增加复绕构件组成复绕型结构形式,单绕型包括内圈、中圈、外圈、定心滚子10,输入轴6,输出轴活齿架9,输入端盖11,输出端盖12等部件,输入轴6和输出轴活齿架9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内圈由双偏心轴承内套1,轴承滚子7和轴承外套8组成,套装在输入轴6上,中圈由活齿3和输出轴活齿架9组成,外圈由波齿轮2和定心滚子10组成,构成单绕型结构;在单绕型整体结构基础上增加复内圈、复中圈、复外圈组成复绕型,活齿架与输入端盖11组成固定的整体构件,由波齿轮2与轴承滚子7、轴承外套8组成复内圈,由活齿3与输出轴活齿架9组成复中圈,由波齿轮2与定心滚子10组成复外圈,整体构成波齿行星传动复绕型变速轴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输入轴6与输出轴活齿架9均为套轴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说双偏心轴承内套1为整体构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心滚子10装在输出轴活齿架9和波齿轮2之间,位于活齿架圆周两侧外缘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输出轴活齿架9中的活齿架可以与输出轴分离,并可与输入端盖11组成固定整体。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组成复内圈的波齿轮2制成互为180°的双偏心轴承内套形式。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齿变速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齿3安装在输出轴活齿架9的径向孔中。
专利摘要新型波齿行星传动变速轴承的单绕型包括内圈、中圈、外圈、定心滚子10,输入轴6,输出轴活齿架9,输入端盖11,输出端盖12等,输入轴与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内圈由双偏心轴承内套1、轴承滚子7和轴承外套8组成,套装在输入轴6上,中圈由活齿3和输出轴活齿架9组成,外圈由波齿轮2和定心滚子10组成,构成单绕型。将单绕型外圈的波齿轮2制成双偏心轴承内套作复内圈,外套复中圈、复外圈组成复绕型,实现了单台大传动比变速。
文档编号F16H13/08GK2142512SQ9221182
公开日1993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4日
发明者王世第, 李钦卯 申请人:王世第, 李钦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