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伸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04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杆伸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杆伸缩定位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内、外杆体间藉双面逼紧夹设,以利迫紧体作双重抵紧定位的杆伸缩定位装置。
目前,在相互套接的内、外管体之间可作长短伸缩、且于伸缩至适当长度后即必须加以定位之装置,一般者有以螺接方式定位者,惟其在操作方面并不方便,譬如无法迅速操作定位且无法迅速多段调整皆为其缺点,故在使用上尚难称理想。为此,本发明人乃思加以改良,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杆伸缩定位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杆伸缩定位装置,其中包括一内杆;一外杆,其供该内杆容纳入,其内壁上开设有限定槽;一第一向夹体,以一容塞块体与内杆管口紧密容塞住,还设有一斜度迫体及植立一螺栓;一迫紧体,其容置于该外杆内,其中央具有一穿槽,供该螺栓穿设过,上下段内壁形成外端宽向内端渐缩之斜度内缘,且上下段环壁上切割有若干间隙,将环壁分割形成若干片;一第二向夹体,其块体可容置于外杆内移动,块体上凸伸出受限凸块,以配合抵入外杆内壁上之限定槽内,块体于接近该迫紧体之斜度内缘内,中央则为一螺孔,供与该螺栓螺合;通过内外杆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使螺栓与该第二向夹体之螺孔螺紧,迫使第一、二向夹体之斜度迫体同时推塞入迫紧体之上下斜度内缘内,使其环壁外张而抵紧外杆内壁。
本实用新型之构造,在于内、外杆体间设有一组由第一向夹体,第二向夹体,及迫紧体组成之构件,该第一向夹体具有一容塞块体而可稳固塞入内杆之管口端内,相互间形成确实固定定位之状态;容塞块体上系一呈圆锥或斜面锥状之斜度迫体,其上则伸出一螺栓;迫紧体于中央形成一穿槽,供该螺栓穿过,二端内凹形成斜度内缘,表面上则切割若干间隙,致上下环壁形成若干片,而二端外缘则以斜度外缘为佳;第二向夹体其块体可容置于外杆内自由移动上下位置,块体上则具设有若干受限凸块,可一对一配合容入设于外杆内壁上之限定槽,使第二向夹体与外杆间不会转动,仅能上下移动,该块体向下则形成一斜度迫体,整体中央则为一中央螺孔,可与第一向夹体之螺栓螺合,而螺孔上则可为一凹穴,当螺栓穿出后乃藉一定位夹片夹设于定位槽处,形成限定螺合状态不可脱开之作用;藉上述构造组合,作用时以双手转动内、外杆呈相反方向转动,令第一、二向夹体同时逼入迫紧体之上下斜度内缘内,而使迫紧体之上下环壁皆向外张开去抵紧住外杆内壁,形成加强定位之功效。
兹举数较佳可行实施例配合附图详述如下,以便阅读本说明书之人士得以更清楚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之构造特徵及使用功效。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组合纵向剖视图;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纵向剖视图;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组合纵向剖视图;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纵向剖视图。
先请参阅
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伸缩定位装置1,构造上包括有一内杆10、一外杆20、一第一向夹体30、一第二向夹体40、及一迫紧体50;其中,内杆10及外杆20以都是中空圆筒状杆体为宜,内杆10当然可以容纳于外杆20内自由上下移动,丝毫无勉强之势,而外杆20内壁上设有二道限定槽21,并于底端(以
图1所示之状态视之)外有外螺纹22,可与一杆套23之内螺纹231螺接,该杆套23中央为一穿孔232,达可供内杆10自由穿设移动之程度,该杆套23主要乃限制(封闭)该等限定槽21之最低点。
上述第一向夹体30则主要有一最大外径之容塞块体31,恰可容塞入内杆10之杆端管口11处,该块体31之外径与管口11之内径相当,故二者间容塞后可达极紧密之程度,就如同一体般,故转动内杆10必带动第一向夹体30同步转动;该块体31的外径向上渐缩小而形成一斜度迫体32,再于中央向上植立一螺栓33,其尾端周缘则有一定位槽331。
上述第二向夹体40之块体41则较外杆20之内径略小,故可在外杆20内自由移动,但块体41向外设有与外杆20之限定槽21同数目之受限凸块411,即可一对一容纳入该等限定槽21内;块体41向下则为渐缩外径之斜度迫体42;而整体第二向夹体40之纵向中央形成一贯穿之螺孔43,顶端则为一凹穴44。
上述迫紧体50之中央贯穿一穿槽5A,乃不具螺纹之光滑表面者;而上、下段内壁形成外端宽向内端渐缩之斜度内缘53、54,请配合参阅图2、3所示;该迫紧体50之顶、底端外缘形成上、下环壁55、56,而其上更切割有若干间隙551、561,致环壁55、56形成分割成若干片之状态。
根据上述构造组合、装配时,将第一向夹体30之容塞块体31挤塞入内杆10之杆端管口11内,形成结合一体动作之状态,更将第一向夹体30之螺栓33穿设过该迫紧体50之中央穿槽5A,并与第二向夹体40之中央螺孔43螺合,并于其尾端夹设定位夹片45(C型夹)于定位槽331,以使第二向夹体40即使往后旋转脱开,但终为该定位夹片45阻住,而不可完全脱开,以确保安全;然后将该第二向夹体40之受限凸块411一对一容置入外杆20之限定槽21内,并且迫紧体50、第一向夹体30及部分内杆10也都进入外杆20内,最后以该杆套23穿过内杆10而与外杆20端头螺合,以将限定槽21之底端封闭,如此可限制该第二向夹体40不致脱出;至此阶段之组合完成即如图2所示之状态,此时,该等迫紧体50之环壁55、56因未受推挤外张,故并未抵紧外杆20之内壁,因此内、外杆10、20间尚可上下移动距离。一旦使用者认定内、外杆10、20间距离已适当而应予以定位时,则以双手转动内、外杆10、20,使第二向夹体40与螺栓33间之螺合更加深入(其以转动数圈即可),如此形成第一向夹体30之斜度迫体32与第二向夹体40之斜度迫体42二者皆挤入迫紧体50之斜度内缘53、54内之状态,而推使环壁55、56皆外张而去紧密抵紧外杆20之内壁,此时即如图3之状态。
接着,也可如图4所示,在该迫紧体50之中央穿槽5A与螺栓33间置设一弹性体60,使弹性体60之二端头分别抵住上下斜度迫体32、42,以加强上下斜度迫体32、42二者对迫紧体50之上下斜度内缘53、54之推挤力使之更为稳固。
接着,请参阅图5、6所示,本实施例也可在上、下环壁55、56之外壁上更各开设一容置槽5B,而可各置入一迫紧环5C;该等迫紧环5C乃以挠性材质,具有伸张伸缩特性者为宜,当其套于该容置槽5B上时,可助使环壁55、56确实往内紧缩,以利内、外杆10、20相互间作伸缩移动;而当第一、二向夹体30、40之斜度迫体32、42向迫紧体50之斜度内缘54、53内推挤入时,即会推使环壁56、55缘外张,致该等迫紧环5C也被带动伸张扩大,而助于抵住外杆20之内壁,其抵紧力颇为确实且抵紧力量极大,使内、外杆10、20间之定位极为确实、有效;并且纵使有任何使用上震动之情形,也不容易松动,此是因为双向迫紧环5C辅助贴紧外杆20内壁之故。
由以上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揭露之构造中,因作双重迫挤作用,故其推挤力不仅加大且更为确实;且二侧之反作用力正好抵销,故即使在大力操作工具之下,但因双重迫挤之故,所以迫紧体50与外杆20间并不会任意脱开,且即使有一端头因振动而欲逐渐脱开,惟因二端间系相互推挤,故脱开之一端会因反作用力致更推使另一端之卡合更紧密,因此在相互牵制作用下,更无法轻易脱开,此即为本实用新型之最大优异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杆伸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杆;一外杆,其供该内杆容纳入,其内壁上开设有限定槽;一第一向夹体,以一容塞块体与内杆管口紧密容塞住,还设有一斜度迫体及植立一螺栓;一迫紧体,其容置于该外杆内,其中央具有一穿槽,供该螺栓穿设过,上下段内壁形成外端宽向内端渐缩之斜度内缘,且上下段环壁上切割有若干间隙,将环壁分割形成若干片;一第二向夹体,其块体可容置于外杆内移动,块体上凸伸出受限凸块,以配合抵入外杆内壁上之限定槽内,块体于接近该迫紧体之斜度内缘内,中央则为一螺孔,供与该螺栓螺合;通过内外杆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使螺栓与该第二向夹体之螺孔螺紧,迫使第一、二向夹体之斜度迫体同时推塞入迫紧体之上下斜度内缘内,使其环壁外张而抵紧外杆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伸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迫紧体之外壁上下段缘面形成有斜度外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伸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迫紧体之中央穿槽与螺栓间设有一加强推挤迫紧力之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伸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迫紧体之外缘上开设有容置槽,其中装填入迫紧环,当环壁外张时辅助抵紧外杆之内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杆伸缩定位装置,主要是在相互插设伸缩的内、外杆体之间设置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则是由一第一向夹体、一迫紧体及一第二向夹体组成,借助第一、二向夹体的斜度迫体由迫紧体之二端挤塞入其斜度内缘内,使其环壁受力撑开而双重抵紧外杆内壁,且因第一、二向夹体二者是以两侧挤塞迫紧体之方式,因此具有推挤力量加倍并且稳固、不易脱开的功效。
文档编号F16B7/00GK2208631SQ94204530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7日
发明者张明宅 申请人:张明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