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水龙头分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76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进的水龙头分水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水龙头分水座,特别是一种分水座冷水进口端具有一个隔离的容水空间和出水口,可单独控制出水,也可以装配上滤水器、水管或RO逆渗透滤水器等而使用的水龙头分水座。
参照附图,如


图1所示,一般的冷热水混合水龙头(10)只控制冷热水的进出,它的分水座(11)内部流道结构如图3所示,冷水由冷水入口(20)进入,热水从另一侧热水入口(21)进入,分别流入控制室(12),经控制阀控制从出水口(22)流出,此为传统水龙头工作原理。现在滤水器的应用日益普及。一般装配滤水器的方式有
图1,图2两种方式。如
图1所示,滤水器(13)装配于一独立的管路(23)上,因此必须在墙壁上另配一条独立的管路来装滤水器,供它使用,这样就需要另加管路,带来施工的麻烦。如图2所示,在水龙头冷水口装一个三通(24),在三通(24)的另一端再装滤水器(13)。这种方式也有缺陷,它在于滤水器(13)拆下清洗时必须把水源开关关掉,以免水流走,这就影响水龙头(10),使它也无水流出。
鉴于上述缺点,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分水座,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水龙头分水座,因为它的优良的结构,可以装配滤水器,并且可以在不影响水龙头本体的情况下独立控制水的出入。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结构特征。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实例的立体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技术实例的立体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分水座内部流道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水座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流道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装配有控水阀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上滤水器的实施例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上水管的实施例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组合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和图8。因为一般的滤水器内部都有活性磷化物,不允许热水流入,否则会导致材料的失效。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主要对分水座(30)的冷水进口端加以改进,在它内部设置一个隔体(31)从而形成另外一个分离的容水空间(32),在隔体(31)上有一个入水口(33),在分水座(30)前壁上侧相对于入水口(33)处设有一螺孔(34),用此装配一个控水阀(35),另外在分水座侧面有一和容水空间(32)相通的出水口(3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在分水座(30)一端的出水口(36)上装配滤水器(40)(如图7所示)。如图6所示,冷水从冷水入口(41)进入分水座(30)内部后分成两股一股进入控制室(42),可经控制阀控制而从出水口(43)经水龙头流出,另一股经控水阀(35)的控制,通过入水口(33)流入容水空间(32)中,再由另一出水口(36)流入滤水器(40)中。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滤水器(40)装设时不须再加设独立的管道,也不必使用三通接头,可以利用分水座(30),借助于它的分离式容水空间和出水口,进行独立的进出水控制。平时,水龙头与滤水器可以同时使用,当需要拆下滤水器(40)进行清洗或维修时,只要转动控水阀(35)将其关闭,使水无法流入容水空间(32)中,就可以很方便地拆下滤水器(40)而不会影响水龙头的出水使用。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水口(36)也可以接水管(50),作清浩冲洗等工作,也可以连接RO逆渗透水器,具有多种用途的优点。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口(36)端的连接零件也可以是有内螺纹的螺帽(51),此螺帽(51)套在一个联结件(52)上,使具有外螺纹的管子能方便地装配在其上。同时,螺帽(51)在装配时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安装,使安装更方便。
综上所述,设计人所精心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具有十分优越的分离控水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安装能同时使用的滤水器,并且能进行独立的进出水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经改进的水龙头分水座,其特征在于,在分水座的冷水进口端设有一隔体,形成另外一个隔离的容水空间;在隔体上设有一入水口;在与入水口相对的分水座的前壁上设有一可安装控制阀的螺孔;并且在分水座的侧面设有一与容水空间相通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分水座,其特征在于,分水座侧面的出水口设计成具有外螺纹的管子,或者设计成具有内螺纹的活动式螺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分水座,特别是改进的,具有多个出水口的,可附装滤水器或水管的水龙头分水座。该水龙头分水座在冷水进口端进行改进,在此端内部设一隔体从而形成另一个容水空间。在该隔体上有一入水口,而在与之相对的分水座的壁上有一可装设控水阀的螺孔,另外在分水座侧面有一与容水空间相通的出水口。这种分水座可连接滤水器、水管或RO逆渗透滤水器,并且能分别独立进行进出水控制。
文档编号F16K27/00GK2208146SQ9421962
公开日1995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5日
发明者杨再振 申请人:杨再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