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装置。
由于汽车在行驶中,需要根据道路情况频繁的使用行车制动器,使制动蹄片不断磨损,导致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四轮间隙不能同等。目前调整此间隙使其恢复正常的办法是用人工来调整,有时因人工调整往往不能及时、准确,造成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等,给行车带来不安全隐患,甚至会因此而引发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调整臂,它能将制动器因蹄片磨损增大的蹄片间隙随时自动调整为正常间隙,使制动器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行车更安全,制动器工作更可靠。
原技术方案是在调整臂壳体内装有调整蜗杆轴,蜗杆和蜗轮。调整时,由人工在汽车下,通过调整蜗杆轴带动蜗杆使蜗轮在壳体内转动,并带动同蜗轮花键配合的制动凸轮轴转动,使制动器中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消除因蹄片磨损增大的间隙。而本技术是在原技术的基础上另加装的一套机械式自动调整传动机构,该机构可以在制动间隙正常制动时不工作,而当制动间隙增大制动时,通过调整臂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传动,记录增大的间隙,并使该机构处于予备调整状态。当制动解除时,在调整臂向始点回位过程中,又通过该机构的传动使调整蜗杆轴自动转动,并带动蜗杆,蜗轮和制动凸轮轴一同转动来达到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调整主传动齿轮,该齿轮下端有正常制动间隙控制孔,控制孔内有控制销,控制销一端悬置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汽车的凸轮轴支承架上,调整主传动齿轮又同调整介轮相啮合,与调整介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和助力弹簧。主动螺轮齿轮同设在蜗杆轴上的单向扭力弹簧离合器一端的被动螺旋齿轮相啮合,另一端弹簧套筒同被动螺旋齿轮凸凹连接,套筒内的离合弹簧一端头同弹簧套筒连接。离合弹簧内径同蜗杆轴过盈配合。助力弹簧一端头同调整臂壳体相连接,另一端头同主动螺旋齿轮的轴相连接。
当制动间隙正常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壳体同壳体内所有部件整体并带动制动凸轮轴向左转动,使制动器内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向制动鼓。实现制动。这时,由于调整臂向左转动的转角很小,控制销只能在控制孔内设定的间隙范围内活动,所以整个调整机构部件处于静止状态。
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变大制动时,由于调整臂同制动凸轮轴向左转动的角度也相应变大,超过了正常制动间隙控制孔设定的尺寸范围时,调整机构开始二作,在控制销的作用下使调整主传动齿轮停止随调整臂向左转动,而调整介轮和主动螺旋齿轮在随调整臂整体同方向转动时与调整主传动齿轮产生一个相对转动位移。因此,调整介轮和主动螺旋齿轮在向左转动时,使助力弹簧储力同时又传动设在蜗杆轴上的被动螺旋齿轮并通过该齿轮带动弹簧套筒,使弹簧套筒内的离合弹簧内径变大,同蜗杆轴分离并随被动螺旋齿轮一同向上空转一定角度,记录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调整机构处于予备调整状态。
当解除制动时,调整臂同制动凸轮轴同时向右转动回位,当回至中途出现正常制动间隙时,消除了控制销与控制孔之间设定的间隙,此时调整机构不调整,当调整臂在制动气室回位弹簧拉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始点回位接近始点时,在限位销的作用下,使调整主传动齿轮停止随调整臂向右转动,而调整介轮和主动螺旋齿轮在随调整臂同方向转动回位时消除了与调整主传动齿轮在制动时产生的相对转动位移,因此调整介轮和主动螺旋齿轮在向右转动时使助力弹簧的储力释放,同时又传动设在蜗杆轴上的被动螺旋齿轮,并通过该齿轮带动弹簧套筒,使弹簧套筒内的离合弹簧内径变小,抱紧蜗杆轴并同被动螺旋齿轮一同向下转动一定角度,与此同时蜗杆轴带动蜗杆,蜗轮和制动凸轮轴也从新转动一定角度,使制动器中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调整了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达到了自动调整蹄片间隙的目的。
本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因人工调整制动间隙往往不能及时造成的制动滞后,跑偏,制动距离过长等缺点,使行车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减轻了驾驶员、及修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技术可以代替原有手动调整臂,并具有自动及人工调整和防回松自锁功能。可以在各种气制动的车辆及拖车、拖具上使用。
下面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
图1的A-A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臂壳体(1)上端同制动气室推杆相连接。在壳体(1)内装有蜗轮(9)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2),蜗轮中心有与其花键配合的制动凸轮轴(12)。蜗杆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3)。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还设有与蜗轮(9)同轴动配合的调整主传动齿轮(8),该齿轮下端有正常制动间隙控制孔(10),控制孔内有控制销(11)。控制销一端悬置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汽车的凸轮轴支承架上。调整主传动齿轮(8)又同调整介轮(7)相啮合,与调整介轮(7)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13)和助力弹簧(14),主动螺旋齿轮(13)同安装在蜗杆轴(2)上的单向扭力弹簧离合器一端的被动螺旋齿轮(4)相啮合,另一端弹簧套筒(5)同被动螺旋齿轮(4)凸凹连接。套筒(5)内的离合弹簧(6)一头同弹簧套筒(5)相连接,离合弹簧(5)内径同蜗杆轴(3)过盈配合。助力弹簧(14)一端头同调整臂壳体(1)相连接,另一端头主动螺旋齿轮(13)的轴相连接。
当制动间隙正常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壳体(1)同壳体内所有部件整体并带动制动凸轮轴(12)向左转动,使制动器内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向制动鼓,实现制动。这时,由于调整臂向左转动的转角很小,控制销(11)只能在控制孔(10)内设定的间隙范围内活动,所以整个调整机构部件处于静止状态。
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变大制动时,由于调整臂(1)同制动凸轮轴(12)向左转动的角度也相应变大,超过了正常制动间隙控制孔(10)设定的尺寸范围时,调整机构开始工作,在控制销(11)的作用下,使调整主传动齿轮(8)停止随调整臂(1)向左转动,而调整介轮(7)和主动螺旋齿轮(13)在随调整臂(1)整体同方向转动时与调整主传动齿轮(8)产生一个相对转动位。因此,调整介轮(7)和主动螺旋齿轮(13)在向左转动时,使助力弹簧(14)储力,同时又传动设在蜗杆轴(3)上的被动螺旋齿轮(4)并通过该齿轮带动弹簧套筒(5),使弹簧套筒(5)内的离合弹簧(6)内径变大,同蜗杆轴(3)分离并随被动螺旋齿轮(4)一同向上空转一定角度,记录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调整机构处于予备调整状态。
当解除制动时,调整臂(1)同制动凸轮轴(12)同时向右转动回位,当回至中途出现正常制动间隙时,消除了控制销(11)与控制孔(10)之间设定的间隙,此时调整机构不调整,当调整臂(1)在制动气室回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继续向始点回位接近始点时,在限位销(11)的作用下,使调整主传动齿轮(8)停止随调整臂向右转动,而调整介轮(7)和主动螺旋齿轮(13)在随调整臂同方向转动回位时,消除了与调整主传动齿轮(8)在制动时产生的相对转动位移。因此调整介轮(7)和主动螺旋齿轮(13)在向右转动时,使助力弹簧(14)的储力释放,同时又传动设在蜗杆轴(3)上的被动螺旋齿轮(4),并通过该齿轮带动弹簧套筒(5)使弹簧套筒内的离合弹簧(6)内径变小抱紧蜗杆轴(3)并随被动螺旋齿轮(4)一同向下转动一定角度,与此同时蜗杆轴(3)带动蜗杆(2),蜗轮(9)和制动凸轮轴(12)也从新转动一定角度,使制动器中的凸轮顶起制动蹄片靠近制动鼓,调整了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达到了自动调整蹄片间隙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具有壳体、壳体臂端设有气动推杆连接孔,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轮中心有花键轴孔,蜗杆中心有静配合的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还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调整主传动齿轮,该齿轮下端有正常制动间隙控制孔,控制孔内有控制销,控制销一端悬置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汽车的凸轮轴支承架上。调整主传动齿轮又同调整介轮相啮合,与调整介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旋齿轮和助力弹簧,主动螺旋齿轮同设在蜗杆轴上的单向扭力弹簧离合器一端的被动螺旋齿轮相啮合,另一端弹簧套筒同被动螺旋齿轮凸、凹接接,套筒内的离合弹簧一端头同弹簧套同连接,离合弹簧内径同蜗杆轴过盈配合。助力弹簧一端头同调整臂壳体相连接,另一端头同主动螺旋齿轮的轴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技术方案是在原技术的壳体内另设有与蜗轮同轴动配合的主传动齿轮。该齿轮上有制动间隙制孔和控制销,在蜗杆轴上还设有离合装置和被动螺旋齿轮,在该齿轮和主传动齿轮之间还设有调整介轮和主动螺旋齿轮,通过上述部件的相互传动作用可使蜗杆轴自行转动来自动调整因蹄片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解决手工调整制动间隙不及时造成的制动滞后、跑偏的缺点,可在各种气制动的车辆上使用。
文档编号F16D65/52GK2329807SQ97244388
公开日1999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9日
发明者韩学智, 张玉致 申请人:韩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