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能量导引链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能量导引链条,以供导引电缆、软管等,具有许多链节,以活节方式彼此连接,系由横档连接的平行链板所形成,能量导引链条可如此运动,即形成上段、下段,和连接二者之挠曲区,其中上段位于下段上。
在若干用途中,此种能量导引链条相当长,可在100公尺或以上之谱。因此,驱动装置必须具有相对应之高驱动功率,以便带动能量导引链条。尤其是能量导引链条的上段置于下段上在行进时,由于相对应之滑动摩擦,在极长的能量导引链条时会达到可观的数值,必须加以克服。链节的各滑动表面,由于上段和下段间之摩擦,摩耗增加。
由于需要相当的拉力,使能量导引链条运动,故能量导引链条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会达未受应力链条的约8%。发生此项长度变化,是链节间原有余隙和链节原有弹性的结果。能量导引链条之此项伸长使能量导引链条所导引之软管等产生相对应的应力。
众所周知,在能量导引链条特别长时,设有支承上段的特别支持结构,使上段可在此支持结构上运动。为方便能量导引链条的运动,有些链节设有滚轮,可沿支持结构滚动。然而,此种支持结构的配置极其复杂,而且上段配置在下段上方的能量导引链条运动时,不能再使用支持结构。在此情况下,建议这样地设计支持结构,使支持构件可侧向回转,以便离开能量导引链条的运动范围。然而,此举需要相对应之摇动机构,它需要适当保养,并限制能量导引链条之行进速度。总而言之,能量导引链条有许多应用范畴,除了技术方面费用的原因外,它不宜使用支持结构。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量导引链条,其中上段可位于下段上运动,动力最省,磨耗低,且为尽可能最简单之设计。
按照本发明,此目的之解决方式是,上段和/或下段之至少若干链节设有滚轮,其配置方式是,在能量导引链条行进时,可在对面的段的链节所设运转表面上滚动。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滚轮应为这样的装置,它与运转表面接触,并与之相对运动时,进行相对于它的旋转运动。例如链板突出于侧面之区域,即可做为运转表面。
通过这一措施上段可利用滚轮在下段上直接行进,而上段和下段间之摩擦,即因按照本发明所设滚轮而剧降。例如,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之摩擦比类似设计的常用能量导引链条少约6倍或以上,意即以同样的驱动力,链条可长6倍或以上。
此外,设滚轮的结果,其伸长远较以同样速度行进的常用能量导引链条为少。上段和下段间接触表面的磨耗亦明显减少。
由于对面的段的滚轮之运转表面刚好在链节上,可把能量导引链条设计得特别轻,因此能量导引链条长度及其行进速度,可相对应提高。
滚轮可用适当轴承直接安装在链板上,由此滚轮座可做得相应地牢固。因此,不需要单独的连接件。
滚轮最好设在链板上所设凹部内,其中滚轮朝对面的段突出至少稍微超出链板。在本案内,滚轮之转动轴线位于链板的断面之内。
滚轮之运转表面可由链板面朝对面的段的窄侧直接形成。在此案内,链板可设计成在能量导引链条延伸时,即形成连续运转表面,故特别是在链板的铰接段,运转表面的高度很少或根本无差别。
在此案内,链板内容纳滚轮之凹部,在链板之侧向,即垂直于能量导引链条之纵向,可为封闭设计。以此方式形成的袋部,只在一侧开口,使其可以形成具有完全封闭的内腔的能量导引链条。
为确保对运转表面的表面压力最小,滚轮宽度应尽量大,为此,必要时,链板在滚轮区内可设有相应厚度的较厚段,而链板可朝铰接段或朝链板之纵向中心轴线递减。
链板之各窄侧可设一、二或更多滚轮,滚轮在能量导引链条之纵向彼此分开,故对滚轮和轴承之应力,在各情况下均可分布于若干不同滚轮上。
链板可利用必要时位在链板中间或者二或以上滚轮间中途之横档加以连接。对面的链板的窄侧最好以二横档连接,尤其是各位于紧接在铰接段或末端段之侧链板上,因而提高链节的稳定性,尤其是长链节的情况。以此方式,链板可由四横档连接,必要时亦可仅由三或二横档连接。横档特别优良地具有侧向加宽,它部份覆盖相邻链板之内侧。若顶部和底部元件要设在横档上,使之形成完全封闭的缆槽,则链板每一窄侧的相邻横档间之距离,和链板长度,宜具有不设滚轮的链节之节距的两倍。设有滚轮的链节即可配备原先所用链节两倍的普通顶部和底部元件,以便形成不需特别组件之密闭槽。
按另一造型,各链板可设有至少一滚轮,安装在链板的中段,其中横档是配置在滚轮之前或之后(按能量导引链条的纵向言),以在之前和之后为佳。若因安装滚轮之故,链板较长,则具有若干横档之造型尤佳。
为改进能量导引链条的行进特性,运转表面可具有朝滚轮上升的上推斜面。以此方式,在转动轴线之一定配置时可降低突出超越链板的滚轮高度,这对能量导引链条之安静运转有优良效应。
为把滚轮安装在链板之凹部内,可设一法兰,具有滚轮之轴承段,法兰相对于滚轮区的转动轴线具有较大的径向延伸,它设有将法兰固定在链板上的装置。在本案内,滚轮可安装在法兰之一侧或二侧。转动轴亦可安装在法兰一侧,和链板之对面的段上。
如果链板设有容纳滚轮的凹部,可设机构将凹部在对面的段方向跨接。此举可例如使用相应帽盖达成。如此可防止一段之滚轮运转进入对面的段的链节之凹部内,如果此凹部内不装滚轮的话。
特别是在设有滚轮的链节之间也可以设置普通链节。如此,能量导引链条基本上可由已知链节构成,在它们之间,例如相隔几个链节设置带滚轮的链节。
链板亦可改变或另外设计成在对链条纵向平行分布的窄侧之一上具有凹部以容纳滚轮,而链板的对面的窄侧无凹部,其中链板做成这样,使它可任选一窄侧面对对面的段安装。因此,可随意使用同样链板与或不与滚轮组合。为此,链板只需绕其纵向轴线,或绕在链板中心平面内垂直于其纵向延伸之轴线转180°。
有滚轮的链节比习知链节长,即节距较大。超过某种节距尺寸并不可取,因为在通过挠曲半径时会发生链条不均匀运转,尤其是当长度出入极大的链节交替地连接时。所以,按本发明之一种造型,滚轮安装在链板向外突出的侧面上,而突出侧面的链板之加宽段可做运转表面。如此,有滚轮的链节可保持无滚轮的链节的节距。
在此种能量导引链条之造型中,一段(内、外链板)之至少全部链板,宜设有加宽段,形成运转表面,使其沿能量导引链条之长度,形成至少一基本上封闭之运转表面。
各滚轮可穿透形成运转表面的加宽段之窗形凹部。
滚轮可以不同方式分布于链节上,并非始终必须每一链节都要有滚轮,故滚轮亦可以超过一链节的间隔安装在能量导引链条上。在本案内,滚轮间可具有等距离,故例如只有每第四、第五等链节才设有对面的滚轮。
然而,滚轮亦可以不规则间隔分布于能量导引链条全长。因此,滚轮可以更大的同周期分布,其中滚轮间之距离可以例如交替变化,故从一链节开始,滚轮可在链条纵向安装在三个,然后五个,然后三个链节后。在本案内,滚轮在链节上之分布亦可随机进行。
此外,同一链节的二链板不一定都要设滚轮,意即滚轮在各段链板上之分布不需对称。
滚轮不规则或不对称分布的优点是,在能量导引链条运动中的某些时间,并非全部滚轮彼此同时接触,而是只有少数,滚轮接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变化。如此一来,滚轮相遇造成的轻微异动,可不规则分布于能量导引链条上,故在快速行进时,可避免沿能量导引链条全长抖动。因此,可以改善能量导引链条的运转平稳性。
视能量导引链条的使用条件之不同,链板可设有滚轮,在链板一侧、相反侧或双侧突出于链板的纵轴线。如此一来,此等滚轮可视需要安装在上段或下段区域,或能量导引链条可在终点的双侧运动时,可安装在链板的两侧。
为了进一步改进能量导引链条的行进特性,即为了进一步减少发出的噪音,并进一步减少下段和上段间的摩擦,本发明优良的改进造型中滚轮具有导向轮廓,它由若干环形的,在滚轮的运转表面上彼此隔一段距离设置的导沟构成,而导沟深度至少等于滚轮突出于相关链板运转表面之距离。
当两个彼此重叠运转的装有滚轮的链节的滚轮相遇时,其滚轮由于导沟的几何形状错开大约一导沟宽度,因此相遇滚轮的轮廓相互嵌合。能量导引链条的弹性容许上段和下段彼此相对稍微偏移地运转。此项偏移大约相当于一导沟宽度。此举在二滚轮相遇时,可有利防止二重叠段靠拢。由于事实上滚轮如今不需再彼此爬上爬下,可以节省否则需施加于上段之可观拉力。趋近的滚轮以此方式可以简单地彼此通过。
导沟宜设有大致呈梯形之断面轮廓,以确保滚轮彼此相互确实对准。
特别是可在其链板具有二个以上的平行段能量导引链条上设有滚轮,其中滚轮必须设在至少二段上。例如,滚轮可以仅设在外段上,亦可改为或另设在链板之一个或多个内段上。
链条至少有一区邻接能量导引链条之运动带动装置时,特别有利的是链节相互之间,和最接近带动装置的链节抗拉地通过至少一基本上不能在链条纵向延伸,而可在链条弯曲方向挠曲的元件与带动装置连接。此种元件载于德国专利申请案DE 198 07 083,其揭示内容于此全部列入参考。
由于不可延伸元件配置在能量导引链条上,加以滚轮的配置,很长的链条以最少动力即可运动,且使能量导引链条在拉应力下不会伸长。此举一般使特别长的能量导引链条获得控制,因而开启能量导引链条新的应用范畴。
配置用不可延伸元件加以连接的链节之诸段,宜包括若干链节。各段可为等长或不等长。最好使用不等长度,其中由于链条的拉应力是朝带动装置递增,各段朝带动装置缩短。
不可延伸元件(如有多件,则至少其中之一)可为在链条内导引的诸导线之一。不可延伸元件或至少其中之一,最好与诸导线分开配置。与诸导线分开配置的元件,可设在链条内部,并具有例如钢缆。然而,亦可构想具有此等特性之任何其他种元件。
位于各段末端之相邻链节相互和最接近带动装置的诸段之链节,利用在链条纵向不可延伸而在链条弯曲方向会挠曲的至少一元件与带动装置抗拉地连接。
不可延伸元件最好以抗拉方式安装在与横档分开配置的长条上,长条则连接于链节的对面的链板上。
通过链条导引的诸导线,宜利用夹紧支座固定于此等长条,此外亦可具有用于钢缆,或其他适当元件末端的紧固件。
长条亦可在位于链条横向的末端具有销,承担相关链节的节销功用。意即长条上的销藉达直接相邻的链节重叠区内二同心开口形状锁合地嵌接,因而形成此等链节之回转轴线。此项造型使诸导线和安装在长条上分开的不可延伸元件,可绕回转轴线摆动配置。
长条在位于链条横向的末端具有突部,它与铰接段间的链节内侧相应造型的槽沟嵌合。链条系列的所有链节所设槽沟,亦可用来固定链板间之其他构件。
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可由内、外链板,以及角形链节构成。各种情况之横档可以各自可脱卸地,或成一体地固定在侧链板上,或占有一宽度,使之形成密闭沟道。铰链连接可为任何设计,诸如薄膜铰链等。
本发明详述如下,就附图
举例加以说明。附图如下第1图为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的外链板各视图;第2图为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的内链板各视图;第3图为外链板的第二种造型;第4图为链板在滚轮高度的断面第5图为能量导引链条一段之俯视图;第6图为三种能量导引链条之侧视图,上段置于下段之上,以及不同的滚轮分布;第7和8图为第6图能量导引链条在不同行进位置之放大图;第9图为能量导引链条之断面图,上段置于下段之上,呈不同的行进位置;第10图为能量导引链条之侧视图,以不可延伸元件连接带动装置和链节;第11图为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之第二造型图,上段置于下段之上,滚轮侧向向外突起地装在链板上;第12图为第11图之部份剖开图;第13和14图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能量导引链条侧视图,上段置于下段之上;第15图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能量导引链条图,上段置于下段之上,其中滚轮具有凹凸轮廓;第16图为第15图之部份剖开图;第17和18图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能量导引链条侧视图,表示能量导引链条的不同行进位置。
第1图所示链板1设计成外链板,以活节方式连接于内链板2(如第2图所示),形成一段。为此,在外链板1的末端段3、4设有铰接销5,而在内链板2的末端段6、7有相对应销导向件8,以及相对应之止挡对9、10,以限制摆动角度。
链板1、2各就垂直于链板纵轴线的中心平面对称。
链板1、2的中段11、12,设计成加厚段,在链板1、2背离链条内部之侧面,经由垂直于链板纵轴线分布的斜面13、14,过渡为末端段2、3。
滚轮15利用法兰16可转动地安装在外链板1中段11的扇形凹部15a内。滚轮的转动轴17利用法兰16固定于一端,而相反端以链板固定于凹部内。
滚轮15可通过突出区18在位于对面的段的链节上之运转表面上滚动,使上段可位在下段之上运动。
在实施例内,链板的窄侧19(见第9图),用做对面的段的滚轮之运转表面,它基本上在相邻链节的限定铰接区的摆动轴线之间延伸(第6至第8图)。如此在能量导引链条延伸时,可确保运转表面段26不会在相邻链板间,于铰链连接的高度上形成任何凹部,造成贯通链条全长的用于滚轮的连续运转表面,高度很少或根本无差别。
运转表面或侧面19具有上推斜面20,它在能量导引链条的纵向延伸,并位于滚轮15之前和之后,朝向滚轮15上升,基本上在链板的摆动轴线高度开始。在本案中,上推斜面20的斜度较小,例如在全长80mm可攀爬高度约3mm。滚轮15的区域18又突出于上推斜面20顶峰之上约2mm。
内链板和外链板无滚轮的窄侧,于图示实施例中无任何上推斜面。
在图示实施例中,滚轮15直径基本上相当于链板1高度之半。因此,对滚轮的上推角度(滚轮沿周表面和上推斜面间之角度)较小。然而,亦可使用直径相对于链板高度甚小之滚轮。
由于链板1、2的中段11、12加宽,亦可在此位置加宽滚轮之运转表面,以致链板的窄侧表面压力较少,因而进一步减少材料应力。
如第1、2、3、5图所示,在加宽中段11、12的高度上,彼此有较大距离地,使对面的的内、外链板,分别通过四横档连接,因而提高链节的稳定性。在本案内、外链板上之销21沿能量导引链条之纵向,配置在滚轮15之前和之后。内链板的横档22也安装在彼此相隔一段距离处(第5图)。若链板1的相反侧不设滚轮(如图示),此侧之链板亦可选择用位于滚轮高度的单一横档连接。
按照第3图之实施例,在一链板上亦可顺序安装二(亦可更多)个滚轮。在此情况下,滚轮也借助于法兰固定在加宽段上。一如第1图和第2图的链板,横档22系配置在加宽段之末端。必要时,亦可设在滚轮之间。滚轮15间的运转表面段,平行于链板的对面的窄侧延伸。
如第4图和第9图所示,滚轮15在对面的段的链板1之窄侧19上滚动,直到与对面的段的滚轮接触,并滚过该滚轮。
第4图和第9图亦显示滚轮之转动轴17之一端,利用法兰16固定,而相反端则利用链板支承在凹部15a内。转动轴带有滚珠轴承25之轴承环24。法兰16是利用三螺栓23以不可转动方式安装于链板上,与链板1完全齐平,使法兰不会在侧面突出。在本案中,滚轮15占有链板宽度之半。法兰16亦可设计成基本上把滚轮12封闭。
滚轮15利用法兰16直接安装在链板上,造成特别稳定的滚轮安装。滚轮位在能量导引链条的断面轮廓内,而转动轴在链板的断面轮廓之内,因而避免向外突出区域。
由于事实上,区域18突出于链板1窄侧19之高度,较滚轮15直径小得多,故能量导引链条可极其平稳地移动。
如第4图(底部)所示,当滚轮拆解时,朝向链节各窄侧19之开口,可被帽盖25a遮盖,而在侧面链板上可设有卡锁元件25b,以便加以固定,其中必要时滚轮的紧固元件可保留不拆。必要时同一或另一帽盖亦可用来覆盖侧件之侧面区域,该区域用来容纳滚轮之紧固元件。在本案内,帽盖可与侧面链板的各外侧界面齐平。
如第5图所示,紧邻内、外链板的末端段3、4处分别设有二横档22。外链板上横档22以其末端之加宽段36,与内链板的末端段4搭接,内侧只有少许余隙,使得通过这种搭接提高链条的稳定性。
为了利用滚轮15以少许动力即可使上段在下段之上运动(如第6图所示),能量导引链条27不必每一链板均设滚轮,而是彼此隔开一段距离例如在每第三或第四链节之后,在链板上安装一滚轮。如果滚轮以很小间距配置,例如在每一链节上,则在从弯曲区30过渡到上段28之际滚轮先与下段29接触,因而避免滑动摩擦。
在同一能量导引链条27内,可设置比无滚轮37的链节长的有滚轮38的链节,(第6图)。
如第6图至第8图所示,在足够稳定的能量导引链条中,放下的上段由于稍微突出的滚轮,以自行支持的方式配置,且只有经由滚轮支承在下段上,因而在上、下段相对运动时,造成特别低的摩擦值。由于上推斜面20(第7图)链条段间的间隙扩大。
有关滚轮特别重要的另一组件是,能量导引链条可装配钢缆,在链条方向不能延伸,而在链条弯曲方向具可挠性,如第10图所示。
第10图表示能量导引链条27,可安放和导引固定底座32和活动带动装置33间之诸导线31,有二平行链板段,由在横向对面的链板1组成,它们彼此利用横档(第10图上未示)连接。各链板段的紧邻链板1a和1b可在链条的弯曲方向彼此相对转动。
又如第10图所示,在链条从带动装置33延伸越过上段和弯曲区一直到链条下段之一段内,设有在链条方向不能延伸但可挠曲之元件34(34a、34b、34c、34d、34e、34f、34g)。此等元件将链节34a、35b、35c、35d、35e、35f、35g相连接,它们分段地彼此并与带动装置33分离若干链节安装在链条的相关区内。最接近带动装置33的链节35a经由不可延伸元件34a与带动装置33连接。
第11图表示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之第二实施例。于此,滚轮15安装在链板1、2外侧。滚轮15未被覆盖。设在外链板1和内链板2侧面具有L形断面的加宽段39,做为运转表面,且在有滚轮15的链节38上有窗形凹部,滚轮15可分别通过这些凹部。滚轮15配置在链板1、2超出链条断面之外侧,其优点是可使有滚轮的链节38之节距选得更小,即小到和无滚轮的链节37之节距一样。
如第12图剖视图特别明显表示的是,滚轮15利用滚珠轴承25(图上只粗略表示)支承,它们利用一卡圈固定在一成型于相关链板1外侧的轴承销41上。
链板段之外链板1和内链板2上所设具有L形断面之加宽段39,各在纵向形成滚轮15用的密闭运转表面,在此造型中,亦可设有朝滚轮15上升的上推斜面,可参见第13图和第14图。
第13图和第14图表示能量导引链条之二个不同行进位置,即链节38与滚轮之二个不同相对位置。第14图表示有滚轮的链节38在侧向相互错开。当上段28和下段29的滚轮15相遇时,如第13图所示,上段28必须相对于下段29上升,因为上段28所示滚轮15必须所谓‘攀爬’过上推斜面20和下段29中之滚轮15。上推斜面20把滚轮15在加宽段39运转表面以上的突起量减到最小,故滚轮15不会以抖动方式彼此跳越,否则会造成能量导引链条的不平稳运转。
第15图至第18图表示本发明能量导引链条特佳之第三实施例,其中滚轮15设有导向轮廓,即若干环形导槽40,有彼此隔开的梯形断面轮廓。保留在二接触滚轮的导槽40间它们之齿43正面相遇,由于导槽的梯形断面,导致上段28和下段29之侧向错位,如第15图所示。此错位粗略等于一导槽40之宽度,故上段28和下段29的滚轮相互通过。为此,导槽40的深度当然必须大于或等于滚轮15到由加宽段39所形成运转表面之距离。
能量导引链条的弹性毫无问题允许使上段28和下段29在较长距离上有此种错位,此举可保证极低摩擦阻力。
由第17图特别清楚,当二者相遇时上段28链节和下段29的链节的滚轮相互通过。
链板和滚轮最好由塑胶制成。然而,其他材料组合亦属可行,例如,链板和/或滚轮亦可由金属材料制成。
符号说明1外链板2内链板3,4末端段5铰接销6,7末端段8销导向件9,10止挡对11,12中段13,14斜面15滚轮15a凹部
16法兰17转动轴18区域19窄侧20上推斜面21销22横档23螺栓24轴承环25滚珠轴承25a帽盖25b卡锁元件26运转表面段27能量导引链条28上段29下段30弯曲区31导线32底座33带动装置34不可延伸元件35链节36加宽段37无滚轮的链节38有滚轮的链节39链板之加宽段40导槽41轴承销42卡圈43齿
权利要求
1.一种能量导引链条,供导引电缆、软管等,具有许多链节,彼此以活节方式连接,它们由横档相连的平行链板所形成,其中能量导引链条运动方式是,形成上段、下段,和连接二者之挠曲区,上段置于下段之上,其特征为,上段(28)和/或下段(29)至少有些链节设有滚轮(15),它们这样地设置,使得在能量导引链条(27)行进时,滚轮可在对面的段的链节所设运转表面(19)上滚动。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滚轮(15)直接安装在链板(1)上。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运转表面(19)由朝向对面的段(28,29)的链板(1)之窄侧(19)形成。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第3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滚轮(15)位于链板(1)所设凹部(15a)内,并至少稍微突出于链板(1)者。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各链板(1)上各设有至少二滚轮(15),它们在能量导引链条(27)的纵向彼此隔开。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各链板(1)在其中部(11,12)安装至少一滚轮(15)。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运转表面(19)具有上推斜面(20),它们分别朝滚轮(15)上升。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7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滚轮(15)利用具有滚轮(15)用轴承段(17)之法兰(16),固定在链板(1)之凹部内。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第1至8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有,设有机构(25a),它可搭接容纳滚轮(15)之凹部(15a)。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9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设有链板(19),在一窄侧(19)具有凹部(15a)以容纳滚轮(15),而对面的窄侧(19)设计成贯通的,链板(1)设计成可有选择地以第二窄侧(19)之一朝向对面的段安装。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9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在于,链节之一窄侧(19)配设有二横档,它们在链条纵向彼此间有一段距离。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滚轮(15)朝外突出地安装于链板(1)之侧面上,而链板(1,2)侧向向外突出之加宽段(39)做为运转表面。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一段(无论外链板(1)和内链板(2))之至少全部链板(1,2),具有加宽段(39),形成运转表面,故沿能量导引链条之长度形成至少一基本上封闭之运转表面。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各滚轮(15)穿透形成运转表面的加宽段(39)内之窗形凹部。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14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有滚轮(15)之链节安装间隔超过一链节。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15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有滚轮(15)之链节以不规则间隔分布于能量导引链条全长上。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6或8至16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滚轮(15)具有导向轮廓,它们由位于滚轮(15)运转表面彼此有一段距离之若干环形导向凹沟(40)形成,而导槽(40)深度至少等于滚轮(15)超过相关链板(1)运转表面之突出量。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导槽(40)具有梯形断面轮廓。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18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设有二个以上之链板(1)平行段,其中至少二段上设有滚轮(15)。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19之任一项之能量导引链条,其特征为,为导引固定底座(32)和活动带动装置(33)间之诸导线(31)设有由横向面对面之链板(1)组成的二平行链板段,彼此利用横档(22)连接,其中,各链板段之紧邻链板,在链条的弯曲方向可彼此相对转动,其中在链条邻接带动装置(33)之至少一区域内,链节(35a,35b,35c,35d,35e,35f,35g)逐段相互地及最靠近带动装置(33)的链节(35e)和带动装置(33)利用至少一元件(34)以抗拉方式连接,该元件(34)在链条纵向基本上不会延伸,而在链条弯曲方向具有挠曲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能量导引链条,用以导引软管、电缆等,具有许多链节,以活节方式彼此连接,链节由横档连接的平行链板所形成,能量导引链条可如此运动,即形成上段、下段,和连接二者之挠曲区,其中上段置于下段上。为设计能量导引链条,使上段位于下段上以最省动力和低磨耗运动,且为尽量最简单之设计,建议上段(28)和/或下段(29)至少有些链节设有滚轮(15),其配置方式为,当能量导引链条(27)行进时,滚轮可在对面的段的链节上所设运转表面(19)上滚动。
文档编号F16G13/16GK1299447SQ99805813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5日
发明者冈特·布拉泽 申请人:Igus工业用注压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