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切换阀及其切换驱动方法、以及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和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619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路切换阀及其切换驱动方法、以及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和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切换阀,特别涉及可以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流体和吸入压缩机的流体的路径反转时利用的流路切换阀及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冷暖气兼用的空调机中,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从压缩机经过室外热交换器、节流阀、及室内热交换器循环流到压缩机,在空调机制暖时,制冷剂从压缩机经过室内热交换器、节流阀及室外热交换器循环流动到压缩机,以此方式由四通阀使制冷剂的环流方向反转。
这样,作为用于使冷冻循环中的环流路径逆转的四通阀有所谓的滑动式的四通阀。
该四通阀,在阀本体的内部使阀体移动,把通过形成在该阀体的内侧的空间与导入口连通的通口从两个通口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把通过形成在阀体的外侧的空间与导出口连通的通口从两个通口的另一方切换为一方。
而且,在过去的四通阀中,例如特公昭35-12689号公报和实公昭55-53825公报所公开的那样,通过设在阀本体外部的电磁线圈的通电有选择地减压阀本体内部的三个阀室中的配置中央阀室两侧的两个阀室的某一方,由发生在被减压的阀室和中央阀室之间的压差,使配置在中央阀室中的阀体滑动。
另外,虽然不是四通阀,但是在特公平7-99296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五通阀,该五通阀借助向配置在阀本体外部的电磁线圈的通电,通过插入在阀本体内部的电磁线圈的铁芯,使阀本体内的阀体滑动。
另外,作为与这些四通阀和五通阀类似的现有技术之一,在实开昭58-424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四通阀,该四通阀通过向分别设在阀本体两侧的作动室内的加热器通电使从作动室内分别插入在阀本体内的两根作动棒交替地滑动,从而使阀本体内的阀体滑动。
由于以上说明的原来的四通阀和五通阀在阀切换动作时都需要向电磁线圈通电,从防止发电所的作业的环境污染和节能等的观点来看有问题。
再有,在这些四通阀和五通阀之外,例如,在实开平3-11968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四通阀,它以在阀本体两侧配置蜡热电偶来代替电磁线圈,借助对该蜡热电偶的加热器通电,通过从阀本体外部插入到阀本体内的轴使阀本体内的阀体滑动。
另外,在专利275799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四通阀,在阀本体的阀室两侧分别设有用隔壁板隔开的压差室,由设在隔壁板上副阀的开闭可有选择的将各压差室与阀室连通,通过对分别配置在阀本体两侧的缓动作元件的定温度发热体通电,分别使从阀本体两侧插入到各压差室内的作动轴滑动。
在该四通阀中,通过借助对各缓动作元件的定温度发热体通电使各作动轴滑动使任一方的副阀打开,由此以接近其打开的副阀的方式两隔壁板与阀体一起在阀本体内滑动。
以上说明的各四通阀都没有使用电磁线圈,因此,为了进行阀的切换动作需要对加热器进行通电,存在着与上面说明的现有的四通阀和五通阀同样的问题。
另外,在公开于特公平7-43188号公报中的四通阀中,是通过向电磁线圈通电而进行阀体滑动的,通电后阀体的位置通过永久磁铁吸引滑动后的阀体而被保持,不需要向电磁线圈继续通电,以后,在将阀体从滑动后的位置返回滑动前的位置时,只要暂向消磁用的另外的电磁线圈通电即可。
在公开于特开平9-72633号公报中的四通阀中,在与特公昭35-12689号公报的四通阀的同样的四通阀中,通过间歇地向电磁线圈通电来保持阀体滑动后的位置。
公开于上述的特公平7-43188号公报和特开平9-72633号公报中的四通阀,由于不需要向电磁线圈常时通电,从防止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等方面考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即使在公开于上述的特公平7-43188号公报和特开平9-72633号公报中的四通阀中,虽然可以抑制对电磁阀的通电,但没有到不需要的程度,从强力地推进防止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等方面来看还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是提供在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实现防止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等的流路切换阀、该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使用上述流路切换阀的最适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及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
发明的公开分别记载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4、权利要求16、权利要求18至权利要求27、权利要求29、权利要求30、权利要求32至权利要求35、权利要求37至权利要求54中的本发明涉及流路切换阀,记载于权利要求15、权利要求17、权利要求28、权利要求31、权利要求36中的本发明涉及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记载于权利要求55中的本发明涉及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记载于权利要求56至权利要求89中的本发明涉及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1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是切换流体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使用非电动的动力切换上述流路。
记载于权利要求2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流路切换阀分开设置的驱动源产生上述非电动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
记载于权利要求3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源含有包括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中至少一个,用由该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产生的上述动力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
记载于权利要求4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3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含有伴随着上述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而在上述冷冻循环中产生的物理量变化。
记载于权利要求5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物理量变化是伴随着上述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的上述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
记载于权利要求6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在壳体的内部,通过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将通过上述壳体的内部与该壳体的主口连通的连通对象作为上述壳体的两个切换口中的任何一方的切换口,并且,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将通过上述壳体内部与主口连通的连通对象作为上述两切换口中的任何另一方的切换口,其特征在于,具有使用非电动动力使上述移动构件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7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产生上述非电动动力的驱动源含有具有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把伴随该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在上述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变化量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
记载于权利要求8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7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物理变化量是伴随着上述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的上述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
记载于权利要求9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是由记载于权利要求6、7或8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分别构成的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的组合构成四通阀。
记载于权利要求10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9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通阀的上述主口是形成在该壳体上的吸入口,以使从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内部的流体通过;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主口是形成在该壳体上的排出口,以使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壳体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流体通过;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一方的切换口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另一方切换口相连接,并且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另一方切换口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一方切换口相连接,并且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一位置,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由该第1三通阀及第2三通阀构成四通阀。
记载于权利要求11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0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三通阀上述移动构件具有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一方切换口的流路压力与上述另一方切换口的流体压力的差消除时,将上述第1三通阀的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上述移动部件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第一移动机构和将上述第1三通阀的位于第二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一位置的第二移动机构。
记载于权利要求12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1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三通阀及上述第2三通阀,在上述移动构件位于从比上述第一位置更靠近上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到上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主口与上述一方切换口连通,并且在上述移动部件位于从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三位置之间的第四位置到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主口与上述另一方切换口连通;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具有第一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一推压力积蓄装置将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由上述主口的高于第一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四位置的推压力以低于上述第一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上述第二移动机构具有第二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二推压力积蓄装置将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由高于上述主口的第二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三位置的推压力以低于上述第二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
记载于权利要求13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6、7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口是形成上述在壳体上的吸入口,供从该壳体的外部导入到内部的流体通过,在上述壳体上还形成着排出口,供从壳体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流体通过,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上述吸入口和上述一方切换口在上述壳体的内部被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和上述另一方切换口在壳体的内部被连通,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上述吸入口和上述另一方切换口在上述壳体内部被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和上述一方切换口在上述壳体内部被连通。
记载于权利要求14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3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将上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并且在上述第一压力室内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上述吸入口以与第一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壳体上,上述排出口以与上述第二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壳体上,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上述一方的切换口,而且,经过上述上排出口从上述第二空间排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成为另一方切换口,在上述移动构件的第二位置,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上述另一方切换口,而且经过上述排出口从上述第二空间排出到上述壳体外部的流体导入处成为上述一方切换口。
记载于权利要求15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由推压装置将上述移动构件沿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推压,通过借助经过上述吸入口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到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把大于上述推压力和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力的合力大小的力从第一压力室侧作用在上述移动部件上,由此使上述移动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16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配置上述第一压力室内的阀片,上述排出口和上述两个切换口分别配置在上述阀片上,上述第二空间对应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间的上述移动部件的移动而在上述阀片上移动,把介在第二空间的上述排出口的连通对象在上述一方的切换口和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之间进行切换。
记载于权利要求17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它是切换驱动记载于权利要求1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形成于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均压通路使上述第一空间和上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由推压装置沿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推压上述移动构件,借助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进行把比经过上述均压通路从上述第一空间导入的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力与上述阀片和上述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合力大的力从上述第一压力室侧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加压动作,上述移动部件借助上述加压动作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借助使夹着上述均压通路的上述第一空间和上述第一压力室的相互间的流体的通流,在上述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二空间内流体压力的压力差减少了后,借助上述阀片和上述移动构件间的静止摩擦力对抗上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使上述移动构件保持在上述第二位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18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4或1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该第三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方位置向另一方位置移动,该第四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另一方位置向上述一方的位置移动,上述第三移动机构和上述第四移动机构将导入上述壳体内部的流体所产生的该壳体内部的物理量变化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
记载于权利要求19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8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把上述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压力室、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该第三压力室在与第二压力室之间夹设着第一压力室,还具有使上述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有选择地与上述排出口连通的非电动的先导阀,该先导阀具有第二壳体和切换阀体,该第二壳体形成有设在上述壳体外部的与上述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主口,上述切换阀体把上述第二壳体内部分隔成与上述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和与上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借助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在上述主口与上述第四压力室连通的第五位置和上述主口与第五压力室连通的第六位置之间,在上述第二壳体内可移动。
记载于权利要求20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9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的第二移动装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21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0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构件上形成着第一均压通路和第二均压通路,该第一均压通路使上述第一空间和第二压力室连通,该第二均压通路使上述第一空间和第三压力室连通,还设有第一副阀和第二副阀,该第一副阀将上述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室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遮断、并且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开放,上述第二副阀将上述第二压力室和上述第五压力室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开放、并且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遮断,上述先导阀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从比上述第五位置更靠近上述第六位置的第七位置到上述第五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第二主口与上述第四压力室连通、并且当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从上述第六位置和上述第七位置之间的第八位置到上述第六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第二主口与上述第五压力室连通,上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和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五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五压力室内的大于第三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移动到上述第八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三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上述第四推压力积蓄推压力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六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四压力室内的大于第四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六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七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四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
记载于权利要求22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9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壳体上还形成着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第三主口,还具有第二移动装置,该第二移动装置在从上述切换阀体的上述第五位置到上述第七位置之间,上述第三主口与上述第五压力室连通,在从上述切换阀体的从上述第6位置到上述第八位置之间,上述第三主口与上述第四压力室连通,在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至第八位置、上述第六位置至上述第七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记载于权利要求23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2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和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五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五压力室内的大于第三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移动到上述第八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三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上述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六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四压力室内的大于第四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六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七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四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
记载于权利要求24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4或1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该第三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方位置向另一方位置移动,该第四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另一方位置向上述一方位置移动,上述第三移动机构和上述第四移动机构中的一方移动机构将伴随流体导入上述壳体内部的该壳体内部的物理量变化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上述第三机构和第四机构中的另一方的移动机构把收容在上述壳体内部的推压装置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推压力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记载于权利要求25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位置中,具有选择地限制上述移动构件朝向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另一位置的移动的限动机构。
记载于权利要求26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5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动机构有选择地实行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在上述一方的位置限制由上述移动装置带来的上述移动构件朝向上述另一方位置的移动,上述第二状态允许由上述移动装置带来的上述移动构件朝向上述另一方位置的移动。
记载于权利要求27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动机构具有止动块,该止动块追随上述移动构件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地在上述壳体内移动,在上述限动机构的第一状态中通过限制上述止动块的移动,在上述一方位置上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被限制。
记载于权利要求28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切换驱动权利要求26或27所记载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由上述第一状态的上述限动机构限制向上述另一方的位置的移动而位于上述一方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另一方位置时,在借助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移动构件暂时沿从上述另一方位置朝向上述一方位置的方向移动后,使其从上述一方位置移动到另一方位置,在将位于上述另一方位置的移动部件移动到上述一方位置时,在借助上述移动装置将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另一方位置移动到上述一方位置后,使其从该一方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
记载于权利要求29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阀构件、先导阀、衰减机构、第二限动机构,该开阀构件在上述第三移动机构产生着上述动力期间,由该动力作动而从闭阀位置移动到开阀位置,该先导阀被从上述闭阀位置移动到上述开阀位置的开阀构件从闭状态开阀,上述衰减机构在上述先导阀开阀过程中动作,使上述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的上述动力衰减,以使上述移动构件不能从上述另一方位置向上述一方位置移动,上述第二限动机构有选择地限制上述开阀构件从上述开阀位置向上述开阀位置的移动。
记载于权利要求30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9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限动机构交替地反复构成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该第三状态在上述闭阀位置限制上述开阀构件向开阀位置的移动,上述第四状态允许上述开阀构件从上述闭阀位置向上述开阀位置的移动。
记载于权利要求31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切换驱动权利要求29或30所记载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位于上述一方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上述另一方位置时,在暂时使上述第三移动机构的上述动力的产生停止后,再由上述第三移动机构产生上述动力,然后将上述第三移动机构所产生的上述动力维持在比由上述衰减机构衰减的上述第四机构所发生的上述动力大的规定值,在将位于上述另一方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的上述一方位置时的,在使上述第三移动机构的上述动力的产生停止后,由上述第四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一方位置移动到上述另一方位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32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连通管,该连通管在上述壳体外部使上述第二压力室和上述一方切换口经常连通。
记载于权利要求33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2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状态保持机构,该状态保持机构使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维持在该第二位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34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33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状态保持机构具有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和切换阀推压装置,该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相互间进行切换,上述第一状态为上述第二压力室通过第一导入口与壳体外部连通的状态,上述第二状态为上述第二压力室通过第二导入口与上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的状态,上述切换阀推压装置推压上述第二切换阀,以使上述第二状态的上述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切换为第一状态,上述移动构件切换动作上述第二切换阀体,以使在上述第一位置允许上述切换阀推压装置对上述第二切换阀的推压,另外在第二位置反抗上述切换阀推压装置的推压而使上述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切换为第二状态。
记载于权利要求35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3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装置以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二位置朝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推压该移动部件,在上述移动构件上以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作用着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压力。
记载于权利要求3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切换驱动权利要求35所记载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时,使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比规定值高,使由上述第一空间内的流体施加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力比由上述第二压力室的连通对象的流体施加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从上述第二位置朝向上述第一位置的力高,在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为了将上述移动构件维持在上述第二位置,设定上述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
记载于权利要求37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7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要素部件是设在上述冷冻循环中的电动膨胀阀,上述物理量变化是由上述电动膨胀阀的开度变化所带来的流体压的变化。
记载于权利要求38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7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要素部件是设在上述冷冻循环中的压缩机,上述物理量变化是上述压缩机产生的机械振动的频率的变化。
记载于权利要求39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7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要素部件是设在上述冷冻循环中的热交换器,上这物理量变化是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的变化所带来的流体压的变化。
记载于权利要求40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3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形成为圆筒状,至少上述两个切换口形成在上述壳体中的该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阀座上,上述移动构件由收容在壳体内的、绕上述中心轴可旋转的主阀体构成,在该主阀体上形成着连通装置,该连通装置由使上述两个切换口中的单方的切换口与上述主口有选择地连通,上述主阀体通过绕上述中心轴旋转位移而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一位置,两切换口中的任何一个切换口通过上述连通装置与上述主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第二位置,上述两切换口中的任何另一方的切换口借助上述连通装置与上述主口连通。
记载于权利要求41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0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口和上述排出口中的至少一方的口形成在上述阀座上,上述中心轴方向上的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在该一方端面上形成着第二连通装置,该第二连通装置有选择地使上述两切换口中的单方切换口与上述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一位置,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通过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位置,上述一方切换口通过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一方口连通。
记载于权利要求42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1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方的口形成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中的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部分上,上述连通装置具有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使上述主阀体的端面侧与另一方端面侧连通的连通通路。
记载于权利要求43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0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阀体在上述壳体内可沿上述中心轴方向移动,还具有使上述主阀体相对上述壳体向上述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变换位向绕该中心轴的旋转方向的移动的移动方向变换装置。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主阀体沿上述中心轴方向相对上述壳体往复移动。
记载于权利要求44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3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方向变化装置具有凸轮槽和凸轮从动销,该凸轮槽设在上述主阀体和上述壳体中的任何一方上并在上述旋转方向的全周延伸设置,该凸轮从动销设在上述主阀体及上述壳体中的任何另一方上并在上述凸轮槽内移动,上述凸轮槽具有在上述旋转方向连续的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上述第一凸轮槽部以随着沿上述旋转方向位移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从上述阀座离开的方式倾斜地延伸设置着,上述第二凸轮槽部以随着沿上述旋转方向位移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与上述阀座接近地延伸。
记载于权利要求45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槽设在上述壳体上,该壳体具有外壳体和收容在该外壳体内的内壳体,该内壳体具有在收容在上述外壳体内的状态下被沿上述中心轴方向分割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在上述第一半部的端部和上述第二半部的端部上分别形成着在上述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的端部彼此结合的状态下构成上述凸轮槽的导引部。
记载于权利要求46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4或45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吸入口和上述排出口中的一方的口形成在上述阀座上,在上述主阀体的与上述阀座相对的一方端面上形成着第二连通装置,该第二连通装置在该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状态下有选择地使上述两切换口中的单方的切换口与上述另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第一位置,上述另一方切换口借助上述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另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位置,上述一方切换口借助上述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另一方口连通。
记载于权利要求47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6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方口形成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中的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部分上,上述连通装置具有连通通路、副阀、副阀推压装置、开阀装置,上述连通通路在壳体的内部使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侧与另一方端面侧连通,上述副阀用于开闭上述连通通路,上述副阀推压装置将副阀向闭阀方向推压,上述开阀装置在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状态下反抗上述副阀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使上述副阀开阀。
记载于权利要求48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7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以该壳体的上述另一端位于上述中心轴方向中的上述壳体的一端的铅直方向下方的方式被配置,上述移动装置将该主阀体的自重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记载于权利要求49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7或48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将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从阀座离开地推压上述主阀体的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记载于权利要求50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7或48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第二主阀推压装置,该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接近上述阀座地推压上述主阀体。
记载于权利要求51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50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主阀体推压装置,该主阀体推压装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从上述阀座离开地推压上述主阀体,由于该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上述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推压力的合力,上述凸轮从动销位于上述凸轮槽中的上述中心轴方向的除了上述壳体的一端侧的端部和另一端侧的端部之外的中间位置,在该凸轮从动销的上述中间位置中,上述主阀体位于朝向上述中心轴方向的往复移动范围的中途的中立位置上。
记载于权利要求52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51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槽中的上述中心轴方向上述壳体的一端侧端部由退避槽部构成,该退避槽部与位于上述壳体一端侧的连接上述第一凸轮槽部的一端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的一端的连接位置相连,该退避槽以在上述凸轮从动销位于上述退避槽部的状态下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方式被构成着,上述退避槽位置移到比上述连接位置更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地被配置着,在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中心轴方向沿从上述阀座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凸轮从动销的从上述退避槽部向位于比上述第一凸轮槽部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中的上述退避槽部更上述旋转方向中的上游侧的凸轮槽部的移动被限制。
记载于权利要求53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51或52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槽中的上述中心轴方向的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端部由第二退避槽部构成,该第二退避槽部与位于上述壳体一端侧的连接上述第一凸轮槽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位置相连,该第二退避槽以上述凸轮从动销位于上述第二退避槽部的状态下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从上述阀座上最离开的方式被构成着,上述第二退避槽部位移到比上述第二连接位置更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地被配置着,在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中心轴方向沿接近上述阀座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凸轮从动销的从上述第二退避槽部向位于比上述第一凸轮槽部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中的上述第二退避槽部更上述旋转方向中的上游侧的凸轮槽部的移动被限制。
记载于权利要求54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或53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和主阀体之间夹设着降低该壳体和主阀体间的滑动阻力的滑动装置。
记载于权利要求55中的本发明流路切换阀,是在记载于权利要求10、11、12、13、14、16、18、19、20、21、22、23、24、25、26、27、29、30、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或54中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有与上述排出口连接的吸入口的压缩机壳体;设在上述压缩机壳体内部的、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低压室;与上述低压室分隔的设在上述压缩机壳体内部的高压室;设在上述压缩机壳机内部的、压缩从上述吸入口导入上述低压室的流体并导出到上述高压室内的压缩部,上述压缩机壳体中的在内部划分上述高压室的压缩机壳体部分与上述壳体中设有上述吸入口的壳体部分形成为一体,该壳体部分的内部与上述高压室连通。
权利要求56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57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通过控制与上述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58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具有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为了产生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的非电气动力,备有上述微型电子计算机实行控制上述功能部件的处理的控制程序。
权利要求59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通过控制与上述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通过控制上述功能部件所产生的非电气动力是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借助上述物理量或上述物理量变化率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60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具有通过控制与上述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具有为了上述冷冻循环产生作为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的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上述微型电子计算机实行控制上述功能部件的控制程序。
权利要求61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57、58、59或60的构成,作为用于产生上述非电气动力的上述功能部件控制的基础的物理量是与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控制有关的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电气频率或机械振动数等的任何的一个。
权利要求62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57、58、59或60的构成,作为上述非电气动力的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度或物理量变化率是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压差或流量的任何一种、或流体的压力变化率、压差变化率或流量变化率的任何一种。
权利要求63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中,具有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的控制部,该运转指令部用于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物理量检测部用于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通过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部来控制该功能部件,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相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的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64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3的构成,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部件来起动该冷冻循环的运转,由该起动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起动时对应的状态。
权利要求65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4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沿逆旋转方向使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压缩机起动。
权利要求66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3的构成,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来运转上述冷冻循环,通过该运转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与由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运转时对应的状态。
权利要求67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3的构成,上述指令部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来停止该冷冻循环的运转,通过该停止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由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停止时对应的状态。
权利要求68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3、64、65、66或67的构成,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移动构件移动来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具有存储上述流路切换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数据的存储单元、比较判断该位置数据和运转指令数据的比较单元和判断单元、由功能部件的控制产生的物理量数据和流路切换阀控制数据进行学习的学习单元的至少任何一个。
权利要求69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8的构成,上述控制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实行规定处理,判断是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还是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接着,由现在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接下来将上述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驱动部,控制上述冷冻循环的上述功能部件,接着,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接受新的输入信号,进行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确认,在变更为了新位置时,将该位置的位置数据作为新的现在的位置数据。
权利要求70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69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或至少一个压力检测装置、或至少一个磁检测装置、或至少一个电流检测装置、或由上述温度检测装置、上述压力检测装置、上述磁检测装置及上述电流检测装置的组合确认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将与该位置对应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控制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
权利要求71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由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移动构件的移动切换流路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具有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备有上述微型电子计算机实行以下各工序的处理的控制程序,该各工序包括为了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使位置不移动,为控制驱动上述功能部件的驱动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的工序;读出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现在的移动部件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的工序;运算是使移动的工序比较(复制)上述移动构件移动还是不使上述移动构件移动的工序或判断(复制)上述移动构件移动还是不使上述移动构件移动的工序;选择决定上述驱动部的工序;将驱动信号输出到上述选择决定的上述驱动部的工序;由在上述工序中选择决定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所产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不移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输入信号判断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的工序;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变更为了新位置时,将上述位置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工序。
权利要求72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该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该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的驱动部,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判断为切换上述流路阀时,通过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来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便产生大于上述规定动力的动力,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73的冷冻循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控制装置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该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该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部,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判断为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通过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沿逆旋转方向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上述第三规定动力的动力,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74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或73的构成,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对应于内部的动力使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来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将与该移动构件的第一位置或第二部件对应的位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位置数据表示着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时,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上述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更换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等待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
权利要求75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在起动上述压缩机后,立刻由特定频率运转上述压缩机,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比第一规定动力大的动力,起动上述冷冻循环。
权利要求76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权利要求77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比第一规定动力小的动力,而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接着以第四规定时间运转上述冷冻循环,接下来以第五规定时间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接着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比上述规定动力大的动力,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权利要求78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节流装置驱动部,使上述冷冻循环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成为全开附近、或全闭附近。
权利要求79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使上述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的马达处于停止的状态。
权利要求80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75、76或77的构成,起动上述压缩机后,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
权利要求81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8的构成,若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节流装置驱动部,使上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成为规定开度。
权利要求82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9的构成,若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二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起动上述热交换器马达,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并且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
权利要求83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0、81或8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的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用第三规定能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或停止上述压缩机,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
权利要求84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的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其后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将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接着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起动上述压缩机,然后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再停止上述压缩机。
权利要求85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2、74或84的构成,在上述控制部的存储单元所存储着的位置数据表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为了产生作为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起动上述冷冻循环。
权利要求86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在判断为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并且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部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并使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为了产生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来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87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6的构成,上述控制部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权利要求88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驱动源,在判断为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并且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部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并使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为了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来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权利要求89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8的构成,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处理在判断为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的运转,接着在不更新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使用非电动动力进行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用于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的动力是与流路切换阀分开设置的非电动驱动源所产生的动力,由该驱动源所产生的动力从动地切换流体流路。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用于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的动力是具有流路切换阀中的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所产生的动力,由该至少一个要素部件所产生的动力从动地切换流体流路。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伴随着冷冻循环中的至少一个要素部件的动作在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量变化,构成用于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切换的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伴随着冷冻循环中的至少一个要素部件的动作,在流路切换阀内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化时,其变化作为冷冻循环内所产生的物理量变化,用于流路切换阀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通过使用非电动动力的移动装置使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通过壳体内部与形成在壳体上的主口连通的连通对象成为形成在壳体上的两个切换口中一方切换口的状态和成为另一方切换口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用于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动的切换的动力是含有伴随着冷冻循环中的至少一个要素部件的动作在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量变化的动力,由含有在该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量变化的动力从动地切换流体流路。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伴随着冷冻循环中的至少一个要素部件的动作而在流路切换阀内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化时,其变化作为在冷冻循环中所产生物理量变化使用于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组合由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构成的第一及第二的两个三通阀时,流路切换阀构成为四通阀。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将第1三通阀一方切换口与第2三通阀的另一方切换口连接,将第1三通阀的另一方切换口与第2三通阀的一方切换口连通,将第1三通阀的主口作为从该第1三通阀的壳体的外部吸入到内部的流体所通过的吸入口,将第2三通阀的主口作为从该第2三通阀的壳体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流体所通过的排出口,在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2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在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2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这样由第1及第2两个三通阀将流路切换阀构成为四通阀。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第1三通阀中的一方切换口的流体压力和另一方切换口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由第1三通阀的移动装置中的第1移动机构使位于第一位置的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位于第二位置的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被第1三通阀的移动装置中的第二移动机构移动到第一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第1三通阀中,在主口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规定值时,移动构件借助该主口的流动压力位于第一位置,主口的连通对象成为一方的切换口,并且在第一推压力积蓄装置上积蓄推压力,在主口的流体压力小于第一规定值时,移动构件借助积蓄在第一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的推压力反抗主口的流体压力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主口的连通对象从一方切换口切换到另一方切换口。
而且,在移动构件位于第四位置的状态下,在主口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二规定值时,移动构件借助该主口的流体压力从第四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在第二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积蓄推压力,在主口的流体压力小于第二规定值时,移动构件借助积蓄在第二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的推压力反抗主口的流体压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主口的连通对象从另一方切换口切换为一方切换口。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把导入壳体内部的流体所通过的吸入口和排出到壳体外流体所通过的排出口中的吸入口作为主口,在移动构件的第一位置中,把吸入口的连通对象作为一方切换口、并且把排出口的连通对象作为另一方切换口,在移动部件的第二位置中,把吸入口的连通对象作为另一方切换口、并且把排出口的连通对象作为一方切换口,由此切换阀以单体构成为四通阀。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非电动的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使经过吸入口导入到壳体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与经过排出口排出到壳体外部的第二压力室的流体的压力差变化,使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上述这样工作的线性滑动是四通阀由流路切换阀构成。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在切换驱动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时,在第一空间的流体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间没有压差的状态下,由推压装置推压的移动构件位于第一位置,由此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到第一空间中的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一方切换口,而且,经过排出口经过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成为另一方切换口。
在此通过提高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将大于推压力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上的力的合力的大小的力从第一压力室侧作用于移动构件时,借助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构件反抗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到第一空间中的流体的排出处成为另一方切换口,而且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成为一方切换口。
而且在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随此,第二压力室的流体被压缩,其压力升高,因此在由于压缩压力升高后,比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上的力和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的合力大的力从第一压力室侧作用到移动构件上,以此方式,通过提高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到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从第一位置移动的移动构件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4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如果通过经过吸入口导入到壳体的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从第一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小于在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的力的合力之上加上阀片及移动构件间静摩擦力的力,移动构件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不移动。
因此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一方切换口,并且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成为另一方的切换口。
另外从第一压力室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于在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上力的合力之上加上了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时,移动构件反抗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
因此,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切换为另一方切换口,并且,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切换为一方切换口。
而且,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如果从第一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于从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上的力的合力减去了阀片及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移动构件反抗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继续位于第二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在切换驱动权利要求16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时,在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随此第二压力室的流体被压缩,第一空间的流体的压力差产生变化,由于通过移动构件的均压通路与第一空间和第二压力室连通着,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逐渐地减少并接近。
于是,第一空间的流体作用在移动构件上的力终于变成为与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内部流体作用在移动构件上力的合力相等,进而,成为小于其合力,移动构件欲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即使在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的压力差减少后,也由于阀片及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对抗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移动构件由该静摩擦力保持在第二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4或16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壳体内部的物理量由于经过壳体的吸入口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内部的流体而进行变化时,其物理量变化通过具有移动装置的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而作为使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用的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8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先导阀的切换阀体的第五位置,排出口和第三压力室通过先导阀的第二主口和第四压力室连通,在先导阀切换阀体的第六位置,排出口和第二压力室通过先导阀的第二主口和第五压力室连通。
因此,导入流体的吸入口的流体压力在大于排出流体的排出口的流体压力时,通过将先导阀的切换阀体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移动,流体压力比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的压力小,在夹着第一压力室设置的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之间切换,移动构件借助此流体的压力差进行移动的方向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和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中的一方切换为另一方。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9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借助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移动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的切换阀体,在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由第二移动装置从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0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先导阀的切换阀体位于第七位置时,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主口和与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连通,由此排出口和第三压力室通过先导阀相连通。
在该状态下,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在大于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三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时,由此,移动构件以第三压力室的容积减小的方式进行移动,第二压力室的容积增加,换言之,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室由第一副阀隔断,并且第二压力室和第五压力室由第二副阀连通。
于是,通过第一均压通路与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配合着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上升,由此,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并在其大于第三规定值时,第七位置的切换阀体移动到第五位置,并且在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积蓄推压力。
其后,在由于第一空间的流体压的降低,第二压力室和第五压力的流体压力小于第三规定值时,切换阀体借助积蓄在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的推压力来反抗第五压力室的流体压力而从第五位置移动到第八位置,由此,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主口和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连通,其结果,排出口和第二压力室通过先导阀连通。
在该状态下,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在大于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时,由此,移动构件以第二压力室的容积减少的方式进行移动,第三压力室的容积增加,换言之,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室通过第一副阀连通,并且第二压力室和第五压力室由第二副阀隔断。
于是,通过第二均压通路与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三压力室的流体压力配合着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上升,由此,与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在其大于第四规定值时,第八位置的切换阀体移动到第六位置,并且在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积蓄推压力。
其后,在由于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的降低,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的流体压力小于第四规定值时,切换阀体借助积蓄在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的推压力来反抗第四压力室的流体压力而从第六位置移动到第七位置,由此,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主口和与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连通,其结果,排出口和第三压力室通过先导阀连通。
因此,在该状态下,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在大于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三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室时,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9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移动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的切换阀体,在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三压力室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借助第二移动装置从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而且,在先导阀的切换体的第五位置,吸入口和第二压力室通过先导阀的第三主口及第五压力室连通,在先导阀的切换体的第六位置,吸入口和第三压力室通过先导阀的第三主口和第四压力室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2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先导阀的切换阀体位于第七位置时,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三主口和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连通,由此吸入口和第二压力室通过先导阀相连通。
在该状态下,在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上升时,由此,移动构件以第二压力室的容积增加的方式进行移动,第三压力室的容积减小,换言之,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于是,通过第一均压通路与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配合着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上升,由此,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在其大于第三规定值时,第七位置的切换阀体移动到第五位置,并且在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积蓄推压力。
其后,在由于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的降低,第二压力室和第五压力的流体压力小于第三规定值时,切换阀体借助积蓄在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的推压力来反抗第五压力室的流体压力而从第五位置移动到第八位置,由此,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三主口和与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连通,其结果,吸入口和第三压力室通过先导阀连通。
在该状态下,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上升时,由此,移动构件以第三压力室的容积增加的方式进行移动,第二压力室的容积减少,换言之,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于是,通过第二均压通路与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三压力室的流体压力配合着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的上升而上升,由此,与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中的流体压力上升,在其大于第四规定值时,第八位置的切换阀移动到第六位置,并且在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积蓄推压力。
其后,在由于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的降低,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的流体压力小于第四规定值时,切换阀体借助积蓄在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中的推压力来反抗第四压力室的流体压力而从第六位置移动到第七位置,由此,与排出口连通的第三主口和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连通,其结果,吸入口和第二压力室通过先导阀连通。
因此,在该状态下,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上升时,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4或16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壳体的内部压力由于经过壳体的吸入口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内部的流体进行变化时,具有移动装置的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中的一方的移动机构将壳体内部的物理量变化作为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使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而且,移动构件在被一方的移动机构移动时,在收容在壳体内部的推压装置中积蓄推压力,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中的另一方的移动机构将积蓄在推压装置中的推压力作为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将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移动构件借助移动装置欲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方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通过限动机构有选择地限制该移动构件的移动,移动到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有选择地原样地保持在一方位置或移动到另一方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借助限动机构有选择地所实行的第一状态,由移动装置欲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方的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的移动构件在一方位置被保持,并且,由限动机构有选择地所实行的第二状态,被允许从一方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的移动构件从一方位置移动到另一方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止动块的限制移动时,该止动块所追随的移动构件的移动在一方位置被限制。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由移动装置将位于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移动到另一方位置前,在一旦使移动构件沿从另一方位置朝向一方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的由限动机构产生的移动限制被解除,成为移动构件可以从一方位置移动到另一方位置的状态。
而且,在由移动装置使位于另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移动到一方位置后,在使移动构件从一方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时,移动构件的移动被限动机构限制,移动构件被保持在一方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为了将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方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在第三移动机构产生动力时,开阀构件由该动力从闭阀位置欲向开阀位置移动,该开阀位置的移动由第二限动机构有选择地限制。
在此,在第二限动机构限制开阀构件的移动时,由于开阀构件被保持在闭阀位置而不向开阀位置移动,先导阀维持在闭阀状态,衰减机构不动作,第四移动机构所发生的动力不被衰减,不能进行由该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动力所进行的移动构件的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位置向一方位置的移动。
与此相反,在第二限动机构不限制开阀构件从闭阀位置向开阀位置的移动时,开阀构件从闭阀位置移动到开阀位置,借助移动到该开阀位置的开阀构件,闭阀状态的先导阀被开阀,衰减机构由该先导阀的开阀进行动作,从而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的动力被衰减,不能进行由该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动力所进行的移动构件的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位置向一方位置的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第二限动机构交替地反复进行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时,在由第三移动机构所产生的动力使移动构件从一方位置移动到另一方位置时,交替地产生由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的动力带来的移动构件的从另一方位置向一方位置的移动可能的状态和不可能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暂时使第三移动机构的动力源的动力的产生停止后,在使第三移动机构的动力源再产生动力时,第二限动机构在限制开闭构件从闭阀位置向开阀位置的移动的状态和解除其限制的状态之间变移,从能进行第四移动机构所带来的移动构件从另一方位置向一方位置的移动的状态变移为不能的状态,或者状态与此相反地进行变移。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如果移动构件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不进行移动,则是从壳体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一方切换口,而且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成为另一方切换口的状态不变,因此,通过连通管与一方切换口连通的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与一方切换口所连通的第一空间乃至吸入口的流体压力同压。
因此,只要通过经过吸入口导入到壳体的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从第一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小于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在移动构件上的力之合力小、或比在该合力上加上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小,移动构件就借助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继续位于第一位置上,吸入口和排出口的连通对象不变换。
与此相反,从第一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于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作用在移动构件上的力之合力、或在该合力上加上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在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切换为另一方切换口,并且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的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切换为另一方切换口。
因此,通过连通管与一方切换口连通的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压力与一方切换口所连通的排出口中的流体压力同压,在与第一空间所连通的吸入口中的流体压力之间产生压力差。
因此,只要以由排出口中的流体压力和吸入口中的流体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从第一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比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上的力的合力大、或比从该合力中减去阀片及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大的方式在其后也维持吸入口中的流体压力,移动构件便反抗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继续位于第二位置,吸入口和排出口的连通对象也成为切换了的状态。
而且在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后,以由排出口中的流体压力和吸入口中的流体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从第一压力室侧施加到的移动构件上的力比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作用于移动构件上的力的合力小、或比从该合力中减去阀片及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小的方式吸入口中的流体压力降低时,移动构件借助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如此,从壳体的外部经过吸入口导入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切换为一方切换口、并且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切换为另一方的切换口。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为了用非电动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切换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向而使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由状态保持机构将移动构件原状态地维持在第二位置上。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3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移动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允许切换阀推压装置对第二切换阀的推压,借助该第二切换阀体,状态保持用切换阀成为通过第一导入口使第二压力室与壳体的外部连通的第一状态,在移动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反抗切换阀推压装置的推压,状态保持用切换阀成为通过第二导入口使第二压力室与壳体的外部连通的第二状态。
而且,移动构件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位于第二位置是由通过第一空间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和由流入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或在该力上增加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和推压构件的推压力合并的结果即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和从第二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中的哪一个大来决定。
因此,在移动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只要使由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一导入口连通对象中的流体压力决定的、从第二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的一方比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地设定与第一空间连通的吸入口中的流体压力,移动构件继续位于第一位置,由此形成在壳体上的两个切换口中的一方切换口和吸入口通过第一空间连通,并且两个切换口中的另一方切换口和排出口通过第二空间连通。
另外,在使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于由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中的流体压力决定的、从第二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时,移动构件在壳体内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壳体的两个切换阀中的一方切换口和排出口通过第一空间连通,并且两个切换阀中的另一方切换口和吸入口通过第二空间连通,同时第二压力室的连接位置从第一导入口切换到第二导入口。
在此,在第二导入口的连通对象的流体压力设定得相对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中的流体压力某种程度地低时,即使第一空间中的流体压力若干降低了,从第一空间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也比从第二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移动构件继续位于第二位置。
但是,在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大大地降低,从第二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比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时,移动构件在壳体的内部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壳体的两个切换口中的一方切换口和吸入口通过第一空间连通,而且两个切换口中的另一方切换口和排出口通过第二空间连通,同时第二压力室的连通对象从第二导入口切换为第一导入口。
而且,由于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的流体压力设定的相对第二导入口的连通对象中的流体压力某程度地高,即使是在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了第一位置后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大幅度地降低了的状态,从第二压力室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也比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移动构件继续位于第一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移动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只要由第一空间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比从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流入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和推压构件的推压力的合力、或在该合力上增加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小,移动构件就继续位于第一位置。
另外,以使由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比由从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流入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和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的合力、或在该合力上增加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大的方式,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上升时,移动构件在壳体的内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此,在第二导入口的连通对象的流体压力设定得比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的流体压力某程度的低时,即使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若干降低了,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部件上的力也比由流入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和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的合力、或从该合力减去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大,移动构件继续位于第二位置。
而且,由于第一导入口的连通对象的流体压力设定得比第二导入口的连通对象的流体压力某程度的高,即使是在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后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大幅度地降低了的状态,由流入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部件上的力和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的合力、或从该合力减去了阀片和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力也比从第一空间侧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移动构件继续位于第一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切换驱动权利要求3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时,通过使经过吸入口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到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比规定值大、使由第一空间内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力大于由第二压力室的连通对象的流体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力,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另外,其后,通过设定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从第一位置移动来的移动构件维持在第二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冷冻循环的电动膨胀阀的开动变化、使冷冻循环内的流体压力变化,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赋予移动构件的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力的大小和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赋予移动构件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力的大小的平衡发生变化,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在冷冻循环的压缩机产生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仅特定频率中进行反应的构件发生状态变化,第2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化,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赋予移动构件的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力的大小和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赋予移动构件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力的大小的平衡发生变化,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调整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借助热交换器热交换量的差异流体压之差进行变化,冷冻循环内的流体压力产生变化,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赋予移动构件的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力的大小和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赋予移动构件的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力的大小的平衡发生变化,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作为移动构件的主阀体在壳体内部绕其中心轴旋转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由设在主阀体上的连通装置与作为主口的吸入口的连通,在设在壳体的一端侧的阀座的两个切换口中的一方切换口和另一方切换之间切换的回转式四通阀由流路切换阀构成。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吸入口和排出口中的形成在阀座上的一方口不连通装置,通过形成于复座在阀座上的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上的第二连通装置在主阀体的第一位置与阀座的一方切换口连通,在主阀体的第二位置与阀座的另一方切换口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借助使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侧和另一方端面侧连通的连通通路,在主阀体的第一位置;形成在壳体中的一端侧的阀座上的另一方切换口与形成在壳体的另一端侧部分的另一方口连通,在主阀体的第二位置,与形成在阀座上的一方切换口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通过移动装置使主阀体向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移动时,该移动由移动方向变化装置变化为绕壳体的中心轴的旋转,主阀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伴随着主阀体向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移动、设在主阀体和壳体中的任何另一方上的凸轮从动销在设在主阀体和壳体中的任何一方上的凸轮槽的内部移动,主阀体相对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变化为绕中心轴的旋转。
而且,凸轮槽具有沿主阀体的旋转方向连续的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在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相对于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相反,因此在主阀体沿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往复移动时,凸轮槽从动销被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导向,同时主阀体在一方端面复座于阀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间进行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将形成在主阀体上的凸轮从动销配置在内壳体的第一半部导引部和第二半部导引部之间并将该第一半部的端部和第二半部的端部接合时,主阀体收容在内壳体内,并且主阀体借助内壳体以沿壳体的中心轴方向可移动且绕中心轴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着。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借助移动装置在沿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移动的主阀体由移动方向变换装置变换移动方向而绕壳体的中心轴旋转时,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复座在阀座上,阀座的一方口由形成在主阀体一方端面上的第二连通装置有选择地与阀座两切换口中的一方切换口和另一方的切换口中的任一个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阀座上的主阀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连通通路被由开阀装置开阀的副阀开放,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侧和另一方端面侧连通,借助该连通通路,形成在壳体的另一端侧部分上并构成主口的另一方的口,在阀体的第一位置与形成在壳体的阀座上的另一方切换口连通,在主阀体的第二位置与形成在阀座上的一方切换口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复座在阀座上的主阀体由移动装置沿从阀体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主阀体的自重作为非电动动力中的至少一部分使用。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4或4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复座在阀座上的主阀体由移动装置向与阀体接近的方向移动时,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作为非电动动力中的至少一部分使用。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5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一方口的流体压力比另一方口的流体压力大时,位于中立位置的主阀体由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的合力一边旋转一边反抗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向从阀座离开的方向移动。
与此相反,在一方口的流体压力比另一方口的流体压力小时,位于中立位置并其一方端面从阀座离开的主阀体一边旋转一边反抗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向接近阀座的方向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5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即使位于凸轮槽的中间位置的凸轮从动销处在第一凸轮槽部内和第二凸轮槽部内的任何一个中,一方口的流体压力比另一方口流体压力小时,通过中立位置的主阀体向接近阀座的方向移动,凸轮从动销经过第一凸轮槽部的一端或第二凸轮槽部的一端移动到退避槽部,由此主阀体进行旋转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而且,在凸轮从动销位于退避槽部的状态下,在一方口中的流体压力比另一方口的流体压力小的状态消除时,退避槽部的凸轮从动销经过位于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中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凸轮槽部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主阀体从阀座离开而位于中立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即使位于凸轮槽的中间位置的凸轮从动销处于第一凸轮槽部内和第二凸轮槽部内的任何一个中,在一方的口中的流体压力比另一方的口中的流体压力大时,通过中立位置的主阀体向从阀座离开的方向移动,凸轮从动销也经过第一凸轮槽的另一端或第二凸轮槽的另一端移动到第二退避槽部,由此主阀体进行旋转,位于中心轴周围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中间位置。
而且,在凸轮从动销位于第二退避槽部的状态下,在一方口的流体压力比另一方口的流体压力大的状态消除时,第二退避槽部的凸轮从动销经过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中的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凸轮槽部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侧,主阀体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中间位置绕中心轴旋转,主阀体接近阀座而位于中立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或5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主阀体相对于壳体向中心轴方向移动或绕中心轴旋转时,由滑动装置降低壳体和主阀体间的滑动阻力。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压缩机壳体中的在内部划分导出由压缩机的压缩部压缩的流体的高压室的压缩机壳体部分与权利要求10、11、12、13、14、16、18、19、20、21、22、23、24、25、26、27、29、30、31、32、33、34、35、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或5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的壳体中的设有吸入口的壳体部分形成为一体,压缩机壳体和流路切换阀的壳体被一体化。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以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的控制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用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用的控制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利用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借助该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以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的控制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通过控制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产生作为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由该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利用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借助该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控制,通过控制用于运转控制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产生作为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由该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57、58、59、或60同样地起作用的同时,为了产生用于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的非电气动力,上述功能部件以与冷冻循环的运转控制有关的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电气频率、或机械振动数等的任何一个物理量为基础被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57、58、59、或60同样地起作用的同时,作为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上述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是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压差、或流量的任何一个、或作为上述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变化率是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变化率、压差变化率、或流量变化率的任何一个。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而且控制部向驱动部送出输入信号来控制功能部件,该驱动部驱动与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运转控制冷冻循环,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起动该冷冻循环的运转,由该起动将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用前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起动时对应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4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使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压缩机沿逆旋转方向起动,切换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运转该冷冻循环,由该运转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运转时相对应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停止该冷冻循环的运转,由该停止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停止时相对应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64、65、66、或67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移动构件进行移动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具有存储单元、比较单元和判断单元、及判断单元的至少任何一个,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着上述流路切换的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数据,在比较单元和判断单元中比较判断该位置数据和运转指令数据,在学习单元中由功能部件的控制的物理量数据和流路切换阀控制数据进行学习。
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8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接受上述输入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判断是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或是不切换,接着由现在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接下来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驱动部,控制上述冷冻循环的上述功能部件,接着,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接受新的输入信号,进行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确认,在变更为新位置时,将该位置的位置数据作为新的现在的位置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9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至少一个的温度检测装置或由至少一个的压力检测装置、或由至少一个磁检测装置、或由至少一个的电流检测装置、或由上述温度检测装置、上述压力检测装置、上述磁检测装置及上述电流检测装置的组合确认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将与该位置对应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控制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利用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微型计算机,借助该微型计算机的控制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不使其位置移动地控制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上述功能部件,为此,实行如下工序的处理,这些工序是接受上述输入信号的工序;读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现在的移动构件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的工序;运算时上述移动构件移动或不使移动的工序;比较工序;或判断工序;选择决定上述运转部的工序;将驱动信号输出到上述选择决定的上述驱动部的工序;由在上述工序中选择决定的至少一个的功能部件所产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不使其移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输入信号判断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的判断工序;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变更为新的位置时,将该位置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工序。
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然后,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而且,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沿逆旋转方向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三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或73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对应于内部的动力地将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将对应于该移动构件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位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位置数据表示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时,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等待。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就立即由特定频率运转上述压缩机,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而起动上述冷冻循环。
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以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接着以第四规定时间运转上述冷冻循环,接着第五规定时间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接下来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以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比第一规定动力大的动力。
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节流装置驱动部,将上述冷冻循环的节流装置的开度变为全开附近或全闭附近。
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变为使上述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马达停止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75、76、或77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
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8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节流装置驱动部,使上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成为规定开度。
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9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二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起动上述热交换器马达,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并且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80、81、或8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中实行规定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用第三规定能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或停止上述压缩机,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
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中实行规定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其后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接着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起动上述压缩机,其后,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再停止上述压缩机。
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74、或84同样地起作用,并且,在上述控制部的存储单元所存储着的位置数据表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起动上述冷冻循环,以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
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然后,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使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86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然后,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88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的处理,在判断为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的情况下,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接着在不更新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2是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图1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流路切换阀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7是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图6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10是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图9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
图11是图9的限动机构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12是图10的内筒的要部放大展开图。
图13是图9的限动机构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14是图9的限动机构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1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可以代替图9或图15的限动机构进行使用的限动机构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17是图16的凸轮从动销移动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18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19是图18的先导阀机构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20是图18的先导阀机构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21是图18的先导阀机构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22是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图18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25是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图24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
图26是图24的状态保持用切换阀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27是图24的状态保持用切换阀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28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29是图28的先导振动阀的放大剖面图。
图30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31是图30的压差切换阀的放大剖面图。
图3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35是使用了可以适用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36是作为图35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37是图36的上内壳体的侧视图。
图38是图36的下内壳体的侧视图。
图39是收容在图36的外壳体中的状态中的图36的上下各内壳体的侧视图。
图40是图36的阀座的俯视图。
图41是图36的イ-イ线剖视图。
图42是冷气模式时的图36的流量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43是暖气模式时的图36的流量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44是图39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45是表示图36的主阀体和阀座的旋转方向中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6是作为图35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47是作为图35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48是作为图35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49是图48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50是冷气模式时的图48的流量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51是图48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52是在冷气模式和暖气模式相互间切换时的图48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53是冷气模式时的图48的流量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54是作为图35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55是图54的旋转中心轴的侧视图。
图56是图55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57是图54的主阀体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58是作为图35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可以使用的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
图59是图58的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60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6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
图62是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原理方框图。
图63是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原理方框图。
图6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室内控制和室外控制中的主要的电气系统的方框图。
图65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信号和动作的流程的图。
图66是实施例中的主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67是实施例中的主程序的流程图的另一部分。
图68是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切换阀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69是与实施例有关的液体制冷剂移送工序的处理流程图。
图70是与第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有关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1是与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有关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2是改变了第三实施例的毛细管和电动膨胀阀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3是与第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有关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4是与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有关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5是与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有关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实施发明用的最佳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与流量切换阀一起说明本发明的流量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造的说明图,该第一实施例的流量切换阀与压缩机4、室内热交换器9A、室外热交换器9B、电动膨胀阀和毛细管等的节流器10一起构成冷冻循环A,该节流器10夹设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
而且,在图1中用剖面表示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一实施例的流量切换阀具有圆筒状的逆转阀本体1,在该逆转阀本体1的两端部安装着栓体2、3。
在逆转阀本体1的周面的一侧连接着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未图示)连通的排出管5,另外,在周面的另一侧连接着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未图示)连通的吸入管6和在逆转阀本体1的轴向夹着吸入管6配置在两侧的两根导管7、8,导管7、8与流路切换阀和压缩机4等一起构成冷冻循环A,与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逆转地使用的室内和室外的两个热交换器9A、9B连接。
吸入管6和导管7、8的内端与固定在逆转阀本体1内的切换用的阀片11的三个通孔11a、11b、11c连接,在阀片11的内侧形成着一连续的平滑面11d。
在逆转阀本体1内,在阀片11和栓体3间设有活塞筒12(相当于移动构件),将逆转阀本体1内划分成高压室R1(相当于第一压力室)和压力变换室R2(相当于第二压力室)。在活塞筒12和栓体3间设有压缩弹簧13(相当于推压装置),活塞筒12经常地被向高压室R1方向推压着。
在阀片11上设有具有连通用内腔27a的滑动阀27,该滑动阀27由连接杆28与活塞筒12连接,滑动阀27伴随着逆转阀本体1内的活塞筒12的移动在平滑面11d上滑动,由此,通过其内腔27a使与吸入管6对应的通孔11a有选择地相对与其两侧的热交换器用导管(以下简称为“导管”)7、8对应的通孔11b、11c连通。
即,活塞筒12,如用图2中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所示的那样,在活塞筒12与栓体3接触而限制其进一步向栓体3侧的移动的第二位置和如图1所示地连接杆28的前端与栓体2接触限制进一步向栓体2侧的移动的第一位置之间可以移动。
而且,在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滑动阀27如图1所示地借助其内腔27a和阀片11的平滑面11d,通过划分在高压室R1内的低压侧闭塞空间(以下称为“闭塞空间”)S1(相当于第二空间),将与吸入管6相对应的通孔11a与导管8对应的通孔11c连通,在该状态下,与导管7对应的通孔11b通过由滑动阀27划分在高压室R1内并与闭塞空间S1隔断的高压侧闭塞空间(以下称为“高压空间”)S2(相当于第一空间),与排出管5连通。
另外,如图2所示,在活塞筒12的第二位置中,滑动阀27通过闭塞空间S1使与吸入管6对应的通孔11a与导管7对应的通孔11b连通,在该状态下,与导管8对应的通孔11c通过高压空间S2与排出管5连通。
在栓体3上连接着管路14(相当于连通管)的一端,该管路14的另一端通过逆转阀本体1的外部与上述导管7连接,压力变换室R2和导管7通过该管路14经常连通。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逆转阀本体1和栓体2、3构成权利要求中的壳体,连接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相连的排出管5的逆转阀本体1部分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吸入口,并且作为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相连的吸入管6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排出口。
在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作为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接的导管7和与室外热交换器9B相连的导管8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b、11c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两个切换口。
下面,对上述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4停止着的状态,如图1所示由压缩弹簧13推压的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吸入管6和导管8连通、并且排出管5和导管7通过高压空间S2连通。
另外,在开始压缩机的运转时,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到高压空间S2,由该制冷剂的压力从高压室R1侧施加到活塞筒12上的力(以下简称为“顺方向移动力”)F1如果是小于在由压力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从压力变换室R2侧施加到活塞筒12上的力(以下简称“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之上加上阀片11的平滑面11d和滑动阀27间的静摩擦力(以下简称“静摩擦力”)Ff的合力,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不动。
另外,顺方向移动力F1如果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与静摩擦力Ff的合力,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如图2所示地位于第二位置。
而且,如果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不动,如图1所示地成为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于是,与高压空间S2连通的导管7和压力变换室R2通过管路14经常地连通,因此,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和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同值。
因此,只要以顺方向移动力F2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之上加上静摩擦力Ff之合力的方式抑制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活塞筒12就继续位于第一位置,其结果,维持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而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与此相反,在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维持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8连通,而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7连通的状态。
于是,压力变换室R2通过导管7和管路14经常与吸入管6连通,其结果,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的制冷剂压力同值的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比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连通而与该吸入口的制冷剂压力同值的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仅大于压缩机4的制冷剂排出压和吸入压之差。
因此,只要其后也以顺方向移动力F1不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静摩擦力Ff的力的方式高高地维持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活塞筒12就继续位于第二位置,其结果,维持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8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7连通的状态。
由于如上所述,在压缩机4运转开始时,如果使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与静摩擦力Ff的合力这样的压力的制冷剂通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则如图1所示,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
与此相反,在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若使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之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这样的压力的制冷剂通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则如图2所示,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
其后,与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静摩擦力Ff的力那样地使压缩机4的运转一度停止,同时使从压缩机4排出并通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降低时,如图1所示,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因此,以暖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只要通过以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与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之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抑制运转开始时的压缩机4的转速而降低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在压缩机运转后也使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一位置即可。
另外,以暖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只要通过以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与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之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抑制运转开始时的压缩机4的转速而提高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使压缩机开始运转后也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可。
而且,如果活塞筒12一旦移动到了第二位置,其后,即使降低压缩机4的转速,只要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静摩擦力Ff的力,维持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的状态,冷冻循环A以冷气模式继续运转。
根据该第一实施例,通过使将逆转阀本体1的内部划分为高压室R1和压力变换室R2的活塞筒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使与活塞筒12连接的滑动阀27在阀片11的平滑面11d上滑动,使用滑动阀27的内腔27a和平滑面11d划分成的闭塞空间S1与吸入管6对应的通孔11a连通的连通对象在与导管7对应的通孔11b和与导管8对应的通孔11c之间切换的流路切换阀采用了如下的构造。
即,是将导管7和压力变换室R2由管路14在逆转阀本体1的外部经常连通,在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使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与通过导管7和管路14连通的高压室R1的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同值,使活塞筒12的位置维持在第一位置的构造。
而且,是在活塞筒12的第二位置中将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与通过导管7和管路14连通的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即压缩机4的吸入口中的制冷压力相等,使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低于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借助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和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之差,使活塞筒12的位置维持于第二位置的构造。
因此,通过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地使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变化来切换来自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通过导管7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的暖气模式和经过导管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的冷气模式,可以维持其切换状态。
而且,如该第一实施例,如果是将室内热交换器9A与导管7连接的同时、将室外热交换器9B与导管8连接,活塞筒12被压缩弹簧13推压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和导管8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和导管7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通的构造,特别是,在以暖气主体使用冷冻循环A的情况下,由于有如下的优点,因此是有利的。
即在冷气模式的冷冻循环A的运转开始时,以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之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提高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从而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但是,在比冷气模式频度高的暖气模式的冷冻循环A的运转开始时,即使不像冷气模式的冷冻循环A运转开始时那样地提高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的排出制冷剂压力,也使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使冷冻循环A的暖气模式的运转开始,其后也使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一位置,也可以使冷冻循环A维持在暖气模式的运转状态,所以是有利的。
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反,如图3中用使用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所示的那样,如果是在将室外热交换器9B与导管7连接的同时、将室内热交换器9A与导管8连接,活塞筒12被压缩弹簧13推压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和导管8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和导管7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通的构造,则特别是,在以冷气主体使用冷冻循环A的情况下,因为有如下的优点,是有利的。
即,在暖气模式的冷冻循环A的运转开始时,以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提高压缩机4运转开始时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但是,在比暖气模式频度高的冷气模式的冷冻循环A运转开始时,即使不像暖气模式的冷冻循环A的运转开始时那样地提高压缩机运转开始时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也使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使冷冻循环A的冷气模式的运转开始,其后使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一位置,可以将冷冻循环A维持在冷气模式运转状态,因此,是有利的。
另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也可以,如图4用正视图及图5用侧视图所示,在管路14的中间夹设内径比管路14的内径大的延迟室14′,在以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机4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时,把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与通过导管7和管路14连通的高压空间S2的压力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延迟在延迟室14′内充满流入制冷剂所需要的时间。
而且,如果是上述那样的构造,因为即使使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上升,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也不马上上升,所以在高压室R1内的制冷剂和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之间容易产生压差,由于活塞12容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以是有利的。
这时,延迟室14′的构造不限于图4和图5所示那样的用带1′安装在逆转本体1上那样的构造,可以是任意的。
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
图6是使用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6中在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1中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而且,在图6中用剖面表示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省略通过逆转阀本体1的外部经常连通压力变换室R2和导管7的管路14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构造不同。
如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在活塞筒12上形成着通孔121(相当于均压通路),该通孔121的内径可以通过比导管7、8中的制冷剂流量远远少的流量的制冷剂,在由该通孔121在逆转阀本体1的内部经常连通高压室R1和压力变换室R2这一点上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构造上不同。
另外,由逆转阀本体1和栓体2、3构成权利要求中的壳体,连接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相连的排出管5的逆转阀本体1部分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吸入口,作为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相连的吸入管6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排出口,并且作为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接的导管7和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接的导管8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b、11c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两个切换口,在这些点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以下对上述构造的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4停止着的状态中,如图6所示,活塞筒12由于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位于第一位置,吸入管6和导管8通过闭塞空间S1连通,排出管5和导管7通过高压空间S2连通着。
另外,在压缩机开始了运转时,如果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则成为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地不移动,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通过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管5流入到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进行上升,变为大于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制冷剂通过活塞筒12的通孔121从高压空间S2渐渐地流入压力变换室R2,其结果,在经过一定时间后,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与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变为相等。
因此,只要以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抑制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压力,活塞筒12就继续位于第一位置,其结果,维持排出口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与此相反,在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时,活塞12从第一位置移动,如图7的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所示,活塞筒12与栓体3接触,限制了进一步向栓体3侧的移动,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排出口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7连通。
其后,如果以使静摩擦力Ff大于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方式维持高低压力差而使压缩机4继续运转,则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二位置。
即使是这样的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也与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地通过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地使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的排出制冷剂压力变化切换来自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经过导管7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的暖气模式和经过导管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的冷气模式,可以维持其切换状态。
而且,如第三实施例那样,如果做成为在将室内热交换器9A与导管7连接,并且将室外热交换器9B与导管8连接,活塞筒12被压缩弹簧13推压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和导管8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和导管7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通的构造,特别是以暖气主体使用冷冻循环A时,由于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同样的优点,所以是有利的。
另外,与该第三实施例相反地,如图8的使用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所示,如果做成在室外热交换器9B与导管7连接、并且室内热交换器9A与导管8连接,活塞筒12被压缩弹簧13推压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和导管8与室热交换器9A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和导管7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通的构造,特别是以冷气主体作用冷冻循环A的情况下,由于有与第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优点,所以是有利的。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压缩机4运转着的状态下,不论活塞筒12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位于第二位置,经过排出口5流入高压空间S2的来自压缩机4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都高于经过吸入管6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连通的闭塞空间S1内的制冷剂压力高,因此,滑动阀27由对应于两者的差的力推压在阀片11上。
因此,阀片11的平滑面11d和滑动阀27间的静摩擦力以在压缩机4的运转过程中作为将滑动阀27推压在阀片11上的力的基础的、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和闭塞空间S1内的制冷剂的压差的程度变高。
因此,为了在冷气模式和暖气模式相互之间切换冷冻循环A的运转模式,活塞筒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之间移动时,最好是与临时停止压缩机的运转的同时,减少或消除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和闭塞空间S1内的制冷剂的压差,降低或消除阀片11的平滑面11d和滑动阀27之间的静摩擦力。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状态中,由活塞筒12的通孔121构成均压通路,但形成在移动构件上的均压通路不限于通孔也可以是在与另外的构件之间划分成的通路或通路与通孔的组合所构成。
下面,参照图9-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
图9是使用了本发明了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9中在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了与图1的相同的符号。
在图9中用剖面表示的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4、室内热交换器9A、室外热交换器9B、毛细管10B一起构成冷冻循环A,该毛细管10B加设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
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由封塞壳体32a代替栓部3来封闭逆转阀本体1的一端部,含有该封塞壳体32a,在逆转本体1的一端部设有限动机构32(相当于权利要求25~权利要求28所记载的限动机构)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流路切换阀在构造上不同。
在该第五实施例切换阀中,如图10的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的说明图所示的那样,在活塞筒12与封塞壳体32a相接触而限制进一步向封塞壳体32a侧的移动的第二位置和如图9所示的连接杆28的前端与栓2接触而限制进一步向栓体2侧移动的第一位置之间可移动。
上述限动机构32具有上述封塞壳体32a、收容在该封塞壳体32a内并且一部分凸出到逆转阀本体1的压力变换室R2内部的导引筒32c、止动块32k及螺旋弹簧32p。
上述封塞壳体32a呈一端敞开、另一端闭塞的中空筒状,如图11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的那样,在封塞壳体32a的靠近被封闭的另一端的圆周面位置上贯穿着使封塞壳体32a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口32b,在该口32b上连接着与吸入管6相连的管路14b。
上述导引筒32c由外筒32d及内筒32e两层构成,在其中的内筒32e上形成着限动动作用凸轮槽32f。
如图12用内筒32e的要部放大展开图所示,上述凸轮槽32f在内筒32e的周向上隔开90度间隔地交替地配置着浅槽部32g和深槽部32h,由连络槽部32j连接相邻的浅槽部32g和深槽部32h之间,由此构成为使锯刃变形的那样的形状。
上述止动块32k呈扁平的圆筒状,如图11所示,以在导向筒32c的内筒32e内可沿其轴向移动的外径形成,在止动块32k的周向各隔开90度的各周面位置上分别凸设着可插入内筒32e的凸轮槽32f中的凸轮从动销32m,在凸轮块32k的内部形成着延设在其两端面间的贯通孔32n。
上述螺旋弹簧32p夹设在止动块32k和封塞壳体32a的被封闭的另一端之间,由其弹力将止动块32k推压向封塞壳体32a的开放的另一端侧。
上述的限动机构32通过由螺旋弹簧32p的弹力所推压的止动块32k的凸轮从动销32m被凸轮槽32f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32j1导向而与止挡面32j2接触,如图11所示地,止动块32k位于内筒32e的限制解除位置、即位于内筒32e的高压室R1侧的端部附近。
另外,位于上述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2k的凸轮从动销32m如图12中用点划线所示的凸轮从动销32m的轨迹中的a位置那样地,经过与深槽部32h相对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j1与止挡面32j2接触着时,通过从该状态反抗螺旋弹簧32p的弹力而将止动块32k移动到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限动机构32进行下述的动作。
即凸轮从动销32m被止挡面32j2导引,从图12中的a位置移动到b位置,再被与止挡面32j2相对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二倾斜面32j3导引而从b位置移动到c位置,与浅槽部32g的止挡面32g1接触。
而且,在该状态下使止动块32k移动到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力只要继续作用在止动块32k上,止动块32k的移动就如图12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的那样,在从图13中用点划线所示的上述限制解除位置仅以第一行程L1移动到了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第一限制位置处被限制。
同样,在上述的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2k的凸轮从动销32m如图12中用点划线所示的凸轮从动销32m的轨迹中的e位置所示的那样地经过与浅槽部32g相对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j1与止挡面32j2接触着的情况下,通过从该状态反抗螺旋弹簧32p的弹力将止动块32k在内筒32e的内部移动到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限动机构32进行如下的动作。
即,凸轮从动销32m被止挡面32j2导引而从图12中的e位置移动到f位置,再被与止挡面32j2相对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二倾斜面32j3导引而从f位置移动到g位置,到达深槽部32h的终端部。
只要使止挡块32k移动到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力继续作用于止动块32k,就如图14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那样地,止动块32k的移动在图14中点划线所示的从上述限制解除位置以比第一行程L1大的第二行程L2移动到了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第二限制位置处被限制。
上述的第二行程L2设定为比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间隔若干大的尺寸,第一行程L1设定比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间隔足够小的尺寸。
限动机构32在对上述第一限制位置中移动被限制着的止动块32k不作用使其移动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力时,由螺旋弹簧32p的弹力推压着的止动块32k的凸轮从动销32m被凸轮槽32f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32j1导引,从图12中d位置移动到e位置,与止挡面32j2接触,止挡块32k回归到图11所示的上述限制解除位置。
同样,限动机构32在不对在上述第二限制位置移动被限制的止挡块32k作用使其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移动的力时,由螺旋弹簧32p的弹力推压着的止挡块32k的凸轮从动销32m被凸轮槽32f的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32j1导引,从图12中的h位置移动到i位置,与止挡面32j2接触,止动块32k回归到图11所示的上述限制解除位置。
限动机构32不论止动块32k是位于限制解除位置、第二限制位置、第一限制位置的任何一个,都通过口32b、封塞壳体32a内部、止动块32k的贯通孔32n将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B连通。
在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如图11所示,活塞筒12的压力变换室R2侧的端面上凸设着操作销12e,该操作销12e在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如图11所示地其前端以从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销32k的端面稍微离开程度的凸出尺寸形成着。
在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由逆转阀本体1、栓体2、限动机构32的封塞壳体32a的构成权利要求中的壳体,连接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相连的排出管5的逆转阀本体1部分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吸入口,并且作为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相连的吸入管6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排出口。
另外,在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作为与室内热交换器9A相连的导管7和与室外热交换器9B相连的导管8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b、11c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两个切换口。
下面对上述构造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在压缩机4停止着状态下,由压缩弹簧13推压着的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吸入管6和导管8通过闭塞空间S1连通,排出管5和导管7通过高压空间S2连通着。
另外,在该状态下,活塞筒12的操作销12e与止动块32k接触着,但是止动块32k由螺旋弹簧32p推压而位于图11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
另一方面,在压缩机4开始运转时,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并且,通过限动机构32的口32b、封塞壳体32a的内部、止动块32k的贯通孔32n与管路14B连通着的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成为作为管路14B的连接目标的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
因此,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比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的压力仅大于压缩机4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和吸入压之差,顺方向移动力F1比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大。
因此,活塞筒12在逆转阀本体1内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止动块32k伴随着该移动被活塞筒12的操作销推压而反抗螺旋弹簧32p的推压力而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移动。
在此,借助被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32j1导向的凸轮从动销32m的从图12中的d位置向e位置的移动,止动块32k若处于从后述的第一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凸轮从动销32m则通过其后止动块32k移动到封塞壳体32a另一端侧,被第二倾斜面32j3导引从图12中的e位置经过f位置到达深槽部32h的终端部、即g位置,由此如图14所示,止动块32k达到第二限制位置。
因此,止动块32k朝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移动行程成为第二行程L2,其结果,从第一位置移动的活塞筒12如图10所示地到达了第二位置。
与此相反,借助被连络槽部32j的第一倾斜面32j1导向的凸轮从动销32m的从图12中的h位置向i位置的移动,止动块32k若处于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凸轮从动销32m则通过其后止动块32k移动到封塞壳体32a另一端侧,被第二倾斜面32j3导引而从图12中的b位置移动到与浅槽部32g的止挡面32j2接触的c位置,由此如图13所示,止动块32k在第一限制位置被限制。
因此,止动块32k的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移动行程成为第一行程L1,其结果,即使活塞筒12想要从第一位置移动,由于由在第一限制位置被限制移动的止动块32k限制移动,如图9所示,活塞筒12也位于第一位置不变而几乎不移动。
由于如上那样,如果由在第一限制位置被限制的止动块32k阻挡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的移动,由操作销12e推压止动块32k的活塞筒12几乎不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而位于第一位置不变,则成为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而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与此相反,在由操作销12e将止动块32k一直推压到达了第二限制位置的活塞筒12到达了第二位置时,如图10所示,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8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7连通。
即,伴随着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而想要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活塞筒12由操作销12e将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2k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推压时,如图13所示,由于止动块32k的移动由限动机构32在第一限制位置限制着,如图9所示,活塞筒12几乎不能向第二位置移动地位于第一位置。
另外,其后为了使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静摩擦力Ff的力,在使压缩机4的运转一度停止的同时、使从压缩机4排出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第一规定位置的止动块32k由螺旋弹簧32p的推压力移动到高压室R1侧,如图11所示地回归到限制解除位置。
另外,伴随着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想要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活塞筒12由操作销12e将从第一限制位置回归到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2k朝向封塞壳体32a的另一端侧推压时,如图14所示,止动块32k到达第二限制位置,如图10所示,活塞筒12到达第二位置。
另外,其后为了使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静摩擦力Ff的力,在使压缩机4的运转一度停止的同时、使从压缩机4排出并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第二规定位置的止动块32k由螺旋弹簧32p的推压力移动到高压室R1侧,如图11所示地回归到限制解除位置。
因此,以暖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在成为将止动块32k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只要通过开始压缩机4的运转,在压缩机的运转后也继续使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即可。
另外,以冷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在成为将止动块32k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只要通过开始压缩机4的运转,在压缩机4的运转后马上将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可。
而且,如果活塞筒12一旦移动到了第二位置完成时,其后,即使降低压缩机4的转速,只要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减去了静摩擦力Fs的合力,就维持为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状态,冷冻循环A继续以冷气模式运转。
根据该第五实施例,在使逆转阀本体1的压力变换室R2经常与吸入管6连通的同时,将由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活塞筒12的操作销12e推压的止动块32k的移动行程由限动机构32交替地限制为活塞筒12可以到达第二位置的直到第二限制位置的第二行程L2和活塞筒12不能到达第二位置的直到第一限制位置的第一行程L1。
而且,在将止动块32k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开始压缩机4的运转,活塞筒12不从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在将止动块32k从第一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中,通过开始压缩机4的运转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后,只要不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活塞筒12的位置就维持在第二位置。
因此,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的转速来切换来自排出管5的排出制冷剂经过导管7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的暖气模式和经导管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的冷气模式,可以维持其切换状态。
另外,与该第五实施例相反,也可以是如图15中用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流入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所示,在将室外热交换器9B与导管7连接的同时、将室内热交换器9A与导管8连接,活塞筒12被限动机构32限制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排出管5通过闭塞空间S的外侧的高压室R1部分和导管7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和导管8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通的构造。
限动机构32不限于止动块32k通过限制解除位置在第二限制位置和第一限制位置之间交替地移动的构造,也可以是应用力矩驱动器而构成的不是交替地而是随机地选择第一限制位置和第二限制位置的机构。
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将活塞筒12的操作销12e的前端部12a插入止动块32k的轴承32r中来将止动块32k和操作销12e可旋转地连接,如图17的展开图所示,把止动块32k的凸轮从动销32m进行移动的凸轮槽32f作为相对内筒32e的轴向倾斜的一根有限通路,在该有限通路的中间部形成浅槽部32g,并且在有限通路的终端部形成深槽部32h的构造。
在这样地构成时,通过提高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管5流入到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提高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速度,由此,如果在止动块32k上产生大的转矩,凸轮从动销32m则通过浅槽部32g到达凸轮槽32f的终端部的深槽部32h,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
与此相反,通过降低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来降低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速度,如果在止动块32k上不产生小转矩,凸轮从动销32m则不能通过浅槽部32g地进入该浅槽部32g,其结果,活塞筒12的朝向第二位置的移动被限制而停止在第一位置。
而且,无论凸轮从动销32m处于浅槽部32g和深槽部32h的任何一方,在压缩机4的运转被停止时,止动块32k借助螺旋弹簧32p的推压力回归到图17中左端的初始位置,变为凸轮从动销由其后的压缩机4的开始运转,对应于其排出制冷剂的压力,在浅槽部32g和深槽部32h的任何一方中都可以移动的状态。
因此,若是上述的构成,只通过使压缩机4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高低就可将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为了将位于浅槽部32g的凸轮从动销32m移动到深槽部32h、或可以将位于深槽部32h的凸轮从动销32m移动到浅槽部32g,不需要为了现在位置的复位使止动块32k旋转而故意使压缩机4运转、停止,在动作控制上是有利的。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图18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18中,在与图9的第五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9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在图18中用剖面表示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设有先导阀机构33,该先导阀机构33代替限动机构32地具有与上述限动机构32的构造相类似的限动机构34(相当于权利要求29和权利要求30中所记载记的第二限动机构),代替限动机构32的封塞壳体32a由栓体3封闭逆阀本体1的一端部这一点上与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构造大不相同。
上述先导阀机构33,如图19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具有隔壁33a、阀座33b、先导阀体33e(相当于权利要求29中的先导阀)、波纹管33g、操作销33h。该隔壁33a将压力变换室R2的内部划分为靠近高压室R1的主室R3和靠近栓体3的副室R4,该高压室R1允许活塞筒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移动,上述阀座33b与该隔壁33a形成为一体,该先导阀体33e收容在该阀座33b中,该波纹管33g配设在副室R4的内部,该操作销33h使先导阀33e开闭动作。
在上述阀座33b的内部具有在副室R4内一端开放的先导通路33c、从该先导通路33c的另一端沿该阀座33b的周面沿伸设置并对主室R3开放的开放通路33d,先导阀体33e配设在先导通路33c和开放通路33d的交叉部位,由螺旋弹簧33f从先导通路33c的另一端向一端侧推压,闭塞先导通路33c。
上述波纹管33g其一端固定安装在栓体3的内面上,通过扩缩,波纹管33g的另一端相对于隔壁33a和阀座33b接近、离开,在副室R4的内部由该波纹管33g的内部空间划分出第一空间R41,在副室R4的内部由位于该波纹管33g的外侧的副室R4部分划分出第二空间R42。
第一空间R41由通过栓体3和波纹管33g的一端自逆转阀本体1的外部被连接的管路14D经常地与排出管5连通,第二空间R42借助通过栓体3自逆转阀本体1的外部被连接的上述管路14B经常地与吸入管6连通。
上述操作销33h从固定安装在波纹管33g的另一端的操作板33j立设着,并从先导通路33c的一端插入其内部。
上述限动机构34,虽然图18和图19中的详细图示省略了,但是抽出第五和第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的限动机构32的导引筒32c、止动块32k、螺旋弹簧32p地被构成,详细的是限动机构32中的导引筒32c由靠近阀座33b的一端的部分构成,相当于限动机构32中的螺旋弹簧32p的零件,在图18和图19中省略了其图示。
相当于限动机构32中的止动块32k的第七实施例的限动机构34的止动块34a可相对构成限动机构32的导引筒32c的阀座33b一端进行出没,止动块34a的限制解除位置如图19所示是从阀座33b的一端突出到副室R4侧的位置,止动块34a的第二限制位置如图20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是止动块34a从图20中用虚线所示的上述限制解除位置向阀座33b的一端侧只移动第二行程L2,止动块34a的前端面与阀座33b的一端成为同一平面上的位置。
另外,如图21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止动块34a的第一限制位置是,止动块34a从限制解除位置向阀座33b的一端侧只移动比第二行程L2短的第一行程L1,止动块34a的前端面比限制解除位置稍微向阀座33b的一端靠近的位置偏移的位置。
这样形成的带有限动机构34的先导阀机构33,在波纹管33g缩小着时,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4a的前端面与操作板33j接触,操作销33h从先导阀体33e离开,从而先导通路33c由先导阀体33e关闭。
另外,先导阀机构33在通过波纹管33g扩张而操作板33j推压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3a时,若是止动块34a从第二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后,由操作板33j推压的止动块33a在从限制解除位置向阀座33b的一侧移动了第一行程L1的第一限制位置被限制进一步地移动,成为由第一限制位置的止动块34a限制移动的操作板33j的操作销33h从先导阀33e离开的状态,成为先导通路33c由先导阀体33e关闭的状态。
先导阀机构33,在通过波纹管33g扩张,操作板33j推压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4a时,如果是止动块34a从第一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后,由操作板33j推压的止动块34a到达了从限制解除位置向阀座33b的一端侧移动了第二行程L2的第二限制位置,操作板33j的操作销33h与先导阀体33e接触,反抗螺旋弹簧33f的推压力将该先导阀体33e从先导通路33c的另一端离开,先导通路33c由先导阀体33e打开。
如图18所示,在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先导阀机构33的隔壁33a代替封塞壳体32a来承接压缩弹簧13的一端。
另外,在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权利要求29中先导通路由先导通路33c和开放通路33d构成,另外权利要求29中的开阀构件由操作销33h和操作板33j构成。
第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除了上述之点外的其他之点与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地构成着,另外,在第七实施例中,在由逆转阀本体1和栓体2、3构成权利要求中的壳体这一点上与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构造不同。
另外,连接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相连的排出管5的逆转阀本体1部分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吸入口,作为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相连的吸入管6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排出口,并且作为与室内热交换器9A相连接的导管7和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接的导管8的连接对象的阀片11的通孔11b、11c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中两个切换口,关于这一点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第七实施例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8所示,在压缩机4停止的状态,由压缩弹簧13推压的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吸入管6和导管8通过闭塞空间S1连通,并且排出管5和导管7通过高压空间S2连通着。
在该状态中,由于由螺旋弹簧33f推压的先导阀体33e关闭着先导通路33c,所以压缩变换室R2的主室R3与副室R4隔断。
另外,在压缩机4开始运转时,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通过管路14D与排出管5连通的波纹管33g的内部空间的内压、即副室R4的第一空间R41的内压成为排出管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并且位于波纹管33g的外侧的副室R4部分的内压即第二空间R42的内压成为通过管路14B的连通的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
于是,通过使副室R4的第一空间R41的内压大于第二空间R42的内压、划分第一空间R41的波纹管33g进行扩张,由此操作板33j在副室R4内移动到隔壁33a侧,以使第二空间R42缩小,操作板33j由于该移动而如图19所示地使从隔壁33a突出到副室R4的内部的限制解除位置的止动块34a向从副室R4内部退避的退避方向移动。
这时,操作板33j所产生的止动块33a的向退避方向的移动如果是在止动块34a从第一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后,止动块34a的向退避方向的移动在第二限制位置被限动机构34限制,因此止动块34a的向退避方向的移动行程是第二行程L2。
如图20所示,其结果与操作板33j连接并插入先导通路33c的操作销33h与先导阀体33e接触,先导阀体33e借助该操作销33h反抗螺旋弹簧33f推压力而从先导通路33c的另一端离开地被移动,因此先导通路33c被打开。
由此,主室R3通过先导通路33c和开放通路33d与副室R4的第二空间R42连通,与该第二空间R42经常连通的吸入管6和主室R3之间连通,主室R3的内部压力与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相比相当低,成为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
因此,压力变换室R2的主室R3的制冷剂压力低于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因此,在主室R3内,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如图22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所示地位于第二位置,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8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7连通。
与此相反,操作板33j所产生的止动块34a的向退避方向的移动如果是在止动块34a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后,止动块34a的向退避方向的移动在第一限制位置被限制,因此止动块34a的向退避方向的移动行程是第一行程L1。
如图21所示,其结果,操作销33h由于不能与先导阀体33e接触地成为离开了的状态,先导阀本体33e由螺旋弹簧33f的推压力关闭先导通路33c,由此,主阀R3与副室R4的第二空间R42隔断,如图18所示,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不移动,成为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即,在由伴随着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的操作板33j的移动将从第二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后的止动块34a向退避方向移动时,如图21所示,止动块34a的移动在第一限制位置由限动机构34限制,由于由螺旋弹簧33f推压的先导阀体33e关闭先导通路33c,所以如图18所示,活塞筒12成为位于第一位置不变的状态。
其后,一度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的同时、将大于副室R4的第二空间R42的内压的第一空间R41的内压下降而接近于第二空间R42的内压,由此使第一空间R41即波纹管33g的内部空间缩小、并且使第二空间R42扩张时,由操作板33j移动到第一限制位置的止动块34a如图19所示地从隔壁33a进出到副室R4的内部而回归到限制解除位置,并且操作板33j被该止动块34a向从隔壁33a离开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由伴随着压缩机4的开始运转的操作板33j的移动使从第一限制位置回归到了限制解除位置后的止动块34a向退避方向移动时,由于止动块34a的移动只在第二限制位置被限制,因此先导阀体33e借助与操作板33j连接的操作销33h来反抗螺旋弹簧33f的推压力而向从先导通路33c的另一端离开的方向移动,先导通路33c被打开,如图22所示,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
其后,与一度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同时地,使得大于副室R4的第二空间R42的内压的第一空间R41的内压下降而接近于第二空间R42的内压,由此使第一空间R41即波纹管33g的内部空间缩小、并且使第二空间R42扩张时,由操作板33j移动到第二限制位置的止动块34a如图19所示地从隔壁33a进入到副室R4的内部而回归到限制解除位置,并且操作板33j被该止动块34a向从隔壁33a离开的方向移动。
于是,由于与操作板33j连接的操作销33h从先导阀体33e离开,由该操作销33h向从先导通路33c的另一端离开的方向移动了的先导阀体33e借助螺旋弹簧33f的推压力关闭先导通路33c,所以,如图18所示,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即使是这样构成的第七实施例流路切换阀也可以获得与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效果。
与该第七实施例相反,如图23用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所示,也可以是在室外热交换器9B与导管7连接、并且室内热交换器9A与导管8连接,活塞筒12被限动机构32限制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和导管7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和导管8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通的构造。
下面,参照图24和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以电动膨胀阀的开度变化进行流路的切换动作的流路切换阀。
图2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24中在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1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在图24中用剖面表示的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流路切换阀、压缩机4、室内热交换器9A、室外热交换器9B、电动膨胀阀10A以及毛细管10B一起构成冷冻循环A,该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夹设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
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状态保持切换阀29的壳体29a的一部分贯通封闭逆转阀本体1的单方端部的栓体3插入到逆转阀本体1的内部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构造上大不相同。
在该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活塞筒12可在如图25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说明图所示地与栓体3接触并被限制进一步地向栓体3侧的移动的第二位置和如图24所示地连杆28的前端的与栓体2接触被限制进一步向栓体2侧的移动的第一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24所示,上述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具有壳体29a、收容在该壳体29a内的切换阀体29e(相当于第二切换体)及螺旋弹簧29k(相当于切换阀推压装置)。
如图26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上述壳体29a呈一端被封闭的筒状,其开放端插入逆转阀本体1的压力变换室R2的内部,在靠近壳体29a的封闭端的位置贯设着使壳体29a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口29b。
在该第一口29b上从壳体29a的外侧连接着管路14A,如图24所示,该管路14A连接在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部位。
如图26所示,在壳体29a中的、从第一口29b向靠近栓体3偏移位置的位置上贯设着使壳体29a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二口29c。
在该第二口29c上从壳体29a的外侧连接着管路14B,如图24所示,该管路14B与吸入管6连接。
如图26所示,在壳体29a上贯设着壳体29a的周向中的位置与第二口29c相同并且使壳体29a的内部和压力变换室R2连通的第三口29d。
上述切换阀体29e其外径与壳体29a的内径相对应,在切换阀体29e的一端突设着操作销29f,操作销29f穿过嵌装在壳体29a上的止动圈29g的内部并突出到壳体29a的敞开端的外方。
在切换阀体29e的周面上形成着环状槽29h,在切换阀体29e和操作销29f的内部沿两者的全体贯设着通孔29j。
螺旋弹簧29k的一端侧插入切换阀体29e的通孔29j中,被通孔29j内的台阶部止挡,螺旋弹簧29k的另一端侧与壳体29a的封闭端接触,螺旋弹簧29k将切换阀体29e向与操作销29f的台阶部分与止动圈29g接触的方向即切换阀体29e从壳体29a的敞开端突出到压力变换室R2侧的方向推压。
而且,上述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在由于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而使切换阀体29e和操作销29f的台阶部分与止动圈29g接触的第一状态中,切换阀体29e位于比第一口29b更向壳体29a的敞开端侧,该第一口29b通过通孔29j与压力变换室R2连通,环状槽29h仅与第三口29d相面对,第二口29c由切换阀29e的周面封闭。
另外,如图27用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的,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在反抗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而将切换阀体29e和操作销29f的台阶部分从止动圈29g向壳体29a的封闭端侧离开的第二状态中,第一口29b由切换阀体29e的周面封闭,而且环形槽29h跨越第二口29c和第三口29d与它们相面对,将它们在壳体29a的内部连通,第二口29c通过环状槽29h和第三口29d与压力变换室R2连通。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在压缩机4停止着的状态中,如图24所示,由压缩弹簧13推压着的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吸入管6和导管8通过闭塞空间S1连通,并且排出管5和导管7通过高压空间S2连通着。
在该状态中,切换阀体29e被螺旋弹簧29k推压,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由该切换阀体29e变为压力变换室R2通过第一口29b与管路14A连通的第一状态,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A的连接目标即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连通。
因此,在压缩机开始了运转时,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中的制冷剂压力与流入了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几乎没有变化,因此,顺方向移动力F1如果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活塞筒12则位于第一位置而不移动。
另外,活塞筒12因为是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所以如图26所示,切换阀29e成为被螺旋弹簧29k推压着的状态,其结果,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维持使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A连通的第一状态。
因此,在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后,只要以使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上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式设定从压缩机4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和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的制冷剂的压力,活塞筒12就继续位于第一位置,其结果,成为排出管5通过高压空间S2与导管7连通,而且吸入管6通过闭塞空间S1与导管8连通的状态。
与此相反,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与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相比低得多,因此,在顺方向移动力F1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时,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起进行移动,如图25所示位于第二位置。
另外,活塞筒12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操作销29f被活塞筒12推压到壳体29a的封闭端侧,如图27所示,切换阀体29e反抗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由操作销29f切换动作,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从使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A连通的第一状态切换为使压力室R2与管路14B连通的第二状态。
于是,压力变换室R2与作为管路14B的连接目标的吸入管6连通,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成为比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小得多的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
因此,高压室R1的制冷剂压力只比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大。排出管5中的制冷剂压力和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之差,使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二位置。
而且,由于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二位置,由于被该活塞筒12推压的操作销29f所带来的反抗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的切换阀体29e的切换动作,维持为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使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B连通的第二状态。
即,在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在以使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大于顺方向移动力F1的方式设定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的制冷剂压力时,如图24所示,成为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状态保持用切换阀成为第一状态不变。
与此相反,在压缩机4运转开始时,以使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小于顺方向移动力F1的方式设定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中的制冷剂压力时,如图25所示,成为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伴随此,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的状态。
另外,其后,以使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了静摩擦力Ff的力的方式一度使压缩机停止运转的同时、使从压缩机4排出并通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降低时,如图24所示,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而且,在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在由操作销29f切换动作的切换阀体29e上作用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从使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B连通的第二状态切换为使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A连通的第一状态。
因此,在用暖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只要以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了静摩擦力Ff的合力大于顺方向移动力F1的方式通过在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将电动膨胀阀10A控制到闭塞侧,高高地设定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的制冷剂的压力,活塞筒12维持在第一位置即可。
另外,在以冷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只要以使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了静摩擦力Ff的合力小于顺方向移动力F1的方式在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将电动膨胀阀10A控制到开放侧,通过低地设定冷冻循环A的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的制冷剂的压力,在压缩机4的运转之后马上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可。
而且,如果活塞筒12一旦移动到第二位置完成后,其后即使缩小电动膨胀阀10A的开度,只要顺方向移动力F1比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减去了静摩擦力Ff的力大,就维持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的状态,冷冻循环A继续以冷气模式运转。
根据该第九实施例,它是设有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的构造,该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通过管路14A、14B将逆转阀本体1的压力变换室R2有选择地与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位置、吸入管6的任何一方连接。
因此,可以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的情况下,用压缩机4运转开始时的、电动膨胀阀10A和毛细管10B之间的制冷剂压力的变化或来自压缩机4的排出制冷剂压力的变化来切换暖气模式和冷气模式,可以维持其切换状态,该暖气模式将来自压缩机4的排出制冷剂经过管7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该冷气模式将来自压缩机4的排出制冷剂经过管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
而且,根据该第九实施例,由于由电动膨胀阀10A的开度控制所带来的逆转阀本体1的高压室R1和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的变化得到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动作的动力,所以可以不需要另外使用在现有技术栏中说明的电磁螺线管等的电动驱动源。
下面,参照图28和图29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以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变化来进行流路切换动作的流路切换阀。
图28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28中在与图24的第九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24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设有省略了壳体29a的第一口29b构造的保持用切换阀29A,以代替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并且将从上述管路14B分支的管路14C从逆转阀本体1的外侧通过栓体3与压力变换室R2连接,在该管路14C中夹设着先导振动阀30,在这一点上与图24所示的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构造大不相同。
如图29用放大剖面图所示,上述先导振动阀30具有壳体30a、收容在该壳体30a的内部的振子30d、安装在该振子30d上的球阀30f、螺旋弹簧30g、30h、30j。
在壳体30a的一方端面上形成着连通压力变换室R2的内部和壳体30a内部的第一口30b,在另一方端面上形成着与管路14B连通的第二口30c。
上述振子30d在其断面长度方向的中央具有凸缘30e,在夹着该凸缘部30e断面长度方向中的振子30d的两侧部分分别绕装着螺旋弹簧30g、30h,螺旋弹簧30g夹设在振子30d的凸缘部30e和壳体30a的一方端面之间,另外,螺旋弹簧30h夹设在振子30d的凸缘部30e和壳体30a的另一方端面之间。
螺旋弹簧30j在振子30d的凸缘部30e和壳体30a的内壁之间沿壳体30a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被夹设着多个,球阀30f一部分埋入位于壳体30a的一方端面侧的振子30d的一方端面中。
上述振子30d由螺旋弹簧30g、30h、30j可向三维方向移动,而且球阀30f由弹簧30g、30h、30j的弹力被可复位地支承在封闭第二口30c的基准位置。
这样形成的先导振动阀30,在特定频率的振动产生在壳体30a上时,螺旋弹簧30g、30h、30j相互的弹力的平衡被破坏,振子30d进行共振,由此,振子30d周期地在规定的三维轨迹上进行移动,球阀30f打开第二口30c。
先导振动阀30在特定频率以外的频率振动发生壳体30a上时或在壳体30a上不发生振动的状态下,螺旋弹簧30g、30h、30j的弹力使振子30d静止地位于基准位置,球阀30f继续封闭第二口30c。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简单地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4停止着的状态中,活塞筒12如图28所示地位于第一位置,吸入管6和导管8连通,并且排出管5和导管7连通,在该状态下,先导振动阀30的振子30d被静止地设置在基准位置,并且球阀30f封闭着第二口30c。
另外,在压缩机4开始运转时,压缩机4的振动通过逆转阀本体1和栓体3、或吸入管6和管路14C传递给壳体30a,壳体30a以与压缩机4的振动对应的频率进行振动。
如果该壳体30a的振动不是特定频率,由于振子30d被静止设置在基准位置并且球阀30f封闭第二口30c,成为压力变换室R2与吸入管6隔断的状态,因此只要顺方向移动力F1小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活塞筒12就位于第一位置不进行移动。
如果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不移动,切换阀体29e就成为被螺旋弹簧29k推压着的状态,因此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维持将压力变换室R2从管路14B隔断的第一状态,由于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不产生变化,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一位置。
与此相反,从压缩机4传递到壳体30a上的振动是特定频率时,由于振子30d进行共振并且球阀30f打开第二口30c,压力变换室R2通过先导振动阀30和管路14C与压缩机4的吸入管6连通,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成为比流入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压力小得多的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
因此,顺方向移动力F1变为大于逆方向移动力F2和压缩弹簧13的推压力Fs的合力加上静摩擦力Ff的合力的力,其结果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起进行移动并位于第二位置。
在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被活塞筒12推压到壳体29a的封闭端侧的操作销29f反抗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切换动作切换阀体29e,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压力变换室R2与管路14B连通,压力变换室R2以先导振动阀30和管路14C不同的路径与吸入管6连通。
因此,其后,即使压缩机4的振动进行变化,通过该振动被传递而进行振动的壳体30a的振动频率从特定频率进行变化,振子回归到基准位置并且球阀30f封闭第二口30c,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也被维持为吸入管6中的制冷剂压力,其结果,活塞筒12继续位于第二位置。
再在其后,在与一度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同时地使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管5流入到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使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由于作用在切换阀29e上的螺旋弹簧29k的推压力而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该切换阀体29e由操作销29f切换动作,先导振动阀30维持其振子30d回归的基准位置并且球阀30f封闭了第二口30c的状态。
因此,在以暖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的情况下,通过由通过逆转阀本体1和栓体3或吸入管6和管路14C传递的压缩机4的振动设定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以使壳体30a以特定频率以外的频率进行振动,在压缩机4运转后也可以继续使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
另外,在以冷气模式运转冷冻循环A时,通过设定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以使壳体30a由于通过逆转阀本体1和栓体3或吸入管6及管路14传递的压缩机4的振动以特定频率振动,在压缩机4运转之后只要马上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可。
若活塞筒12一旦移动到了第二位置,其后,只要不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即使压缩机4的振动进行变化,通过该振动传递而进行振动的壳体30a的振动频率从特定频率起发生了变化,也维持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的状态,冷冻循环A继续以冷气模式运转。
即使,使用这样的构造的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也可得到与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效果。
根据该第十实施例,先导共振阀30借助压缩机4所发生的振动的频率变化其开闭状态进行变化,由于通过由该先导共振阀30使逆转阀本体1的高压室R1和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变化得到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动作的动力,所以与第九实施例相同地可以不需要另外使用在现在技术栏说明的电磁螺线管等的电动驱动源。
另外,根据该第十实施例,像第九实施例那样地,在压缩机4运转开始时,不需要由冷冻循环A的电动膨胀阀10A的开闭调整通过管路14A导入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压力,以此可以从冷冻循环A上省略电动膨胀阀10A从而使构造简单化,并且还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用于切换暖气模式和冷气模式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动作。
在上述第九和第十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代替在切换阀体29e上设操作销29f而在活塞筒12上设操作销。
参照图30和图31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通过热交换器热交换能力的调整来进行流路切换动作的流路切换阀。
图30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30中,在与图24的第九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24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图30所示,第十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省略了第九实施例中的电动膨胀阀10A,在排出管5和吸入管6之间夹设压差切换阀40这一点上与图24所示的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构造大不相同。
如图31用放大剖面图所示,上述压差切换阀40具有壳体40a、收容在该壳体40a内的波纹管40b、由该波纹管40b的伸缩开闭分隔壳体40a内的第一室40c和第二室40d的阀口40e的阀体40f、由阀体40f的开闭动作使贯通该阀体40f并与波纹管40b的内部连通的先导通路40g开闭的先导阀40h,波纹管40b由螺旋弹簧40j向收缩方向推压,阀体40f被该推压力向关闭阀口40e的方向推压。
而且,在上述第一室40c上连接着管路14A,上述第二室40d通过管路14D与吸入管6连通,上述波纹管40b的内部通过管路14E与排出管5连通。
下面,对第十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制冷剂通过管路14E从排出管5导入内部的波纹管40b只要其内部的制冷剂和通过管路14D从吸入管6导入的第二室40d内的制冷剂的压差不大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就保持收缩的状态,其间,成为阀体40f关闭阀口40e的状态不变,然而,在上述制冷剂的压差大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时,波纹管40b伸展,阀体40f打开阀口40e。
在将大于该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的制冷剂的压差设为压差区域值Pk时,该压差区域值Pk由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的关系相对地被设定,无论如何,制冷剂的压差实际上成为该压差区域值Pk不是通常的使用状态,通常的制冷剂压差被维持为小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的值。
而且,在进行暖气运转时,以上述制冷剂的压差成为小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的值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由阀体40f关闭阀口40e,通过将来自压缩机4的制冷剂从排出管5通过管路14E、波纹管40b的内部、阀体40f先导通路40g、管路14A导入压力变换室R2,由此使高压室R1的制冷剂和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同压,使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
与此相反,在进行冷气运转时,以成为上述制冷剂的压差大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的压差区域值Pk的方式进行临时控制,由波纹管40b的伸展由阀体40f上使阀口41关闭并且由先导阀40h使先导通路40g关闭,由此将压力变换室R2通过管路14A、阀口40e、管路14D与吸入管6连通,使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比高压室R1的制冷剂更低压,使活塞筒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活塞筒12一旦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其后,由于与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活塞筒12由状态保持用切换阀29维持在第二位置不变,因此,即使使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到小于螺旋弹簧40j的推压力的值,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的冷气运转状态也维持不变。
为了以制冷剂的压力成为压差区域值Pk方式进行控制,使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热交换量变化是最容易的,例如使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的送风机停止,阻碍其中的热传递而使热交换效率降低,其结果,进一步上升而成为高压,吸入压缩机4的制冷剂的压力更低,两者的差变大,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制冷剂的压力变为压差区域值Pk。
即使这样构成的第十一实施例,也可以得到与第九实施例和第十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根据该第十一实施例,通过由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中的热交换效率的变化所产生的制冷剂的压力变化使逆转阀本体1的高压室R1的制冷剂和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的压差变化来得到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动作的动力,因此可以与第九实施例和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同样地不需要另外使用在现有技术栏中说明了的电磁螺线圈等的电动驱动源。
下面,参照图32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由两个三通阀进行流路的切换动作的流路切换阀。
图3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32中,在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1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在图32中,用剖面表示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由室内热交换器9A、节流器10、并列地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9B的串联回路上的第1及第2的两个三通阀41、42构成四通阀,将这些第1和第2的两个三通阀41、42与压缩机4连接的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大不相同。
如图32所示上述第1三通阀41具有逆转阀本体1(相当于壳体)、与该逆转阀本体1连接的排出管5及导管7A、8A、将通过逆转阀本体1内的排出管5的连接目标在导管7A和导管8A之间进行切换的活塞40a(相当于移动构件)。
上述第1三通阀41的逆转阀本体1呈在大径部1a的两侧连接了小径部1b、1c的筒状,在各小径部1b、1c上分别连接着导管7A、8A,在大径部1a上连接着排出管5。
在上述各小径部1b、1c的内部分别设有轴承41b、41C,由该轴承41b、41c可旋转并且可轴向移动地支承着滑动轴41d,在各轴承41b、41c上设有贯通该轴承41b、41c的两端间的通路41e、41f。
另外,在上述滑动轴41d的周面上沿轴向隔开间隔地嵌装着由E型圈等的止挡件41g、41h,在止挡件41g和轴承41b之间及在止挡件41h和轴承41c之间分别配设着螺旋弹簧41j、41k(分别相当于第2、第1推压力积蓄装置),这些螺旋弹簧41j、41k分别嵌装在滑动轴41d上。
上述活塞41a其外径比小径部1b、1c的内径大比大径部1a的内径小,收容在大径部1a内,在止挡件41g、41h之间沿滑动轴41d的轴向可滑动地相对滑动轴41d嵌装着,在活塞41a和滑动轴41d之间夹设着密封用的O形圈41m。
排出管5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未图示)连接着,导管7A与室内热交换器9A连接着,导管8A与室外热交换器9B连接着。
在这样形成的第1三通阀41中,大于螺旋弹簧41k的弹力的力加到滑动轴41d的小径部1b侧的端面上时,滑动轴41d移动到小径部1c侧。
于是,活塞41a被止挡件41g推压而移动到封闭由大径部1a和小径部1c的台阶形成的阀口1e、并且打开由大径部1a和小径部1c的台阶形成的阀口1d的第一位置,排出管5通过轴承41b的通路41e与导管7A连通。
在活塞41a的第一位置中,螺旋弹簧41k被止挡件41h推压而进行收缩,成为积蓄了使滑动轴41d移动到小径部1b侧的推压力的状态。
在从图32所示的状态解除施加到滑动轴41d的小径部1b侧的端面上的力时,止挡件41h被螺旋弹簧41k的弹力推压,滑动轴41d向小径部1b侧移动。
于是,活塞41a与滑动轴41d一起由于O形圈41m和滑动轴41d之间的滑动阻力移动到打开阀口1e的同时、关闭阀口1d的第二位置,排出管5通过轴承41c的通路41f与导管8A连通。
但是,在仅滑动轴41d由螺旋弹簧41k的弹力移动到小径1b侧的状态下,活塞41a不相对滑动轴41d移动,因此,活塞41a与止挡件41g接触并与止挡件41h相离着,并且螺旋弹簧41j伸长着。
从其状态,在大于螺旋弹簧41j的弹力的力施加到滑动轴41d小径部1c侧的端面上时,仅滑动轴41d移动到小径部1b侧,直至止挡件41h与活塞41a接触为止,止挡件41g从活塞41a离开至小径部1b侧。
于是,螺旋弹簧41j由止挡件41g推压而收缩,成为积蓄了将滑动轴41d滑动到小径部1c侧的推压力的状态。
而且,从该状态在解除施加在滑动轴41d的小径部1c侧的端面上的力时,滑动轴41d由螺旋弹簧41j的弹力移动到小径部1c侧。
于是,活塞41a与滑动轴41d一起由O形圈41m和滑动轴41d之间的滑动阻力而移动到关闭到阀口1e的同时打开阀口1d的第一位置,排出管5通过轴承41b的通路41e与导管7A连通。
但是,在仅滑动轴41d由螺旋弹簧41j的弹力移动到小径部1c侧的状态下,活塞41a不相对滑动轴41d移动,因此,活塞41a与止挡件41h接触并与止挡件41g相离,并且螺旋弹簧41k伸长着。
从其状态,在大于螺旋弹簧41k的弹力的力施加到滑动轴41d小径部1b侧的端面上时,仅滑动轴41d移动到小径部1c侧,直至止挡件41g与活塞41a接触为止,止挡件41h从活塞41a离开至小径部1c侧。
于是,螺旋弹簧41k由止挡件41g推压而收缩,如图32所示,回归到积蓄了将滑动轴41d滑动到小径部1b侧的推压力的状态。
另外,上述第2三通阀42具有逆转阀本体1(相当于壳体)、与该逆转阀本体1连接的吸入管6及导管7B、8B、将设在逆转阀本体1内的吸入管6的连接目标在导管7B和导管8B之间进行切换的两个活塞42a、42b(相当于移动构件)。
上述第2三通阀42的逆转阀本体1呈在小径部1f的两侧连接了大径部1g、1h的筒状,在各大径部1g、1h上分别连接着导管7B、8B,在小径部1f上连接着吸入管6。
在上述逆转阀本体1的内部向止推件方向可移动地配设着滑动轴42c,在该滑动轴42c上隔着间隔嵌装着由E形圈等构成的止挡件42d、42e、42f、42g。
上述活塞42a、42b其外径分别比小径部1f的内径大比大径部1g、1h的内径小,活塞42a收容在大径部1g内,活塞42b收容在大径部1h内,并且活塞42a可以在止挡件42d、42e间沿滑动轴42c的轴向可滑动地相对滑动轴41d嵌装着,活塞42b可在止挡件42f、42g间沿滑动轴42c的轴向滑动地相对滑动轴41d嵌装着。
大径部1g中收容着螺旋弹簧42h,该螺旋弹簧42h将活塞42a推压向大径部1h侧,并且大径部1h中收容着螺旋弹簧42j,该螺旋弹簧42j将活塞42b推压向大径部1g侧,在各活塞42a、42b与滑动轴42c之间分别夹设着密封用O形圈42k、42m。
吸入管6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未图示)连接着,导管7B与室内热交换器9A和第1三通阀41的导管7A连接着,导管8B与室外热交换器9B和第1三通阀41的导管8A连接着。
在这样形成的第2三通阀42中,在大于螺旋弹簧42j的弹力的力从大径部1g侧施加于滑动轴42c时,安装着止挡件42d的滑动轴42c滑动到大径部1h侧。
于是,活塞42b被止挡件42f推压而移动到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打开由小径部1f和大径部1h的台阶形成的阀口1m,而且活塞42a由于O形圈42k和滑动轴42c之间的滑动阻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关闭由小径部1f和大径部1g的台阶形成的阀口1k,吸入管6与导管8B连接。
而且,在活塞42a的第二位置,螺旋弹簧42j被活塞42b推压进行收缩,成为积蓄使活塞42b向大径部1g侧滑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在第2三通阀42中,在从图32所示的状态解除从大径部1g侧施加到滑动轴42c上的力时,活塞42b被螺旋弹簧42j弹力推压,活塞42b移动到关闭阀口1m的第一位置,并且滑动轴42c移动到大径部1g侧。
于是,直到滑动轴42c向大径部1g侧移动的途中的时刻,由于O形圈42k和滑动轴42c之间的滑动阻力,活塞42a与滑动轴42c一起移动到打开阀口1k的第一位置,吸入管6与导管7B连通。
在滑动轴42c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大径部1g侧移动时,大于O形圈42k和滑动轴42c之间的滑动阻力的弹力从螺旋弹簧42h作用到活塞42a上,活塞42a由于该弹力而停止在第一位置,仅滑动轴42c相对活塞42a向大径部1g侧移动,在此之前接触着的止挡件42d从活塞42a离开,并且在此之前相离着的止挡件42e与活塞42a接触。
在该状态下,在大于螺旋弹簧42h的弹力的力从大径部1h侧施加到滑动轴42c上时,活塞42a被止挡件42e推压而向大径部1g侧移动,由此螺旋弹簧42h被活塞42a推压而收缩,成为积蓄了使活塞42a向大径部1h侧移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在关闭阀口1m的第一位置,活塞42b的进一步向大径部1g侧的移动被限制着,所以到此之前接触着的止挡件42f从活塞42b离开,并且到此之前相离着的止挡件42g与活塞42b接触。
在从该状态从大径部1h侧施加到滑动轴42c上的力被解除时,活塞42a被螺旋弹簧42h的弹力推压,活塞42a移动到关闭阀口1k的第二位置,并且滑动轴42c向大径部1h侧移动。
于是,直到滑动轴42c向大径部1h侧移动的途中的时刻,由于O形圈42m和滑动轴42c之间的滑动阻力,活塞42b与滑动轴42c一起移动到打开阀口1m的第二位置,由此,吸入管6与导管8B连通。
在滑动轴42c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大径部1h侧移动时,大于O形圈42m和滑动轴42c之间的滑动阻力的弹力从螺旋弹簧42j作用到活塞42b上,活塞42b由于该弹力而停止在第一位置,仅滑动轴42c相对活塞42b向大径部1h侧移动,在此之前接触着的止挡件42g从活塞42b离开,并且在此之前相离着的止挡件42f与活塞42b接触。
在该状态下,在大于螺旋弹簧42j的弹力的力从大径部1g侧施加到滑动轴42c上时,活塞42b被止挡件42f推压而向大径部1h侧移动,由此螺旋弹簧42j被活塞42b推压而收缩,成为积蓄了使活塞42b向大径部1g侧移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在关闭阀口1k的第二位置,活塞42a的进一步向大径部1h侧的移动被限制着,所以到此之前接触着的止挡件42e从活塞42a离开,并且到此之前相离着的止挡件42d与活塞42a接触,回归到图32的状态。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4停止着状态,第1三通阀41的各螺旋弹簧41j、41k和第2三通阀42的各螺旋弹簧42h、42j都伸长,成为不积蓄推压力的状态,第1三通阀41的活塞41a和第2三通阀42的活塞42a、42b处于同其前夕的压缩机4的运转中相同的位置。
在此第1三通阀41的活塞41a处于第一位置,第2三通阀42的活塞42a、42b处于第二位置,在压缩机开始运转时,从压缩机4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第1三通阀41的大径部1a,在经过阀口1d及轴承41b的通路41e从导管7 A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
于是,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的制冷剂经过节流器10及室外热交换器9B流入第2三通阀42的导管8B,在经过阀口1m及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因此冷冻循环成为暖气模式。
这时,由于在第1三通阀41中,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连通的导管7A的制冷剂的压力比通过第2三通阀42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连通的导管8A的高,因此滑动轴41d由大于螺旋弹簧41k的弹力的力向小径部1c侧推压,螺旋弹簧41k收缩,由此,在螺旋弹簧41k上积蓄将滑动轴41d向小径部1b侧推压的推压力。
由于在第2三通阀42中,通过第1三通阀41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连通的导管7B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连通的导管8B的高,因此大于螺旋弹簧41j的弹力的力从小径部1g侧施加于滑动轴42c上,由此,活塞42b被推压到大径部1h侧螺旋弹簧42j收缩,在螺旋弹簧41j上积蓄将活塞42b向大径部1g侧推压的推压力。
因此,其后在压缩机4的运转被停止时,在第1三通阀41中,由于积蓄在螺旋弹簧41k上的推压力,活塞41a与滑动轴41d一起向小径部1b侧移动而位于第二位置。
在第2三通阀42中,由于积蓄在螺旋弹簧41j上的推压力,活塞41b向大径部1g侧移动而位于第一位置,滑动轴42c和活塞42a与活塞42b一起移动,从而活塞42a位于第一位置。
在该状态下开始运转压缩机4时,从压缩机4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第1三通阀41的大径部1a,在经过阀口1e及轴承41c的通路41f从导管8A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
于是,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的制冷剂经过节流器10和室内热交换器9A流入第2三通阀42的导管7B,在经过阀口1k和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所以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这时,由于在第1三通阀41中,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连通的导管8A的制冷剂的压力比通过第2三通阀42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连通的导管7A的高,因此滑动轴41d由大于螺旋弹簧41j的弹力的力向小径部1b侧推压,螺旋弹簧41j收缩,由此,在螺旋弹簧41j上积蓄将滑动轴41d向小径部1c侧推压的推压力。
由于在第2三通阀42中,通过第1三通阀41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连通的导管8B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连通的导管7B的高,大于螺旋弹簧42h的弹力的力从大径部1h侧施加到滑动轴42c上因此活塞42a被向大径部1g侧推压,螺旋弹簧42h收缩,由此,在螺旋弹簧42h上积蓄将活塞42a向大径部1h侧推压的推压力。
因此,其后在压缩机4的运转被停止时,在第1三通阀41中,由于积蓄在螺旋弹簧41j上的推压力,活塞41a与滑动轴41d一起向小径部1c侧移动而位于第一位置。
在第2三通阀42中,由于积蓄在螺旋弹簧42h上的推压力,活塞42a向大径部1h侧移动而位于第二位置,滑动轴42c和活塞42b与活塞42a一起移动,从而活塞42b位于第二位置。
根据该第十二实施例,构成了由使用在压缩机4的运转中被积蓄的推压力在压缩机运转停止时切换连通目标的第1和第2三通阀41、42切换冷冻循环A中制冷剂流路的四通阀。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的转速不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地来切换暖气模式和冷气模式,该暖气模式将来自排出管5的排出制冷剂经过第1三通阀41的导管7A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该冷气模式将来自排出管5的排出制冷剂经过第1三通阀41的导管8A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可以维持其切换状态。
而且,根据该第十二实施例,由于第1三通阀41和第2三通阀42中的排出管5和吸入管6的连接目标的切换是由压缩机的运转开始和停止从动地进行的,不仅不需要用于电气驱动动力源,而且也可以不需要用于切换流路的电气信号的控制,所以是有利的。
下面,参照图33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由使用了作为先导阀的三通阀的四通阀进行流路切换动作的流路切换阀。
图30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33中,在与图6的第三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6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在图33中用剖面表示的暖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具有滑动式四通阀43和起该滑动式四通阀43的先导阀的作用的三通阀44(相当于先导阀)。
其中,滑动式四通阀43在逆转阀本体内的阀片11和栓体2之间设有第2活塞筒12′,该第二活塞筒12′夹着高压室R1划分与压力变换室R2相对的第二压力变换室R5(相当于第三压力室),滑动阀27和第二活塞筒12′由第二联杆28′连接着,省略了将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推压的压缩弹簧13,在上述这些点上与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构造大不相同。
在该滑动式四通阀43中,与活塞筒12的通孔121(相当于第一均压通路)相同的第二通孔121′(相当于第二均压通路)形成在第二活塞筒12′上,高压室R1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由该第二通孔12′经常地连通着。
而且,在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相连的吸入管6上连接着导管14F的一端,在栓2上连接着管路14G的一端的同时、形成着阀座2a。在栓体3上从外部连接着管路14H的一端、同时形成着阀座3a。
在活塞筒12上设有副阀122(相当于第一副阀),该副阀122在图33所示的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从栓体3的阀座3a离开并使导管14H和压力变换室R2连通,在第二活塞筒12′上设有第二副阀122′,该副阀122′在图33所示的活塞筒12的第一位置复座在栓体2的阀座2a并使导管14G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隔断。
在吸入管6和导管7通过闭塞空间S1连通、并且排出管5和导管8通过高压空间S2的第二位置,副阀122复座在栓体3阀座3a上而隔断导管14H和压力变换室R2,第二副阀122′从栓体2的阀座2a离开使导管14G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连通。
而且,在该滑动式四通阀43中,由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构成权利要求中的移动构件。
另外,三通阀44设在滑动式四通阀43的外部,具有连接导管14F、14G、14H的各另一端的壳体44a(相当于第二壳体)、在导管14G和导管14H之间切换导管14F的连通对象的两个活塞筒44a、44c(相当于切换阀体)。
上述壳体44a呈在小径部1f的两侧连接大径部1g、1h的筒状,在大径部1g、1h上分别连接着导管14G、14H的各另一端,在小径部1f上连接着导管14F。
在上述壳体44a的内部,沿推进方向可移动地配设着滑动轴44d,该滑动轴44d上沿轴向隔着间隔嵌装着由E型圈等构成的止挡件44e、44f、44g、44h。
上述各活塞44b、44c各自的外径比小径部1f的小径部大比大径部1j、1h的内径小,活塞44b收容在大径部1g内,活塞44c收容在大径部1h内,活塞44b在止挡件44e、44f之间可沿滑动轴44d的轴向滑动地、活塞44c在止挡件44j、44h之间可沿滑动轴44d的轴向滑动地分别嵌装在滑动轴44d上。
在大径部1g中收容着通过止挡件44e将滑动轴44d向大径部1h侧推压的螺旋弹簧44j(相当于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在大径部1h中收容着通过止挡件44h将滑动轴44d向大径部1g侧推压的螺旋弹簧44k(相当于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各活塞44b、44c和滑动轴44d之间分别夹设着密封用的O形圈44m、44n。
在大径部1g上安装着止挡件44p,该止挡件44p呈环状,其内径比止挡件44e大比活塞44b小,在大径部1h上安装着止挡件44r,该止挡件44r呈环状,其内径比止挡件44h大、比活塞44c小。
如图33所示,在止挡件44r上贯设着在活塞44c抵接着的状态下使该止挡件44r的两侧连通的通孔44t,同样的通孔44s也贯设在止挡件44p上。
在这样形成的三通阀44中,在比螺旋弹簧44k的弹力大的力从大径部1g侧作用在滑动轴44d上时,滑动轴44d向大径部1h侧滑动。
于是,活塞44c被止挡件44g推压而打开由小径部1f和大径部1h的台阶形成的阀口1m,而且,移动到与止挡件44r接触的第二位置,活塞44b被止挡件44e推压而关闭由小径部1f和大径部1g的台阶形成的阀口1k,而且,移动到与止挡件44p离开的第二位置,由此,导管14F通过小径部1f、大径部1h及止挡件44r的通孔44t与导管14G连通。
在活塞44b的第二位置,螺旋弹簧44k被止挡件44h推压进行收缩,成为积蓄使止挡件44h向大径部1g侧滑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在三通阀44中在从图33中所示的状态解除从大径部1g侧施加到滑动轴44d上的力时,滑动轴44d通过止挡件44h被螺旋弹簧44k的弹力推压而向大径部1g侧移动,活塞44c与滑动轴44d一起借助O形圈44n和滑动轴44d之间的摩擦阻力关闭阀口1m而且移动到从止挡件44r离开的第一位置。
与此同时,活塞44b与滑动轴44d一起借助O形圈44m和移动到大径部1g侧的滑动轴44d之间的摩擦阻力打开阀口1k而且移动到与止挡件44p接触的第一位置,导管14F通过小径部1f、大径部1g以及止挡件44p的通孔44s与导管14H连通。
但是,在仅滑动轴44d由螺旋弹簧44k的弹力滑动到了大径部1g侧的状态下,活塞44b、44c分别不相对滑动轴44d移动,因此,活塞44b与止挡件44e接触并从止挡件44f离开着,活塞44c与止挡件44g接触而从止挡件44h离开。
在从该状态将大于螺旋弹簧44j的弹力的力从大径1h侧施加到滑动轴44d上时,滑动轴再向大径部1g侧移动,由此,螺旋弹簧44j被止挡件44e推压而收缩,成为积蓄使止挡件44e移动到大径部1h侧的推压力的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在关闭阀口1m的第一位置活塞44c进一步向大径部1g侧的移动被限制,在此之前接触着的止挡件44g从活塞44c离开,并且在此之前相离着的止挡件44h与活塞44c接触。
在从该状态解除从大径部1h侧施加到滑动轴44d上的力时,滑动轴44d通过止挡件44e被螺旋弹簧44j的弹力推压而向大径部1h侧移动,活塞44b与滑动轴44d一起借助O形圈44m和滑动轴44d之间的摩擦阻力关闭阀口1k而且移动到从止挡件44p离开的第二位置。
与此同时,活塞44c与滑动轴44d一起借助O形圈44n和移动到大径部1h侧的滑动轴44d之间的摩擦阻力打开阀口1m而且移动到与止挡件44r接触的第二位置,导管14 F通过小径部1f、大径部1h以及止挡件44r的通孔44t与导管14G连通。
但是,在仅滑动轴44d由螺旋弹簧44j的弹力滑动到了大径部1h侧的状态下,活塞44b、44c分别不相对滑动轴44d移动,因此,活塞44b与止挡件44f接触并从止挡件44e离开着,活塞44c与止挡件44h接触并从止挡件44g离开着。
在从该状态将大于螺旋弹簧44k的弹力的力从大径部1g侧施加到滑动轴44d上时,滑动轴再向大径部1h侧移动,由此,螺旋弹簧44k被止挡件44h推压而收缩,成为积蓄使止挡件44h向大径部1g侧移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在关闭阀口1k的第二位置活塞44b进一步向大径部1h侧的移动被限制,在此之前接触着的止挡件44f从活塞44b离开,并且在此之前相离着的止挡件44e与活塞44b接触,返回到图33所示的状态。
在第二活塞筒12′内侧底部配设着永久磁铁M,在逆转阀本体1的导管8附近的外周底部配设着霍尔元件H。而且,在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不由霍尔元件H检测永久磁铁M的磁场,在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移动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由霍尔元件H检测永久磁铁M的磁场。该霍尔元件H的检测信号输入到后述的图62的控制装置C中的检测部C3,由控制装置C检测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是处于第一位置还是处于第二位置。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4停止的状态下,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原样地维持着在这之前的压缩机的运转时的位置,三通阀44的活塞筒44b、44c在之前夕压缩机4的运转时若处于第一位置就移动到第二位置,若处于第二位置就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此,如图33所示,在冷冻循环A处于暖气模式的状态下,在压缩机4停止运转时,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位于图33所示的第一位置不变地不进行移动,但是,三通阀44的活塞44b、44c由于从大径部1g侧施加到滑动轴44d上的力被解除,从而从图33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因此,通过导管14F与吸入管6连通着的三通阀44的小径部1f通过由位于第一位置的活塞44b开放的阀口1k与大径部1g连通,该大径部1g通过副阀122开放着的阀座3a和导管14H与滑动式四通阀43的压力变换室R2连通,吸入管6和压力变换室R2通过三通阀44连通。
在该状态下,压缩机4开始运转时,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滑动式四通阀43的高压空间S2,在从导管7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该制冷剂经过节流器10及室外热交换器9B从导管8流入闭塞空间S1,在经过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因此,冷冻循环A成为暖气模式。
这时,由于可通过活塞筒12的通孔121的制冷剂的量是微量,所以伴随着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的滑动式四通阀43的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的上升也是微量的,因此,通过三通阀44与吸入管6连通的压力变换室R2的制冷剂和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差变大。
由此,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从图33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高压制冷剂从导管8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该制冷剂经过节流器10及室内热交换器9A从导管7经过闭塞空间S1及吸入管6返回压缩机4的吸入口,因此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这时,在滑动式四通阀43中,伴随着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移动到第二位置,副阀122关闭在此之前开放着的阀座3a,并且第二副阀122′打开在此之前关闭着的阀座2a,因此,由于通过第二活塞筒12′的通孔121从高压空间S2流入的高压制冷剂,第二压力变换室R5内的制冷剂压力逐渐上升。
于是,在三通阀44中,由于通过第二副阀122′开放着的阀座2a和导管14G与第二压力变换室R5连通的大径部1h比通过导管14F与吸入管6连通着的小径部1f的制冷剂压力高,所以借助大径部1g的制冷剂和大径部1h的制冷剂的压力差,比螺旋弹簧44j的弹力大的力从大径部1h侧施加于滑动轴44d上。
由此,滑动轴44d向大径部1g侧移动,螺旋弹簧44j收缩,在螺旋弹簧44j上积蓄将活塞44c向大径部1h侧推压的推压力。
因此,其后,在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时,在三通阀44中,借助积蓄在螺旋弹簧44j上的推压力,活塞44b、44c与滑动轴44d一起向大径部1h侧移动而位于第二位置,并且滑动式四通阀43保持为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的状态。
因此通过导管14F与吸入管6连通的三通阀44的小径部1f通过由位于第二位置的活塞44b开放的阀口1m与大径部1h连通,该大径部1h通过由第二副阀122′打开的阀座2a和导管14G与滑动式四通阀43的第二压力变换室R5连通,吸入管6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通过三通阀44连通。
在该状态下开始运转压缩机4时,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流入滑动式四通阀43的高压空间S2,再从导管8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并且该制冷剂经过节流器10及室内热交换器9A从导管7流入闭塞空间S1,再经过吸入管6返回压缩机4的吸入口,因此,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这时由于可通过第二活塞筒12′的通孔121′的制冷剂的量是微量,所以伴随着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的滑动式四通阀43的第二压力变换室R5内的制冷剂压力的上升也是微量的,因此通过三通阀44与吸入管6连通的第二压力变换室R5的制冷剂与高压空间S2的制冷剂的压差变大。
由此,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图33所示的第一位置,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管5流入高压空间S2的高压制冷剂从导管7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该制冷剂经过节流器10及室外热交换器9B从导管8经过闭塞空间S1及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因此冷冻循环A成为暖气模式。
这时,在滑动式四通阀43中,伴随着活塞筒12及第二活塞筒12′向第一位置移动,使副阀122在此之前向关闭着的阀座3a开放,并且使在此之前第二副阀122′打开着的阀座2a闭塞,因此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借助通过活塞筒12的通孔121从高压空间S2流入的高压制冷剂逐渐上升。
于是,在三通阀44中,由于通过副阀122开放着的阀座3a和导管14H与第二压力变换室R2连通的大径部1g比通过导管14F与吸入管6连通着的小径部1f的制冷剂压力高,所以借助大径部1g的制冷剂和大径部1h的制冷剂的压力差,比螺旋弹簧44k的弹力大的力从大径部1g侧施加于滑动轴44d上。
由此,滑动轴44d向大径部1h侧移动,螺旋弹簧44k收缩,在螺旋弹簧44k上积蓄将活塞44b向大径部1g侧推压的推压力。
因此,其后,在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时,在三通阀44中,借助积蓄在螺旋弹簧44k上的推压力,活塞44b、44c与滑动轴44d一起向大径部1g侧移动而位于第二位置,并且滑动式四通阀43保持为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不变的状态。
根据该第十三实施例,借助使用积蓄在压缩机4的运转中的推压力将吸入管6的连通对象在压力变换室R2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之间切换的三通阀44使滑动式四通阀43切换动作,该滑动式四通阀43借助高压空间S2内的制冷剂和压力变换室R2或第二压力变换室R5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差将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因此,可以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的转速来切换来自排出管5的排出制冷剂经过导管7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的暖气模式和经过导管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的冷气模式,维持其切换状态。
而且,根据该第三实施例,由于滑动式四通阀43中的排出管5和吸入管6的连通对象的切换是由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和停止从动地进行着的,所以,不仅不需要用于电气驱动的动力源,而且也不需要为了切换流路的由电气信号进行的控制,所以是有利的。
在上述第十三实施例中,就将本发明适用于在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上设有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1′的双柱式滑动式四通阀4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在活塞筒上不设通孔的两柱式滑动式四通阀。
因此,以下参照图34对表示那样情况的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进行说明。
图3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34中,在与图33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33中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进行说明。
在图34中用剖面表示冷气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滑动式四通阀43中,在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省略了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1′的同时省略了副阀122和第二副阀122′的点上与图33所示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构造上大不相同。
另外,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将起滑动式四通阀43的先导阀作用的三通阀45(相当于先导阀)改变为三通阀44进行设置的点上与图33所示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构造上大不相同。
三通阀45具有壳体45a(相当于第二壳体)和活塞45r(相当于切换阀体),该壳体45a连接导管14F、14G、14H的各另一端,该活塞45r将导管14F的连通对象在导管14G和导管14H之间进行切换。
上述壳体45a呈在大径部45b的两侧连接了小径部45c、45d的筒状,在该壳体45a的内部沿推进方向可移动地收容着滑动轴45e。
在小径部45c中收容着将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d侧推压的螺旋弹簧45f(相当于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在小径部45d中收容着将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c侧推压的螺旋弹簧45g(相当于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
在滑动轴45e的周面上沿轴向隔开间隔地形成着环状槽部45h、45j,滑动轴45e的一端面和与此相近的环状槽部45h通过贯设在滑动轴45e的内部的连通路45k连通着,并且滑动轴45e的另一端面和与此相近的环状槽部45j通过贯设在滑动轴45e的内部的连通路45m连通着。
在滑动轴44d的环状槽部45h、45j间的部分上隔着间隔地嵌装着由E形圈等构成的止挡件45n、45p。
上述活塞45r的外径比小径部45c、45d的内径大、比大径部45b的内径小,并收容在大径部45b内,该活塞45r在止挡件45n、45p间可沿滑动轴45e的轴向滑动地套装在滑动轴45e上。
在活塞45r和滑动轴45e之间夹设着密封用的O形圈45s。
在壳体45a的各小径部45c、45d上,开口面对着滑动轴45e的各端面地分别连接着导管14G、14H的各另一端、并且开口与滑动轴45e的周面面对地连接着分支为两股状的导管14F的各另一端连接着,在大径部45b上通过导管14J连接着滑动式四通阀43的排出管5。
如图34所示,在这样地形成的三通阀45中,大于螺旋弹簧45g的弹力的力施加在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c侧的端面上时,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d侧移动。
于是,活塞45r被止挡件45e推压关闭由大径部45b和小径部45d的台阶形成的阀口45v,并且移动到打开由大径部45b和小径部45c的台阶形成的阀口45t的第二位置,由此导管14J通过大径部45b、阀口45t以及小径部45c与导管14H连通。
在活塞45r的第二位置,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的开口由滑动轴45e的周面封闭,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与导管14H隔断,并且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开口面对滑动轴45e的环状槽部45j,与小径部45d连接导管14F通过该环状槽部45j和连通路45m与导管14G连通。
在活塞45r的第二位置,螺旋弹簧45g被滑动轴45e小径部45d侧的端面推压进行收缩,成为积蓄使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c侧移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在三通阀45中,在从图34所示的状态解除施加于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c侧的端面的力时,滑动轴45e被螺旋弹簧45g的弹力推压而向小径部45c侧移动。
于是,活塞45r由于O形圈45s和滑动轴45e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与滑动轴45e一起移动到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打开阀口45v的同时、关闭阀口45t,由此,导管14J通过大径部45b、阀口45v及小径部45d与导管14G连通。
另外,在活塞45r的第一位置中,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的开口面对滑动轴45e有环状槽部45h面对,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通过该环状槽部45h和连通路45k与导管14H连通,并且与小径部45d连接的导管14F的开口由滑动轴45e的周面封闭,与小径部45d连接的导管14F与导管14G隔断。
但是,在滑动轴45e由螺旋弹簧45g的弹力只向小径部45c侧移动了的状态下,活塞45r不相对滑动轴45e移动,因此活塞45r与止挡件45n接触并与止挡件45p离开着,并且小径部45c的螺旋弹簧45f伸长着。
从该状态,在大于螺旋弹簧45f的弹力的力施加于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d侧的端面时,仅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c侧移动,直至止挡件45p与活塞45r接触,止挡件45n从活塞45r向小径部45c侧离开。
于是,螺旋弹簧45f由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c侧端面推压而进行收缩,成为积蓄使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d侧滑动的推压力的状态。
在从该状态解除施加在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d侧的端面上的力时,滑动轴45e由螺旋弹簧45f的弹力向小径部45d侧移动。
于是,活塞45r借助O形圈45s和滑动轴45e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于滑动轴45e一起移动到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关闭阀口45v的同时、打开阀口45t,由此,导管14J通过大径部45b、阀口45t及小径部45c与导管14H连通。
另外,在活塞45r的第二位置中,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的开口由滑动轴45e的周面封闭,与小径部45c连接的导管14F与导管14H隔断,并且与小径部45d连接的导管14F的开口面对滑动轴45e的环状槽部45j,与小径部45d连接的导管14F通过该环状槽部45j和连通路45m与导管14G连通。
但是,在滑动轴45e由螺旋弹簧45f的弹力只向小径部45d移动了的状态下,活塞45r不相对滑动轴45e移动,因此活塞45r与止挡件45p接触并与止挡件45n离开着,并且小径部45d的螺旋弹簧45g伸长着。
从该状态,在大于螺旋弹簧45g的弹力的力施加于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c侧的端面时,仅滑动轴45e再向小径部45d侧移动,直至止挡件45n与活塞45r接触,止挡件45p从活塞45r向小径部45d侧离开。
于是,螺旋弹簧45g由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d侧的端面推压而进行收缩,回归到积蓄使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c侧滑动的推压力的图34所示的状态。
下面,对上述构造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4停止状态中,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和第二活塞筒12′原样地维持着在这之前夕的压缩机4的运转时的位置,三通阀45的活塞45r在之前夕压缩机4的运转时若处于第一位置就移动到第二位置,若处于第二位置就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此,如图34所示,在冷冻循环A处于暖气模式的状态下,在压缩机4停止运转时,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即第二活塞筒12′位于图34所示的第一位置不变地不进行移动,但是,三通阀45的活塞45r由于施加到滑动轴44e的小径部45c侧端面上的力被解除,从而从图34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因此,通过导管14G与滑动式四通阀43的第二压力室R5连通着的三通阀45的小径部45d通过由位于第一位置的活塞45r打开的阀口45v与大径部45b连通,该大径部45b通过导管14J与排出管5连通,排出管5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通过三通阀45连通。
另外,通过导管14H与滑动式四通阀43的压力变换室R2连通的三通阀45的小径部45c通过连通路45k、环状槽部45h以及导管14F与吸入管6连通,吸入管6和压力变换室R2通过三通阀45连通。
在该状态下,压缩机4开始运转时,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排出管5及导管14J流入三通阀45的大径部45b,通过连通路45k及环状槽部45h与导管14F连通着的小径部45c内的制冷剂和大径部45b的高压制冷剂的压差变大。
由此螺旋弹簧45f被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c侧的端面推压进行收缩,在螺旋弹簧45f上积蓄使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d侧滑动的推压力。
由于排出管5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通过三通阀45连通着,因此,压力变换室R5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以便与高压空间S2内的制冷剂压力相等,由于吸入管6和压力变换室R2通过三通阀45连通着,因此,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降低,与高压空间S2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差变大。
因此,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及第二活塞筒12′从图34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口5流入高压空间S2的高压制冷剂从导管8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该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和室内热交换器9A从导管7流入闭塞空间S1,再通过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其后,在压缩机4停止运转时,在三通阀45中,活塞45r借助积蓄在螺旋弹簧45f上的推压力而与滑动轴45e一起移动到小径部45d侧而位于第二位置,并且滑动式四通阀43保持为活塞筒12及第二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不变的状态。
因此,通过导管14H与滑动式四通阀43的压力变换室R2连通的三通阀45的小径部45c通过阀口45t与大径部45b连通,该阀口45t由处于第二位置的活塞45r打开着,该大径部45b通过导管14J与排出管5连通,排出管5和压力变换室R2通过三通阀45连通。
通过导管14G与滑动式四通阀43的第二压力变换室R5连通的三通阀45的小径部45d通过连通路45m、环状槽部45j及导管14F与吸入管6连通,吸入管6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通过三通阀45连通。
在该状态下,开始运转压缩机4时,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排出管5和导管14J流入三通阀45的大径部45b,通过连通路45m和环状槽部45j与导管14F连通着的小径部45d内的制冷剂压力和大径部45b的高压制冷剂的压差变大。
由此,螺旋弹簧45g被滑动轴45e的小径部45d侧的端面推压进行收缩,在螺旋弹簧45g上积蓄使滑动轴45e向小径部45c侧滑动的推压力。
由于排出管5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2通过三通阀45连通着,因此,压力变换室R2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以便与高压空间S2内的制冷剂压力相等,由于吸入管6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通过三通阀45连通着,因此,第二压力变换室R5内的制冷剂压力降低,与高压空间S2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差变大。
因此,滑动式四通阀43的活塞筒12及第二活塞筒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图34所示的第一位置,从压缩机4经过排出口5流入高压空间S2的高压制冷剂从导管7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该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和室外热交换器9B从导管8流入闭塞空间S1,再通过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冷冻循环A成为暖气模式。
其后,在压缩机4停止运转时,在三通阀45中,活塞45r借助积蓄在螺旋弹簧45g上的推压力而与滑动轴45e一起向小径部45c侧移动而位于第二位置,并且滑动式四通阀43保持为活塞筒12及第二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不变的状态。
即使由这样的第十四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也能获得与第十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相同的效果。
在以上的第一到第十四实施例中主要对用三通阀和滑动式四通阀构成的流路切换阀进行了说明,以下对将本发明适用于由壳体内部的主阀体的旋转进行流路切换动作的回转式流路切换阀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35的说明图对使用了回转式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在图35中,在与图33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冷冻循环A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33中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进行说明。
在图35中,用实线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用虚线表示的暖气模式时的流路的冷冻循环A由回转四通阀50将从压缩机4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导入处和通过积蓄器200吸入到压缩机4中的制冷剂的导入处从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夹设着电动膨胀阀10A。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9A上配设着压力传感器Pc,在室外热交换器9B上配设着压力传感器Pc′,分别检测各自的压力,可以检测出移动构件的位置。压力传感器有时也配设在与回转四通阀50接近的流路中。
下面,参照图36至图45对作为图35的回转四通阀50可使用的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进行说明。
图36是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图36中用符号51表示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圆筒状的阀壳体53的内部可旋转且沿旋转轴向可移动地收容着大致圆柱状主阀体55,由阀座57封闭着阀壳体53的开口端,并且在阀壳体53的内部收容着螺旋弹簧59,该螺旋弹簧59使主阀体55从阀座57离开地推压着主阀体55。
详细地说,上述阀壳体53由外壳体53a和上下两个的内阀体53b、53c构成,其中,外壳体53a形成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状,在外壳体53a的另一端连接着排出管5。
上述上下各内壳体53b、53c呈可收容在外壳体53a的内部的外径的圆筒状,如图37用侧视图所示,在上内壳体53b的一端部峰部和谷部以90度周期相连地在上内壳体53b的周向上交替地两个两个地形成着第一倾斜端面53d和第二倾斜端面53e,在与第一倾斜端面53d的一端结合并构成谷部的第二倾斜端面53e的一端形成着沿上内壳体53b的轴向延伸设置的退避槽部53f。
如图38用侧视图所示,下内壳体53c与上内壳体53b上下对称地构成着。
如图39的侧视图所示,上述的上下的内壳体53b、53c在以谷部与峰部相面对地时相互的一方端部彼此相对地状态下如图36所示地收容在外壳体53a内。
于是,如图39所示,在上内壳体53b的第一倾斜端面53d和下内壳体53c的第二倾斜面53e之间形成着第一凸轮槽部53g,同样在上内壳体53b的第二倾斜端面53e和下内壳体53c的第一倾斜面53d之间形成着第二凸轮槽部53h。
因此,如图36所示,在将上下内壳体53b、53c收容在外壳体53a内构成阀壳体53b时,第一及第二凸轮槽部53g、53h和由退避槽部53f构成的凸轮槽53j形成在阀壳体53的内周面上。
如图40的俯视图所示,在上述阀座57上,在夹着阀座57的中心相对的位置上分别贯设着从底面侧连接导管7的第一切换口57a和从底面侧连接导管8的第二切换口57b,在从该第一和第二切换口57a、57b沿阀座57的周向90度90度地偏移位相的位置贯设着两个低压侧口57c、57c,在这些低压侧口57c、57c上从阀座57的底面侧分支为两股地分别连接着吸入管6。
图40中的符号57e表示为了插入螺旋弹簧59的一端而形成在阀座57的靠近外缘部分的环状槽,在该环状槽57e内收容着止推轴承58(相当于滑动装置),该止推轴承58用于在螺旋弹簧59的另一端嵌入主阀体55中与主阀体55一起旋转时防止螺旋弹簧59的一端与环形槽57e的底面撬使相对主阀体55的壳体53的旋转圆滑。
如图41用图36的イ-イ剖面图表示的那样,上述主阀体55形成低压侧连通槽55a和高压侧连通路55b。
上述低压侧连通槽55a开口于主阀体55的阀座57侧的端面上,在该端面与阀座57的接触的状态下,在主阀体55的第一旋转位置,第一切换口57a和两个低压侧口57c、57c由低压侧连通槽55a相互连通连接,在主阀体55的第二旋转位置中,第二切换口57b和两个低压侧口57c、57c由低压侧连通槽55a相互连通连接。
如图36所示,上述高压侧连通路55b具有中空室55d和图41所示的内部通路55e,该中空室55d通过阀口55c开口于与主阀体55的阀座57侧的相反侧的端面上,该内部通路55e避开低压侧连通槽55a而开口于主阀体55的阀座57的端面上,在阀体55的内部与中空室55d连通。
如图36所示,在主阀体55的中心沿轴向可动地穿插着操作杆55f,在主阀体55与阀座57相离开的状态下,安装在该操作杆55f的阀口55c侧的端部上的辅助阀体55g关闭阀口55c,成为隔断高压侧连通路55b的状态,如图42及图43的剖面图所示,在主阀体55复座在阀座57上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杆55f的前端与阀座57接触,辅助阀体55g打开阀口55c,高压侧连通路55b成为开通状态。
另外,在主阀体55的周向上错开180度相位的周面位置上分别凸设着导向销55h(相当于凸轮从动销),如图36所示,该导向销55h在将主阀体55收容在阀壳体53内部的状态下分别插入凸轮槽53j。
以下,对上述构造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6所示,在压缩机4停止着的状态下,主阀体55由于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而从阀座57离开,阀口55c由辅助阀体55g关闭,主阀体55的两个导向销55h位于阀壳体53的凸轮槽53j的从阀座57最离开的位置、即位于用图44的凸轮槽53j的展开图所表示的标有90度和270度的刻度上内壳体53b的退避槽部53f中。
图44中的角度刻度表示主阀体55的导向销55h的凸轮槽53j内的旋转方向位置。
在从冷冻循环A为暖气模式的状态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导向销55h位于图44的90度(和270度)的刻度所标示的上内壳体53b的退避槽部53f时,如图45的说明图中的最右方所示,主阀体55的低压侧连通槽55a面对阀座57的第一及第二切换口57a、57b。
在该状态下开始压缩机4的运转时,由于辅助阀体55g关闭着阀口55c,从压缩机4流入了阀壳体53内部的高压制冷剂使主阀体55反抗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而向阀座57侧移动。
于是,分别位于上内壳体53b的90度(和270度)的退避槽53f内的导向销55h沿着下内壳体53c的第一倾斜端面53d而在第二凸轮槽53h上移动,从而分别位于图44的180度(和0度)的刻度所标示的下内壳体53c的退避槽部53f中。
主阀体55伴随着导向销55h上述那样地在第二凸轮槽53h上移动而一边在阀壳体53内旋转一边向阀座57侧移动,在旋转了90度时,如图42所示,主阀体55复座在阀座57上而到达第一位置,由此,操作杆55f的前端与阀座57接触成为辅助阀体55g打开阀口55c的状态。
如图45的最左边所示,在该状态下,低压侧连通槽55a面对第一切换口57a和两个低压侧口57c,内部通路55e面对第二切换口57b。
因此,如图42所示,排出管5通过高压侧连通路55b和第二切换口57b与导管8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第一切换口57a、低压侧连通槽55a及两个低压侧口57c与导管7连通。
因此,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高压侧连通路55b、第二切换口57b而从导管8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经过节流器10及室内热交换器9A从导管7经过第一切换口57a、低压侧连通槽55a及两个低压侧口57c从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其后,在压缩机4的运转被停止时,由于流入到阀壳体53内部的制冷剂压力降低,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使主阀体55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移动。
于是,位于下内壳体53c的180度(和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的导向销55h沿着上内壳体53b的第一倾斜端面53d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从而位于上内壳体53b的270度(和9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
主阀体55伴随着导向销55h上述那样地在第一凸轮槽53g上移动而一边在阀壳体53内旋转一边向排出管5侧移动,在旋转了90度时,到达了与图34所示的状态在旋转方向上180度相反朝向的、主阀体55从阀座57最离开的第一中间位置,由此,由前端从阀座57离开的操作杆55f的辅助阀体55g关闭阀口55c。
如图45的最左边所示,在该状态下,低压侧连通槽55a面对第一、第二切换口57a、57b。
在该状态下,在开始运转压缩机4时,分别位于上内壳体53b的270度(和9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的导向销55h在第二凸轮槽部53h上移动,而位于下内壳体53c的0度(和180度)退避槽53f中。
主阀体55伴随着导向销55h上述那样地在第二凸轮槽53h上移动而一边在阀壳体53内旋转一边向阀座57侧移动,在旋转了90度时,如图43所示,主阀体55复座在阀座57上而到达第二位置,由此,操作杆55f的前端与阀座57接触成为辅助阀体55g打开阀口55c的状态。
如图45的从右边第二位置所示,在该状态下,低压侧连通槽55a面对第二切换口57b和两个低压侧口57c、57c,内部通路55e面对第一切换口57a。
因此,如图43所示,排出管5通过高压侧连通路55b和第一切换口57a与导管7连通,并且吸入管6通过第二切换口57b、低压侧连通槽55a及两个低压侧口57c、57c与导管8连通。
因此,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管5、高压侧连通路55b、第一切换口57a而从导管7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经过节流器10及室外热交换器9B从导管8经过第二切换口57b、低压侧连通槽55a及两个低压侧口57c、57c从吸入管6返回到压缩机4的吸入口,冷冻循环A成为暖气模式。
其后,在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时,伴随着流入阀壳体53内部的制冷剂压力的降低,由作用于主阀体55上的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位于下内壳体53c的0度(和18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的导向销55h在第一凸轮槽53g上移动,从而位于上内壳体53b的90度(和270度)的退避槽53f中。
主阀体55伴随着导向销55h如上所述地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而在阀壳体53内一边旋转一边向排出管5侧移动,在旋转了90度时,如图36所示到达主阀体55从阀座57最离开的第二中间位置,由此,由前端从阀座57离开了的操作杆55f的辅助阀体55g关闭阀口55c。
由此,如图45最右侧所示,成为低压侧连通槽55a与第一及第二切换口57a、57b相对的最初的状态。
根据该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在使用由压缩机的制冷剂4产生的压力差和夹设在主阀体55和阀座57之间的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使主阀体55沿相对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导向销55h沿凸轮槽53g移动、使主阀体55相对壳体53旋转,使主阀体5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动力源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机4的运转开始及停止将由低压侧连通槽55a和高压侧连通路55b连通的排出管5和吸入管6的连通对象在阀座57的第一和第二切换口57a、57b相互间切换,可以将冷冻循环A在暖气模式和冷气模式之间切换并维持其切换状态,该暖气模式将来自排出管5的排出制冷剂经过导管7供给室内热交换器9A,该冷气模式将来自排出管5的排出制冷剂经过导管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9B。
而且,根据该第十五实施例,由于流路切换阀51中的排出管5和吸入管6的连通对象的切换是由压缩机的运转开始及停止来从动地进行着,所以不仅不需要电气驱动用的动力源、而且也不需要用于切换流路的电气信号产生的控制,是有利的。
在该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中,由于不是将形成在阀壳体53上的凸轮槽53j的退避槽部53f形成在第一倾斜面端53d的一端和第二倾斜端面53e的一端的接合部,而是偏向到第二倾斜端面53e的一端地形成,所以具有如下的优点。
即在主阀体55向与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时,防止从第一倾斜面端53d侧移动到了退避槽部53f的导向销55h返回到第一倾斜端面53b侧,确实的使其移动到第二倾斜端面53e侧,将主阀体55的旋转方向限定为一方向,可以用压缩机4运转的开始和停止的次数的控制正确地进行冷冻循环A的冷气模式和暖气模式的切换,所以是有利的。
在上述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中,虽然是由夹设在主阀体55和阀座57间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进行主阀55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的移动,但是,也可以如图46的剖面图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61那样地使阀壳体53的姿势上下逆转,使排出管5位于铅垂方向下方,由主阀体55的自重进行主阀体55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的移动。
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辅助阀体55g即使主阀体55不复座在阀座57上也能由操作杆55f的自重打开阀口55c,在通过开始压缩机4运转将来自压缩机4的高压制冷剂经过排出口5流入到了阀壳体53内部后,只要是在直到主阀体55复座在阀座57上之前的期间,辅助阀体55g就通过流入阀壳体53内部的制冷剂压力反抗操作杆55f的自重关闭阀口55c。
即使上述第十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61也可以得到与十五实施例流路切换阀51同样的效果,而且,如果做成为如第十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61那样地将主阀体55向从阀座离开的方向的移动由主阀体55的自重进行的构造,可以省略螺旋弹簧59,从而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可以实现构造的简单化,从而可以实现降低成本,因此是有利的。
也可以如图47的剖面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71那样,在图36所示的第十五实施例流路切换阀51中,在连接排出口5的外壳体53a的封闭端和主阀体55之间夹设第二螺旋弹簧73,来代替夹设在主阀体55和阀座57之间的螺旋弹簧59,由该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将主阀体55推压向阀座57侧。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主阀体5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是通过使排出口与排出管5连接的压缩机4反转,使外壳体53a的封闭端和主阀体55之间的空间的制冷剂压力减小,由此反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而使主阀体55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移动来进行的。
即使这样构成的第十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71也可以得到与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同样的效果。而且,根据第十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71,由于即使不使压缩机4进行通常旋转,主阀体55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以与上次进行的运转模式相同的运转模式再使冷冻循环A运转时,没有必要为了流路的切换以一度通常旋转使压缩机4运转,可以不需要冷冻循环A的空转,所以是有利的。
以下,参照图48-图53对作为图35的回转四通阀50可使用的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
图48是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剖面图,在图48中在与图36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与图36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来进行说明。
图48中用符号81所示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连接排出管5的外壳体53a封闭端和主阀体55之间夹设向与阀座57接近的方向推压主阀体55的第二螺旋弹簧73这一点上与图36所示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的构造大不相同,其外的部分与图36所示的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的构造相同。
在这样构成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81中,在压缩机4停止着的状态下,主阀体55位于图48所示的状态、或由与此左右对称的、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和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的均衡而位于向相对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范围中的中间位置。
如图49和图51用凸轮槽53j的展开图所示,导向销55h位于凸轮槽53j的第一凸轮槽部53g和第二凸轮槽部53h的中间位置。
图49中的角度刻度与图44相同地表示主阀体55的导向销55h的凸轮槽53j内的旋转方向位置。
从冷冻循环A是冷气模式的状态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导向销55h位于图49中的90度(和270度)的刻度所标示的上内壳体53b的退避槽部53f更30度跟前的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在开始压缩机4运转时,成为如下的情况。
即,由于辅助阀体55g关闭着阀口55c,从压缩机4流入阀壳体53内部的高压制冷剂使主阀体55反抗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向阀座57侧移动。
于是,位于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的导向销55h沿下内壳体53的第二倾斜端面53e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位于下内壳体53c的0度(和18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如图50的剖面图所示,主阀体55复座在阀座57上而到达第一位置,由此,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其后,再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时,由于流入壳体53内部的制冷剂压力降低,螺旋弹簧59推压力使主阀体55从阀座57离开。
于是,位于下内壳体53的0度(和180度)的退避槽部53f的导向销55h沿上内壳体53b的第一倾斜端面53d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返回到图49所示的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由此,主阀体55如图48所示地返回到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和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均衡的中间位置。
其后,在使压缩机4运转时,主阀体55由与上述同样的动作返回到第一位置,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在以反转运转压缩机4时,外壳体53a封闭端和主阀体55间的空间的制冷剂压力减压,主阀体55反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而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移动。
由此,位于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的导向销55h如图51所示地沿上内壳体55b的第一倾斜端面53d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而位于90度(和270度)的刻度所标的上内壳体53b的退避槽53f。
于是,主阀体55如图52的剖面图所示地到达从阀座57最离开的位置。
其后,在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时,由于外壳体53的封闭端和主阀体55间的空间的制冷剂压力的减压消失,主阀体55由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而向接近阀座57的方向移动。
于是,位于上内壳体53b的90度(和27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的导向销55h在第二凸轮槽部53h上移动,而位于向图51所示的下内壳体53c的180度(和0度)的退避槽部53f侧前进30度的第二凸轮槽部53h的中间位置,由此主阀体55从图48所示的状态再旋转60度到达上述中途位置。
其后,由于再使压缩机4运转时,辅助阀体55g封闭着阀口55c,所以从压缩机4流入阀壳53内部的高压制冷剂反抗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而使主阀体55向阀座57侧移动。
于是,位于第二凸轮槽部53h的中间位置的导向销55h沿着下内壳体53的第一倾斜端面53d而在第二凸轮槽53h上移动,从而位于图51所示的下内壳体53c的180度(和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如图53的剖面图所示,主阀体55复座在阀座57上而到达第二位置,由此,冷冻循环A成为暖气模式。
其后,在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时,由于流入阀壳体53内部的制冷剂压力降低,作用在主阀体55上的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使主阀体55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移动。
于是,位于下内壳体53c的180度(和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的导向销55h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而位于向图51所示的上内壳体53b的270度(和90度)的退避槽部53f侧前进60度的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由此,主阀体55到达从图48所示的状态再旋转180度到达上述中途位置。
其后,在使压缩机4运转时,主阀体55由于流入阀壳体53内部的高压制冷剂反抗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而向接近阀座57的方向移动。
于是,位于第一凸轮槽53g的中间位置的导向销55h沿着下内壳体53的第二倾斜端面53e而在第一凸轮槽53g上移动,从而返回到下内壳体53c的180度(和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主阀体55返回到图53所示的第二位置,冷冻循环A成为暖气模式。
在以反转运转压缩机4时,伴随着外壳体53a封闭端和主阀体55间的空间的制冷剂压力减压,主阀体55反抗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而向从阀座57离开的方向移动,位于图51所示的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的导向销55h位于上内壳体53b的270度(和90度)的退避槽部53f中。
于是,主阀体55到达了从图52所示的状态再旋转180度的从阀座57最离开的位置。
其后,在使压缩机4的运转停止时,导向销55h从上内壳体53b的270度(和90度)的退避槽部53f起在第二凸轮槽部53h上移动从而位于向下内壳体53的0度(和180度)的退避槽部53f侧前进了30度的第二凸轮槽部53h的中间位置,由此,主阀体55到达从图48的状态再旋转240度的上述中间位置。
在此,再使压缩机4运转时,由于流入阀壳体53内部的高压制冷剂,主阀体55反抗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而向与阀座57接近的方向移动。
于是,位于第二凸轮槽部53h的中间位置的导向销55h沿下内壳体53c的第一倾斜端面53d而在第二凸轮槽部53h上移动,从而位于下内壳体53c的0度(和180度)的退避槽53f中,如图50所示,主阀体55复座阀座57上而到达第一位置,由此,冷冻循环A成为冷气模式。
其后,在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时,由于流入阀壳体53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作用在主阀体55上的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使主阀体55离开阀座57地移动,位于下内壳体53的0度(和180度)的退避槽53f中的导向销55h在第一凸轮槽部53g上移动而返回的图49所示的第一凸轮槽部53g的中间位置,由此,主阀体55返回到图48所示的上述中间位置。
即使这样构成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81也可以得到与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同样的效果,而且如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81那样,若做成为由于螺旋弹簧59的推压力和第二螺旋弹簧73的推压力的均衡而使主阀体55位于向相对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范围中的中间位置的构造,由于可以与第十七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71相同地不需要冷冻循环A的所谓空转运转,所以是有利的。
另外,上述第十五至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61、71、81中,都通过使主阀体55的导向销55h沿壳体53的凸轮槽53j移动而将与阀座接近离开的移动变换为主阀体55向周向的旋转的构造,但是也可以使导向销和凸轮槽的配置在主阀体55和壳体53之间反转。
上述那样地构成是图54的剖面图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在用图54中的符号91表示的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主阀体55的旋转中心轴93突出设置在阀座57的中央位置,如图55的侧视图及图56的展开图所示,在该回转中心轴93的周面上形成着凸轮槽53j,如图57的要部放大剖面图所示,在用于如图54所示地插入旋转中心轴93的主阀体55的轴孔55j中形成着凹部55k,该凹部55k用于插入半部插入凸轮槽53j的导向球95的剩余半部。
在该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91中,主阀体55的低压连通槽和高压侧连通路等的构造与第十五至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61、71、81不同,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91的要部由于是用于将主阀体55的向与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的移动变换为主阀体55的向周向的旋转的构造,而不是用于切换流路的主阀体55的构造,所以关于其部分的构造省略其说明。
即使上述构成的第十九实施例流路切换阀91也能获得与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十五至第十九实施例流路切换阀51、61、71、81、91中都是沿壳体53或旋转中心轴93的全周形成着凸轮槽53j,但是凸轮槽也可以不形成在它们的全周上而是形成在其一部分上。
那样地构造的流路切换阀是图58的剖面图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图58中用符号101表示的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其导向销55h呈俯视基本矩形状,在可旋转地安装在主阀体55上的这一点上和图59中用展开图所示那样地阀壳体53的内周面的凸轮槽53k不是沿阀壳体53的全周形成而是两个独立地形成着的点上与图36所示的第十六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的构造大不相同。
在该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101中,在主阀体55向与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时,如图59所示,导向销55h一边在中途适当地改变朝向、一边沿着凸轮槽53k在大致X字状路径中往复移动,由此,主阀体55相对阀壳体53在规定角度内进行往复旋转移动。
关于该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101,其主阀体55的低压侧连通槽和高压侧连通路等的构造也与第十五至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61、71、81、91不同,而且其阀座57口的构造也与第十五至第十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61、71、81、91不同。
但是,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101的要部由于是用于将主阀体55的向与阀座57接近离开的方向的移动变换为向主阀体55的周向的旋转的构造,而并不是用于切换流路的主阀体55和阀座57的构造,因此省略对其构造的说明。
而且上述构造的第二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101也可以获得与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种种流路切换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的实施例。
图60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21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在图60中,在与图9的第5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出了与图9中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在图60中,用剖面表示暖气模式的动作状态的第21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是将图9所示的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图60中用引用符号4A所示的压缩机本体一体化而构成的。
上述压缩机本体4A具有压缩机壳体4a;设在该压缩机壳体4a内的、与上述吸入管6连通的低压室4b;与该低压室4b分隔开并设在压缩机壳体4a内部的高压室4c;设在压缩机壳体4a内部的、压缩从吸入管6导入低压室4b的制冷剂并导出到高压室4c中的压缩部4d。
上述那样地形成的压缩机本体4A是将在内部划分压缩机壳体4a的高压室4c的压缩机壳体4a部分与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的逆转阀本体1一体化,与高压室4c和逆转阀本体1的高压室R1连通。
因此,在该压缩机本体4A中,压缩机壳体4a的在内部划分高压室4c的部分起着将用压缩部4d压缩的高压制冷剂导入逆转阀本体1的高压室R1的上述排出管5的作用。
这样构成的第21实施例的带流量切换阀的压缩机中,通过使与第5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4的动作同样地使压缩机本体4A动作,可以将逆转阀本体1的活塞筒12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这样构成的第21实施例的带流量切换阀的压缩机,除了可以得到与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同样的效果外,由于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一体化,从而可以省略高压室4c和高压室R1的配管连接,从而使用构造简单化。
另外,消除了高压室4c和高压室R1的配管连接部的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可以对预防大气污染作出大的贡献。另外,由于在发生振动的压缩机的周围未设有电磁螺线管等用的通电部,所以可以防止由于电气接点的通电不良或电气配线的断线等所引起的电气故障,可以提高动作的可靠性。
为了构成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而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了的流路切换阀不限于上述第21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中所采用的、图9中所示的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也可以是图61中用使用了本发明的第22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的冷冻循环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所示的、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
另外,虽未图示,但可以为了构成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而将本发明的第6及第8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但不限于上述第5至第8实施例中的流路切换阀,当然也可以将直到第20实施例的各实施例的各实施例中说明的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用于构成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
在将上述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之外的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来构成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时,在其各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中,直接或间接地与压力变换室R2和第二压力变换室R5等连接的管路即使在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地构成的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中也被同样地连接。
在包括上述第21及第22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的、将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之外的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而构成的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中,将为了构成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而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了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4分体地形成,通过进行与在构成了冷冻循环A的情况下所进行了的同样的动作,可以实行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动作。
即使由包括上述第21及第22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在内的、将第5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与压缩机本体4A一体化而构成的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也可以得到与第21实施例的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在冷冻循环A中为了使制冷剂的流路逆转而使用的流路切换阀和那样的一体化流路切换阀的带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广泛适用于为了切换例如压力油或水等的液体或制冷剂以外的气体各种流体的流路而使用的流路切换阀、或不限于流路切换阀的其它形式的流路切换阀或、一体化了的其种类的流路切换阀的带流路切换阀压缩机。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图6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该实施例的冷冻循环在由室内单元(图中的点划线的内侧)和室外单元(图的点划线的外侧)构成的热泵式空调机中构成。在图中,4是压缩机,9A是搭载于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9B是搭载了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10A是作为节流装置的电动膨胀阀,200是积蓄器,100是流路切换阀,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在构成的说明上,以节流装置作为电动膨胀阀10A进行说明,在控制说明中作为表示电动膨胀阀10A的功能的节流装置进行说明。另外,节流装置不限于电动膨胀阀,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构成。
压缩机4的排出口与流路切换阀100连接,压缩机4的吸入口通过积蓄器200与流路切换阀100连接。另外,流路切换阀100通过热交换器用导管与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连接,电动膨胀阀10A夹设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由此,压缩机4、流路切换器100、积蓄器200、室内热交换器9A、室外热交换器9B及电动膨胀阀10A构成冷冻循环A。另外,在该实施例的冷冻循环A中,流路切换阀10是后述的各实施例的各种类型的流路切换阀。
压缩机4压缩制冷剂,该被压缩的制冷剂流入流路切换阀100,但是,如后述那样地,该流路切换阀100根据运转模式切换流路,来自压缩机4的制冷剂对应于用流路切换阀100有选择地切换的流路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室9A或室外热交换器9B。即、在暖气模式中,如图中实线的箭头所示,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流路切换阀100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该室内热交换器9A起到冷凝器的功能,从室内热交换器9A流出制冷剂液通过电动膨胀阀10A流入室外热交换器9B,该室外热交换器9B起到蒸发器的作用,而且,由室外热交换器9B蒸发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阀100和积蓄器200流入压缩机4。另外,在冷气运转模式中,如图中用虚线箭头所示,由压缩机4压缩了的制冷剂从流路切换阀100依照室外热交换器9B、电动膨胀阀10A、室内热交换器9A、流路切换阀100、积蓄器200的顺序地流入压缩机4地进行循环,室外热交换器9B起冷凝器的作用,室内热交换器9A起蒸发器的作用。
在室内单元中设有用于输送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9A的空气的横流风扇91A,旋转该横流风扇91A的热交换器电机92A借助微型电子计算机等构成的室内控制部300的控制通过驱动器301被进行旋转控制。由此,控制室内热交换器9A的热交换能力。另外,室内温度Ta由温度传感器303检测出。通过用接收信号部301接收红外线式等的遥控器500的信号,用遥控器操作也可以进行室内控制部300运转的切换和设定。
在室外单元中设有用于吹送通过室外热交换器9B的空气的风扇91B,旋转该风扇91B的热交换器电机92B由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等构成的室外控制部400的控制通过驱动器401进行旋转控制。由此控制室外热交换器9B的热交换能力。外气温度Ta′由温度传感器402检测,室外热交换器9B的温度Tc′由温度传感器403检测。室外控制部400通过驱动器404控制电动膨胀阀10A的节流开度。室外控制部400用温度传感器405检测压缩机4的排出温度Td,并且由来自后述说明的变换器组件的三相电驱动控制压缩机4。
图64是表示室内控制部300和室外控制部400的主要电气系统的方框图。室内控制器300内藏着ON/off主电源的电力继电器310。100V的单相交流通过该电力继电器310供给AC/DC换流器320,由AC/DC换流器320变换为各种规定的直流电压,供给小型电子计算机330等。另外,通过电力继电器310供给的100V的单机交换通过电源供给线21也供给室外控制部400。在室外控制部400中,将供给的交流加在噪声过滤器410上后,用倍压整流电路420整流,用滤波电容器430滤波,产生规定的直流电压。上述产生的直流电流通过分流电阻440供给变换器组件450。然后,由变换器组件450产生三相电力并供给压缩机4。另外,滤波电容器430的输出由DC/AC变流器460变换为规定的内部直流电压,供给微型电子计算机470等。微型电子计算机470将驱动信号输出到变换器组件450,由此运转控制压缩机4。该压缩机4的压缩制冷剂的能力由驱动信号的频率(Hz)控制,频率越高压缩能力越高。例如;在将30Hz作为第1规定能力将Hz作为第2规定能力时,第1规定能力时的制冷剂压力比第2规定能力时的制冷剂压力高。微型电子计算机470通过通信线与室内控制部300的微型电子计算机330进行串行通信,进行数据的输出和接收。
图60是本发明的冷冻循环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原理方框图,该原理方框图的各要素对应于图63和图64的各要素和各要素的组合。在冷冻循环A中,在与图63相同的要素上赋予相同的符号。图62中用点划线表示的控制装置C对应于室内控制器300和室外控制器400,该控制器C的处理部C1对应于室内控制部300的微型电子计算机330和室外控制部400的微机470。另外,输入部C2对应于室内单元的接收信号部304或未图示的手动开关。检测部C3对应于温度传感器302、303、402、403、405或图中未示的压力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电压/电流检测装置、频率检测装置等。
电动膨胀阀驱动件C4、室内热交换器驱动部C5、室外热交换器驱动器C6及压缩机驱动部C7是通过后述的各实施例的控制程序的实行发挥作用的装置。上述各驱动部是图63所示的驱动器。
电动膨胀阀驱动部C4向电动膨胀阀驱动源(例如,步进马达)404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动膨胀阀驱动源404控制电动膨胀阀10A的节流开度。室内热交换器驱动部C5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室内热交换驱动源(例如,电扇马达)301,室内热交换器驱动源301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横流风扇91A,进行运转或停止,由转速控制室内热交换器9A的热交换能力。室外热交换器驱动部C6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室外热交换器驱动源(例如,风扇马达)401,室外热交换器驱动源401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风扇91B,进行运转或停止,由转速控制室外热交换器9B的热交换能力。压缩机驱动部C7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压缩机动力源(例如,变换器组件及电机)450,压缩机动力源450驱动压缩机4,控制压缩机4的正转、反转、起动、停止、能力切换等。当然,压缩机动力源不限定于电机,也可以是发动机。
这样,在冷冻循环A中,通过控制电动膨胀阀10A的节流开度来控制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及流量变化率。另外,通过控制室内热交换器9A及室外热交换器9B的驱动、停止及热交换能力,控制室内热交换器9A、室外热交换器9B及冷冻循环A的制冷剂压力。
通过控制压缩机4的正转、反转、起动、停止、能力切换来控制冷冻循环A中的制冷剂压力及压力变化率、制冷剂流量及流量变化率。因此,控制冷冻循环A中的流路切换阀100内部从压力、压差、流量的物理量及压力变化率、压差变化率、流量变化率所谓的物理量变化率。由此,在后述的流路切换阀100的各实施例中,由上述物理量和物理变化率产生非电气动力,切换该流路切换阀100的流路。
控制装置C是以与冷冻循环的运转控制有关的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电气频率或机械振动数的物理量为基础来控制电动膨胀阀10A、室内热交换器9A、室外热交换器9B、压缩机4的所谓的功能部件,以产生上述非电气动力。另外,冷冻循环不限定于例示的热泵式空调器,也包括热泵式冷风装置、发动机驱动式或汽车空调机等。
图65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信号及动作的流程的图。由遥控器500等将暖气运转、冷气运转等指示输入控制部C,或由运转模式的切换将流路切换阀100的流路切换要求输入控制部C。于是,作为第1步骤,控制部C输出用于[压缩机控制]、[热交换器控制]或[节流装置控制]的信号。接着,作为上述各种控制的结果,作为第2步骤,冷冻循环的上述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的状态进行变化。然后,由于该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的状态变化,作为第3步骤,在后述的各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100中进行切换操作。节流装置的一例是电动膨胀阀10A。
这样,在本发明中,不进行用于切换流路切换阀的流路的原来那样的例如继电器接点或半导体式开关进行的对电磁线圈的通电等。
下面,对与上述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100、50所对应的若干个具体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接着,根据流程图对进行第1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控制的控制装置C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控制装置C的处理部C1是进行空气控制部300的微型电子计算机330及室外控制部400的微型电子计算机470的控制动作的部件。该微型电子计算机330、470一边用串行通信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一边共同地进行对应于以下的各流程图的控制。
图66、图67是主程序的流程图,对于第1~第22的各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是通用的。该主程序在第1优选电平的电源接通复位中成为第1起动,在步骤S11中进行RAM的全清零等的[初始化处理-1]而前进到步骤S13。另外,用监视时钟的复位或等待状态(Wait)的解除等所产生的第2优选电平成为第2起动,进行RAM的一部分清零等的[初始化处理-2]而前进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进行控制装置的初始设定处理,在步骤S14中进行输入由遥控器500和开关等产生的操作信号的运转指令的输入处理,在步骤S15中进行与冷冻循环的运转控制有关的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电气频率或机械振动数等的物理量的输入处理,在步骤S16中进行输入信号的运算、比较、判断处理、决定冷冻循环的控制条件等的总体性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判断处理结果、数据是否正常,若是异常,在步骤S18中判断异常的状况是否是需要等待(Wait)状态的程度,如果需要就成为等待状态。如果不需要,在步骤S19中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前进到图67的步骤S101中。在步骤S101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是“切换流路”的指令,前进到步骤S102中,若不是“切换流路”则可进到步骤S105。在步骤S102中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的期间的运转,在步骤S103中用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104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位置数据变为第一位置,前进到步骤S108。在步骤S105中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期间的运转,在步骤S106中用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107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位置数据变为第二位置,进入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前进到图66的步骤S109中,然后,在步骤S109中等待规定时间直到在步骤S109中再起动为止,返回步骤S14。
另外,在步骤S17中,如果数据是正常的,则在步骤S110中判断是否是起动冷冻循环,如果是不起动则返回步骤S14,如果是起动则前进到S111。在步骤S111中由后述的各子程序进行功能部件驱动处理和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该功能部件驱动处理进行对应于各实施例的压缩机、电动膨胀阀、热交换机马达等的驱动处理,该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用于检测流路切换阀的移动构件(例如活塞筒12)的位置。
另外,由该步骤S111的子程序的处理进行各实施例中流路切换阀的切换控制。
接着,在步骤S112中判断流路切换阀的移动构件的位置数据是否与指令数据一致,若不一致则前进到步骤S19,若一致则在步骤S113中进行显示等的各种输出的处理并进入步骤S114。在步骤S114中判断是否继续冷冻循环的运转,若不继续则前进到步骤S19,若是继续则在步骤S115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不是“切换流路”的指令则返回到步骤S14,若是“切换流路”的指令则对应于各实施例进行压缩机运转/停止处理,返回到步骤S14。
图68是第一实施例流路切换阀(图1,图2)的子程序(步骤S111)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1中监视是否起动冷冻循环,如果是“起动”则在步骤S22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不是“切换流路”指令则在步骤S23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前进到步骤S26,若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24中进行图69的液体制冷剂输送工程的处理,在步骤S25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前进到步骤S26。另外,步骤S23与权利要求87相对应,步骤S25与权利要求76相对应。
在步骤S26中进行节流装置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27中进行热交换机马达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28中进行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回归到主程序。另外,在该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中由室内热交换器9A的温度Tc和室外热交换器9B的温度Tc′的比较检测流路切换阀中的流路状态即移动构件的位置。另外,也可以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的各压力进行检测。另外,在流路切换阀的滑动阀27移动时,虽然是短时间但也有短路现象(高压侧和低压侧相连的现象)。这时,有压缩机4的负荷变动,该负荷变动变为负荷电流的变动而表现出来。因此,在流路切换阀的切换控制指令一发出,也可以通过监视负荷电流来检测切换状态。为了该目的,通过检测图64所示的分流电阻440两端的电压来监视负荷电流。
图69的液体制冷剂输送工程的处理与权利要求77对应,首先,在步骤S241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242中以第四规定时间(大致3分钟以上)运转冷冻循环,在步骤S243中停止冷冻循环第五规定时间(大致不足3分钟),回归到原始的程序。另外,也可以没有该液体制冷剂输送工程的处理,若有移动构件就容易移动。
主程序的步骤S116的压缩机运转/停止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以第三规定能力(例如5Hz)运转压缩机4,返回步骤S14。它与权利要求83相对应。
根据以上的处理,在不切换流路切换阀的流路时,由步骤S23将移动构件保持第一位置,在切换流路时的,在步骤S25中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
在使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相对第一实施例的导管7及导管8的连接关系相反时,不言而谕只要暖气模式时将活塞筒12位于第二位置,冷气模式时将活塞筒12位于第一位置地进行控制即可。
图70是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图9至图14)的子程序(图66的步骤S111)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31中监视是否起动冷冻循环,如果是“起动”则在步骤S32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不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33中判断位置数据是不是第一位置,若不是第一位置则前进到步骤S38,若是第一位置则在步骤S34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35中在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二位置。接着,在步骤S36中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在步骤S37中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的运转,前进到步骤S38。在步骤S38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39中在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对应于负荷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前进到步骤308。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若指令是“切换流路”,在步骤S301中判断位置数据是否是第二位置,若不是第二位置则前进到步骤S306,若是第二位置则在步骤S302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303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接着,在步骤S304中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在步骤S305中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期间的运转,前进到步骤S306。在步骤S306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307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与负荷相对应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前进到步骤S308。
在步骤S308中进行节流装置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309中进行热交换机马达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310中进行与上述步骤S28相同的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回归到主程序(图66)。步骤S34-S37,S302-S305与权利要求74相对应。
主程序的步骤S116的压缩机运转/停止处理,在第五实施例及以下第九实施例以后的各实施例中,进行停止压缩机4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14。它与权利要求83相对应。
在该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情况下,在使相对导管7和导管8的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的连接关系相反时,也只要对应于运转模式地将切换位置与上述相反即可。
进行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及第十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51的切换控制的处理,与对图7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相同。通过控制压缩机4的运转来切换流路切换阀51。
图71是第九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图24至图27)的子程序(图66的步骤S111)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1中监视是否起动冷冻循环,如果是“起动”则在步骤S42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不是“切换流路”指令则在步骤S43中使电动膨胀阀的开度成为近似全闭,在步骤S44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45中在第1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电动膨胀阀的开度返回到规定的开度(对应于负荷的状态),前进到步骤S49。
另一方面,在步骤S42中若指令是“切换流路”,在步骤S46中使电动膨胀阀的开度成为近似全开,在步骤S47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48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电动膨胀阀的开度返回到规定的开度(对应于负荷的状态),前进到步骤S49。
在步骤S49中进行热交换机马达的驱动处理(通常处理),在步骤S401中进行与上述步骤S28相同的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回归到主程序(图66)。步骤S43、S46与权利要求78相对应,步骤S48与权利要求81相对应。
在图24、图25的例子中,在管路14A和室内热交换器9A之间夹设着毛细管10B,在管路14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夹设着电动膨胀阀10A,但是,也可以调换该毛细管10B和电动膨胀阀10A的位置。该情况下的控制只要将图71的流程图的步骤S42、S44及S46更换为图72的步骤S42′、S43′及S46′即可。即在步骤S42′中若指令不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43′中使电动膨胀阀的开度近于全开,进行上述步骤S44以后的处理,在S42′中若指令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46′中使电动膨胀阀的开度近于全闭,进行上述步骤S47以后的处理。
图73是第十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图28、图29)的子程序(图66的步骤S111)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51中监视是否起动冷冻循环,如果是“起动”则在步骤S52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不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53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54中进行电动膨胀阀的驱动处理(通常处理),在步骤S55中进行热交换机马达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56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与负荷相对应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前进到S502。
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若指令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57中起动压缩机4,以特定频率进行驱动。接着在步骤S58中进行节流装置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59中进行热交换机马达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501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与负荷对应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前进到步骤S502。在步骤S502中进行与上述步骤S28相同的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回归到主程序(图66)。步骤S57与权利要求75相对应,步骤S501与权利要求80相对应。
根据以上的处理,通过由压缩机4使先导振动阀30共振,如前所述地进行流路切换阀的切换控制。
图74是第十一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图30、图31)的子程序(图66的步骤S111)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61中监视是否起动冷冻循环,如果是“起动”则在步骤S62中判断指令是否是“切换流路”的指令。若不是“切换流路”指令则在步骤S63中进行热交换机马达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在步骤S64中以第二规定能力(例如1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65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与负荷对应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在步骤S66中进行节流装置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603。
在步骤S62中若指令是“切换流路”,则在步骤S67中使热交换机马达停止着不变,在步骤S68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69中在第二规定时间(大致20秒)后起动热交换机马达。接着,在步骤S601中为了移动构件(例如活塞筒12)在第二位置中保持位置而以必要的能力运转压缩机4,在步骤S602中进行节流装置的驱动处理(通常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603。在步骤S603中进行与上述步骤S28相同的流路切换阀位置检测处理,回归到主程序(图66)。步骤S67与权利要求79相对应,步骤S69、S601与权利要求82相对应。
以上的处理,由热交换器的控制进行流路切换阀的切换控制。
在以上的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中主要对由滑动式四通阀构成的流路切换阀进行了说明,接着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回转式流路切换阀的情况进行说明,该回转式流路切换阀由壳体内部的主阀体的旋转进行流路的切换动作。
首先,参照图35的说明图对使用了回转式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A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在图35中在与图63的冷冻循环A相同的构件、部分上标注在图63中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引用符号。
在图35中用实线表示冷气模式时的流路、用虚线表示暖气模式时的流路的冷冻循环A,是将从压缩机4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导入处和通过蓄压器200吸入到压缩机4中的制冷剂的导入处由回转式四通阀50从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在室内热交换器9A和室外热交换器9B之间夹设着电动膨胀阀10A。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9A上配设着压力传感器Pc,在室外热交换器9B上配设着压力传感器Pc′,通过检测各自的压力,可以检测出移动构件的位置。压力传感器也有配设在与回转式四通阀50接近的流路中的情况。
图75是第十八实施例的流路切换阀81的子程序(图66的步骤S111)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71中进行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运转指令的判断处理,在步骤S72中判断被要求的运转模式是否是冷气模式。然后,如果要求着冷气模式则进行步骤S73以后的处理,如果要求着暖气模式则进行步骤S703以后的处理。
在步骤S73中判断位置数据是否是第一位置,如果不是第一位置则前进到步骤S78,若是第一位置,则在步骤S74中反向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75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二位置。接着,在步骤S76中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在步骤S77中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期间的运转,前进到步骤S78。在步骤S78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79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与负荷对应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接下来,在步骤S701中监视是否有运转(冷气运转)的停止指示,如果有停止指示则在步骤S702中停止压缩机4的运转,位置数据作为第二位置不变地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而回复到原始的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72中要求暖气模式时,在步骤S703中判断位置数据是否是第二位置,若不是第二位置则前进到步骤S708,若是第二位置则在S704中沿反转方向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705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将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接着,在步骤S706中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在步骤S707中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的运转,前进到步骤S708。在步骤S708中以第一规定能力(例如30Hz)起动压缩机4,在步骤S709中在第一规定时间(大致10秒)后以规定能力(与负荷对应的状态)运转压缩机4。接着在步骤S710中监视是否有运转(暖气运转)的停止指示,若有停止指示则在步骤S711中停止压缩机的运转,位置数据为第一位置不变地等待第三规定时间(大致30秒)而回复到原始的程序。
产生上的可利用性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由于使用非电动动力进行流体流路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动作,因此不需要电磁螺线管等的电振驱动源,可以减少由此所引起的故障发生原因,从而提高了动作的可靠性,另外,可以有助于防止发电厂的作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有助于强力地推进能源节约等。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由于流路切换阀所进行的流体流路的切换是由与流路切换阀分别设置的非电动驱动电源所发生的动力从动地进行的,所以可以不需要流路切换阀自身带有动力发生源。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将具有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非电动驱动源使用,可以不需要新设置用于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切换的驱动源。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进行在冷冻循环内产生物理量变化的动作,其结果可以进行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使用伴随着冷冻循环的要素部件的动作在流路切换阀内进行变化的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将在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量的变化作为动力,可以容易地进行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进行通过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实现的在两个切换口中的一方和另一方之间的主口的连通对象的切换,其结果由于不需要产生电动动力的驱动源从而减少了由此引起的故障,可以提高动作的可靠性,另外可以有助于防止发电所的作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有助于强力地推进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进行在冷冻循环内产生物理量变化那样地动作,其结果,可以在不新设流路切换阀所产生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流路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使用伴随着冷冻循环的要素部件的动作在流路切换阀内进行变化的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将在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量的变化作为动力,可以容易地进行流入切换阀的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通过组合由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构成的第1及第2两个三通阀,借助作为单件产品可以使用的阀的组合,可以容易地构成不需要电动动力就能进行流体流路的切换的四通阀。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使第2三通阀的动作与第1三通阀的动作连动,可以确实借助它们的组合起到四通阀的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第1三通阀的第一移动机构使位于第一位置的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由第二移动机构使位于第一位置的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消除第2三通阀中一方切换口的流体压力和另一方切换口的流体压力之差,可以从动地进行第2三通阀移动构件的移动动作。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对应于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的位置适当地调整主口的流体压力,使用于将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到不同位置的推压力积蓄于推压力积蓄装置中,可以由该推压力在不使用电动动力的情况下使第1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从动于此可以在不使用电动动力的情况下使第2三通阀的移动构件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单体构成四通阀的流路切换阀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切换从壳体外部导入的流体的流出位置和排出到壳体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移动构件在壳体的内部划分成的第一压力室内的第一空间和第二压力室之间所发生的、从壳体的外部导入的流体和排出到壳体外部的流体的压力差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使移动构件移动,切换流体流路。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切换驱动方法,在切换驱动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时,由于即使第一空间的流体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没有压力差,也可以借助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将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因此通过对应于推压装置的推压力来设定第一空间的流体和第二压力室的流体的压力差,可以将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可以维持流体流路的切换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利用阀片及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可以容易地使移动构件继续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在切换驱动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时,可以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电动驱动源所产生的电动动力的情况下由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的变化进行通过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实现的流体流路的切换,其后,可以保持移动构件位于了第二位置的切换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可以利用由经过壳体的吸入口从壳体外部导入内部的流体进行变化的壳体的内部压力,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电动驱源所产生的电动动力的情况下使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非电动的先导阀的切换阀体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移动,可以使流体压力比第一压力室的第一空间小的对手在由移动构件划分成的夹着第一压力室设置的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之间切换,可以以先导阀的切换阀体的切换所需要的动力程度使移动构件移动,进行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的流体压力差消除时,通过第二移动构件所进行的切换阀体的从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中的任何一方向另一方的移动,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使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对应于移动构件的移动由第一副阀和第二副阀打开、隔断第三压力室或第二压力室,可以不用电动动力地进行先导阀中的切换阀体的从第五位置到第六位置的移动以用于先导阀的第四压力室和第五压力室之间产生流体压力差、或使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或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适当地积蓄推压力而在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室之间产生用于使移动构件移动的动力即流体压力之差。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在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的流体压力差消除时,通过第二移动构件所进行的切换阀体的从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中的任何一方向另一方的移动,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使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之间产生的流体压力差使推压力适当地积蓄在先导阀的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或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上,由该积蓄的推压力,在第二压力室的流体和第三压力室的流体的压力差消除了时,使切换阀体移动到第七位置或第八位置,由此使与第三压力室连通的先导阀的第四压力室的流体和与第二压力室连通的先导阀的第五压力室的流体的压力差发生变化,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使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和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经过壳体的吸入口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变化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构件的朝一方向的移动,只由积蓄在推压装置上的推压力或辅助地使用积蓄在推压装置上的推压力进行另一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确实容易地实现未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由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有选择地停止在一方位置或移动到另一方位置,可以确实地实现不使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限动机构有选择地实行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确实地实现不使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可以在通过给移动构件的移动施加直接限制而不将大的冲击直接给予作动构件的情况下实现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在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在解除了一方位置中的移动构件的由限动机构产生的移动限制后,可以确实地使移动构件从一方位置移动到另一方位置,并且通过由止动构件限制移动构件的移动可以确实地将移动构件限制在一方位置上。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的移动构件中,通过第二限动机构限制开阀构件的移动,可以进行由第三移动机构从一方位置移动到了另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的由第四移动机构产生的从另一方位置向一方位置的移动,相反,通过第二限动机构不限制开阀位置的移动,可以将由第三移动构件从一方位置移动到了它方位置的移动构件不使用专用驱动源等地使用第三移动机构的动力保持在另一方的位置上,而不能向一方位置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可以以第三移动机构每产生动力,交替地产生将由第三移动机构从一方位置移动到了另一方位置的移动构件保持在另一方位置上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31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在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使第二限动机构在限制从闭阀位置向开阀位置的开闭构件的移动的状态和解除其限制的状态之间转移,可以使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的动力所带来的移动构件从另一方位置向一方位置的移动成为可能的状态转移为不能的状态、或与此相反地使状态转移。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可以在不使用电磁螺线管等的专用驱动源的情况下由导入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的变化进行通过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而实现的经过吸入口从壳体外部导入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或经过排出口从第二空间排出到壳体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可以将使用非电动力驱动源产生的动力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了第二位置的移动构件即使在不继续供给其动力的情况下维持在第二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3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调整由第一空间内的流体施加在移动构件上的力可以确实地进行未使用电动电源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3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调整由第一空间内的流体施加在移动构件上的力可以确实地进行未使用电动电源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而且即使由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施加在移动构件上的力和由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施加在移动构件上的力相等,也可由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使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可以将该第一位置设定为移动构件的初始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在切换驱动权利要求35所述的流路切换阀时,在通过使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比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施加到移动构件上的力大而使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只要是将移动构件维持在第二位置上的压力,也可以是使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施加的移动位置上的力变化而减弱,因此可以提高使移动构件移动到了第二位置后的冷冻循环的运转的自由度。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电动膨胀阀的开度变化而使用流体压力变化,可以容易地进行移动构件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可以确实地进行未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使压缩机所产生振动频率变化可以容易地进行移动构件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可以确实地进行未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与使热交换器热交换率变化而同时地使流体的压差变化,可以容易地进行移动构件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可以确实地进行未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可以使移动构件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所需要的空间比直线移动时的空间少,并且可以由被主阀体在壳体内部划分成的第一压力室内的第一空间和第二压力室之间所产生的、从壳体的外部导入的流体和排出到壳体外部的流体压力差使主阀体移动来切换流体流路。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使用流入阀座的口彼此连通用的形成在主阀体一方端面上的第二连通装置的流体压力产生主阀体的旋转推力,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使主阀体旋转,切换流体的流路。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由形成在壳体的相互反对侧的吸入口中的流体和排出口中的流体在夹着主阀体的壳体的两端形成流体压力差,利用该压力差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使主阀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非电动动力使主阀体向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移动,可以将该向中心轴方向的移动由移动方向变换装置变换为向壳体周向的旋转,使主阀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进行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凸轮槽内部的凸轮从动销的移动将非电动动力所产生的主阀体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变换为壳体的周向旋转,可以不使用电动动力地进行流体流路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在壳体的内部形成凸轮槽时,通过内壳体的第一半部的导引部和第二半部导引部的结合可以容易地在凸轮槽的内部配设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主阀体的凸轮从动销。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把形成连通阀座的口彼此用的第二连通装置的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在口彼此由第二连通装置可连通的主阀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外的位置从阀座离开,可以不用电动动力地容易地进行口彼此不能连通的状态中的各口的流体压力的均压化。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由副阀推压装置向闭阀方向推压的副阀关闭在主阀体从阀座离开并且口彼此不能由第二连通装置连通的主阀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外位置中将形成在壳体的另一端侧部分上的另一方的口有选择地与形成在一端侧的阀座上的两个切换口连通的连通通路,可以防止不是正规的切换状态的状态下的另一方口和切换口的无用的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主阀体的自重所产生的从阀座的离开而实现旋转主阀体所需要的主阀体向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的一部分,可以减轻主阀体移动所需要的非电动动力。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仅由或辅助地使用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构件的朝向一方的旋转所需要的、主阀体向从阀座离开的方向的移动,由此可以确实且容易地实现未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仅由第二主阀体的推压装置的推压力或辅助地使用第二主阀体的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构件的朝向另一方的旋转所需要的主阀体向与阀座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确实地且容易地实现未用电动动力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5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由非电动动力使主阀体向与阀座接近的方向移动或使主阀体向从阀座离开的方向移动,可以容易地设定将主阀体反复地旋转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的相同位置或使主阀体回转到与上次不同的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5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为了使主阀体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的位置而使凸轮从动销位于凸轮槽的退避槽部时,可以防止在下次旋转时主阀体旋转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方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在为了使主阀体旋转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与上次不同的位置而使凸轮从动销位于凸轮槽的第二退避槽部时可以防止在下次旋转时主阀体复位。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在权利要求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或5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中,通过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构件的旋转所需要的主阀体向相对阀座接近、离开的方向的移动由滑动装置降低与壳体之间的滑动阻力可以使主阀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圆滑地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本发明的带有流路切换阀的压缩机,可以容易地构成权利要求10、11、12、13、14、16、18、19、20、21、22、23、24、25、26、27、29、30、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或54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被一体化了的压缩机,而且不需要使用在内部划分高压室的管,由此可以削减压缩机周围的配管,另外由于也减少了配管的连接部,因此也降低了那样的配管连接部中的流体的泄漏,在流体是某种制冷剂时可以对预防大气污染作出重大贡献。
另外,由于在发生振动的压缩机周围没有电磁螺线管等所需要的通电部,因此可以防止产生由于电气接点处的通电不良和或电气配线的断线等所引起的电气故障,可以提高动作的可靠性。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由于以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用的功能部件的控制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由于以用于运转控制的控制产生非电气动力并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利用了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借助该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以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的控制产生非电气动力并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由于通过控制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而产生作为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由该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从动切换流路切换阀,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利用了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借助该微型电子计算机的控制,通过控制用于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功能部件而产生作为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由该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从动切换流路切换阀,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产生与权利要求57、58、59或60同样的作用,由于为了产生用于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的非电气动力,以与冷冻循环的运转控制有关的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电气频率、或机械振动数等的任何一种物理量为基础控制上述功能部件,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发挥与权利要求57、58、59或60同样的作用,再者,作为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上述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是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压差或流量的任何一种,或者作为上述非电气动力的物理量变化率是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流体压力变化率、压差变化率或流量变化率的任何一种,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由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控制部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而且控制部向驱动与冷冻循环相通的多个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的驱动部送出输出信号,控制该功能部件,通过运转控制冷冻循环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流路切换阀,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同样地起作用,由于上述控制部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而起动该冷冻循环的运转,由该起动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与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该起动时对应的状态,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4同样地起作用,由于在判断为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使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压缩机向逆旋转方向起动,切换流路切换阀,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同样地起作用,由于上述控制部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而运转该冷冻循环,由该运转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与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该起动时对应的状态,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发挥与权利要求63同样的作用,由于上述控制部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而停止该冷冻循环,由该停止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与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该起动时对应的状态,因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3、64、65、66或67同样地起作用,再有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移动构件进行移动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具有存储单元、比较单元和判断单元、判断单元的至少任何一个,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着上述流路切换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数据,在比较单元和判断单元中比较该位置数据和运转指令数据,在学习单元中由上述功能位置的控制所产生的物理量数据和流路切换阀控制数据进行学习,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8同样地起作用,上述控制部接受上述输入信号,实行规定的处理,判断是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还是不切换流路切换阀,接着由现在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然后向上述驱动部送出上述输出信号来控制上述冷冻循环的上述功能部件,接着,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接受新的输入信号,进行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确认,在变更为了新的位置时,将该位置的位置数据变为新的现在的位置数据,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可靠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69同样地起作用,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至少一个的温度检测装置、或由至少一个压力检测装置、或由至少一个磁检测装置、或由至少一个电流检测装置、或由上述温度检测装置、上述压力检测装置、上述磁检测装置、上述电流检测的组合确认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将对应于该位置的位置数据存储在上述控制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可靠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利用运转控制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由该电子计算机的控制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的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实行以下各工序的处理,该各工序包括为了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使位置不移动地控制驱动上述功能部件的驱动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的工序;读出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现在的移动部件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工序;运算使上述移动构件移动或不使上述移动构件移动的工序;进行比较的工序或进行判断的工序;选择决定上述驱动部的工序;将驱动信号输出到上述选择决定的上述驱动部的工序,由在上述工序中选择决定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所产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不移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输入信号判断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的工序;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变更为新位置时,将上述位置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工序,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然后,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而且,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沿逆旋转方向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三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确实地进行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或73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对应于内部的动力地将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来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将对应于该移动构件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位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位置数据表示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时,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等待,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就立即由特定频率运转上述压缩机,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以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接着以第四规定时间运转上述冷冻循环,接着第五规定时间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接下来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以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比第一规定动力大的动力,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节流装置驱动部,将上述冷冻循环的节流装置的开度变为全开附近或全闭附近,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变为使上述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马达停止不变的状态,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75、76、或77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8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节流装置驱动部,使上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成为规定开度,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9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一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二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起动上述热交换器马达,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并且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80、81、或8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中实行规定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用第三规定能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或停止上述压缩机,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中实行规定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其后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接着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起动上述压缩机,其后,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再停止上述压缩机,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72、74、或84同样地起作用,并且,在上述控制部的存储单元所存储着的位置数据表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起动上述冷冻循环,以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内部动力的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并可进行确实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然后,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86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从运转指令部指令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用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然后,控制部将输出信号输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由该起动从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本发明的冷却循环的控制装置,与权利要求88同样地起作用,并且,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的处理,在判断为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的情况下,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接着在不更新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由此,在进行以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为首的流体流路切换用的阀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有效地实现节约能源等。
权利要求
1.流路切换阀,是切换流体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使用非电动动力切换上述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流路切换阀分开设置的驱动源产生上述非电动的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源含有包括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中至少一个,用由该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产生的上述动力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含有伴随着上述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而在上述冷冻循环中产生的物理量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物理量变化是伴随着上述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在上述流路切换阀内产生的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
6.在壳体的内部,通过移动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将通过上述壳体的内部与该壳体的主口连通的连通对象作为上述壳体的两个切换口中的任何一方的切换口,并且,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将通过上述壳内部与主口连通的连通对象作为上述两切换口中的任何另一方的切换口,其特征在于,具有使用非电动动力使上述移动构件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产生上述非电动动力的驱动源含有具有上述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中的要素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把伴随该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在上述冷冻循环内产生的物理变化量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物理变化量是伴随着上述至少一个的要素部件的动作的上述流路切换阀内的流体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
9.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是由6、7或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分别构成的第1三通阀和第2三通阀的组合构成四通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三通阀的上述主口是形成在该壳体上的吸入口,以使从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内部的流体通过,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主口是形成在该壳体上的排出口,以使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壳体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流体通过,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一方的切换口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另一方切换口相连接,并且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与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一方的切换口相连接,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并且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第2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由该第1三通阀及第2三通阀构成四通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具有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一方的切换口的流路压力与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的流体压力的差消除时,将上述第1三通阀的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上述移动部件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第一移动机构和将上述第1三通阀的位于第二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第一位置的第二移动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三通阀及上述第2三通阀,在上述移动构件位于从比上述第一部件更靠近上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到上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主口与上述另一方切换口遮断,并且在上述移动部件位于从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三位置之间的第四位置到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主口与上述一方切换口遮断;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具有第一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一推压力积蓄装置将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由高于上述主口的第一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四位置的推压力以低于上述第一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上述第二移动机构具有第二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二推压力积蓄装置将在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由高于上述主口的第二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第1三通阀的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三位置的推压力以低于上述第二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
13.如权利要求6、7或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口是形成在壳体上的吸入口,供从该壳体的外部导入到内部的流体通过,在上述壳体上还形成着排出口,供从该壳体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流体的通过,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上述吸入口和上述一方的切换口在上述壳体的内部被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和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在壳体的内部被连通,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上述吸入口和上述另一方切换口在上述壳体内部被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和上述一方切换口在上述壳体内部被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将上述移动壳体的内部分隔为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并且在上述第一压力室内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上述吸入口以与上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壳体上,上述排出口以与上述第二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壳体上,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上述一方切换口,而且,经过上述上排出口从上述第二空间排出到上述壳体的外部的流体的导入处成为另一方切换口,在上述移动构件的第二位置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排出处成为上述另一方切换口,而且经过上述排出口从上述第二空间排出到上述壳体外部的流体导入处成为上述一方的切换口。
15.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形成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均压通路使上述第1空间和上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由推压装置将上述移动构件沿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推压,通过借助经过上述吸入口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到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把大于上述推压力和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力的合力大小的力从第一压力室侧作用在上述移动部件上,由此使上述移动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是经上述均压通路从上述第一空间流入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配置上述第一压力室内的阀片,上述排出口和上述两个切换口分别配置在上述阀片上,上述第二空间对应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间的上述移动部件的移动在上述阀片上移动,把介在第二空间的上述排出口的连通对象在上述一方的切换口和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之间进行切换。
17.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它是切换驱动1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形成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均压通路使上述第一空间和上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由推压装置沿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推压上述移动构件,借助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进行把比经过上述均压通路从上述第一空间导入的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力与上述阀片和上述移动构件间的静摩擦力的合力大的力从上述第一压力室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加压动作,上述移动部件借助上述加压动作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借助使上述均压通路介于中间的上述第一空间和上述第一压力室的相互间流体的通流,在上述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二空间内流体压力的压力差减少了后,借助上述阀片和上述移动构件间的静止摩擦力对抗上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而使上述移动构件保持在上述第二位置上。
18.如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该第三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方位置向另一方位置移动,该第四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另一方的位置向上述一方位置移动,上述第三移动机构和上述第四移动机构将导入上述壳体内部的壳体内的流体所产生的该壳体内部的物理量变化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把上述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压力室、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该第三压力室在其与第二压力室之间夹设着第一压力室,还具有使上述第二压力室和第三压力室有选择地与上述排出口连通的非电动的先导阀,该先导阀具有第二壳体和切换阀体,该第二壳体形成有设在上述壳体外部上的与上述排出口连通的第二主口,上述切换阀体把上述第二壳体内部分隔成与上述第三压力室连通的第四压力室和与上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五压力室,借助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在上述主口与上述第四压力室连通的第五位置和上述主口与第五压力室连通的第六位置之间,在上述第二壳体内可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的第二移动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构件上形成着第一均压通路和第二均压通路,该第一均压通路使上述第一空间和第二压力室连通,该第二均压通路使上述第二空间和第三压力室连通,还设有第一副阀和第二副阀,该第一副阀将上述第三压力室和第四压力室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遮断、并且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开放,上述第二副阀将上述第二压力室和上述第五压力室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一位置开放、并且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上述第二位置遮断,上述先导阀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从比上述第五位置更靠近上述第六位置的第七位置到上述第五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第二主口与上述第四压力室连通、并且当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从上述第六位置和上述第七位置之间的第八位置到上述第六位置之间的状态下,上述第二主口与上述第五压力室连通,上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和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五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五压力室内的大于第三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移动到上述第八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三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上述第四推压力积蓄推压力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六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四压力室内的大于第四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六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七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四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壳体上还形成着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第三主口,还具有第二移动装置,该第二移动装置在从上述切换阀体的上述第五位置到上述第七位置之间,上述第三主口与上述第五压力室连通,在从上述切换阀体的第六位置到上述第八位置之间,上述第三主口与上述第四压力室连通,在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三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之差消除时,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至第八位置、上述第六位置至上述第七位置中的任何一方移动到另一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和第四推压力积蓄装置,该第三推压力积蓄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五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五压力室内的大于第三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五位置移动到上述第八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三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上述第四推压力积蓄推压力装置在上述切换阀体位于第六位置的状态下,把借助上述第四压力室内的大于第四规定值的流体压力使上述切换阀体从上述第六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七位置的推压力以小于上述第四规定值的大小进行积蓄。
24.如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第三移动机构和第四移动机构,该第三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方位置向另一方位置移动,该第四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另一方位置向上述一方位置移动,上述第三移动机构和上述第四移动机构中的一方移动机构将在上述壳体内部导入流体所产生的该壳体内部的物理量变化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上述第三机构和第四机构中的另一方的移动机构把收容在上述壳体内部的推压装置作用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推压力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位置中,具有选择地限制朝向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的移动的限动机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动机构有选择地实行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在上述一方的位置限制由上述移动装置带来的上述移动构件朝向上述另一位置的移动,上述第二状态允许由上述移动装置带来的上述移动构件朝向上述另一位置的移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动机构具有止动块,该止动块追随上述移动构件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地在上述壳体内移动,在上述限动机构的第一状态中,通过限制上述止动块的移动,在上述一方的位置上述移动构件的移动被限制。
28.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切换驱动权利要求26或27所记载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通过上述第一状态的上述限动机构限制向上述另一方的位置的移动使位于上述一方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另一方位置时,在借助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移动构件一旦沿从上述另一方位置朝向上述一方位置的方向移动后,使其从上述一方位置移动到另一方位置,在将位于上述另一方位置的移动部件移动到上述一方位置时,在借助上述移动装置将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另一方位置移动到上述一方位置后,使其从该移动位置从上述一方位置朝向另一方位置移动。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阀构件、先导通路、衰减机构、第二限动机构,该开阀构件在上述第三移动机构产生上述动力其间,由该动力作动而从闭阀位置移动到开阀位置,该先导通路阀从上述闭阀位置移动到上述开阀位置的开阀构件从闭状态开阀,上述衰减机构在上述先导通路开阀过程中动作,使上述第四移动机构所产生的上述动力衰减,以使上述移动构件不能从上述另一方的位置向上述一方的位置移动,上述第二限动机构由选择地限制上述开阀构件从上述开阀位置向上述开阀位置的移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限动机构交替地实行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该第三状态在上述闭阀位置限制上述开阀构件向开阀位置的移动,上述第四状态允许上述开阀构件从上述闭阀位置向上述开阀位置的移动。
31.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切换驱动权利要求29或30所记载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位于上述一方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另一方位置时,在一旦使上述第三移动机构的上述动力的产生停止后,再由上述第三移动机构产生上述动力,然后将上述第三移动机构所产生的上述动力维持在比由上述衰减机构衰减的上述第四机构所发生的上述动力大的规定值,在将位于上述另一方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到上述一方位置时的,在使上述第三移动机构的上述动力的产生停止后,由上述第四移动机构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一方位置移动到上述另一方位置。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连通管,该连通管在上述壳体外部使上述压力室和上述一方的切换口经常连通。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状态保持机构,该状态保持机构使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上述移动构件维持在第二位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状态保持机构具有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和切换阀推压装置,该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相互间切换,上述第一状态为上述第二压力室通过第一导入口与外部连通的状态,上述第二状态为上述第二压力室通过第二导入口与上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的状态,上述切换阀推压装置推压上述第二切换阀,以使上述第二状态的上述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切换为第一状态,上述移动构件切换动作上述第二切换阀体,以使在上述第一位置允许上述切换阀推压装置对上述第二切换阀的推压,另外在第二位置反抗上述切换阀推压装置的推压使上述状态保持用切换阀切换为第二状态。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装置以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二位置朝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推压该移动部件,在上述移动构件上以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作用着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压力。
36.流路切换阀的切换驱动方法,是切换驱动权利要求35所记载的流路切换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时,使经过上述吸入口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上述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比规定值高,把由上述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加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力由上述第二压力室的连通对象的流体施加在上述移动构件上的从上述第二位置朝向上述第一位置的力高,在使上述移动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部件后,为了将上述移动构件维持在上述第二位置,设定上述第一空间内的流体压力和上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流体压力。
3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要素部件是设在上述冷冻循环中的电动膨胀阀,上述物理量变化是由上述膨胀阀的开度变化所带来的流体压的变化。
3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要素部件是设在上述冷冻循环中的压缩机,上述物理量变化是上述压缩机产生的机械振动的频率的变化。
3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要素部件是设在上述冷冻循环中的热交换器,上这物理量变化是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的变化所带来的流体压的变化。
4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形成为圆筒状,至少上述两个切换口形成在上述壳体中的该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阀座上,上述移动构件由收容在壳体内的、绕上述中心轴可旋转的主阀体构成,在该主阀体上形成着连通装置,该连通装置由使上述两个切换口中的单方的切换口与上述主口有选择地连通,上述主阀体通过绕上述中心轴旋转位移而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一位置,两切换口中的任何一方切换口通过上述连通装置与上述主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第二位置,上述两切换口中的任何另一方的切换口借助上述连通装置与上述主口连通。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口和上述排出口中的至少一方的口形成在上述阀座上,上述中心轴方向上的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在该一方端面上形成着第二连通装置,该第二连通装置有选择地使上述两切换口中的单方切换口与上述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一位置,上述另一方的切换口通过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位置,上述一方切换口通过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一方口连通。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方的口形成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中的上述壳体另一方端侧部分上,上述连通装置具有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使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侧与另一方端面侧连通的连通通路。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阀体在上述壳体内可沿上述中心轴方向移动,还具有使上述主阀体相对上述壳体向上述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变换为向绕该中心轴的旋转方向的移动的移动方向变换装置。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主阀体沿上述中心轴方向相对上述壳体往复移动。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方向变化装置具有凸轮槽和凸轮从动销,该凸轮槽设在上述主阀体和上述壳体中的任何一方上,并沿上述旋转方向的全周延设,该凸轮从动销设在上述主阀体及上述壳体中的任何另一方上并在上述凸轮槽内移动,上述凸轮槽具有在上述旋转方向连续的第一凸轮槽部和第二凸轮槽部,上述第一凸轮槽部以随着沿上述旋转方向位移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从上述阀座离开的方式倾斜地延伸设置着,上述第二凸轮槽部以随着沿上述旋转方向位移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与上述阀座接近地延伸。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槽设在上述壳体上,该壳体具有外壳体和收容在该外壳体内的内壳体,该内壳体具有在收容在上述外壳体内的状态下被沿上述中心轴方向分割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在上述第一半部的端部和上述第二半部的端部上分别形成着在上述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的端部彼此结合的状态下构成上述凸轮槽的导引部。
46.如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吸入口和上述排出口中的一方的口形成在上述阀座上,在上述主阀体的与上述阀座相对的一方端面上形成着第二连通装置,该第二连通装置在该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状态下有选择地使上述两切换口中的单方的切换口与上述另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第一位置,上述另一方切换口借助上述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另一方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位置,上述一方切换口借助上述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连通装置与上述另一方口连通。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方口形成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中的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部分上,上述连通装置具有连通通路、副阀、副阀推压装置、开阀装置,上述连通通路在壳体的内部使主阀体的一方端面侧与另一方端面侧连通,上述副阀用于开闭上述连通通路,上述副阀推压装置将该副阀向闭阀方向推压,上述开阀装置在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状态下反抗上述副阀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使上述副阀开阀。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以该壳体的上述另一端位于上述中心轴方向中的上述壳体的一端的铅直方向下方的方式被配置,上述移动装置将该主阀体的自重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49.如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将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从阀座离开地推压上述主阀体的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作为上述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50.如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该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接近上述阀座地推压上述主阀体。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装置具有主阀体推压装置,该主阀体推压装置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从上述阀座离开地推压上述主阀体,由于该主阀体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和上述第二主阀体推压装置推压力的合力,上述凸轮从动销位于上述凸轮槽中的上述中心轴方向的除了上述壳体的一端侧的端部和另一端侧的端部之外的中间位置,在该凸轮从动销的上述中间位置中,上述主阀体位于朝向上述中心轴方向的往复移动范围的中间的中立位置上。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槽中的上述中心轴方向上述壳体的一端侧端部由退避槽部构成,该退避槽部与位于上述壳体一端侧的连接上述第一凸轮槽部的一端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的一端的连接位置相连,该退避槽以上述凸轮从动销位于上述退避槽部的状态下上述主阀体的一方端面复座在上述阀座上的方式被构成着,上述退避槽位置移到比上述连接位置更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地被配置着,在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中心轴方向沿从上述阀座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凸轮从动销的从上述退避槽部向位于比上述第一凸轮槽部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中的上述退避槽部更上述旋转方向中的上流侧的凸轮槽部的移动被限制。
53.如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槽中的上述中心轴方向上述壳体的另一端侧端部由第二退避槽部构成,该第二退避槽部与位于上述壳体一端侧的连接上述第一凸轮槽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相连,该退避槽以上述凸轮从动销位于上述退避槽部的状态下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从上述阀座上最离开的方式被构成着,上述退避槽位置移到比上述连接位置更上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地被配置着,在上述主阀体在上述中心轴方向沿从上述阀座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凸轮从动销的从上述第二退避槽部向位于比上述第一凸轮槽部和上述第二凸轮槽部中的上述第二退避槽部更上述旋转方向中的上流侧的凸轮槽部的移动被限制。
54.如权利要求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或53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和主阀体之间夹设着降低该壳体和主阀体间的滑动阻力的滑动装置。
55.如权利要求10、11、12、13、14、16、18、19、20、21、22、23、24、25、26、27、29、30、32、33、34、35、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或5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有与上述排出口连接的吸入口的压缩机壳体;设在上述压缩机壳体内部的、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低压室;与上述低压室分隔的设在上述压缩机壳体内部的高压室;设在上述压缩机壳机内部的、压缩从上述吸入口导入上述低压室的流体并导出到上述高压室内的压缩部,上述压缩机壳体中的在内部划分上述高压室的压缩机壳体部分与上述壳体中设有上述吸入口的壳体部分形成为一体,该壳体部分的内部与上述高压室连通。
56.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57.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与上述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产生非电性的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
58.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为了产生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的非电性动力,备有上述微型电子计算机实行控制上述功能部件的处理的控制程序。
59.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与上述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通过控制上述功能部件所产生的非电性动力是上述冷冻循环的所发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借助上述物理量或上述物理量变化率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60.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控制与上述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作为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的非电性动力,为了上述冷冻循环产生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具有上述微型电子计算机实行控制上述功能部件的控制程序。
61.如权利要求57、58、59或60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用于产生上述非电性动力的上述功能部件控制的基础的物理量是与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控制有关的压力、温度、流量、电压、电流、电气频率或机械振动数等的任何的一个。
62.如权利要求57、58、59或60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非电性动力的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度或物理量变化率是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流体的压力、压差或流量的任何一种、或流体的压力变化率、压差变化率或流量变化率的任何一种。
63.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输入信号的控制部,该运转指令部用于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物理量检测部用于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通过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部来控制功能部件,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相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的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产生非电气动力,由该动力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部件来起动该冷冻循环的运转,由该起动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用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起动时对应的状态。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沿逆旋转方向使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压缩机起动。
66.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来运转上述冷冻循环,通过该运转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与由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运转时对应的状态。
67.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指令部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来停止该冷冻循环的运转,通过该停止将上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控制为由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的与该停止时对应的状态。
68.如权利要求63、64、65、66或67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移动构件移动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具有存储上述流路切换阀的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数据的存储单元、比较判断该位置数据和运转指令数据的比较单元和判断单元、由功能部件的控制的物理量数据和流路切换阀控制数据进行学习的学习单元的至少任何一个。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实行规定处理,判断是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还是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接着,由现在的位置数据进行位置确认,接下来将上述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驱动部,控制上述冷冻循环的上述功能部件,接着,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接收新的输入信号,进行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确认,在变更为新位置时,将该位置的位置数据作为新的现在的位置数据。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或至少一个压力检测装置、或至少一个磁检测装置、或至少一个电流检测装置、或由上述温度检测装置、上述压力检测装置、上述磁检测装置及上述电流检测装置的组合确认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将与该位置对应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控制部的上述存储单元中。
71.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由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移动构件的移动切换流路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备有上述微型计算机实行以下各工序的处理的控制程序,该各工序包括为了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使位置不移动,为了控制驱动上述功能部件的驱动部,接收上述输入信号的工序;读出储存在存储单元中的现在的移动部件的位置数据并进行位置确认工序;运算时上述移动构件移动或不使上述移动构件移动的工序;进行比较的工序或进行判断的工序;选择决定上述驱动部的工序;将驱动信号输出到上述选择决定的上述驱动部的工序;由在上述工序中选择决定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所产生的物理量或物理量变化率,使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移动或不移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由输入信号判断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的工序;在上述移动构件的位置变更为新位置时,将上述位置的位置数据储存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工序。
72.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该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该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判断为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通过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使产生大于上述规定动力的动力,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73.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受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该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该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发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而且,在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判断为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通过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沿逆旋转方向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以产生大于上述第三规定动力的动力,通过该起动,从动切换控制流路切换阀。
74.如权利要求72或73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切换阀通过对应于内部的动力使移动构件移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来切换流路,上述控制部将与该移动构件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对应的位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位置数据表示着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时,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上述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更换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等待。
75.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起动上述压缩机后,立刻由特定频率运转上述压缩机,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比第一规定动力大的动力,起动上述冷冻循环。
76.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以第一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77.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比第一规定动力小的动力,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接着以第四规定时间运转上述冷冻循环,接下来以第五规定时间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接着为了产生作为上述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比上述规定动力大的动力,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78.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节流装置驱动部,使上述冷冻循环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成为全开附近、或全闭附近。
79.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使上述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的马达处于停止状态。
80.如权利要求72、75、76或77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动上述压缩机后,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
81.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一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节流装置驱动部使上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成为规定开度。
82.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起动了上述压缩机,接着在第二规定时间后,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热交换器马达驱动部,起动上述热交换器马达,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并且产生大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运转上述冷冻循环。
83.如权利要求80、81或8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的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为了产生小于第二规定动力的动力,用第三规定能力驱动上述压缩机动力源、或停止上述压缩机,停止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
84.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的处理,在判断为切换流路切换阀、或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的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其后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将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接着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起动上述压缩机,然后在第一规定时间后将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数据更新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再停止上述压缩机。
85.如权利要求72、74或84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的存储单元所存储着的位置数据表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为了产生作为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动力的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起动上述冷冻循环。
86.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是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在判断为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并且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部不切换上述流路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并使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为了产生小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来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87.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以第二规定能力起动上述压缩机。
88.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切换控制与冷冻循环连通的流路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来自运转指令部和物理量检测部的输入信号,上述运转指令部指令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上述物理量检测部检测上述冷冻循环所产生的物理量,上述控制部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与上述冷冻循环连通的多个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驱动源,在判断为通过控制该功能部件来运转控制该冷冻循环、并且根据上述运转指令部的指令部不切换上述流路切换阀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驱动压缩机动力源的驱动部并使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起动,为了产生大于第一规定动力的动力来起动上述冷冻循环的运转,通过该起动,从动地切换控制上述流路切换阀。
89.如权利要求88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实行规定处理在判断为停止冷冻循环的运转时,将输出信号送出到上述压缩机驱动部,停止上述压缩机的运转,接着不更新存储单元的位置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三规定时间期间,使上述冷冻循环成为等待状态。
全文摘要
在进行设在冷冻循环中的四通阀等的流体流路的切换动作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等。在冷冻循环的流路切换阀的壳体内将滑动阀与活塞连接,由活塞两侧的压力差等使滑动阀移动来切换流路。将控制装置的处理部作为室内控制部和室外控制部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将温度传感器、压力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电压/电流检测装置、频率检测装置等作为检测部。把电动膨胀阀驱动部、室内热交换器驱动部、室外热交换器驱动部及压缩机驱动部作为由控制程序的实行发挥功能的装置,由此,控制冷冻循环的流路切换阀内部的压力、压差、流量的物理量、压力变化率、压差变化率、流量变化率的物理量变化率来切换流路切换阀的流路。
文档编号F16K11/065GK1306612SQ99807641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日
发明者吉泽至孝, 铃木健二, 野田光昭, 久保田茂, 伊藤浩, 木内信行, 中原诚一, 青木忠 申请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