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101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支架,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发电站中的正式管道支架一般都需要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地面或者墙壁上,并在支架上安装例如弹簧箱等减震装置来吸收流体对管道造成的冲击。在发电站运行前的调试阶段则会安装一些临时管道及支架,在调试活动完成后再拆除这些临时装置。目前的临时支架都较为简陋,由于不允许破坏地面和墙壁,因此不能有效支撑管道,同时也不具备减震功能。在面对大流量介质冲击时,临时管道往往会因为缺少有效地支撑及减震而剧烈震动,以致对调试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0003]为此,有人设计出一种具备一定减震效果的管道固定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该管道固定装置包括管道挡块10、减震弹簧12、弧形管道支架14和紧固件16。管道挡块10选用橡胶材料或其他具备一定应力强度和一定弹性模量的材质制成,其放置在墙壁或固定支架18上;管道挡块10的一个表面上开设有弧形管道容置槽100,弧形管道容置槽100的底部还设置有弹簧容置槽102。减震弹簧12嵌入弹簧容置槽102内,且底端与弹簧容置槽102的底部相接触,上端略伸入弧形管道容置槽100。弧形管道支架14的两端通过紧固件16固定在管道挡块10上,且两端对称分布在弧形管道容置槽102的两侧。此时,弧形管道容置槽102与弧形管道支架14近似围成一个圆形,该圆形的截面直径等于需要支撑的临时管道20的外径。当上述管道固定装置套在临时管道20上时,弧形管道容置槽102和弧形管道支架14均与临时管道20的表面相贴合,减震弹簧12的上端与临时管道20的表面相接触,从而对临时管道20起到减震的作用。
[0004]但是,上述管道固定装置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只在垂直方向设置有减震弹簧12,并未考虑临时管道20的轴向震动问题,因此无法在轴向上减震;2)管道固定装置必须固定在墙壁或其他支架18上,不具备移动性和便携性,并且管道挡块10的固定会破坏墙壁的完整性,不满足调试活动中不允许破坏墙壁的要求。
[0005]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且便于移动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且便于移动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以克服现有临时支架不能有效支撑管道和无减震功能的不足。
[0007]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包括可移动的底板、车架、垂直弹簧、套筒、水平弹簧和管道连接结构;车架通过垂直弹簧连接在底板上方,套筒可滑动地安装在车架上,水平弹簧安装在套筒的两端并抵顶在车架上;管道连接结构与套筒固定在一起。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板下方安装有车轮。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车架的底面设有金属板,金属板通过垂直弹簧连接在底板的上方。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车架的上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中固定有导轨;套筒套设在导轨的中部,套筒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水平弹簧,水平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套筒的端部和车架的凹槽壁上。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利用焊接或箍紧方式与临时管道连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管道连接结构为焊接固定在套筒上的半圆弧形的管道贴合连接件。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管道贴合连接件、管道卡件和活动卡件,管道贴合连接件、管道卡件和活动卡件均为弧形,三者的端部彼此连接、共同围成圆形的管道定位环;管道卡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活动卡件、管道贴合连接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动卡件与管道贴合连接件则通过活动环可枢转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不仅能在不破坏地面和墙壁的前提下支撑临时管道,而且能吸收介质对管道的冲击,还能方便地移动运输。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0016]图1为现有管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紧固件未示出。
[0017]图2为图1中管道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另一实施方式的管道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包括底板30、车架40、垂直弹簧50、套筒60、水平弹簧70和管道连接结构。
[0022]底板30的下方安装有四个实心的橡胶车轮32,车轮32可以周围根据需要设置卡死结构。
[0023]车架40为长方形框架,其底面设有金属板,金属板通过垂直弹簧50连接在底板30的上方。车架40的上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中固定有两根导轨42。
[0024]套筒60套设在导轨42的中部;套筒60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水平弹簧70,水平弹簧70的两端分别抵顶在套筒60的端部和车架40的凹槽壁上。
[0025]本实施例的管道连接结构为一个半圆弧形的管道贴合连接件80,其平衡地焊接固定在两个套筒60上。
[0026]使用时,利用车轮32将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移动至合适位置,将管道贴合连接件80与待支撑的临时管道焊接连接在一起,最后利用卡死结构将车轮32卡住即可。在调试过程中,临时管道的水平震动将经过管道贴合连接件80和套筒60传递给水平弹簧70,最终被水平弹簧70和车架40吸收;垂直方向的震动则经由车架40传递给垂直弹簧50,最终由垂直弹簧50和底板30吸收。
[0027]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管道连接结构不仅包括半圆弧形的管道贴合连接件80a,还包括管道卡件82a和活动卡件84a。管道卡件82a和活动卡件84a均为弧形,二者与管道贴合连接件80a的端部彼此连接而共同围成圆形的管道定位环,其中,管道卡件82a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活动卡件84a、管道贴合连接件80a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动卡件84a与管道贴合连接件80a则通过活动环可枢转连接。上述管道连接结构保证了管道卡件82a拆卸和安装的灵活性,使得待支撑的临时管道无需焊接,即可通过箍紧方式与管道贴合连接件80a相对固定。
[0028]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底板30上添加配重,以增强减震支架的稳定性。
[0029]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设置有弹簧,因此在支撑临时管道的同时,能够吸收介质对临时管道的各个方向的冲击力;而车轮32的可卡死定位设置则使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既能够简单方便地移动,又能够随时随地地定位,却无需破坏墙壁或地面。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不仅能在不破坏地面和墙壁的前提下支撑临时管道,而且能吸收介质对管道的冲击,还能方便地移动运输。
[0030]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底板、车架、垂直弹簧、套筒、水平弹簧和管道连接结构;车架通过垂直弹簧连接在底板上方,套筒可滑动地安装在车架上,水平弹簧安装在套筒的两端并抵顶在车架上;管道连接结构与套筒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安装有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底面设有金属板,金属板通过垂直弹簧连接在底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上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中固定有导轨;套筒套设在导轨的中部,套筒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水平弹簧,水平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套筒的端部和车架的凹槽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利用焊接或箍紧方式与临时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为焊接固定在套筒上的半圆弧形的管道贴合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管道贴合连接件、管道卡件和活动卡件,管道贴合连接件、管道卡件和活动卡件均为弧形,三者的端部彼此连接、共同围成圆形的管道定位环;管道卡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活动卡件、管道贴合连接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动卡件与管道贴合连接件则通过活动环可枢转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其包括可移动的底板、车架、垂直弹簧、套筒、水平弹簧和管道连接结构;车架通过垂直弹簧连接在底板上方,套筒可滑动地安装在车架上,水平弹簧安装在套筒的两端并抵顶在车架上;管道连接结构与套筒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管道减震支架不仅能在不破坏地面和墙壁的前提下支撑临时管道,而且能吸收介质对管道的冲击,还能方便地移动运输。
【IPC分类】F16L3-205
【公开号】CN204611101
【申请号】CN201520303879
【发明人】谢辙, 姚斌, 孙江
【申请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