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阻尼器是摩托车上的一种重要部件,如图1所示,现有的阻尼器包括工作缸1、活塞杆3,其中工作缸I的下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防压盖2 ;所述活塞杆3为实心杆,该活塞杆3的上端同轴固套有活塞4和阀片5,其中活塞4夹紧在两侧的阀片5之间,且活塞4的外圆面与所述工作缸I的内孔之间动密封,并在活塞4两侧的工作缸I内注有减震器油。另外,在活塞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下接头8。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时减震器油会作用在阀片5上,从而阻止活塞杆3向上移动。同时,会有极少量的减震器油从一侧的阀片5,流经活塞4,最终流到另一侧的阀片5。
[0003]现有阻尼器的缺陷是:由于工作时只会有极少量的减震器油在活塞4两侧的腔室之间流动,这样就导致阻尼器的复原力基本上不可调,用户不能依据路面的颠簸程度自主调整复原力,从而致使舒适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该机构可以调整复原力。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包括工作缸(I)和活塞杆(3),其中工作缸(I)下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防压盖(2);所述活塞杆(3)上端同轴固套有活塞(4)和阀片(5),其中活塞(4)夹紧在两侧的阀片(5)之间,该活塞的外圆面与所述工作缸(I)的内孔之间动密封,从而将工作缸(I)的内腔分成上、下两个腔室,这两个腔室内均注有减震器油;所述活塞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下接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为空心杆,该活塞杆的中心孔内穿设有一根阀杆(9),这根阀杆与活塞杆(3)滑动配合;所述阀杆(9)下端与锥形螺钉(10)的锥面接触,该锥形螺钉的轴心线与锥形螺钉(10)的轴心线垂直,且锥形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下接头(8)上;所述阀杆(9)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部,所述活塞杆(3)中心孔上部对应该圆锥部开有一个锥形凸台(3a),并在该锥形凸台处开有一个直径为l_3mm的径向过油孔(3b),这个径向过油孔将所述工作缸
(I)的上、下腔室连通;所述活塞杆(3)中心孔的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阀杆套(11),该阀杆套的中心孔为上小、下大的两段式阶梯孔,该中心孔的大径段直径大于所述锥形凸台(3a)上端的直径,这两段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区域(Q),当所述阀杆(9)向上移动时可逐渐封闭该环形区域。
[0006]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活塞杆(3)由实心杆调整为空心杆,并在中心孔中穿设一根阀杆(9),该阀杆的上、下移动由锥形螺钉(10)调节;与此同时,还增设了锥形凸台(3a)、径向过油孔(3b)、阀杆套(11)和环形区域(Q),这样就使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个减震器油的通道,即:经过径向过油孔(3b)和阀杆套(11)的中心孔连通工作缸(I)的上、下两个腔室,且该通道的过油量比较大。装有本阻尼器的摩托车处于停车状态时,用户可以拧紧或松锥形螺钉,从而使阀杆向下或上移动。当阀杆向上移动时,该阀杆可逐渐封闭环形区域,从而减小复原力。反之,当阀杆向下移动时,该阀杆可逐渐打开环形区域,从而可以让大量的减震器油在径向过油孔(3b)、阀杆套(11)的中心孔以及工作缸⑴的上、下两个腔室之间流动,进而增大复原力。
[000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机构可以调整阻尼器的复原力,调节简单、方便,从而可使用户根据路面颠簸情况自主调整复原力,进而根据用户自己的情况调整舒适性,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很好地改善了阻尼器的使用性能。
[0008]作为优选,所述锥形螺钉(10)外端部固套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ο形圈(12),这样就可以达到防尘、防沙的目的。
[0009]有益效果:本机构可以调整阻尼器的复原力,调节简单、方便,从而可使用户根据路面颠簸情况自主调整复原力,进而根据用户自己的情况调整舒适性,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很好地改善了阻尼器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传统阻尼器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复原可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2及3所示,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主要由工作缸1、防压盖2、活塞杆3、活塞4、阀片5、下接头8、阀杆9、锥形螺钉10、阀杆套11和ο形圈12构成。其中,工作缸I的下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防压盖2。活塞杆3上端同轴固套有活塞4和阀片5,其中活塞4夹紧在两侧的阀片5之间,该活塞4的外圆面与工作缸I的内孔之间动密封,从而将工作缸I的内腔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这两个腔室内均注有减震器油。在活塞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下接头8。
[0015]如图2及3所示,活塞杆3为空心杆,该活塞杆3的中心孔内穿设有一根细长杆状的阀杆9,这根阀杆9与活塞杆3滑动配合。阀杆9下端与锥形螺钉10的锥面接触,该锥形螺钉10的轴心线与锥形螺钉10的轴心线垂直,且锥形螺钉螺纹连接在下接头8上。锥形螺钉10外端部固套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ο形圈12。
[0016]阀杆9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部,活塞杆3中心孔上部对应该圆锥部开有一个锥形凸台3a,并在该锥形凸台处开有一个直径为1-3_的径向过油孔3b,这个径向过油孔将工作缸I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活塞杆3中心孔的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阀杆套11,该阀杆套11的中心孔为上小、下大的两段式阶梯孔,该中心孔的大径段直径大于锥形凸台3a上端的直径,这两段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区域Q。装有本阻尼器的摩托车处于停车状态时,用户可以拧紧或松锥形螺钉10,从而使阀杆9向下或上移动;当阀杆9向上移动时,该阀杆9可逐渐封闭环形区域Q,从而调整复原力。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包括工作缸(I)和活塞杆(3),其中工作缸(I)下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防压盖(2);所述活塞杆(3)上端同轴固套有活塞(4)和阀片(5),其中活塞(4)夹紧在两侧的阀片(5)之间,该活塞的外圆面与所述工作缸(I)的内孔之间动密封,从而将工作缸(I)的内腔分成上、下两个腔室,这两个腔室内均注有减震器油;所述活塞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下接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为空心杆,该活塞杆的中心孔内穿设有一根阀杆(9),这根阀杆与活塞杆(3)滑动配合;所述阀杆(9)下端与锥形螺钉(10)的锥面接触,该锥形螺钉的轴心线与锥形螺钉(10)的轴心线垂直,且锥形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下接头(8)上;所述阀杆(9)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部,所述活塞杆(3)中心孔上部对应该圆锥部开有一个锥形凸台(3a),并在该锥形凸台处开有一个直径为l-3mm的径向过油孔(3b),这个径向过油孔将所述工作缸(I)的上、下腔室连通;所述活塞杆(3)中心孔的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阀杆套(11),该阀杆套的中心孔为上小、下大的两段式阶梯孔,该中心孔的大径段直径大于所述锥形凸台(3a)上端的直径,这两段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区域(Q),当所述阀杆(9)向上移动时可逐渐封闭该环形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螺钉(10)外端部固套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ο形圈(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阻尼器上的复原可调机构,工作缸下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防压盖;活塞杆上端同轴固套有活塞和阀片,其中活塞夹紧在两侧的阀片之间,将工作缸的内腔分成上、下两个腔室;活塞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下接头,活塞杆的中心孔内穿设有一根阀杆;阀杆下端与锥形螺钉的锥面接触,锥形螺钉螺纹连接在下接头上;阀杆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部,活塞杆中心孔上部对应圆锥部开有一个锥形凸台,并在锥形凸台处开有一个径向过油孔,这个径向过油孔将工作缸的上、下腔室连通;活塞杆中心孔的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阀杆套。本机构可以调整阻尼器的复原力,调节简单、方便,从而可使用户根据路面颠簸情况自主调整复原力,进而调整舒适性。
【IPC分类】F16F9/44, F16F9/32
【公开号】CN204805413
【申请号】CN201520529389
【发明人】黄海, 蒋文革
【申请人】重庆川东减震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