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接操纵形式的汽车变速杆,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目前汽车中采用前置后驱的车型,由于变速箱及其换挡机构布置的限制,变速箱的换挡方式一般采用直接操纵形式,直接操纵形式的变速杆,由于其直接装配在动力总成上,在车辆怠速、行进及加速的过程中,变速杆会随着动力总成的摆动而产生抖动,抖动严重时会导致变速杆球头上的档位标志无法看清,手握持变速球头时出现振手等问题,极大的影响车辆的操作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衰减变速杆振动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它包括上、下变速杆,所述下变速杆上部套装至上变速杆下部内,在上变速杆底部与下变速杆之间设置有环形下减震套,在所述下减震套上方的下变速杆上套装有上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套上部为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的内周面之间间隙配合,上减震套下部为环形凸环,所述环形凸环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的内周面之间接触配合。
[0006]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既能有效的衰减从动力总成传递至变速杆的振动,同时又可以防止变速杆操作时变形过大,从而保证良好的手感。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它包括上、下变速杆1、2,所述下变速杆2上部套装至上变速杆1下部内,在上变速杆1底部与下变速杆2之间设置有环形下减震套3,在所述下减震套3上方的下变速杆2上套装有上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套上部为锥形套4,所述锥形套4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1的内周面之间间隙配合,上减震套3下部为环形凸环5,所述环形凸环5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1的内周面之间接触配合。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变速杆(1、2),所述下变速杆(2 )上部套装至上变速杆(1)下部内,在上变速杆(1)底部与下变速杆(2 )之间设置有环形下减震套(3 ),在所述下减震套(3 )上方的下变速杆(2 )上套装有上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套上部为锥形套(4),所述锥形套(4)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1)的内周面之间间隙配合,上减震套(3)下部为环形凸环(5),所述环形凸环(5)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1)的内周面之间接触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变速杆,它包括上、下变速杆,所述下变速杆上部套装至上变速杆下部内,在上变速杆底部与下变速杆之间设置有环形下减震套,在所述下减震套上方的下变速杆上套装有上减震套,所述上减震套上部为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的内周面之间间隙配合,上减震套下部为环形凸环,所述环形凸环的外周面与上变速杆的内周面之间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既能有效的衰减从动力总成传递至变速杆的振动,同时又可以防止变速杆操作时变形过大,从而保证良好的手感。
【IPC分类】F16H61/24, F16H57/028, F16H59/02
【公开号】CN205013652
【申请号】CN201520653105
【发明人】吴建强, 许延飞, 张明旭, 余晓, 赵红宇, 兰天亮, 张安霞, 谷林雪, 王爱洪, 张华中, 胡灏, 刘卫强, 程利辉, 臧雪飞
【申请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