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607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无纺化纤近十年来的崛起,无纺化纤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支撑之一,化纤用途广泛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卷曲机在化纤生产线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问题较多的一个环节。但是在生产中卷曲机因冷却水泄漏而导致轴承损坏屡见不鲜,从而影响生产。
[0003]具体的,如图1所示,卷曲轮101通过轴承102安装在轴承座103上,卷曲轮101的端部与连接轴104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一端盖105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座103上,且第一端盖105中间设有通孔,连接轴104穿过第一端盖105的通孔与水管连接,第二端盖106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端盖105上,第二端盖106盖设在连接轴104上,第二端盖106上设有出水口,进水管108穿过第二端盖106和连接轴104中间的通孔,将冷却水导入到卷曲轮101中,冷却水再通过进水管108与连接轴104之间的间隙回流到第二端盖106中,最终从出水口导出。为了防止冷却水进入轴承102中,故在连接轴104与第一端盖105之间设置密封圈107。但是连接轴104随着卷曲轮101高速旋转,经过一段时间后,密封圈107很容易被磨损,使得密封不彻底,导致冷却水进入轴承102中,以致损坏轴承,影响生产;并且连接轴104安装在卷曲轮101上不能保证连接轴104与卷曲轮101的旋转中心完全绝对重合,即连接轴104的中心轴线与卷曲轮101的中心轴线存在一定偏差角度,导致连接轴104相对于卷曲轮101连接的另一端在旋转过程中会出现摆动,摆动会加速密封圈107的磨损,并且容易使得密封圈107与连接轴104之间出现间隙,导致冷却水进入轴承102中,故本密封结构密封性差。

【发明内容】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卷取机冷却循环系统。
[0005]—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卷曲轮、连接轴、第一轴承座及进水管,卷曲轮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上,连接轴一端与卷曲轮容置于轴承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卷曲轮和连接轴沿中心轴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进水管的外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6]第二轴承座,其设有用于容置安装连接轴的第一腔体和用于排水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腔体内;
[0007]以及密封件,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沿中心轴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进水管的外径,第一密封件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的端部,另一端为凹球面或凸球面,第二密封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轴承座的腔体上,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密封件相对应的凸球面或凹球面,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球面接触在一起,第二密封件将第二轴承座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隔开;
[0008]进水管穿过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腔体,先后通过密封件和连接轴的通孔延伸到卷曲轮的通孔中。
[0009]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为石墨材质。
[0010]进一步地,第二密封件与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弹簧,弹簧挤压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接触。
[0011]进一步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
[0012]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由于设置了第二轴承座和密封件,使得冷却水彻底不渗透到第一轴承座内去;而第二轴承座内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包括球面接触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此球面接触结构使得连接轴和卷曲轮的旋转中心即使有略微偏差,也能保证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始终无缝隙接触密封,而不会因为连接轴的旋转摆动影响第二密封件对第二轴承座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卷取机冷却循环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用新型卷取机冷却循环系统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卷取机冷却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卷曲轮201、连接轴202、第一轴承座203、端盖204、第二轴承座205、密封件206和进水管207。
[0017]卷曲轮201的一端通过两个滚动轴承固定在第一轴承座203上,端盖204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轴承座203的端面上,连接轴202—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卷曲轮201上,另一端穿出端盖204与通过两个滚动轴承固定在第二轴承座205上,并与密封件206连接。卷曲轮201和连接轴202的沿中心轴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进水管207的外径,通过与进水管207之间的间隙用于循环排水。
[0018]第二轴承座205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联通。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轴承冷凝水的排水孔2051,第二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循环排水的出水口2052。连接轴202的一端通过两个滚动轴承固定在第一腔体内。
[0019]密封件206包括由石墨制成的第一密封件2061和第二密封件2062,第一密封件2061和第二密封件2062沿中心轴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进水管207的外径,和卷曲轮201和连接轴202的通孔一样,通孔与进水管207用于循环排水。第一密封件2061的一端镶嵌在连接轴202的端部,另一端为凹球面,第一密封件2061容置于第二轴承座205的第一腔体内。第二密封件2062—端镶嵌在第二轴承座205的第二腔体上,且将第二密封件2062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隔开,起到密封作用,第二密封圈2062的另一端为与第一密封件2061相相适配的凸球面。第一密封件2061和第二密封圈2062通过凹凸球面连接在一起,且两者的通孔对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061的端面为凸球面,对应的,第二密封件2062的端面为凹球面。
[0020]本实施例为了加强第一密封件2061和第二密封件2062的接触,防止冷却水从两者接触的缝隙渗出,在第二密封件2062与第二轴承座205的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弹簧208,弹簧20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给第二密封件2062施加推力,使得第二密封件2062始终与第一密封件2061紧密接触,保证了即使在第一密封件2061高速旋转后磨损的情况下,第一密封件2061和第二密封件2062也能紧密接触。
[0021]进水管207穿过第二轴承座205的第二腔体,先后经过第二密封件2062、第一密封件2061及连接轴202的通孔延伸到卷曲轮201的通孔内,实现对卷曲轮201的冷却,同时冷却水又从进水管207与连接轴202、第一密封件2061及第二密封件2062通孔循环回流到第二轴承座205的第二腔体内,最终通过出水口排出。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卷取机冷却循环系统,由于设有第二轴承座205,使得将出水口 2052设置在第二轴承座205上,彻底消除了第一轴承座203内进水。而第二轴承座205内设有由石墨制成的两个球面接触的密封件,石墨具有耐磨的性质,保证了密封件的长时间使用,并且两个密封件通过球面接触,即使连接轴202与卷曲轮201的旋转中心具有略微偏差,连接轴202也只能带动第一密封件2061,而不影响第二密封件2062的密封。另外,弹簧208的设置,使得第一密封件2061和第二密封件2062的接触更为紧密,进一步防止了漏水。
[0023]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主权项】
1.一种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卷曲轮、连接轴、第一轴承座及进水管,所述卷曲轮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所述卷曲轮容置于所述轴承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卷曲轮和连接轴沿中心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水管的外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轴承座,其设有用于容置安装所述连接轴的第一腔体和用于排水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以及密封件,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沿中心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水管的外径,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另一端为凹球面或凸球面,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的腔体上,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相对应的凸球面或凹球面,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球面接触在一起,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二轴承座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隔开; 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腔体,先后通过所述密封件和连接轴的通孔延伸到所述卷曲轮的通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为石墨材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挤压所述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
【专利摘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曲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卷曲轮、连接轴、第一轴承座及进水管,还包括:第二轴承座,其设有用于容置安装连接轴的第一腔体和用于排水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侧面上设有出水口,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以及密封件,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由于设置了第二轴承座和密封件,使得冷却水彻底不渗透到第一轴承座内去;而第二轴承座内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包括球面接触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此球面接触结构使得连接轴和卷曲轮的旋转中心即使有略微偏差,也能保证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始终无缝隙接触密封,而不会因为连接轴的旋转摆动影响第二密封件对第二轴承座的密封。
【IPC分类】F16C37/00
【公开号】CN205207452
【申请号】CN201520934075
【发明人】李绍亮, 谭亦武, 何振荣, 冯伟彬, 杨永成
【申请人】肇庆俊富纤网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