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位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707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自动回位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回位阀,包括阀体和阀芯,还包括通过软轴推杆和阀芯连接的操纵手柄装置,其中所述操纵手柄装置包括:操纵手柄、壳体、限位弹簧、推杆连接端头以及行程限位开关,本实用新型具备良好的自动回位功能,且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有效。
【专利说明】
自动回位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阀,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回位阀。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液压阀中,经常会遇到自动回位的功能,因此许多液压阀自身带有阀芯复位弹簧,这样的液压阀自动回位出现故障时维修困难,因此许多技术人员开始改进液压阀的操纵装置,但现有液压阀的操纵装置无论是单行程的还是双行程的,其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操纵装置包括的部件较多,操纵手感不好,甚至无自动回位功能。例如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664944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软轴变速操纵器,包括底座、万向节总成、与万向节总成连接在一起活动安装在底座上的U型选档杆、安装在万向节总成上的换挡臂、以及分别连接在换挡臂的两端用于分别与两软轴相连的两球头轴。该实用新型未能够布置复位弹簧因此不具备回位功能,且其部件数量多、运动副多,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生产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具有自动回位功能的自动回位阀将是有利的;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回位阀,其包括:阀体和阀芯,还包括通过软轴推杆和阀芯连接的操纵手柄装置,其中所述操纵手柄装置包括:
[0004]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下壳体上设置有端头固定座以及与端头固定座相邻的限位销;
[0005]操纵手柄,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0006]限位弹簧,其套设于端头固定座上,限位弹簧具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交叉位于限位销的两侧;
[0007]推杆连接端头,其枢轴装设于端头固定座上,推杆连接端头在其下部具有拨杆,拨杆位于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推杆连接端头的上部位于壳体的外部且具有用于装设操纵手柄的螺纹孔,推杆连接端头还具有位于其下部和上部之间并可以通过推杆连接销与软轴推杆枢轴连接的推杆连接部;
[0008]行程限位开关,其包括枢轴装设于下壳体内的行程销以及卡接于行程销上的限位卡簧扣,其中行程销上具有第一行程槽;
[0009]当通过操纵手柄带动推杆连接端头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拨杆顺时针转动时,拨杆拨动第一支脚顺时针移位从而压缩限位弹簧,同时推杆连接销从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远端移动到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近端,进而使软轴推杆完成第一行程位移,即此时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一执行机构油路导通,第一执行机构动作;当操作手柄被松开,推杆连接端头在限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拨杆和第一支脚回位,并且推杆连接销从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近端移动到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远端,进而使软轴推杆回位,即此时自动切断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一执行机构的油路,第一执行机构停机。
[00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是:
[0011]所述行程限位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行程销固定连接的转换手柄,其中所述行程销上还具有第二行程槽,当通过转换手柄使所述行程限位开关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推杆连接销处于所述第二行程槽中时,通过所述操纵手柄带动所述推杆连接端头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杆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拨杆拨动所述第二支脚逆时针移位从而压缩所述限位弹簧,同时所述推杆连接销从所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近端移动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远端,进而使所述软轴推杆完成第二行程移位,即此时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二执行机构油路导通,第二执行机构动作;当操作手柄被松开,所述推杆连接端头在所述限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从而所述拨杆和所述第二支脚回位,并且所述推杆连接销从所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远端移动到所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近端,进而使所述软轴推杆回位,即此时自动切断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二执行机构的油路,第二执行机构停机。
[0012]所述行程销在所述第二行程槽与所述第一行程槽之间具有供所述推杆连接销通过的过渡槽,当所述推杆连接销位于所述第一行程槽内,所述转换手柄位于垂直位置;当所述推杆连接销位于所述第二行程槽内,所述转换手柄位于水平位置。
[0013]所述过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行程槽和所述第二行程槽圆滑过渡。
[0014]所述限位卡簧扣具有水平本体部和卡扣部,所述行程销上具有沿其周向上分布的第一颈部和第二颈部,所述下壳体上具有限位凸台,其中所述水平本体部搭靠在所述限位凸台上,所述卡扣部在所述转换手柄处于所述垂直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颈部卡接,而在所述转换手柄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颈部卡接。
[0015]所述推杆连接销具有中轴部以及位于中轴部两端的上墩头和下墩头,所述中轴部贯穿所述软轴推杆和所述推杆连接端头的所述推杆连接部,所述中轴部上在所述上墩头的下方套设有一减震卡簧,所述下墩头位于所述第一行程槽或第二行程槽内。
[0016]所述端头固定座上设置有端头转轴和环绕所述端头转轴并与之间隔开的环壁,所述推杆连接端头具有与所述端头转轴适配的端头轴孔,所述限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环壁外侧。
[0017]所述端头轴孔内嵌设有端头轴套。
[0018]所述推杆连接端头的所述上部为轴状,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上部穿过的上轴孔,所述上轴孔内嵌套有上轴套。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内省却了阀芯复位弹簧,阀的结构更简单,通过其操纵手柄装置实现自动回位功能,且其操纵手柄装置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有效,自动回位功能出现故障易于维修。
【附图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性分解图,为清楚起见移除了操纵手柄;
[0023]图2为图1操纵手柄装置的又一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上壳体被从下壳体上分离出来,转换手柄处于垂直位置;
[0024]图3为图2去除上壳体后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转换手柄处于垂直位置且推杆连接销处于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远端即回位状态,并且图中用虚线示出了第一支脚、第二支脚、限位销以及拨杆所在的位置;
[0025]图4为类似图3的视图,其中示出了推杆连接销在推杆连接端头的带动下正处于从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远端向第一近端移动的状态,即朝向第一行程完成状态移动;
[0026]图5为类似图3的视图,但转换手柄处于水平位置,推杆连接销处于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近端,即处于回位状态;
[0027]图6为类似图4的视图,但转换手柄处于水平位置,且推杆连接销在推杆连接端头的带动下正处于从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近端向第二远端移动的状态,即朝向第二行程完成状态移动。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I阀体2阀芯
[0030]11上壳体13 下壳体
[0031]112 上轴孔114 上轴套
[0032]115 上半凹进
[0033]131 端头固定座132 限位凸台
[0034]133 限位销134 端头转轴
[0035]135 下半凹进136 环壁
[0036]30 限位弹簧
[0037]31 第一支脚33 第二支脚
[0038]50 推杆连接端头
[0039]51拨杆52 上部
[0040]53 推杆连接部
[0041 ] 56 端头轴套520 螺纹孔
[0042]60 推杆连接销
[0043]63 中轴部65 上墩头
[0044]67下墩头
[0045]70 行程限位开关
[0046]71行程销
[0047]711 第一行程槽712 第一颈部
[0048]713 第二行程槽714 第二颈部
[0049]715 过渡槽716 第一远端
[0050]717 第一近端718 第二近端[0051 ] 719 第二远端
[0052]73限位卡簧扣
[0053]732 水平本体部734 卡扣部
[0054]75转换手柄
[0055]80软轴推杆
[0056]90 减震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58]应当注意到,在本文中,用于解释所揭露实施方式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或动作的方向表示,诸如“上”、“下”、“第一”、“第二”,“顺时针”、“逆时针”,等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所揭露实施方式的各个部分位于图中所示位置时,这些表示是合适的。如果所揭露实施方式的位置或参照系改变,这些表示也要根据所揭露实施方式的位置或参照系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0059]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阀体I和阀芯2,还包括通过软轴推杆和阀芯连接的操纵手柄装置,其中所述操纵手柄装置包括:操纵手柄(图未示)、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组成的壳体、限位弹簧30、推杆连接端头50以及行程限位开关70。如图1所示,下壳体13上设置有端头固定座131以及与端头固定座相邻的限位销133;限位弹簧30套设于端头固定座131上,限位弹簧30具有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3,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交叉33位于限位销133的两侧,如图3清楚所示。
[0060]再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推杆连接端头50枢轴装设于端头固定座131上,推杆连接端头50在其下部具有拨杆51,拨杆51位于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3之间;推杆连接端头50的上部52位于壳体10的外部且具有用于装设操纵手柄(图未示)的螺纹孔520;推杆连接端头50还具有位于上述下部和上述上部52之间并通过推杆连接销60与软轴推杆80枢轴连接的推杆连接部53。
[006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头固定座131上设置有端头转轴134和环绕端头转轴134并与之间隔开的环壁136,推杆连接端头50具有与端头转轴134适配的端头轴孔(图未示),限位弹簧30套设在环壁136外侧。优选地,端头轴孔内嵌设有端头轴套56。推杆连接端头50的上部52为轴状,上壳体11上设置有供该上部52穿过的上轴孔112,上轴孔112内嵌套有上轴套114。下壳体13和上壳体11上远离端头固定座131和行程限位开关70的一端分别具有下半凹进135和上半凹进115,下半凹进135和上半凹进115共同形成供软轴推杆80通过的通孔。
[0062]进一步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图3以及图5,行程限位开关70包括枢轴装设于下壳体13内的行程销71以及卡接于行程销71上的限位卡簧扣73,其中行程销71上具有第一行程槽711。行程限位开关70还包括位于下壳体13的外部并与行程销71固定连接的转换手柄75,其中行程销71上还具有第二行程槽713。如图1所示,行程销71在第二行程槽713与第一行程槽711之间具有供推杆连接销60通过的过渡槽715。
[0063]再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3和图5,限位卡簧扣73具有水平本体部732和卡扣部734,行程销71上具有沿其周向上分布的第一颈部712和第二颈部714,下壳体13上具有限位凸台132,其中水平本体部732搭靠在限位凸台132上,卡扣部734在转换手柄75处于垂直位置时与第一颈部712卡接,而在转换手柄75处于水平位置时与第二颈部714卡接。
[0064]又再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3和图5,推杆连接销60具有中轴部63以及位于中轴部两端的上墩头65和下墩头67,中轴部63贯穿软轴推杆80和推杆连接端头50的推杆连接部53,中轴部63上在上墩头65的下方套设有一减震卡簧90,下墩头67位于第一行程槽711或第二行程槽713内。
[0065]下面参考图3至图6并结合图1介绍一下上述实施方式中自动回位阀在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的工作过程:
[0066]在图3和图4的视图中,转换手柄处于垂直位置,图3中的推杆连接销处于第一行程的回位状态,图4中的推杆连接销正从第一行程的回位状态移动向第一行程完成状态;在图5和图6的视图中,转换手柄处于水平位置,图5中的推杆连接销处于第二行程的回位状态,图6中的推杆连接销正从第二行程的回位状态移动向第二行程完成状态。
[0067]参考图3和图4并结合图1,当通过操纵手柄带动推杆连接端头50顺时针即沿着箭头A所指方向转动进而使得拨杆51顺时针转动时,拨杆51拨动第一支脚31顺时针移位从而压缩限位弹簧30,同时推杆连接销60从行程销71的第一行程槽711的第一远端716移动到第一行程槽711的第一近端717(见图1),进而使软轴推杆80完成第一行程位移,此时阀体I上的进油口 P和出油口 Tl导通,则自动回位阀与Tl连接的第一执行机构(图中未示)油路导通,第一执行机构动作;当操作手柄被松开,推杆连接端头50在限位弹簧30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拨杆51和第一支脚31回位,并且推杆连接销60从第一行程槽711的第一近端717移动到第一行程槽711的第一远端716,进而使软轴推杆80回位,即此时自动切断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一执行机构的油路,第一执行机构停机。上述第一行程例如可以是7.2mm,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的角度例如可以是15。当然,第一行程的距离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的角度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作出调整。
[0068]参考图5和图6并结合图1,当通过转换手柄75使行程限位开关70转动从而使得推杆连接销60处于行程销71的第二行程槽713中时,通过操作手柄推动推杆连接端头50逆时针即沿着箭头B所指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拨杆51逆时针转动时,拨杆51拨动第二支脚33逆时针移位从而压缩限位弹簧30,同时推杆连接销60从第二行程槽713的第二近端718移动到第二行程槽713的第二远端719(见图2),进而使软轴推杆80完成第二行程移位,此时阀体I上的进油口 P和出油口 T2导通,则自动回位阀与T2连接的第二执行机构(图中未示)油路导通,第二执行机构动作;当操作手柄被松开,推杆连接端头50在限位弹簧30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从而拨杆51和第二支脚33回位,并且推杆连接销60从第二行程槽713的第二远端719移动到第二行程槽713的第二近端718,进而使软轴推杆80回位,即此时自动切断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二执行机构的油路,第二执行机构停机。上述第二行程例如也可以是7.2mm,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的角度例如可以是15。当然,第二行程的距离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的角度也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作出调整。
[0069]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转换手柄75从第一行程转换到第二行程,即转换手柄75从垂直位置(见图3和图4)转换到水平位置(见图5和图6)时,推杆连接销60经由过渡槽715从行程销71的第一行程槽711的第一远端716进入第二行程槽713的第二近端718。当需要从第二行程转换为第一行程时,拨动转换手柄75,使推杆连接销60经由过渡槽715从第二近端718进入第一远端716。
[007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的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以及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回位阀,包括:阀体和阀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软轴推杆和阀芯连接的操纵手柄装置,所述操纵手柄装置包括: 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端头固定座以及与端头固定座相邻的限位销; 操纵手柄,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限位弹簧,其套设于所述端头固定座上,所述限位弹簧具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交叉位于所述限位销的两侧; 推杆连接端头,其枢轴装设于所述端头固定座上,所述推杆连接端头在其下部具有拨杆,所述拨杆位于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之间,所述推杆连接端头的上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且具有用于装设所述操纵手柄的螺纹孔,所述推杆连接端头还具有位于所述下部和所述上部之间并通过推杆连接销与所述软轴推杆枢轴连接的推杆连接部; 行程限位开关,其包括枢轴装设于所述下壳体内的行程销以及卡接于所述行程销上的限位卡簧扣,其中所述行程销上具有第一行程槽; 当通过所述操纵手柄带动所述推杆连接端头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杆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拨杆拨动所述第一支脚顺时针移位从而压缩所述限位弹簧,同时所述推杆连接销从所述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远端移动到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近端,进而使所述软轴推杆完成第一行程位移,即此时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一执行机构油路导通,第一执行机构动作;当操作手柄被松开,所述推杆连接端头在所述限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所述拨杆和所述第一支脚回位,并且所述推杆连接销从所述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近端移动到所述第一行程槽的第一远端,进而使所述软轴推杆回位,即此时自动切断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一执行机构的油路,第一执行机构停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限位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行程销固定连接的转换手柄,其中所述行程销上还具有第二行程槽,当通过转换手柄使所述行程限位开关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推杆连接销处于所述第二行程槽中时,通过所述操纵手柄带动所述推杆连接端头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杆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拨杆拨动所述第二支脚逆时针移位从而压缩所述限位弹簧,同时所述推杆连接销从所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近端移动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远端,进而使所述软轴推杆完成第二行程移位,即此时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二执行机构油路导通,第二执行机构动作;当操作手柄被松开,所述推杆连接端头在所述限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从而所述拨杆和所述第二支脚回位,并且所述推杆连接销从所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远端移动到所述第二行程槽的第二近端,进而使所述软轴推杆回位,即此时自动切断自动回位阀与所连接的第二执行机构的油路,第二执行机构停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销在所述第二行程槽与所述第一行程槽之间具有供所述推杆连接销通过的过渡槽,当所述推杆连接销位于所述第一行程槽内,所述转换手柄位于垂直位置;当所述推杆连接销位于所述第二行程槽内,所述转换手柄位于水平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行程槽和所述第二行程槽圆滑过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簧扣具有水平本体部和卡扣部,所述行程销上具有沿其周向上分布的第一颈部和第二颈部,所述下壳体上具有限位凸台,其中所述水平本体部搭靠在所述限位凸台上,所述卡扣部在所述转换手柄处于所述垂直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颈部卡接,而在所述转换手柄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颈部卡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连接销具有中轴部以及位于中轴部两端的上墩头和下墩头,所述中轴部贯穿所述软轴推杆和所述推杆连接端头的所述推杆连接部,所述中轴部上在所述上墩头的下方套设有一减震卡簧,所述下墩头位于所述第一行程槽或第二行程槽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固定座上设置有端头转轴和环绕所述端头转轴并与之间隔开的环壁,所述推杆连接端头具有与所述端头转轴适配的端头轴孔,所述限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环壁外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轴孔内嵌设有端头轴套。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回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连接端头的所述上部为轴状,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上部穿过的上轴孔,所述上轴孔内嵌套有上轴套。
【文档编号】F16K31/44GK205479659SQ20162000331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发明人】许延奇
【申请人】上海强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