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包括:对开的第一半球形瓦和第二半球形瓦,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贴合在一起形成对开外包球形四通,其中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以贴合面形成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为半球壳,其中开设有第一圆形开孔以及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相对于第一圆形开孔对称,所述第二半球形瓦也为半球壳,其中开设有第二圆形开孔以及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相对于第二圆形开孔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贴合在一起后,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与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形成完整的第三圆形开孔和第四圆形开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主管道单点同时引出两条支线。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増引支线的管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背景技术】
[0002]在油气管道的建设、改造过程中,无论对外供给油气或吸纳汇集油气,一般都会采用主管道增引支线的作业工艺。很多时候一个空间位置会进进出出多条支线,而常用的T型三通、十字型四通外引支线管件是采用焊接嵌入管道中段,其相对的长度尺寸要大一些;而若要在一定空间内引两条都垂直于主管道的支线,且两条支线夹角大于90°、小于180°,则只能错位焊接两件T型三通,即需要大的作业空间且是两份的工作量,不利于增加支线的作业。【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部分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以实现在油气管道单点可同时外引双支线。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方面,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包括:对开的第一半球形瓦和第二半球形瓦,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贴合在一起形成对开外包球形四通,其中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以贴合面形成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为半球壳,其中开设有第一圆形开孔以及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相对于第一圆形开孔对称,所述第二半球形瓦也为半球壳,其中开设有第二圆形开孔以及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相对于第二圆形开孔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贴合在一起后,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与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形成完整的第三圆形开孔和第四圆形开孔。
[0005]可选地,沿所述第一圆形开孔的圆周线向外延伸形成用于连接支线的第一管段或短节。
[0006]可选地,第一管段或短节轴线与圆孔中心、球壳球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半球形瓦的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
[0007]可选地,沿所述第二圆形开孔的圆周线向外延伸形成用于连接支线的第二管段或短节。
[0008]可选地,第二管段或短节轴线与圆孔中心、球壳球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半球瓦的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段或短节为热拔或冷拔成型,所述第二管段或短节也为热拔或冷拔成型。
[0010]可选地,第一半球形瓦的半球壳内表面向球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主管道支撑板。
[0011]可选地,第二半球形瓦内的半球壳内表面向球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二主管道支撑板。
[0012]可选地,第一主管道支撑板和第二主管道支撑板均为圆弧线与弦直线构成,其圆弧线与球瓦内径相匹配,其弦直线齐平于球瓦半圆孔边缘,且弦直线与圆弧线交汇预留焊接余量。[0〇13]可选地,第一圆形开孔与第二圆形开孔的中心轴线交角a的角度介于90°与180°之间。
[001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5]首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中可通过第三圆形孔和第四圆形开孔在不断开已有管道的情况下直接包覆主管道,并且两对开球形瓦上可通过第一圆形开孔和第二圆形开孔添加支线,即通过预开外连支线的圆孔及管段,可实现主管道单点同时引出两条支线,减小了常规引两条支线的空间和所需的工作量;
[0016]其次,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对开的第一半球形瓦和第二半球形瓦中,两第一半圆形孔相对于第一正圆孔对称,两第二半圆形孔相对于第二正圆孔对称,与外连支线的第一管段或短节或第二管段或短节的轴线与圆孔中心/球壳球心的连线与第一半球形瓦或第二半球形瓦的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保证了两对开半球形瓦上的外连支线管段的夹角a介于90°和180°之间,增加了与实际多角度引支线需求的匹配度;
[0017]再次,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正圆孔外延伸的第一管段或短节以及第二管道或短节可采用热拔或冷拔成型,而没有采用焊接成型,保证了对开半球形瓦的整体性,且对开半球形瓦在厚度上考虑了对正圆孔的开孔补强,增大了引支线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正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段或短节或第二管段或短节的轴线与圆孔中心/球壳球心的连线与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的示意图;[〇〇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两对开半球形瓦上的外连支线管段的夹角a介于90°和180° 之间的不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俯视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管道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6]结合附图1-7给出的实施例,以下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7]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包括通过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其中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包括:对开的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12贴合在一起形成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其中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12以贴合面形成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为半球壳, 其中开设有第一圆形开孔111以及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112,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112相对于第一圆形开孔111对称,所述第二半球形瓦12为半球壳,其中开设有第二圆形开孔121以及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122,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122相对于第二圆形开孔121对称。
[0028]其中,在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12贴合在一起后,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112与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122分别形成完整的第三圆形开孔13和第四圆形开孔 14,通过第三圆形开孔13和第四圆形开孔14的设置,在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中形成用于容置主管道的通道。[〇〇29]具体装配时,首先在主管道的待引支线点处进行导通处理形成导通孔,例如在主管道中设置开口、断口等,并分别将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贴合在一起对称的预安装在主管道上待引支线点的两侧,然后,分别将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 12之间形成的第三圆形开孔13和第四圆形开孔14焊接至主管道外壁的圆周上,最后将第一圆形开孔111和第二圆形开孔121分别与支线管道连接。具体工作时,主管道中的流体通过导通孔进入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内,然后,通过作为流体出口的第一圆形开孔111和第二圆形开孔121进入支线管道。
[0030]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的设计最好均符合压力容器承压设计要求,其材质例如可以优选压力容器专用钢板等,这里不再赘述。
[0031]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将该管件形成的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焊接至主管道圆周的外壁上,在不断开已有管道的情况下直接包覆主管道,并且两对开球形瓦上可通过第一圆形开孔111和第二圆形开孔121添加支线,即通过预开外连支线的圆孔及管段,可实现主管道单点同时引出两条支线,减小了常规引两条支线的空间和所需的工作量,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装配简便的特点。[〇〇32]需要说明的,当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贴合在一起后,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112和第二半圆形开孔122形成完整的圆孔(即第三圆形开孔13和第四圆形开孔14, 两个圆形孔的直径长度与主管道外径相匹配,且留有焊接间隙。
[00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支线管道的第一圆形开孔111和第二圆形开孔121是沿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的贴合面对称设置的,具体工作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所述第一圆形开孔111和第二圆形开孔121的直径和角度根据具体需要连接的支线管道设置,一般不大于主管道的直径。
[0034]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外侧表面沿所述第一圆形开孔111的圆周线向外延伸并形成用于连接支线的第一管段或短节113,同时,在所述第二半球形瓦12外侧表面沿所述第二圆形开孔121的圆周线向外延伸并形成用于连接支线的第二管段或短节123。 通过第一管段或短节113和第二管段或短节123的设置,可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对外焊接支线管,例如法兰、焊接阀门等支线管。
[0035]具体的,所述第一管段或短节113和第二管段或短节123是分别与第一半球形瓦11 或第二半球形瓦12—体成型的,例如通过热拨成型或冷拔成型的方法加工,因此,其长期在流体冲刷的工作环境下,具有更稳定的机械强度,另外,还保证了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的整体性,且第一半球形瓦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在厚度上考虑了对第一圆形开孔111和第二圆形开孔121的开孔补强,增大了与直线管道之间连接的安全性。[〇〇36]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或短节113的轴线与第一圆形开孔111中心/第一半球形瓦11球壳球心的连线与第一半球形瓦11的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第二管段或短节123的轴线与第二圆形开孔121中心/第二半球形瓦12球壳球心的连线与第二半球形瓦12的半球壳的剖面的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因此,可以实现将第一圆形开孔111与第二圆形开孔121的中心轴线的交角的角度控制在90°与180°之间。 通过对第一圆形开孔111与第二圆形开孔121的中心轴线的交角a角度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增加了与实际多角度引支线需求的匹配度,另外,在抵抗流体冲击时,可以避免管件内的应力集中在某一个方向,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与所述主管道和所述支线管道连接的更加稳定,另外,还可以降低管件内壁在流体冲刷下的材料损耗,从而提升实用新型的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使用寿命。
[0037]另外,如图5-7所示,所述第一半球形瓦11的半球壳内表面向球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主管道支撑板114;所述第二半球形瓦12内的半球壳内表面向球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二主管道支撑板124。第一主管道支撑板114和第二主管道支撑板124分别连接于第一半球形瓦 11和第二半球形瓦12与主管道之间。[〇〇38]其中,第一主管道支撑板114和第二主管道支撑板124均为圆弧线与弦直线构成, 为了方便焊接,因此其圆弧线与所在球瓦的内径相匹配,其弦直线齐平于所在半球瓦的半圆孔边缘,且弦直线与圆弧线交汇预留焊接余量。具体工作时,通过第一主管道支撑板114 和第二主管道支撑板124向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提供的与流体出口方向相反的支撑的作用力,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抵抗流体冲击而将全部应力集中在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与主管道相连接的第三圆形开孔13和第四圆形开孔14的位置,因此,进一步的提高了对开外包球形四通1与主管道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的密封性,另外,还可防止主管道过于悬空。[〇〇39]需要说明的,第一主管道支撑板114和第二主管道支撑板124的材质最好优选易与对开半球瓦焊接的低碳钢。
[0040]另外,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半球形瓦11与主管道之间设置多个与第一主管道支撑板114或在第二半球形瓦12与主管道之间设置多个第二主管道支撑板124,例如在第一半球形瓦11中设置同样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的第三主管道支撑板和第四主管道支撑板,这里对主管道支撑板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0041]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4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增引支线的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开的第一半球形瓦和第二 半球形瓦,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贴合在一起形成对开外包球形四通,其 中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半球形瓦以贴合面形成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为半球 壳,其中开设有第一圆形开孔以及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相对于第一 圆形开孔对称,所述第二半球形瓦也为半球壳,其中开设有第二圆形开孔以及两个第二半 圆形开孔,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相对于第二圆形开孔对称,所述第一半球形瓦和所述第二 半球形瓦贴合在一起后,两个第一半圆形开孔与两个第二半圆形开孔形成完整的第三圆形 开孔和第四圆形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圆形开孔的圆周线向外延伸形 成用于连接支线的第一管段或短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或短节轴线与圆孔中心、球 壳球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半球形瓦的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圆形开孔的圆周线向外延伸形 成用于连接支线的第二管段或短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或短节轴线与圆孔中心、球 壳球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半球瓦的半球壳的剖面夹角最小呈45°、最大呈13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或短节为热拔或冷拔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或短节为热拔或冷拔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球形瓦的半球壳内表面向球 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主管道支撑板;所述第二半球形瓦内的半球壳内表面向球心方向延伸 形成第二主管道支撑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道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主管道 支撑板均为圆弧线与弦直线构成,其圆弧线与球瓦内径相匹配,其弦直线齐平于球瓦半圆 孔边缘,且弦直线与圆弧线交汇预留焊接余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圆形开孔 的中心轴线交角a的角度介于90°与180°之间。
【文档编号】F16L41/08GK205578999SQ201521140852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姜修才, 夏国发, 赵东辉, 陈社鹏, 王建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