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540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枢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枢轴装置,提供一保护机制,在操作转动作业的过程,产生高度位置变化的作用。包括第一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固定轴和组合固定轴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设有组合固定轴的槽孔。以及,固定轴组合有摆臂,摆臂第一头端枢接一偏心轴,摆臂第二头端设置一枢接在第二部件上的副轴。在第二部件的槽孔绕着固定轴朝打开位置转动时,会使副轴带动摆臂以偏心轴为轴支点摆动,迫使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产生高度位置变化;改善现有结构容易于操作显示器打开作业时,显示器碰撞桌面或被其它硬质物刮伤等情形。
【专利说明】
枢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固定轴、偏心轴、摆臂和副轴等部分的组合;在操作转动作业的过程,产生高度位置变化,以建立一保护机制的技术者。
【背景技术】
[0002]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PDA、数字取像机、电子书等,使其盖、显示屏幕或观景窗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6217011号「枢轴定位构件」、及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系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0003]—个有关这类枢轴装置在操作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枢轴装置通常提供显示器可至少转动打开180°的操作型态;因此实务上,经常因使用者操作疏忽或不注意,使显示器撞击到桌面或其它硬质面(或物体),造成显示器损伤或外观被刮伤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0004]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我们发觉它应包括下列的课题:
[0005]1.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枢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可增加它在操作方面的安全效果O
[0006]2.或更进一步,使它的结构设计在操作转动的过程,自动改变显示器的相关高度或位置,以建立一保护机制或安全机制,避免发生像现有操作疏忽或不注意,造成显示器碰撞桌面或其它硬质物等情形。
[0007]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示。
【实用新型内容】
[0008]爰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枢轴装置,在操作转动作业的过程,产生高度位置变化,以建立一保护机制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种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0]第一部件,设置有固定轴;
[0011 ]第二部件,形成有槽孔,组合该固定轴;该槽孔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12]固定轴设置有座,组合一摆臂;以及
[0013]该摆臂具有第一头端、第二头端;第一头端枢接一偏心轴,第二头端枢接一组合在第二部件上的副轴;第二部件转动使副轴带动摆臂以偏心轴为轴支点摆动,而容许固定轴相对移动于槽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产生一高度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改善现有结构容易于操作显示器打开作业时,显示器碰撞桌面或被其它硬质物刮伤等情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显示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固定轴、摆臂、副轴、偏心轴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等部分组合的情形。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固定轴、摆臂、副轴、偏心轴、固定盘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等部分的结构和相关位置情形。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结构组合示意图;描绘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组合显示模块、机体模块,位在0°位置形成闭合型态的结构情形。
[0018]图4是图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也显示了副轴位在导槽第一位置的配合情形。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95°,以及固定轴从槽孔第一位置相对移动到第二位置、副轴从导槽第一位置相对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形。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的配合情形。
[0021]图7是图6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位在180°的(完全)打开位置,距离硬质面、水平基面或桌面形成一设定高度的情形。
[0022]附图标记说明:IO-第一部件;11、21-延伸部;12-轴孔;20-第二部件;22-枢接孔;23-槽孔;24-第一位置;25-第二位置;26-固定孔;27-柱销;30-固定轴;31_头端;32-座;33、34-挡壁;35-凹室;36-连接部;37、38-凹口 ; 39-凹穴;40-偏心轴;41-头端;45-固定盘;46-轴孔;47-偏心孔;50-摆臂;51-第一头端;52-第二头端;53-连接段;54-凹部;55-组合孔;56-枢接孔;60-副轴;61-第一区;62-第二区;63-中间区;70-第一固定板;71、81_导槽;72、82-轴孔;73、83、76、86_第一位置;74、84、77、87_第二位置;75、85_牵引槽;80-第二固定板;90-电子器物;91-机体模块;92-显示模块;95-套环;98-基面;99-扭力模块;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枢轴装置包括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不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可分别装配在一电子器物90(例如,平板计算机)的机体模块91和显示模块92(例如,盖或显示屏幕)上。因此,当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2转动打开或闭合在机体模块91时,该电子器物90的显示模块92会带动第二部件20产生转动的情形。
[0024]图1、图2及图3显示了第一部件10是一板状体结构,(垂直)突出一延伸部11和形成在延伸部11上的固定孔12;固定孔12固定一固定轴30的头端31,使固定轴30形成固定不会转动的型态。固定轴30设置有一座32 ;座32包括两个盘状轮廓的挡壁33、34和位在两个挡壁33、34之间的凹室35。挡壁33、34的直径(或宽度)大于固定轴30的直径;以及,座32的局部区域形成有连接部36,连接两个挡壁33、34。
[0025]在所采的实施例中,两个挡壁33、34朝固定轴30径向分别形成有凹口37、38;对应挡壁凹口 37、38,固定轴30形成有凹穴39,连接挡壁凹口 37、38,用以共同组装一偏心轴40。
[0026]具体来说,两个挡壁33、34之间的凹室35设置有一摆臂50。摆臂50包括第一头端51、第二头端52和连接第一头端51、第二头端52的连接段53;第一头端51、第二头端52的断面积大于连接段53的断面积,使摆臂50在第一头端51和第二头端52之间形成一凹部54。以及,第一头端51设有组合孔55,枢接该偏心轴40,并且容许摆臂50可产生摆动运动。
[0027]也就是说,摆臂第一头端51和偏心轴40配置在座32的凹室35时,偏心轴40被安装在座32的挡壁凹口37、38和固定轴30的凹穴39内,形成固定;但容许摆臂50以偏心轴40为轴支点,让第二头端52产生摆动运动。
[0028]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固定轴30在相邻座32的位置设有一固定盘45;固定盘45具有轴孔46和连接轴孔46的偏心孔47,使轴孔46局部区域连接偏心孔47局部区域,共同形成一类似葫芦轮廓的几何形孔的结构。以及,偏心孔47枢接偏心轴40的一头端41,用以辅助固定偏心轴40。
[0029]图中也显示了摆臂第二头端52设有枢接孔56,枢接一副轴60。副轴60包括第一区61、第二区62和连接第一区61、第二区62的中间区63;中间区63的直径(或宽度)大于第一区61或第二区62的直径(或宽度)。因此,摆臂第二头端52的枢接孔56枢接副轴60的第一区61;以及,使副轴第二区62组合在第二部件20上。
[0030]详细来说,第二部件20是一板状体结构,(垂直)突出一延伸部21;延伸部21设有枢接副轴第二区62的枢接孔22和一组合固定轴30的槽孔23。槽孔23定义有第一位置24和第二位置25,以容许固定轴30可相对移动于第一位置24和第二位置25之间;第一位置24是指第一部件10(或机体模块91)和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位在0°的闭合位置时,固定轴30(组合轴承或套环95)位在槽孔23内的初始位置。第二位置25是指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朝打开位置转动而带动第二部件20的槽孔23移动后,固定轴30相对位在槽孔23内的位置。
[0031]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第二部件延伸部21设有一固定孔26,枢接固定一柱销27。以及,第二部件延伸部21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70和第二固定板80。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80分别设有导槽71、81和轴孔72、82;导槽71、81组合副轴60的第二区62。即,副轴第二区62穿过第一固定板70的导槽71和第二部件延伸部21的枢接孔22,组合在第二固定板80的导槽81上。
[0032]可行的是,导槽71、81定义有第一位置73、83和第二位置74、84;并且,在摆臂50产生摆动运动时,容许副轴60 (或第二区62)相对在导槽第一位置73、83和第二位置74、84之间移动。第一位置73、83是指第一部件10(或机体模块91)和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位在0°的闭合位置时,副轴60(或第二区62)位在导槽71、81内的初始位置。第二位置74、84是指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朝打开位置转动而带动第二部件20和副轴60运动后,副轴60(或第二区62)相对位在导槽71、81内的位置。
[0033]图中也显示了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80的轴孔72、82枢接固定轴30,使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80可响应摆臂50运动而在固定轴30上转动。以及,固定轴30组合第一固定板轴孔72、第二部件槽孔23和第二固定板轴孔82后,组装有扭力模块99,使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达到转动作用力消失时,即形成定位的作用。
[0034]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80还设置有牵引槽75、85,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26的柱销27 ο牵引槽75、85定义有第一位置76、86和第二位置77、87;并且,在第二部件20随显示模块92运动时,容许柱销27相对在牵引槽75、85的第一位置76、86和第二位置77、87之间移动。牵引槽第一位置76、86是指第一部件10(或机体模块91)和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位在0°的闭合位置时,柱销27位在牵引槽75、85内的初始位置。牵引槽第二位置77、87是指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朝打开位置转动而带动第二部件20和柱销27运动后,柱销27相对位在牵引槽75、85内的位置。
[0035]请参考图3、图4,描绘了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分别组合机体模块91、显示模块92,位在0°位置形成闭合型态的结构情形。此时,固定轴30位在第二部件槽孔23的第一位置24;副轴60(或第二区62)位在导槽71、81的第一位置73、83,柱销27位在牵引槽75、85的第一位置76、86。
[0036]请参阅图5,当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92带动第二部件20朝打开位置转动95°时,产生了下列运动:
[0037]1.副轴60随第二部件20运动,使副轴第一区61带动摆臂第二头端52(以第一头端51和偏心轴40为轴支点)产生摆动运动。
[0038]2.槽孔23随第二部件20的转动而运动,使固定轴30从槽孔第一位置24相对移动到槽孔第二位置25。这是因为,第二部件20、副轴60和摆臂50以偏心轴40为轴支点,绕着固定轴30转动时,改变了副轴60和固定轴30之间的位置和轴距;当副轴60和偏心轴40的轴距被设定为固定不变时,为了响应副轴60和固定轴30之间的位置、轴距的改变,迫使摆臂50和副轴60拉动第二部件20移动,而产生固定轴30从槽孔第一位置24相对移动到槽孔第二位置25的情形。
[0039]3.副轴60(或第二区62)也带动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80以固定轴30为支点,而产生转动;并且,副轴第二区62从导槽第一位置73、83相对移动到导槽第二位置74、84。
[0040]4.柱销27响应第二部件20的运动,从牵引槽第一位置76、86相对移动到牵引槽第二位置 77、87。
[0041 ]请参考图6、图7,当显示模块92带动第二部件20朝(完全)打开位置转动180°时,摆臂凹部54会被座32的连接部36阻挡,使显示模块92、第二部件20无法再转动,形成确实的定位作用,避免显示模块92过度转动,碰撞基面98、硬质面、桌面或其类似物。
[0042]图7特别显示出该显示模块92因为摆臂50和副轴60拉动第二部件20移动,而产生固定轴30从槽孔第一位置24相对移动到槽孔第二位置25(副轴第二区62从导槽第一位置73、83相对移动到导槽第二位置74、84;柱销27从牵引槽第一位置76、86相对移动到牵引槽第二位置77、87),迫使显示模块92和基面98之间产生一安全距离或一设定高度H的情形。
[0043]可了解的是,显示模块92和基面98之间的安全距离或高度H设定,约等于固定轴30在槽孔23(第一位置24和第二位置25)内的移动距离或等于副轴第二区62在导槽71、81(第一位置73、83和第二位置74、84)内的移动距离。
[0044]代表性的来说,这枢轴装置在具备有操作转动和定位作用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优点:
[0045]1.该枢轴和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使其不同于现有者和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例如,第一部件10设置固定轴30,配合第二部件20设槽孔23组合固定轴30,并且容许固定轴30相对移动于槽孔第一位置24和第二位置25之间;固定轴30设置座32,座32形成凹室35组合摆臂50,摆臂第一头端51枢接偏心轴40,使摆臂第二头端52可产生摆动运动;座32形成凹口 37、38,配合固定轴30的凹穴39、配装在固定轴30的固定盘45设偏心孔47,共同组装偏心轴40 ;第二部件20枢接副轴60,使副轴60响应第二部件20的运动,而带动摆臂50;座32形成连接部36,配合摆臂50的凹部54,来限制摆臂50、第二部件20(或显示模块92)的运动范围;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80分别设置组合固定轴30的轴孔72、82和导槽71、81,以容许副轴60在导槽71、81的第一位置73、83和第二位置74、84之间相对移动;第二部件20枢接柱销27,使柱销27随第二部件20运动时,在牵引槽75、85的第一位置76、86和第二位置77、87之间对移动等部分;实质上,已明显有别于旧法,并且增加了在操作方面的安全效果O
[0046]2.特别是,当显示模块92带动第二部件20朝打开位置转动时,使第二部件20、副轴60和摆臂50以偏心轴40为轴支点,绕着固定轴30转动,改变副轴60和固定轴30之间的位置和轴距,迫使摆臂50和副轴60拉动第二部件20移动,让显示模块92自动抬高或上升一安全距离,而与基面98之间产生一设定高度H的作用,使这枢轴装置的结构设计在操作转动的过程,自动改变显示模块92的相关高度或位置,而建立了一个保护机制或安全机制;明显改善了现有操作疏忽或不注意,造成显示器碰撞桌面或其它硬质物、损伤显示器或刮伤显示器外观等情形。
[0047]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设置有固定轴; 第二部件,形成有槽孔,组合该固定轴;该槽孔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固定轴设置有座,组合一摆臂;以及 该摆臂具有第一头端、第二头端;第一头端枢接一偏心轴,第二头端枢接一组合在第二部件上的副轴;第二部件转动使副轴带动摆臂以偏心轴为轴支点摆动,而容许固定轴相对移动于槽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产生一高度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是一板状体结构,突出一延伸部和形成在延伸部上的固定孔; 固定孔固定该固定轴的一头端; 第二部件是一板状体结构,突出一延伸部;该槽孔形成在第二部件延伸部上; 该座包括两个挡壁和位在两个挡壁之间的凹室;该座的局部区域形成有连接部,连接该两个挡壁; 该两个挡壁之间的凹室设置该摆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壁的轮廓呈盘状;挡壁的宽度大于固定轴的直径; 该两个挡壁朝固定轴径向分别形成有凹口,以组装该偏心轴; 摆臂具有连接第一头端、第二头端的连接段;第一头端、第二头端的断面积大于连接段的断面积,使摆臂在第一头端和第二头端之间形成一凹部;以及 第一头端设有组合孔,枢接该偏心轴,以容许摆臂能够产生摆动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形成有凹穴,该凹穴对应该两个挡壁的凹口,并且该凹穴连接该两个挡壁的凹口,共同组装该偏心轴; 摆臂第一头端和偏心轴配置在座的凹室,偏心轴被安装在座的两个挡壁凹口和固定轴的凹穴内,形成固定;以及 容许摆臂以偏心轴为轴支点,让第二头端产生摆动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在相邻座的位置设有一固定盘; 固定盘具有轴孔和连接轴孔的偏心孔,使固定盘轴孔局部区域连接偏心孔局部区域,共同形成一葫芦轮廓的孔的结构;以及偏心孔枢接偏心轴的一头端。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在相邻座的位置设有一固定盘; 固定盘具有轴孔和连接轴孔的偏心孔,使固定盘轴孔局部区域连接偏心孔局部区域,共同形成一葫芦轮廓的孔的结构;以及偏心孔枢接偏心轴的一头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第二头端设有枢接孔,枢接该副轴; 副轴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第一区、第二区的中间区;中间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区、第二区的宽度; 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枢接副轴第二区的枢接孔;以及 摆臂第二头端的枢接孔枢接副轴的第一区;副轴第二区组合在第二部件上。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第二头端设有枢接孔,枢接该副轴; 副轴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第一区、第二区的中间区;中间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区、第二区的宽度; 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枢接副轴第二区的枢接孔;以及 摆臂第二头端的枢接孔枢接副轴的第一区;副轴第二区组合在第二部件上。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第二头端设有枢接孔,枢接该副轴; 副轴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第一区、第二区的中间区;中间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区、第二区的宽度; 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枢接副轴第二区的枢接孔;以及 摆臂第二头端的枢接孔枢接副轴的第一区;副轴第二区组合在第二部件上。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臂第二头端设有枢接孔,枢接该副轴; 副轴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第一区、第二区的中间区;中间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区、第二区的宽度; 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枢接副轴第二区的枢接孔;以及 摆臂第二头端的枢接孔枢接副轴的第一区;副轴第二区组合在第二部件上。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使副轴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使副轴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使副轴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第二区,使副轴第二区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的枢接孔,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第二区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第二区,使副轴第二区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的枢接孔,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第二区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第二区,使副轴第二区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的枢接孔,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第二区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延伸部设有一固定孔,枢接固定一柱销; 第二部件延伸部的两边配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分别设有导槽和轴孔;导槽组合副轴第二区,使副轴第二区穿过第一固定板的导槽和第二部件延伸部的枢接孔,组合在第二固定板的导槽上;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导槽分别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容许副轴第二区相对在上述导槽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轴孔枢接固定轴,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可响应摆臂运动而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还设置有牵引槽,组合上述枢接固定在第二部件固定孔的柱销;上述牵引槽定义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容许柱销相对在牵引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或9或12或14或1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中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 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副轴在导槽内的移动距离。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副轴在导槽内的移动距离。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副轴在导槽内的移动距离。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组装有扭力模块;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组合一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带动第二部件朝打开位置转动180°,显示模块和一基面之间形成一设定高度; 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固定轴在槽孔内的移动距离,所述设定高度等于副轴在导槽内的移动距离。
【文档编号】F16C11/04GK205592273SQ20162014712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徐安赐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