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能提高止回阀的可靠性的阀装置。阀装置具备:形成有将气罐内外连通的填充路(13)的主体(4);用于将供给配管(5)与填充路连结的供给侧接头(6);和设置于填充路、且抑制气罐内部的气体向主体的外部释放的止回阀(16)。止回阀具备止回阀座(83)、通过相对于止回阀座接触或分离而对填充路进行开闭的止回阀体(84)、和规定止回阀座在填充路的位置的定位部件(86)。在主体形成有与填充路连通的安装孔(21),在安装孔安装有供给侧接头、定位部件,从主体的外部侧按照供给侧接头、定位部件的顺序排列。定位部件在第二安装孔(23)安装成即使在未将供给侧接头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2)的状态下也规定止回阀座的位置。
【专利说明】阀装置
[0001]通过引用而将在2013年8月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61761号的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阀装置。
【背景技术】
[0003]以往,在搭载于燃料电池汽车等的气罐(gas tank)设置有阀装置,该阀装置用于控制贮存于罐内部的高压的氢气的供给以及排出。这种阀装置具备:主体,其形成有将气罐内外连通的气体流路;以及阀机构,其控制经由气体流路的氢气的流通。而且,如日本特开2013-29161号公报等所示,借助安装于主体的接头,将从外部设备例如氢气的供给源延伸的配管与上述气体流路连结。
[0004]具体而言,在日本特开2013-29161号公报所记载的阀装置的主体121形成有如图6所示那样供接头122安装的安装孔123。另外,在主体121形成有在安装孔123的底面开口、且将氢气向气罐填充的作为气体流路的填充路124。而且,通过将配管125与接头122连结而将配管125与填充路124连接。
[0005]在填充路124设置有抑制氢气从安装孔123向外部释放的止回阀132。位于安装孔123侧的填充路124的端部具有在安装孔123的底面开口的扩径部133、以及与扩径部133相邻的阀收纳部134。此外,阀收纳部134的内径形成为小于扩径部133的直径、且大于填充路124的其他部分的直径。止回阀132具备在中央形成有阀口 135的阀座136、通过相对于阀座136接触分离而能够对阀口 135以及填充路124进行开闭的阀体137、以及向阀座136侧对阀体137施力的施力部件138。而且,对于止回阀132而言,在未填充氢气时,利用氢气的压力以及施力部件138的作用力向阀座136侧对阀体137施力而使其落座于阀座136,并将阀座136的阀口 135关闭,由此抑制氢气从填充路124释放。
[0006]然而,阀座136与上述扩径部133嵌合,并被设置于接头122的贯通孔141内的插塞142按压于扩径部133与阀收纳部134之间的阶梯面143,由此对该阀座136在填充路124的位置进行规定(固定)。因此,例如在氢气填充以后等,若作业者不慎将接头122从安装孔123拆下,则阀座136的位置有时会错动。其结果,例如阀体137无法可靠地将阀座136的阀口 135关闭,有可能变得无法充分发挥止回阀132的功能,从而要求提高其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止回阀的可靠性的阀装置。
[0008]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阀装置具备:主体,其形成有将气罐内外连通的气体流路;接头,其用于将配管与所述气体流路连接;以及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气体流路,抑制所述气罐的内部的气体向所述主体的外部释放。
[0009]进而,所述阀装置设置于供高压气体贮存的气罐,所述止回阀具有:阀座;阀体,其通过相对于所述阀座接触或分离而对所述气体流路进行开闭;以及定位部件,其对所述阀座在所述气体流路的位置进行规定,
[0010]进而,在所述主体形成有供所述接头与所述定位部件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气体流路连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以后的所述接头以及所述定位部件的排列方式是从所述主体的外部侧朝向所述主体的内部侧按照所述接头、所述定位部件的顺序排列,
[0011]所述定位部件构成为,即使在所述接头未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也能够对所述阀座的所述位置进行规定。
[0012]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定位部件对阀座在气体流路的位置进行规定,所以即使在将接头从安装孔拆下的状态下,也能够不使阀座的位置错动地对其进行保持。因此,例如即使作业者不慎将接头拆下,也能够维持止回阀的功能。
[0013]在上述阀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构成为,安装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定位部件的轴向位置与所述接头的轴向位置形成为在所述安装孔的轴向不重叠。
[0014]此处,假设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万一的状况下车轮等与接头的外周面发生碰撞的情况,能够想到例如接头因该冲击发生变形而在安装孔内倾斜的状态。在这一点上,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接头的轴向位置与定位部件的轴向位置在安装孔的轴向上不重叠,因此,当接头受到冲击而倾斜时,该接头难以对定位部件造成干扰。因此,在较大的冲击作用于接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定位部件在安装孔的位置因与接头发生干扰而错动,从而能够保持阀座的位置。
[0015]在上述阀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式构成为,所述安装孔包括:供所述接头安装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供所述定位部件安装、且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
[0016]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供接头安装的第一安装孔的内周面与供定位部件安装的第二安装孔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阶梯差,因此,即使第一安装孔因车轮等与接头发生碰撞时的冲击而发生变形,其影响也难以波及到第二安装孔。因此,在较大的冲击作用于接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定位部件在第二安装孔的位置因第一安装孔的变形而错动,从而能够保持阀座的位置。
[001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止回阀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通过以下参照相应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明显,其中,例如数字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结构要素,其中,
[0019]图1是阀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0020]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体与供给侧接头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给侧接头的放大剖视图。
[0022]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体与供给侧接头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5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主体与供给侧接头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6是示出现有的主体与供给侧接头的连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阀装置I是安装于贮存有高压(例如70MPa)的氢气的气罐2的安装口 3的装置。阀装置I具备:铝合金制的主体4即阀主体;作为接头的供给侧接头6,其用于连接从氢气的供给源延伸的供给配管5 ;以及送出侧接头8,其用于连接向燃料电池等送出目的地延伸的送出配管7。主体4具有在气罐2的外部配置的扁平箱状的主体部11、以及插入到安装口 3的安装部12。安装部12形成为沿着大致相对于主体部11的底面Ila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下方)延伸的圆柱状。
[0026]在主体部11形成有用于将从供给配管5流入的氢气朝气罐2的内部填充的填充路13、以及用于经由送出配管7将氢气朝燃料电池等送出目的地送出的送出路14。在安装部12形成有连接路15,该连接路15分别与填充路13以及送出路14连接、且在气罐2的内部开口。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填充路13以及连接路15构成将气罐2内外连通的气体流路。在填充路13设置有止回阀16,该止回阀16抑制填充至气罐2的内部的氢气朝主体4以及阀装置I的外部释放,在送出路14设置有电磁阀17,该电磁阀17控制氢气向送出目的地的供给。而且,在阀装置I中,通过将供给配管5与供给侧接头6连结而将供给配管5与填充路13连接,通过将送出配管7与送出侧接头8连结而将送出配管7与送出路14连接。
[0027]接下来,对主体与供给侧接头的连结部分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1的侧面11b,形成有沿着大致相对于侧面Ilb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圆孔状的安装孔21。安装孔21具有在侧面Ilb开口的第一安装孔22、以及相对于第一安装孔22在同轴上相邻的第二安装孔23。第一安装孔22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第二安装孔23的内径。在第一安装孔22以及第二安装孔23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有内螺纹。而且,通过螺合安装的方式将上述供给侧接头6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2,通过螺合安装的方式将后述的定位部件86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3。
[0028]填充路13在主体部11的侧面Ilb附近形成为相对于第一安装孔22以及第二安装孔23在同轴上延伸的直线状,并且在第二安装孔23的底面开口。由此,安装孔21的内部与填充路13连通。而且,在填充路13设置有上述止回阀16。
[0029]首先,对供给侧接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30]供给侧接头6具备圆筒状的接头主体31,并且构成为在沿轴向将接头主体31贯通的贯通孔32内配置有支承部件33、节流阀34、过滤器35、插塞36以及密封部件37。此外,贯通孔32形成为在接头主体3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2的状态下相对于填充路13配置在同轴上。
[0031]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接头主体31具有:把持部41,其被工具等把持;主体侧连结部42,其从把持部41向阀装置的主体4侧(图3中的左侧)突出;以及配管侧连结部43,其从把持部41向供给配管5侧(图3中的右侧)突出。对把持部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进行雕刻,该把持部41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六边形。在主体侧连结部4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安装孔22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在配管侧连结部43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供给配管5的内周面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因此,通过将主体侧连结部42螺合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2,以把持部41以及配管侧连结部43从主体部11的侧面Ilb突出的方式对接头主体31进行安装。
[0032]形成于接头主体31的贯通孔32从配管侧连结部43侧(图3中的右侧)朝向主体侧连结部42按顺序划分为小径孔部46、锥孔部47、大径孔部48以及扩径孔部49。小径孔部46的内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内径,该小径孔部46形成于从配管侧连结部43的端面至把持部41的整个范围。大径孔部48的内径形成为大于小径孔部46的内径、且小于扩径孔部49的内径。而且,大径孔部48形成于从主体侧连结部42的端面至把持部41的靠近配管侧连结部43的位置的整个范围。锥孔部47是将大径孔部48与小径孔部46连接的部分,并且形成为内径随着从小径孔部46朝向大径孔部48而逐渐增大。扩径孔部49的内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内径,该扩径孔部49在主体侧连结部42的端面开口。
[0033]上述支承部件33具有阀室形成部51、柱状部52、管状部53与嵌合部54,并且从配管侧连结部43侧(图3中的右侧)按照上述顺序设置。而且,支承部件33配置于大径孔部48内。阀室形成部51形成为圆筒状,阀室形成部51的外径形成为与大径孔部48的内径大致相等。柱状部52形成为圆柱状,柱状部52的外径形成为小于阀室形成部51的外径。另外,在柱状部52形成有流路55,该流路55沿柱状部52的径向将其贯通、且在阀室形成部51内开口。管状部53形成为圆筒状,管状部53的外径形成为小于柱状部52的外径。另外,在管状部53形成有在其内外贯通的多个长孔56。嵌合部54形成为圆筒状,嵌合部54的外径形成为略小于管状部53的外径。
[0034]节流阀34具备:节流阀体62,其设置为相对于小径孔部46与锥孔部47的边界部分、亦即节流阀座61能够接触分离;以及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63,其向节流阀座61侧对节流阀体62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小径孔部46的锥孔部47侧的开口作为节流阀座61的阀口(节流阀口)发挥功能。而且,节流阀体62以及施力部件63收纳于支承部件33的阀室形成部51内。
[0035]节流阀体62具有阀部64、筒状部65与收纳筒部66,并且从节流阀座61侧(图3中的右侧)按照该顺序设置。阀部64形成为末端随着从筒状部65离开而变细的锥状。阀部64的最大部分处的外径形成为小于大径孔部48的内径、且大于小径孔部46的内径。另夕卜,阀部64的最小部分处的外径形成为小于小径孔部46的内径。而且,在阀部64形成有在其末端部中央以及筒状部65内开口的微小的细微孔67。筒状部65形成为圆筒状,筒状部65的外径形成为小于阀室形成部51的内径。另外,在筒状部65形成有在其内外贯通的多个横孔68。收纳筒部66形成为圆筒状。收纳筒部66的外径形成为与阀室形成部51的内径大致相等,收纳筒部66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筒状部65的外径。而且,在收纳筒部66内,施力部件63在相对于自然长度沿轴向被压缩的状态下被收纳,利用施力部件63向节流阀座61侧对节流阀体62施力。
[0036]过滤器35形成为圆筒状。过滤器35的内径形成为与支承部件33的管状部53的外径大致相等,过滤器35的外径形成为小于大径孔部48的内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35由金属网构成。而且,过滤器35在其轴向两侧分别配置有圆环状的衬垫71的状态下,以与管状部53的长孔56在径向上对置的方式与管状部53的外周嵌合。
[0037]插塞36形成为圆环状。插塞36的内径形成为与嵌合部54的外径大致相等,插塞36的外径形成为与贯通孔32的大径孔部48的内径大致相等。插塞36在对设置于过滤器35的轴向两侧的各衬垫71进行压缩的状态下与嵌合部54的外周嵌合。
[0038]密封部件37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密封部件37形成为圆环状,并且与扩径孔部49嵌合。而且,在接头主体31以及供给侧接头6被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2的状态下,密封部件37被夹入到该接头主体31与主体部11之间。由此,密封部件37分别与接头主体31以及主体部11密接,并且以气密的方式将接头主体31与主体部11 (以及安装孔21)之间密封。
[0039]接下来,对止回阀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的下半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填充路13的安装孔21的底部形成有在第二安装孔23的底面开口的扩径部81、以及与扩径部81相邻的阀收纳部82。阀收纳部82的内径形成为小于扩径部81的直径、且大于填充路13的其他部分的直径。此外,对阀收纳部82的内周面实施防蚀铝处理(alumitetreatment)。
[0040]止回阀16具备作为阀座的止回阀座83、设置为相对于止回阀座83能够接触分离的作为阀体的止回阀体84、以及将止回阀体84向止回阀座83侧按压的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85。进而,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6具备对止回阀座83在填充路13、即气体流路的位置进行规定的定位部件86。
[0041]止回阀座83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止回阀座83形成为圆环状,在止回阀座83的中央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止回阀口 87。而且,止回阀座83与扩径部81嵌合。此外,止回阀口 87形成为在止回阀座83与扩径部81嵌合的状态下相对于填充路13配置在同轴上。
[0042]止回阀体84由不锈钢构成。止回阀体84具有封闭部91、小径筒部92、大径筒部93与支承部94,并且从止回阀座83侧(图2中的右侧)按照该顺序设置。封闭部91形成为末端随着从小径筒部92离开而变细的锥状。小径筒部92、大径筒部93以及支承部94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封闭部91的最大部分处的外径形成为小于阀收纳部82的内径、且大于止回阀座83的止回阀口 87的内径。另外,封闭部91的最小部分处的外径形成为小于止回阀口 87的内径。而且,止回阀体84形成为,因封闭部91的末端插入到止回阀口 87内并落座于止回阀座83而将止回阀口 87封闭,因封闭部91的末端与止回阀座83分离而将止回阀口 87打开。即,因止回阀体84相对于止回阀座83接触分离而对填充路13 (气体流路)进行开闭。
[0043]小径筒部92的外径形成为小于阀收纳部82的内径。另外,在小径筒部92形成有在其内外贯通的多个横孔95。大径筒部93的外径形成为与阀收纳部82的内径大致相等。支承部94的外径形成为略小于大径筒部93的外径。
[0044]施力部件85的止回阀座83侧的端部安装于止回阀体84的支承部94的外周。施力部件85在从自然长度沿轴向被压缩的状态下与止回阀体84 —起收纳于阀收纳部82。由此,利用施力部件85向止回阀座83侧对止回阀体84进行按压。
[0045]定位部件86大致形成为圆筒状。在定位部件86的外周形成有与第二安装孔23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另外,在定位部件86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连通孔97。连通孔97形成为在定位部件86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3的状态下相对于填充路13配置于同轴上。而且,填充路13与供给侧接头6 (接头主体31)的贯通孔32经由连通孔97连通。这样,供给侧接头6以及定位部件86相对于安装孔21 (其包含第一安装孔22以及第二安装孔23)安装在同轴上,并且从主体4的主体部11的供给配管侧、即从侧面Ilb侧按照供给侧接头6、定位部件86的顺序对这些部件进行配置。
[0046]另外,定位部件86的沿着轴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第二安装孔23的深度(图2中的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由此,定位部件86在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3的状态下不向第一安装孔22内突出。S卩,定位部件86形成为在安装孔21的轴向上与供给侧接头6不重叠,即,形成为定位部件86的轴向位置与供给侧接头6的轴向位置在安装孔21的轴向(深度方向)上不重叠。
[0047]而且,定位部件86在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3的状态下将与扩径部81嵌合的止回阀座83按压于扩径部81与阀收纳部82的阶梯面98,由此对止回阀座83在填充路13(气体流路)的位置进行规定(固定)。即,利用不同于供给侧接头6的定位部件86规定止回阀座83在填充路13的位置,即使在供给侧接头6安装于安装孔21的状态下,定位部件86也能够规定止回阀座83在填充路13的位置。另外,止回阀座83夹入到定位部件86与主体部11(扩径部81)之间。由此,止回阀座83分别与主体部11以及定位部件86密接,并且以气密的方式将主体部11与定位部件86之间密封。
[0048]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将氢气填充于气罐2的情况下,将供给配管5与供给侧接头6连接而送入氢气(参照图2)。此时,节流阀34的节流阀体62借助氢气的压力克服施力部件63的作用力而向主体4侧移动,并与节流阀座61分离。由此,大量的氢气经由小径孔部46流入到支承部件33的阀室形成部51内。流入到阀室形成部51内的氢气经由形成于节流阀体62的横孔68、形成于支承部件33的柱状部52的流路55、过滤器35、形成于管状部53的长孔56、定位部件86的连通孔97而流入到填充路13内。而且,止回阀16的止回阀体84借助氢气的压力克服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而向填充路13的内部侧移动,并且与止回阀座83分离。由此,氢气流入到阀收纳部82内,并且从止回阀体84的横孔95通过止回阀体84内,由此将氢气填充于气罐2的内部。
[0049]另一方面,在不对气罐2填充氢气的情况下,止回阀体84因气罐2以及填充路13内的氢气的压力与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而被朝止回阀座83侧施力,从而落座于止回阀座83。由此,将止回阀座83的止回阀口 87封闭,抑制气罐2的内部的氢气向主体4的外部释放。另外,节流阀体62借助施力部件63的作用力而落座于节流阀座61。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在节流阀体62形成有细微孔67,所以即使在节流阀体62处于落座的状态下,也不会完全切断氢气的流通,而是作为能够使微量的氢气从大径孔部48向小径孔部46流通的过流防止阀发挥功能。因此,例如在止回阀体84受到损伤等情况下,通过经由节流阀34将微量的氢气向外部释放,作业者能够检测到阀装置I的异常、尤其是止回阀16的异常。
[0050]此处,假设在氢气填充以后等时作业者不慎从安装孔21拆下供给侧接头6 (其包括接头主体31)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定位部件86保持螺合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3的状态,所以仍能够保持止回阀座83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因止回阀座83的位置错动而使得止回阀体84无法可靠地将止回阀口 87封闭、或者止回阀座83与主体部11以及定位部件86的密接状态破坏,从而能够维持止回阀16的功能。
[0051]另外,假设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状况下车轮等从与其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与供给侧接头6的外周面发生碰撞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考虑因车轮等碰撞的冲击而例如形成为供给侧接头6发生变形并在第一安装孔22内倾斜的状态。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I中,由于供给侧接头6的轴向位置与定位部件86的轴向位置在安装孔21的轴向上不重叠,所以即使在供给侧接头6受到冲击而发生倾斜的情况下,该供给侧接头6也难以对定位部件86造成干扰。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I中,如上所述,第二安装孔23形成为内径小于第一安装孔22的内径,且在第一安装孔22的内周面与第二安装孔23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阶梯差,因此,即使第一安装孔22因冲击而发生变形,该变形的影响也难以波及到第二安装孔23。因此,即使在较大的冲击作用于供给侧接头6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定位部件86相对于第二安装孔23的位置发生错动。
[0052]接下来,根据附图对阀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相同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53]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孔21的内径形成为在其轴向(深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大致恒定。在安装孔21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而且,通过将供给侧接头6的接头主体31以及定位部件86分别螺合安装于内螺纹而将它们安装于安装孔21。
[0054]接头主体31具有从主体侧连结部42进一步突出的圆筒状的突出部101。突出部101的外径形成为小于主体侧连结部42的外径。此外,接头主体31的贯通孔32不具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扩径孔部49。
[0055]定位部件86形成为使得底部与圆筒部相匹配的形状。在定位部件86的圆筒部103的外周形成有与安装孔21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圆筒部103的内径形成为与接头主体31的突出部101的外径大致相等,在圆筒部103内插入有突出部101。即,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86形成为在安装孔21的轴向上与供给侧接头6重叠,即,形成为定位部件86的轴向位置与供给侧接头6的轴向位置在安装孔21的轴向上重叠。在定位部件86的底部105形成有沿其轴向贯通的连通孔106。连通孔106形成为在定位部件86安装于安装孔21的状态下相对于填充路13配置在同轴上。
[0056]插塞36具有插入部111、以及相对于插入部111形成于定位部件86侧的凸缘部112。在插塞36的中央形成有沿其轴向贯通的轴孔113。插入部111的外径形成为与接头主体31的大径孔部48的内径大致相等。另外,在插入部111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状槽114,在环状槽114安装有O型环115以及支承环(back up ring) 116。由此,以气密的方式将插塞36与接头主体31之间密封。凸缘部112的外径形成为与定位部件86的圆筒部103的内径大致相等,并且凸缘部112与接头主体31的突出部101在轴向上对置。在轴孔113的凸缘部112侧的端部(图4中的左端部),形成有具有内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内径的扩径孔部117。在扩径孔部117嵌合有密封部件37。
[0057]在接头主体31安装于安装孔21的状态下,突出部101对凸缘部112进行按压,由此将密封部件37夹入到插塞36与定位部件86之间。由此,密封部件37分别与插塞36以及定位部件86密接,并且以气密的方式将定位部件86与插塞36之间密封。
[0058]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起到以下效果。S卩,由于利用不同于供给侧接头6的定位部件86对止回阀座83在填充路13、尤其是在扩径部81的位置进行规定,所以,即便例如作业者不慎将供给侧接头6拆下,也能够保持止回阀座83的位置,从而能够维持止回阀16的功能。此外,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而言,还能够以将其适当地变更后的以下方式来实施。
[0059]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为安装孔21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安装孔22以及第二安装孔23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安装孔21的内径形成为在其深度方向(轴向)的整个范围大致恒定。
[0060]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止回阀16具有不同于定位部件86的圆环状的止回阀座83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利用聚酰亚胺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定位部件86,并且通过止回阀体84相对于定位部件86接触分离而对定位部件86的连通孔97(止回阀口)进行开闭。即,也可以使定位部件86兼具作为止回阀座的功能。同样地,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定位部件86兼具作为止回阀座的功能。
[0061]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由黄铜、铜合金等可弹性变形的软质金属构成定位部件86。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由软质金属构成止回阀座83以及密封部件37。
[006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螺合安装的方式将接头主体31以及定位部件86安装于安装孔21 (其包括第一安装孔22以及第二安装孔2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压入的方式将接头主体31以及定位部件86安装于安装孔21。
[006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供给侧接头6在内部不具有节流阀34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螺旋弹簧用作施力部件63、85,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盘簧、弹性体等。进而,在能够利用氢气的压力向止回阀座83侧对止回阀体84施力的情况下、以及在能够利用氢气的压力向节流阀座61侧对节流阀体62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施力部件。
[006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阀装置I安装于供氢气贮存的气罐2,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安装于供氢气以外的气体贮存的气罐。
【权利要求】
1.一种阀装置,其包括: 主体,其形成有将气罐内外连通的气体流路; 接头,其用于将配管与所述气体流路连接;以及 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气体流路,抑制所述气罐的内部的气体向所述主体的外部释放, 所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阀装置设置于供高压气体贮存的气罐, 所述止回阀具有:阀座;阀体,其通过相对于所述阀座接触或分离而对所述气体流路进行开闭;以及定位部件,其对所述阀座在所述气体流路的位置进行规定, 进而,在所述主体形成有供所述接头与所述定位部件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气体流路连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以后的所述接头以及所述定位部件的排列方式是从所述主体的外部侧朝向所述主体的内部侧按照所述接头、所述定位部件的顺序排列, 所述定位部件构成为,即使在所述接头未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也能够对所述阀座的所述位置进行规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定位部件的轴向位置与所述接头的轴向位置形成为在所述安装孔的轴向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包括:供所述接头安装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供所述定位部件安装、且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内的所述气体流路端部形成有作为收纳所述止回阀的阀体的孔的阀收纳部、以及作为收纳所述阀座的孔的扩径部, 扩径部在所述接头侧与阀收纳部相邻,扩径部的内径大于阀收纳部的内径, 所述阀座形成为环状,利用所述定位部件将所述阀座按压于扩径部与阀收纳部之间的阶梯面,由此对所述阀座在所述气体流路的位置进行规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以及所述定位部件分别螺合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由弹性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阀座形成为一体。
【文档编号】F17C13/04GK104344214SQ201410350629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嶋稔彦, 中村昭夫, 高桥宪二, 稻木秀介, 日置健太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