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灌装机。
背景技术:
市面常用的灌装机包括常压灌装机和压力灌装机。
常压灌装机是在大气压力下靠液体自重进行灌装。这类灌装机又分为定时灌装和定容灌装两种,只适用于灌装低粘度不含气体的液体。此类灌装机的不足之处在于灌装中高粘度产品时,灌装速度低。
压力灌装机是在高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灌装,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贮液缸内的压力与瓶中的压力相等,靠液体自重流入瓶中而灌装,称为等压灌装;另一种是贮液缸内的压力高于瓶中的压力,液体靠压差流入瓶内,高速生产线多采用这种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采用对物料液面加压,使得料液压力与大气压力产生压差,利用压差灌装。
由于存在加压,对于承装料液的容器密封性,耐压性要求较高。通常承装料液的罐体越大,它的耐压要求就越高。
由于使用加压,那么对加压气体的要求就很高,尤其是食品行业,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并且可以保证灌装速度以及保证食品安全无污染的负压灌装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压灌装机,包括负压组件、贮液箱、负压腔和排气管;其中,所述负压腔架设于所述贮液箱内,所述负压腔架设于所述贮液箱内,所述负压组件通过负压总管与所述负压腔相连通;
所述贮液箱的底部设有多个输液孔;每一个所述输液孔上均设有与产品瓶子相连接的灌装头;
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灌装头与外接产品瓶子内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负压组件包括气液分离罐和真空泵;
所述真空泵架设于所述气液分离罐内;所述真空泵与所述负压总管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产品回收泵;所述产品回收泵的入料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相连通;所述产品回收泵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贮液箱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罐内预设有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负压腔焊接于所述贮液箱上端面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一根进料管,所述进料管插设于所述贮液箱上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料管贯穿所述负压腔连通外界和所述贮液箱内室。
优选的,所述灌装头上预设有灌装阀和液位感应器;所述贮液箱内预设有液位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灌装负压机采用对外界产品瓶子内部抽真空的方式,从而使得瓶子内腔相对贮液箱内腔产生负压,大大增加的灌装速度;同时负压环境不同于加压的环境,对产品本身没有任何的污染,保证食品的安全。
对于瓶子内灌注的高于指定液位的液体产量,可以通过负压组件吸出,保证产品的制作品质,并且十分的方便。
针对负压组件回收的液体产品,被吸附至气液分离罐,通过产品回收泵充分排入贮液箱内,避免原料的浪费,响应节约环保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负压灌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负压灌装机中负压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压灌装机,包括负压组件1、贮液箱2、负压腔3和排气管4;其中,负压腔3架设于贮液箱2内,负压腔3架设于贮液箱2内,负压组件1通过负压总管8与负压腔3相连通;贮液箱2的底部设有多个输液孔;每一个输液孔上均设有与产品瓶子相连接的灌装头6;排气管4的一端与负压腔3相连通;排气管4的另一端穿过灌装头6与外接产品瓶子内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组件1包括气液分离罐11和真空泵12;真空泵12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罐11相连;气液分离罐11与负压总管8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产品回收泵7;产品回收泵7的入料端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罐11相连通;产品回收泵7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贮液箱2的内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罐11内预设有液位计。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腔3焊接于贮液箱2上端面的中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根进料管5,进料管5插设于贮液箱2上端面的中心位置;进料管5贯穿负压腔3连通外界和贮液箱2内室。
中心位置的设计,使得该负压结构便于实用与旋转类灌装机,负压腔3腔与减料管之间可以通过动静环来斜接,保证负压腔3的跟随贮液箱2真题旋转完成工业化注料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负压腔3内部整体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灌装头6上预设有灌装阀9和液位感应器;贮液箱2内预设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先通过进料管5将液体产品进料至贮液箱2内,当贮液箱2内的液位计感应到产品注入到指定的量后,停止产品的继续注入;进料结束后,打开真空泵12,真空泵12将负压腔3抽真空,随即通过排气管4将产品瓶子内部一并抽真空,此时,产品内腔相对贮液箱2内部产生负压,此时,打开灌装头6上的灌装阀9,液体通过自身的重力以及瓶子内部的负压,迅速被灌装至瓶子内部,当灌装头6上的液位感应器感应到产品注入到瓶子内指定的刻度线后,立即关闭灌装阀9;由于关闭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向瓶子内多灌注的液体,通过负压腔3自身的负压被重新吸附至负压腔3内,随后通过负压总管8进入气液分离罐11内。
当气液分离罐11内的液位计感应到内部液体达到一定的量后,此时通过产品回收泵7,将液体产品吸出回收至贮液箱2内。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组件、贮液箱、负压腔和排气管;其中,所述负压腔架设于所述贮液箱内,所述负压组件通过负压总管与所述负压腔相连通;
所述贮液箱的底部设有多个输液孔;每一个所述输液孔上均设有与产品瓶子相连接的灌装头;
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灌装头与外接产品瓶子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组件包括气液分离罐和真空泵;
所述真空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罐与所述负压总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品回收泵;所述产品回收泵的入料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相连通;所述产品回收泵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贮液箱的内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罐内预设有液位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腔焊接于所述贮液箱上端面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根进料管,所述进料管插设于所述贮液箱上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料管贯穿所述负压腔连通外界和所述贮液箱内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头上预设有灌装阀和液位感应器;所述贮液箱内预设有液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