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缓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5324发布日期:2021-07-20 16:2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冷却液缓冲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
属于余热回收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液缓冲罐。



背景技术:

冷却液用途较为广泛,其可通过直供或者罐体预装泵送的装置对易发热的单元进行冷却降温以及余热回收,但是为了降低冷却液在泵送过程中对后续管道的冲击,需要在直供管路或预装泵送罐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液缓冲罐,冷却液缓冲罐能够降低直供管路或者泵送过程中冷却液的压力,保证后续冷却管路或者以此为基础的余热回收管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合理设置冷却液缓冲罐就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缓冲罐,其能够实现冷却液因泵送或直供所产生的压力对冷却管路或余热回收管路的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液缓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体、内筒体,内筒体固定于外筒体的外筒筒底上,且外筒体的周向内表面与内筒体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留有供螺旋板安装的间隙,螺旋板的两侧均固定在外筒体、内筒体上且在外筒体、内筒体之间形成螺旋上升通道;所述螺旋上升通道在外筒体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螺旋上升通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所述的内筒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锥形布液板,内筒体在外筒筒底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与内筒体连通。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筒体的顶面低于外筒体,外筒体的顶面固定有盖体。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锥形布液板通过布液板环体固定于内筒体的周向内表面,所述锥形布液板上分布有若干布液孔。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锥形布液板的顶面为与外筒筒底平行的布液顶板。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筒筒底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上加工有螺栓孔。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液管通过管体固定架固定于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冷却液因泵送或直供所产生的压力对冷却管路或余热回收管路的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筒体加强筋;3、外筒体;4、外筒筒底;5、出液管;6、管体固定架;7、底座;8、进液管;9、螺旋板;10、内筒体;11、锥形布液板;12、布液孔;13、布液顶板;14、布液板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下述段落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表述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冷却液缓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体3、内筒体10,内筒体10固定于外筒体3的外筒筒底4上,且外筒体3的周向内表面与内筒体10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留有供螺旋板9安装的间隙,螺旋板9的两侧均固定在外筒体3、内筒体10上且在外筒体3、内筒体10之间形成螺旋上升通道;所述螺旋上升通道在外筒体3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8,螺旋上升通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10;所述的内筒体10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锥形布液板11,内筒体10在外筒筒底4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出液管5,出液管5与内筒体10连通。

实施例2

一种冷却液缓冲罐,其中所述的内筒体10的顶面低于外筒体3,外筒体3的顶面固定有盖体1;所述锥形布液板11通过布液板环体14固定于内筒体10的周向内表面,所述锥形布液板11上分布有若干布液孔12;所述锥形布液板11的顶面为与外筒筒底4平行的布液顶板13;所述外筒筒底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7,底座7上加工有螺栓孔;所述出液管5通过管体固定架6固定于底座7上。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罐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体10、外筒体3,内筒体10固定于外筒体3的外筒筒体4上,外筒体3周向内表面与内筒体10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该间隙内设置有螺旋板9构成的螺旋上升通道。螺旋板9的内外两侧均固定在外筒体3周向内表面、内筒体10的周向外表面上,形成供液体流通的上升通道。当冷却液从进液管8进入到螺旋上升通道后,随着螺旋板9向上运动,直至通过内筒体10的端面进入到内筒体10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筒体10从上至下设置有多级锥形布液板11,锥形布液板11用于实现螺旋上升通道送入液体的分布,降低液体本身的供给压力。所述的锥形布液板11上分布有若干布液孔12,所述锥形布液板11的顶面为布液顶板13,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为了便于展示将布液顶板13进行了放大,其实际直径小于进液管8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锥形布液板11的底部外边沿固定有布液板环体14,布液板环体14固定在内筒体10的周向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液体经过多级锥形布液板11后进入到外筒筒底4连接的出液管5中,所述的出液管5可通过管体固定架6固定在底座7上。底座7固定于外筒筒底4上,也可通过筒体加强筋2分别与外筒体3、外筒筒底4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加强筋2的底部与底座7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筒体3的外表面应当覆盖有保温棉。

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液缓冲罐,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体(3)、内筒体(10),内筒体(10)固定于外筒体(3)的外筒筒底(4)上,且外筒体(3)的周向内表面与内筒体(10)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留有供螺旋板(9)安装的间隙,螺旋板(9)的两侧均固定在外筒体(3)、内筒体(10)上且在外筒体(3)、内筒体(10)之间形成螺旋上升通道;所述螺旋上升通道在外筒体(3)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8),螺旋上升通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10);所述的内筒体(10)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锥形布液板(11),内筒体(10)在外筒筒底(4)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出液管(5),出液管(5)与内筒体(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0)的顶面低于外筒体(3),外筒体(3)的顶面固定有盖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布液板(11)通过布液板环体(14)固定于内筒体(10)的周向内表面,所述锥形布液板(11)上分布有若干布液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布液板(11)的顶面为与外筒筒底(4)平行的布液顶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筒底(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7),底座(7)上加工有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5)通过管体固定架(6)固定于底座(7)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液缓冲罐,属于余热回收装置领域,用于降低冷却液泵送或直供压力,其罐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体、内筒体,内筒体固定于外筒体的外筒筒底上,且外筒体的周向内表面与内筒体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留有供螺旋板安装的间隙,螺旋板的两侧均固定在外筒体、内筒体上且在外筒体、内筒体之间形成螺旋上升通道;螺旋上升通道在外筒体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螺旋上升通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所述的内筒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锥形布液板,内筒体在外筒筒底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与内筒体连通。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冷却液因泵送或直供所产生的压力对冷却管路或余热回收管路的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贺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东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