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2018发布日期:2021-09-08 02:2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噬菌体灌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


背景技术:

2.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其取决于噬菌体吸附器官和受体菌表面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互补性。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通常在一些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动物的肠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体。
3.然而现有技术对噬菌体溶液进行灌装时常使用正压和负压其中一种方式进行灌装,针对不同的需求,需准备两套灌装设备,较为麻烦,而且现有的灌装设备不具有过滤结构,噬菌体溶液的杂质会被一同灌装入瓶子中,灌装质量较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包括灌装架和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固定安装在灌装架的上侧,所述放置架的上放置若干灌装罐,所述灌装罐上连接进液管和加压进气管,所述灌装架上且位于放置架的下侧固定设置过滤器安装架,所述过滤器安装架上开设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上端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灌装罐的出液口。
6.所述过滤器安装架的两端均安装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穿过过滤器安装架并固定连接负压罩安装架,所述负压罩安装架的下端面安装负压罩,所述负压罩的侧壁连接负压排气管,所述负压罩的内部设有注液管,注液管的上端通过软管连接过滤器的下端出口,所述灌装架的底部设有输送带。
7.优选的,所述过滤器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过滤器插接在安装孔内,并通过螺母螺接在过滤器上。
8.优选的,所述负压罩的下端连接硅胶垫圈,所述硅胶垫圈的上端面设置圆形槽,负压罩的下端卡在圆形槽内,所述硅胶垫圈的下端内侧面设有斜面。
9.优选的,所述注液管穿过负压罩和负压罩安装架,注液管上且位于负压罩的内侧及负压罩安装架的上侧设有螺母。
10.优选的,所述注液管上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防溅板,所述防溅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孔,注液管穿过圆孔。
11.优选的,所述注液管的外径与与圆孔的直径相同。
12.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加压进气管、负压排气管及注液管上均安装电磁阀,所述加压进气管和负压排气管上均安装压力表,所述灌装罐上还设置有泄压阀。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可采用正压和负压两
种灌装方式进行灌装,适用性强,不需要准备两套灌装设备;还设置过滤器,可以过滤灌装的溶液;设有防溅板,在注液管插入灌装瓶时,弹簧18推动防溅板19盖住灌装瓶瓶口,防止灌装瓶内的溶液溅出,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罩及注液管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垫圈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垫圈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灌装架;2、放置架;3、灌装罐;4、进液管;5、加压进气管;6、泄压阀;7、压力表;8、过滤器安装架;9、过滤器;10、伸缩气缸;11、负压罩安装架;12、负压罩;13、负压排气管;14、输送带;15、硅胶垫圈;16、注液管;17、电磁阀;18、弹簧;19、防溅板;20、圆形槽;2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包括灌装架1和放置架2,放置架2固定安装在灌装架1的上侧,放置架2的上放置若干灌装罐3,灌装罐3上连接进液管4和加压进气管5,从进液管4向灌装罐3内输送噬菌体溶液,进液管4连接计量泵,通过计量泵定量输送,灌装架1上且位于放置架2的下侧固定设置过滤器安装架8,过滤器安装架8上开设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过滤器9,过滤器9的上端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灌装罐3的出液口;过滤器9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过滤器9插接在安装孔内,并通过螺母螺接在过滤器9上,过滤器9的上端设置一个较大直径的凸沿,卡在过滤器安装架8的上方,螺母从过滤器9下方拧入,将过滤器9固定。
21.过滤器安装架8的两端均安装伸缩气缸10,伸缩气缸10的输出端穿过过滤器安装架8并固定连接负压罩安装架11,负压罩安装架11的下端面安装负压罩12,负压罩12的侧壁连接负压排气管13,负压罩12的内部设有注液管16,伸缩气缸10伸出带动负压罩安装架11及负压罩12向下移动,负压罩12内的注液管16插入灌装瓶内,便能进行灌装,注液管16的上端通过软管连接过滤器9的下端出口,灌装架1的底部设有输送带14,输送带14将灌装瓶送入,灌装完成再将灌装瓶送出。
22.负压罩12的下端连接硅胶垫圈15,硅胶垫圈15的上端面设置圆形槽20,负压罩12的下端卡在圆形槽20内,硅胶垫圈15的下端内侧面设有斜面21。
23.注液管16穿过负压罩12和负压罩安装架11,注液管16上且位于负压罩12的内侧及负压罩安装架11的上侧设有螺母,注液管16上连接有弹簧18,弹簧18的下端固定连接防溅板19,防溅板19的中间开设有圆孔,注液管16穿过圆孔,注液管16的外径与与圆孔的直径相同,在灌装过程中弹簧18推动防溅板19盖住灌装瓶瓶口,防止灌装瓶内的溶液溅出。
24.进液管4、加压进气管5、负压排气管13及注液管16上均安装电磁阀17,加压进气管5和负压排气管13上均安装压力表7,灌装罐3上还设置有泄压阀6,泄压阀6用于泄压防止内部压力过大。
25.使用正压灌装时,从加压进气管5通入气体,使灌装罐3的内部产生正压,输送带14将灌装瓶送入灌装位置,伸缩气缸10伸出带动负压罩安装架11及负压罩12向下移动,负压罩12内的注液管16插入灌装瓶内,打开注液管16上的电磁阀17,便能进行灌装,正压灌装时,可以将负压罩12拆下。
26.使用负压灌装时,伸缩气缸10伸出带动负压罩安装架11及负压罩12向下移动,负压罩12内的注液管16插入灌装瓶内,负压罩12卡在灌装瓶上端,并通过硅胶垫圈15密封接触,负压排气管13连接抽真空装置,使负压罩12内产生负压,灌装罐3内的噬菌体溶液便被吸入灌装瓶内,完成负压灌装。
2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包括灌装架(1)和放置架(2),所述放置架(2)固定安装在灌装架(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2)的上放置若干灌装罐(3),所述灌装罐(3)上连接进液管(4)和加压进气管(5),所述灌装架(1)上且位于放置架(2)的下侧固定设置过滤器安装架(8),所述过滤器安装架(8)上开设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过滤器(9),所述过滤器(9)的上端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灌装罐(3)的出液口;所述过滤器安装架(8)的两端均安装伸缩气缸(10),所述伸缩气缸(10)的输出端穿过过滤器安装架(8)并固定连接负压罩安装架(11),所述负压罩安装架(11)的下端面安装负压罩(12),所述负压罩(12)的侧壁连接负压排气管(13),所述负压罩(12)的内部设有注液管(16),注液管(16)的上端通过软管连接过滤器(9)的下端出口,所述灌装架(1)的底部设有输送带(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9)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过滤器(9)插接在安装孔内,并通过螺母螺接在过滤器(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罩(12)的下端连接硅胶垫圈(15),所述硅胶垫圈(15)的上端面设置圆形槽(20),负压罩(12)的下端卡在圆形槽(20)内,所述硅胶垫圈(15)的下端内侧面设有斜面(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6)穿过负压罩(12)和负压罩安装架(11),注液管(16)上且位于负压罩(12)的内侧及负压罩安装架(11)的上侧设有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6)上连接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下端固定连接防溅板(19),所述防溅板(19)的中间开设有圆孔,注液管(16)穿过圆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6)的外径与圆孔的直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4)、加压进气管(5)、负压排气管(13)及注液管(16)上均安装电磁阀(17),所述加压进气管(5)和负压排气管(13)上均安装压力表(7),所述灌装罐(3)上还设置有泄压阀(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噬菌体分瓶灌装机,包括灌装架和放置架,放置架的上放置若干灌装罐,灌装罐上连接进液管和加压进气管,灌装架上且位于放置架的下侧固定设置过滤器安装架,安装孔内安装过滤器,过滤器的上端进口通过管道连接灌装罐的出液口。过滤器安装架的两端均安装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穿过过滤器安装架并固定连接负压罩安装架,负压罩安装架的下端面安装负压罩,负压罩的侧壁连接负压排气管,负压罩的内部设有注液管,注液管的上端通过软管连接过滤器的下端出口,灌装架的底部设有输送带。可采用正压和负压两种灌装方式进行灌装,适用性强,不需要准备两套灌装设备;还设置过滤器,可以过滤灌装的溶液。可以过滤灌装的溶液。可以过滤灌装的溶液。


技术研发人员:何四龙 丛郁 徐旭凌 乔欢 肖逍 许文建 丁良 于浩 樊小九 徐天舜 许小康 李涛 华雨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菲吉乐科(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