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2685发布日期:2024-03-25 19:01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水开发油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当海上油田投产初期,在此阶段仅有部分油水井投产,多数开发井及调整井在投产后通过钻完井作业相继投产,在此阶段油井含水率低,注水井数量较少且配注量较低,在此阶段对生产流程将会出现以下三点问题:

2、1)注水泵排量设计为油田全生命周期设计,一般排量较大,在此期间将会出现注水泵排量大与小注水需求的矛盾,注水泵通过自身回流流程回到注水缓冲罐将不断增加注水缓冲罐的罐体温度,导致高温停泵,另外注水泵长期在高扬程低排量工况下运行对泵本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3、2)由于该阶段油井含水率较低,中心处理平台生产分离器(一级分离器)接收物流基本为原油和天然气,处理水量较少,因此生产分离器温度低,脱水效果差,导致外输含水波动较大;

4、3)在此阶段污水系统载荷较小,为保障外输含水及油田注水需求,需要对污水系统进行投用,因此,在此阶段污水系统处理流程调控较为困难。

5、当油田开发到中期,该阶段油田综合含水逐步上升,逐步达到原油乳化反向点附近在此阶段将会生产处理流程带来较大的负担,各级分离器脱水效果将会急剧下降,外输含水上涨,与此同时外输泵的滤网脏堵频繁,对现场增加了较多的工作量。

6、当油田开发到中后期,在此阶段油井综合含水逐步上升,生产污水量及注水量逐步增加,单台注水泵排量无法满足注水需求,需要启动第二台注水泵,在启动第二台注水泵初期,仍会出现注水泵排量远大于注水需求的不匹配现象,导致高温停泵现象。

7、此外,高含蜡、凝点高需要掺水外输的平台,由于原油物性较差含蜡高,凝点高平台,为了确保海管的稳定运行,需要进行掺水外输的井口平台,该类平台一般设计掺水流程,通过掺水泵将地热水增压至外输海管与原油混合进行掺水外输,掺水流程将成为该油田的核心流程,与此同时,其投产初期注水需求量与注水泵设计排量之间矛盾更为突出,利用现有生产流程无法解决注水泵高温停泵,机封刺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包括用于连接注水管汇与生产管汇的管线,所述管线上由注水管汇向生产管汇方向依次设有应急关断阀、第一隔离球阀、流量计、节流阀、第二隔离球阀和第三隔离球阀,所述应急关断阀和第一隔离球阀之间设有第一泄压阀门,所述第二隔离球阀和第三隔离球阀之间设有第二泄压阀门。

4、进一步地,所述节流阀和第二隔离球阀之间设有单流阀。

5、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计选用质量流量计。

6、进一步地,所述节流阀选用笼套式节流阀。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压阀门和第二泄压阀门均选用低点排放阀。

8、进一步地,所述单流阀选用对夹式单流阀。

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将注水管汇的高温高压水源通过节流阀节流降压接入油井生产管汇,与油井生产物流混合一起进入原油处理流程进行提温,提升污水及注水系统流程载荷,保证生产流程安全稳定运行,流程设计中增加了流量计实现精准调控,使用笼套式节流阀可以降低高压节流产生噪音及振动,确保安全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注水管汇与生产管汇的管线,所述管线上由注水管汇向生产管汇方向依次设有应急关断阀、第一隔离球阀、流量计、节流阀、第二隔离球阀和第三隔离球阀,所述应急关断阀和第一隔离球阀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有第一泄压阀门,所述第二隔离球阀和第三隔离球阀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有第二泄压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和第二隔离球阀之间设有单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选用质量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选用笼套式节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阀门和第二泄压阀门均选用低点排放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流阀选用对夹式单流阀。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注水回流生产系统,包括用于连接注水管汇与生产管汇的管线,所述管线上由注水管汇向生产管汇方向依次设有应急关断阀、第一隔离球阀、流量计、节流阀、第二隔离球阀和第三隔离球阀,所述应急关断阀和第一隔离球阀之间设有第一泄压阀门,所述第二隔离球阀和第三隔离球阀之间设有第二泄压阀门。本技术将注水管汇的高温高压水源通过节流阀节流降压接入油井生产管汇,与油井生产物流混合一起进入原油处理流程进行提温,投产初期,提高原油脱水效率,化解污水系统及注水系统大排量设计与低注水需求矛盾;在开发中期,解决原油乳化反相点影响脱水问题,在开发中后期解决注水泵单泵向多泵运转过渡期。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鹏,汤星亮,林兴谊,黄发龙,秦斌,袁勋,王舸,郑云龙,景洪杨,朱俊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