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36452发布日期:2024-06-24 14:2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具体是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1、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是为了保障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安全而研发的一种技术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许多工艺过程需要使用气体,如石油化工、化学制药、燃气供应等行业。然而,由于管道老化、安装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气体泄露可能会造成爆炸、中毒、火灾等重大事故,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气体泄露问题,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应运而生。这些设备通常采用传感器技术,能够监测气体浓度、温度、压力等参数,并通过报警系统实时提醒操作人员。同时,一些高级的设备还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管道气体泄露的预警和远程操作控制。

2、市面上现有的部分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每间隔一端距离放置一个设备,或者在易泄露的地方放置设备,整个过程中人工操作比较繁琐,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管道上进行移动检测的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连接有电池,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套设在管道上,还包括:移动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为所述移动机构提供动力;伸缩组件,其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陀螺仪,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表面,所述陀螺仪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气体泄露检测机构,其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所述气体泄露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气体。

3、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前置电机,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至少四个所述前置电机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前置电机对称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两侧;前置螺纹杆,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前置螺纹杆与所述前置电机固定连接;前置螺纹筒,其与所述前置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前置螺纹筒与前置滚轮转动连接;滑杆,其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另一端滑动连接有套筒。

4、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前置滚轮固定连接。

5、优选地,所述气体泄露检测机构包括:气体泄露检测器,其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第一检测口,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表面,所述第一检测口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检测口与所述气体泄露检测器固定连接;第二检测口,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气体泄露检测器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表面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箱体表面对称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来驱动前置滚轮和后置滚轮在管道上移动,当遇到管道的法兰连接处时,控制前置电机将前置滚轮收纳,第二箱体带动第一箱体越过法兰连接处,然后控制后置电机将后置滚轮收纳,放下前置滚轮,第一箱体带动第二箱体越过法兰连接处,避免人工操作的繁琐和不便,节省了时间,大幅度提高了效率。



技术特征:

1.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连接有电池,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套设在管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前置滚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泄露检测机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表面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箱体表面对称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管道气体泄露检测设备,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连接有电池,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套设在管道上,还包括:移动机构,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伸缩组件;陀螺仪,其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气体泄露检测机构,其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来驱动前置滚轮和后置滚轮在管道上移动,当遇到管道的法兰连接处时,控制前置电机将前置滚轮收纳,第二箱体带动第一箱体越过法兰连接处,然后控制后置电机将后置滚轮收纳,放下前置滚轮,第一箱体带动第二箱体越过法兰连接处,避免人工操作的繁琐和不便,大幅度提高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荻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源泓洲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2
技术公布日:2024/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