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柱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65404发布日期:2024-05-13 12:12阅读:9来源:国知局
加氢柱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氢燃料加注装备,具体涉及一种加氢柱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1、氢能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制氢厂距离加氢站相对较远,目前主要通过管束车将氢气运往加氢站,进而为氢能汽车提供氢能,而加氢柱是将制氢厂制得的氢气加注到管束车内的重要设备,所以,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加氢柱更适合氢能源发展初期的市场。

2、目前,现有加氢柱管路结构中包含多个控制阀门,部分阀门在功能上存在重复或冗余,结构复杂,导致设备检修和操作不便;且现有技术中大多加氢柱管路结构采用多种规格的管径管路,制造及维修成本高,安全性有待提高。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氢柱管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氢柱管路结构复杂,操作、检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对管阀件的合理布局,使加氢柱管路结构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检修方便。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加氢柱管路结构,包括充氢管路、取样管路、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所述充氢管路上依次设有气动阀、过滤器、流量计、第一截止阀、第一单向阀和拉断阀;所述取样管路的进气端连通于所述气动阀前的充氢管路中;所述氮气吹扫管路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截止阀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充氢管路中;所述放散管路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拉断阀之间的充氢管路中;

3、所述氮气吹扫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放散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并列位于管路结构侧部;所述取样管路、过滤器、气动阀位于管路结构整体的底部。

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氢管路为3/4英寸钢管;所述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为3/8英寸钢管。

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氢管路、取样管路、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采用卡套管连接,其拐角处采用直角弯。

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为手动阀。

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断阀位于管路结构整体的顶部。

8、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9、1. 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为手动阀,设置其位置邻近且并列位于管路结构侧部,配合设备外壳使用时,无需打开设备门板即可对所述截止阀进行手动操作,使加氢柱设备操作简单便捷。

10、2. 由于取样管路、过滤器、阀门等合理布局在管路结构的整体的底部,解决了设备结构复杂、检修困难的问题,使得氢气取样、过滤器滤芯更换、阀门检漏等更加方便。

11、3. 充氢管路为自上到下的一条通路,没有因为阀门、压力表位置等消耗过多管路;整个管路结构拐角处采用直角弯,没有异型折弯,方便制作安装,减少人工及物料成本。

12、4.充氢管路为3/4英寸钢管,中间没有变径接头,充装氢气时减少了氢气摩擦热量的产生,氮气吹扫、放散管路为3/8英寸钢管,减少了整个结构管径规格多样性,且其管径小于充氢管路的管径,在进行氮气吹扫置换操作时,能够缓慢的进行操作,提高了设备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氢柱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氢管路、取样管路、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所述充氢管路上依次设有气动阀、过滤器、流量计、第一截止阀、第一单向阀和拉断阀;所述取样管路的进气端连通于所述气动阀前的充氢管路中;所述氮气吹扫管路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截止阀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充氢管路中;所述放散管路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拉断阀之间的充氢管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柱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氢管路为3/4英寸钢管;所述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为3/8英寸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柱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氢管路、取样管路、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采用卡套管连接,其拐角处采用直角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柱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为手动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柱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断阀位于管路结构整体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氢柱管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氢柱管路结构复杂,操作、检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其主要包括充氢管路、取样管路、氮气吹扫管路和放散管路;所述充氢管路上依次设有气动阀、过滤器、流量计、第一截止阀、第一单向阀和拉断阀,所述氮气吹扫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放散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并列位于管路结构侧部;所述取样管路、过滤器、气动阀位于管路结构整体的底部;本申请优化管路布局,整体结构操作简单、检修方便,成本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王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星氢电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4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