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和冷却液加注工装与流程

文档序号:39526736发布日期:2024-09-27 17:0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储能装置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和冷却液加注工装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和冷却液加注工装。


背景技术:

1、随着供电需求日益增长,储能装置中所集成的电池装置的容量和数量也逐渐攀升,储能装置的重量越来越大,造成港口等物流运输中心的装卸能力与储能装置的重量不匹配。

2、受限于港口等物流运输中心的装卸能力,在运输储能装置时,常需先将出厂后的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和电池装置的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排空,使得储能装置的重量降低,待到储能装置运输至目的地(即储能装置的客户所在地)后再加注冷却液。因此,如何为已出厂且运输至目的地后的储能装置加注冷却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和冷却液加注工装,能够适用于为已出厂且运输至目的地后的储能装置加注冷却液。

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包括:

3、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进口端与位于储能装置外的冷却液加注工装的管组的进液管连接,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出口端与管组的出液管连接,进液管、冷却液流道和出液管连接形成注液流道,使得冷却液加注工装中用于盛装冷却液的储液容器、进液管、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和出液管依次串联;其中,待注液件为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或者电池箱;

4、控制冷却液加注工装的驱动器运行,使得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在驱动器的驱动下沿注液流道流动,以能够注入冷却液流道;

5、在注入至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达到预设液量时,控制驱动器停机,将待注液件与管组拆卸分离。

6、本实施例的冷却液加注方法能够应用于为已出厂且运输至目的地后的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和电池箱加注冷却液,且该冷却液加注方法容易实现。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进口端与位于储能装置外的冷却液加注工装的管组的进液管连接,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出口端与管组的出液管连接之前,冷却液加注方法还包括:检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及电池箱的漏液情况,将存在漏液现象的冷却系统或存在漏液现象的电池箱确定为待注液件。

8、利用电池装置不随储能装置的机柜运输的方式将储能装置运送至目的地时,若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和电池箱在运输和现场安装过程中因磕碰等原因而漏液,运用本实施例的冷却液加注方法,在现场可方便的获取到冷却液加注工装为漏液的冷却系统或漏液的电池箱加注冷却液。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存在漏液现象的冷却系统或存在漏液现象的电池箱确定为待注液件之后,冷却液加注方法还包括:

10、确定待注液件的具体漏液部件;

11、在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与冷却液加注工装的管组连接形成注液流道之前,更换具体漏液部件。

12、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漏液情况确定待注液件的具体漏液部件,在注液前可维护具体漏液部件,使得具体漏液部件被更换,以使得注液后的储能装置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操作,降低无效注液的可能。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出口端与管组的出液管连接,包括:将冷却液流道的出口端与出液管的流入端连接,并使出液管的流出端高于待注液件及出液管的流入端。

14、如此设计,出液管内形成自下而上的流路,这样有利于降低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流经出液口后沿出液管流出的可能。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进口端与位于储能装置外的冷却液加注工装的管组的进液管连接,将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出口端与管组的出液管连接之前或之后,还在储能装置外将管组、储液容器以及驱动器组装相连。

16、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对使用场地的限制,以能在安装现场组装冷却液加注工装以对待注液件进行注液。

1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冷却液加注工装,应用于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的任一冷却液加注方法,冷却液加注工装包括:储液容器、管组以及驱动器,储液容器盛有冷却液;管组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进液端与储液容器连通,出液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用于与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进口端处的第一配合端子可拆卸连接;出液管具有流入端和流出端,流入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冷却液流道的出口端处的第二配合端子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配合端子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二配合端子连接的情况下,进液管、冷却液流道与出液管连接形成注液流道;其中,待注液件为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或者为电池箱;

18、驱动器用于驱使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沿注液流道流动,使得冷却液注入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内。

19、本技术中的冷却液加注工装,通过设有储液容器、管组以及驱动器,且管组能够与漏液冷却系统或者漏液电池箱的冷却液流道连接形成注液流道,驱动器能够驱使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沿注液流道流动,使得冷却液注入冷却液流道内,由此可实现为冷却系统或者电池箱加注冷却液。这样,采用冷却液加注工装可为已出厂且运输至目的地后的冷却系统或电池箱加注冷却液。

20、而且,由于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流出端为自由端时,出液管与大气连通,注液过程中冷却液流道与驱动器的输出端之间的压力差的变化小,提高了压差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注液的顺畅性。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中的一者为自密封接头的公端、另一者为自密封接头的母端。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均为自密封接头的公端或者均为自密封接头的母端。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设计成均为自密封接头的公端或母端,加注冷却液时,无需特意区分进液管和出液管,这样有利于提高注液操作的便利性。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管为透明管,出液管上设有刻度线。通过将出液管设计为透明管,且出液管上设有刻度线,使得加注冷却液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观察出液管内冷却液的刻度,以此达到判断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加注液量是否达到预设液量的目的。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液加注工装包括多个管组,多个管组分别用于与多个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管组的进液端与同一储液容器连通,和/或,驱动器用于驱使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同时沿多个管组流动。

25、将冷却液加注工装设计成具有多个管组,以能够同时为多个待注液件加注冷却液。在此基础上,多个管组共用一个储液容器和/或一个驱动器,以能够减少储液容器和/或驱动器的数量,简化冷却液加注工装的结构。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管组的进液端与同一储液容器连通的情况下,冷却液加注工装还包括分配接头,分配接头具有进口和多个出口,进口与储液容器连通,多个出口与多个管组的进液端一一对应连通。

27、通过设置分配接头,使得一个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能够同时输送至多个管组,以为多个待注液件注液。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器为负压驱动单元,负压驱动单元用于设置在出液管的流出端下游,负压驱动单元能够对注液流道进行抽吸,使得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沿注液流道流动。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器为正压驱动单元,正压驱动单元用于设置在进液管的进液端上游,正压驱动单元能够抽取储液容器内的冷却液并输送至进液管内。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组为软管。因软管具有良好的弯曲能力,一方面,管组能够方便的延伸至各个位置,使得该冷却液加注工装能够适用于各类注液场景,适用性高。另一方面,柔性材质的管组在安装场地不容易与其他物体或部件发生干涉。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容器为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容器,透明容器上设有刻度线。

32、通过将储液容器设计为具有刻度线的透明容器,这样也可方便的观察注液过程中储液容器输出的冷却液液量,以此方便的达到判断待注液件的冷却液流道的加注液量是否达到预设液量的目的。

3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