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爆防泄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
背景技术:
1、氨是一种可燃性富氢化合物(nh3),不含碳,完全反应时产生水和氮气,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且其含氢量高、体积能量密度高于液氢,低于甲醇和液化天然气(lng)。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化学性质稳定的无色气体、易液化、易于储存和运输。氨可人工合成,在加热或催化剂作用下易分解成氢气和氮气。
2、氨燃料辛烷值较高,抗爆性能好,应用于发动机上能够增大压缩比,理论上可将发动机热效率提高至60%以上,因此氨燃料被业内人士称为船舶的“理想型”。
3、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氨燃料的水上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船级社(ccs)与2022年启动氨燃料动力船舶相关规范指南制定工作。主要是因为氨燃料具有燃爆性,当因其他可燃物(如燃油)形成的可燃环境,氨的存在会加剧燃爆产生的后果。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相邻且相通的主防爆防泄漏系统和次屏蔽防护系统,以及在主防爆防泄漏系统和次屏蔽防护系统之间设置的氨浓度传感器,主防爆防泄漏系统和次屏蔽防护系统的上方还共同连通有盘设在舱室顶部的喷淋系统,主防爆防泄漏系统中包括有与舱室环境流通的气密通风环。
3、进一步地,主防爆防泄漏系统还包括内部盛放有氨燃料的氨燃料供应罐,氨燃料供应罐远离次屏蔽防护系统的一侧连接有向外供应氨燃料的截止流通管,氨燃料供应罐上连接有截止流通管的罐体壁上配置有参数显示区。
4、进一步地,截止流通管上配备有截止阀,气密通风环配置在截止阀的输送路径后端。
5、进一步地,氨燃料供应罐的底部配置有在外力作用下开/闭流通的燃料转移阀口。
6、进一步地,氨燃料供应罐的顶部法兰连接有可拆卸的双层顶盖。
7、进一步地,次屏蔽防护系统包括多管连通盘设的主泄压管系,主泄压管系的一端通过双连接阀头连通氨浓度传感器,另一端与外部的缓冲罐连通。
8、进一步地,主泄压管系的各个组成管体均为双壁管。
9、进一步地,主泄压管系每根管体的管壁上共同连通有旁通管系。
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通过相邻且相通的主防爆防泄漏系统10和次屏蔽防护系统20为氨燃料的防爆防泄漏提供双区域防护,通过结构设置降低日常使用的泄漏风险,提供应对泄漏的快速处置应对机制,即切断、截止、转移燃料,还通过旁通结构泄压的方式为爆燃的氨燃料提供泄放通道,最大程度保证装置寿命以及所在舱室的安全。
1.一种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且相通的主防爆防泄漏系统(10)和次屏蔽防护系统(20),以及在主防爆防泄漏系统(10)和次屏蔽防护系统(20)之间设置的氨浓度传感器(50),主防爆防泄漏系统(10)和次屏蔽防护系统(20)的上方还共同连通有盘设在舱室顶部的喷淋系统(30),主防爆防泄漏系统(10)中包括有与舱室环境流通的气密通风环(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爆防泄漏系统(10)还包括内部盛放有氨燃料的氨燃料供应罐(11),氨燃料供应罐(11)远离次屏蔽防护系统(20)的一侧连接有向外供应氨燃料的截止流通管(12),氨燃料供应罐(11)上连接有截止流通管(12)的罐体壁上配置有参数显示区(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流通管(12)上配备有截止阀,气密通风环(40)配置在截止阀的输送路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燃料供应罐(11)的底部配置有在外力作用下开/闭流通的燃料转移阀口(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燃料供应罐(11)的顶部法兰连接有可拆卸的双层顶盖(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屏蔽防护系统(20)包括多管连通盘设的主泄压管系(21),主泄压管系(21)的一端通过双连接阀头(22)连通氨浓度传感器(50),另一端与外部的缓冲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泄压管系(21)的各个组成管体均为双壁管(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低压氨燃料防爆防泄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泄压管系(21)每根管体的管壁上共同连通有旁通管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