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2692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MRI (磁共振)感性耦合线圈的移 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MRI中通常采用接收线圈来接收人体发出的射频信号,然后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 处理成像。参阅图1以及图2,目前常用的接收线圈主要采用环形天线的设计电感L1、电 容Cs及Cl串联组成接收线圈10用于接收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传送到所述的电容Cs与 电感Ls组成的失谐回路ll,其中通过与所述的电容Cs、电感Ls并联的二极管Dl的导通与 否来控制所述接收线圈10的工作状态,通过与电容Cs、电感Ls连接的电容Cp调节系统的 匹配;然后所述的射频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Prea^)和扼流圈13被传送到插拔接头30;最后 通过所述的插拔接头30传送到系统40中,所述的系统40在所述的MRI系统中负责数据处理。 图3简单地示出了这种接收线圈的连接方式,接收线圈10用来接收射频信号并与插拔接头 30相连,通过所述的插拔接头30与系统40连接从而将射频信号传送到所述的系统40。然而,上述的接收线圈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所述的插拔接头30 —端与系统40相连, 另一端与所述的接收线圈10以及相应电路相连,使得医生在放置或者定位所述的接收线圈 10以接收病人不同部位的射频信号时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以自由无约束地移动;2)频繁的插 拔使得所述的插拔接头30很容易损坏;3)每个接收线圈10都与一套前置放大器Preamp和扼 流圈13相连,这大大增加了接收线圈的成本,而且与接收线圈相连的扼流圈在极端的情况下 有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伤害。为了解决现有接收线圈的上述问题,Markus Vester等人提出一种感性耦合线圈的设计。 参阅图4,上述的感性耦合线圈在实际的应用中,接收线圈10'设置在病床50上方,用来接 收射频信号;耦合器20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与接收线圈10'相连,所述的部分称为所述的 耦合器20的可移动部分22,所述的可移动部分22包括耦合线圈L2;另一部分固定在病床 50的下方、MRI的外壳上,所述的部分称为耦合线圈的固定部分24,所述的固定部分包括耦 合线圈L4。接收线圈10'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将其传送到所述的耦合器20的可移动部分22; 通过所述的可移动部分22的耦合线圈L2与所述的固定部分24的耦合线圈L4之间的耦合, 所述的射频信号进入所述的耦合器20的固定部分24,并随后被传送到系统40中进行处理。4在上述的感性耦合线圈的连接方式中,接收线圈10'通过耦合器20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耦 合到系统4中,从而取消了图1中所示的传统接收线圈10中的插拔接头30的使用。因此使 得用户不必承担因其损毁而带来的后果和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可移动部分22与所述的接 收线圈10'相连并可随其自由移动,而所述的可移动部分22并不与所述的固定部分24相连, 因此医生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移动所述的接收线圈10'。与所述的固定部分24相连的前置放 大器和扼流圈可以与不同的接收线圈10'配合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由于接收线圈10' 不再与前置放大器和扼流圈相连,保证了病人的安全。要保证上述的接收线圈装置的感性耦合接收线圈的正常工作, 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 耦合线圈L2和L4之间的耦合系数Km。 Km的值越大则回路引起的损耗值越小,在理想情况下 KnFl,这样,所有的信号都没有损失地耦合进系统。为了得到理想的耦合系数Km,需要满足 下述两个条件l)所述的耦合线圈L2、 L4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理想情况下所述的距离为零; 以及2)所述的耦合线圈L2、 L4之间的位置重合度越大越好,理想情况下二者相互平行且正 对。然而,上述Markus Vester等人提出的感性耦合线圈的耦合器20的可移动部分22的耦 合线圈L2和所述的固定部分24的耦合线圈L4只能在很小距离内进行有效的耦合,因此无法 有效地穿透病床50。在其耦合过程中,由于病床50的厚度dl使所述的耦合器20的可移动 部分22的耦合线圈L2和固定部分24的耦合线圈L4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耦合系数Km大大 减小,回路的损耗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而如果把耦合器20的可移动部分22放在病床50的 下面,则需要在病床50上挖很大的槽,而且由于所述的可移动部分22需要与所述的接收线 圈10'相连,因此其在插入及抽出所述的槽的时候对操作造成很大的麻烦。参阅图5,中国专利申请第200610012126. 6号提出一种改进的感性耦合线圈结构,在所 述的可移动部分22的耦合线圈L2和所述的固定部分24的耦合线圈L4之间设置一附加耦合 电路26。所述的附加耦合电路26包括分别与所述的可移动部分22的耦合线圈L2以及所述 的固定部分24的耦合线圈L4相耦合的耦合线圈L2' 、 L3。所述的附加耦合电路26的耦合 线圈L2, 、 L3分别设置在病床50的上、下方,二者之间通过电缆相连。通过耦合线圈L2与 L2',以及耦合线圈L3与L4的分别耦合,其中,L2与L2'之间的距离d2,以及耦合线圈 L3与L4之间的距离d3可以设置的非常小,从而得到满意的耦合系数Km,这使得Markus Vester 等人提出的耦合线圈L2和L4之间的耦合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所述中国专利申请第200610012126.6号很好地满足了上述提及的欲得到理想的耦合系数Km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在MRI实际工作过程中,放置好接收线圈后,医 生将移动病床使待检者及接收线圈进入成像区域。为得到不同部位的图像,医生需要任意移 动病床,从而使特定的待检部位处于成像区。由于耦合线圈L3安装在病床的底部并随着病床 移动,而L4固定在外壳内表面,因此任意移动病床后不可能保证所述的耦合线圈L3与所述 的耦合线圈L4完全正对,从而影响二者之间的耦合系数Km,无法满足欲得到理想的耦合系 数Km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用来任意调整MRI 耦合线圈间的位置重合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 对相互耦合以传输信号的耦合线圈,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中的一个耦合线圈设置在 一病床的一个表面,所述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的病床平 行并且可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平台,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中的另一个耦合线圈设置 在所述的移动平台上并且与设置在所述的病床上的耦合线圈相对。当所述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两对耦合线圈时,设每一耦合 线圈的宽度为X、相邻两对耦合线圈之间的距离为Y,所述的移动平台相对于所述的病床的最 大的移动距离大于等于X/2+Y/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移动平台由一丝杠-丝母传动副进行驱动,其中丝母设置 在所述的移动平台上,丝杠设置在一固定于一MRI外壳的底座上。采用一电机驱动所述的丝 杠转动,通过所述的丝杠和所述的丝母配合来驱动所述的移动平台直线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的移动平台上设置滚轮,通过所述的滚轮在一 MRI外壳 上滚动来实现所述的移动平台的移动。所述的MRI外壳上、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挡块来 限制所述的移动平台的移动范围。所述的移动平台的一端与一所述的挡块之间设置拉簧,所 述的移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朝向所述病床突伸的一活动销;所述的病床上固定至少一朝向所 述的移动平台突伸的插脚;当所述的活动销与所述的插脚相抵靠时,所述的移动平台在所述 的拉簧的拉紧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的病床的相对位置不变。当病床由于检测的需要处于不同的位置时,通过移动所述的移动平台便可以使设置在移 动平台上的耦合线圈与固定在所述的病床上的耦合线圏完全平行正对,从而取得最佳的耦合效果,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耦合线圈与相邻的其它耦合线圈的耦合,保证了感性耦合接收线 圈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得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得到任意部位的高质量图像。


图1是使用插拔接头连接系统的现有接收线圈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的逻辑示意框图;图3是图2的简化的逻辑示意框图;图4是由Markus Vester等人提出的使用耦合器将射频信号耦合到系统的感性耦合线園 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中国专利申请第200610012126. 6号使用附加耦合电路来克服耦合距离问题的感性 耦合线圈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所述的用 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移动平台上的耦合线 圈;图7是本发明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所述的移动平台采用电机进行驱动;以及图8至图11是本发明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 图,其中所述的移动平台采用弹簧进行驱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6,本发明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耦合以传输 信号的耦合线圈L3、 L4,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L3、 L4中的一个耦合线圈L3设置在 一病床50的一个表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还包 括一与所述的病床50平行并且可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平台200,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 圈L3、 L4中的另一个耦合线圈L4设置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上并且与设置在所述的病床50 上的耦合线圈L3相对。如图6所示,病床50的一个表面上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所述的耦合线圈L3, 另一个表面上对应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通过电缆与所述的耦合线圈L3相连的耦合线圏 L2'。 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接收线圈10'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耦合线圈L2相连。所述的耦合线圈L2与所述的耦合线圈L2'相耦合来传输所述的接收线圈10'接收到的信号。所述 的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耦合线圈L3,所述的耦合线圈L3与所述的耦合线圈L4相耦合来传输 所述的信号。所述的耦合线圈L4进一步与MRI系统相连来对所述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对应所述的病床50上设置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所述的耦合线圈L3,所述的移动平台 200上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所述的耦合线圏L4。所述的移动平台200可在一个MRI外壳 100上移动。通过移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便可以调整所述的耦合线圈L3和L4的相对位置 从而取得理想的耦合效果。当设置在所述的病床50和移动平台200上的耦合线圈L3、 L4为一对以上时,设每一耦 合线圈的宽度为X、相邻两对耦合线圈之间的距离为Y,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相对于所述 的病床(50)的最大的移动距离(D)应当大于等于X/2+Y/2,从而保证一个耦合线圈L3或 者L4在移动后至少能够和与其在移动前正对(此时的耦合效果最好)的耦合线圈L4或L3的 相邻的耦合线圈正对。实现所述的移动平台200在所述的外壳100上移动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主要以电机驱动 以及无动力驱动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参阅图7,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由一丝杠-丝母传动副进行驱动,其中丝母250设置在所 述的移动平台200上,丝杠240设置在一固定于所述的外壳100 (见图6)的底座210上。所 述的移动平台200上进一步开设通孔220,所述的底座210上设置导轨230,所述的通孔220 与所述的导轨230相配合使所述的移动平台200沿所述的导轨230直线移动。所述的丝杠240的一端与一电机260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的电机260的输出轴驱动所述 的丝杠240转动,通过所述的丝杠240与所述的丝母250间的配合来驱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直线移动。所述的电机260是压电陶瓷电机,其优选地由无磁材料制成。所述的电机260上 配有一用来其转角的编码器270。由于在磁共振成像系统实际应用中,为实现多通道信号传输,可采用多个耦合线圈以阵 列形式配置。如图7所示,耦合线圈L4阵列地设置在移动平台200上,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的大小及形状可根据所需要设置的耦合线圈L4的数量、间隔以及布局要求来决定。由于所述的丝杠240的螺距是一定的,因此可以对移动平台200的直线移动距离进行控 制。当病床50由于检测的需要处于不同的位置时,通过移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便可以使设 置在移动平台200上的耦合线圈L4与固定在所述的病床50上的耦合线圈阵列L3完全正对,从而取得最佳的耦合效果。由于所述的移动平台200通过所述的底座210固定在磁共振成像 设备的所述外壳100 (见图6)上,其安装、拆卸以及维护都非常方便。上述的移动平台200也可以不仅限制于使用电机260进行驱动,还可以釆用液压缸驱动 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参阅图8,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上设置滚轮222,通过所述的滚轮222在所述的磁共振设 备的外壳100上滚动来实现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移动。在所述的MRI磁共振设备的外壳100 上、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两侧分别设置挡块282来限制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移动范围。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一端与一所述的挡块282之间设置拉簧232,另一端设置朝向所 述病床50突伸的第一活动销242。所述的病床50上固定至少一朝向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突 伸的插脚252。所述的插脚252随着所述的病床50的移动而移动,其可以是固定在所述的病 床50上的接收线圈10'的一部分。当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相抵靠时, 所述的移动平台200在所述的拉簧232的拉紧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的病床50的相对位置不 变。由于所述的接收线圈10'在固定在所述的病床50上时,所述的接收线圈10'上的耦合 线圈L2和所述的病床50上的耦合线圈L2'便设计成相互平行且正对。而当所述的第一活动 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相抵靠时,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上的耦合线圈L4也正好与所述的病 床50上的耦合线圈L3相互平行且正对,从而取得最佳的耦合效果。此时所述的移动平台200成为所述的病床50的随动装置。当由于检测的需要所述的病床 50在外力作用下朝箭头H的方向移动,所述的插脚252固定在所述的病床50上因此随所述 的病床50朝箭头H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相抵靠, 因此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被带动朝箭头H的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固定在所述 的移动平台200上,因此带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克服所述的拉簧232的拉紧力而朝箭头H 的方向移动,从而保持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与所述的病床50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使得处于 相互平行且正对的耦合器L3、 L4继续保持相互平行且正对的状态。当由于检测的需要所述的 病床50在外力作用下朝箭头H的反方向移动,所述的插脚252固定在所述的病床50上因此 随所述的病床50朝箭头H的反方向移动,同时在所述的拉簧232的拉紧力作用下,所述的第 一活动销242朝箭头H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始终与所述的插脚252相抵靠,从而保持所述的 移动平台200与所述的病床50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使得处于相互平行且正对的耦合器L3、 L4继续保持相互平行且正对的状态。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以及插脚252突伸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斜面,当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相抵靠时,二者的斜面背靠背。同时参阅图8及图9,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通过滑轮组以及牵引带272与一沿所述的 移动平台200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二活动销262相连,所述的第二活动销262设置在沿所述 的移动平台200上、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远离所述的拉簧232的一侧。所述的第一活动销 242和第二活动销262的一端分别与弹簧相连;当所述的第二活动销262与所述的挡块282 相抵靠并收縮时,通过所述的滑轮组以及牵引带272的作用使得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收縮。 特别如图9所示,在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二者的斜面背靠背相抵靠的情 况下,病床50 (见图8)在外力作用下一直朝箭头H方向,直到所述的第二活动销262与所 述的挡快282相接触并被朝箭头H'方向压缩。在所述的滑轮组以及牵引带272的作用下, 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也被朝箭头V方向压縮,直到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脱离。在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脱离后,所述的移动平台200在所述的拉 簧232 (见图8)的作用下继续朝箭头H'方向移动,直到被阻挡。当所述的第二活动销262 不再受到挡块282的压縮后即恢复初始状态,从而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也恢复初始状态。当磁共振设备具有一个以上所述的接收线圈10'和/或每个所述的接收线圈10'具有多 个所述的插脚的时候,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很方便地随意选择所需要使用的接收线圈或者插脚。 下面以所述的病床上固定有三个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 述的插脚252、 252' 、 252''可以分别是不同的接收线圈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同一接收线 圈的不同部分。参阅图10A和10B,如图10A所示,当前正在使用的是插脚252',所述的插脚252'与 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斜面背靠背地相抵靠。如果需要插脚252''成为当前使用的插脚, 则推动所述的病床50朝箭头H的方向移动,直到如前所述,第一活动销242被朝箭头V方向 压縮。如图10B所示,当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相互脱离后,所述的移 动平台200在拉簧232的拉紧力作用下朝箭头H'方向移动。当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在如 前所述第二活动销262 (见图9)不再受到压縮后恢复初始状态,使得其与插脚252''斜面 背靠背地相抵靠,此时所述的插脚252''成为当前使用的插脚。参阅图11,假设当前使用的插脚是252'',此时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与插脚252'' 斜面背靠背地相抵靠。如果需要重新使得插脚252'成为当前使用的插脚,则推动所述的病 床50朝箭头H'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的插脚252'的斜面与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的斜面相 对;继续朝箭头H'方向推动所述的病床50,则使得所述的插脚252'的斜面朝箭头V方向压缩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的斜面,使得所述的插脚252'从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上滑过; 当所述的插脚252'从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上滑过后,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由于不再受 压而恢复初始状态,又在所述的拉簧232的拉紧力作用下与所述的插脚252'的斜面背靠背 相抵靠,此时所述的插脚252'成为当前使用的插脚。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耦合以传输信号的耦合线圈(L3、L4),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L3、L4)中的一个耦合线圈(L3)设置在一病床(50)的一个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的病床(50)平行并且可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平台(200),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L3、L4)中的另一个耦合线圈(L4)设置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上并且与设置在所述的病床(50)上的耦合线圈(L3)相对。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对 耦合线圈(L3、 L4),设每一耦合线圈的宽度为X、相邻两对耦合线圈之间的距离为Y, 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相对于所述的病床(50)的最大的移动距离(D)大于等于X/2+Y/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 动平台(200)由一丝杠-丝母传动副进行驱动,其中丝母(250)设置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上,丝杠(240)设置在一固定于一MRI外壳(100)的底座(210)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圏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平 台(200)上进一步开设通孔(220),所述的底座(210)上设置导轨(230),所述的通 孔(220)与所述的导轨(230)相配合使所述的移动平台(200)沿所述的导轨(230) 直线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杠(240) 的一端与一电机(260)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的电机(260)的输出轴驱动所述的丝杠(240) 转动,通过所述的丝杠(240)与所述的丝母(250)间的配合来驱动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直线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260) 配有一用来控制所述电机(260)的转角的编码器(270)。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 动平台(200)上设置滚轮(222),通过所述的滚轮(222)在一 MRI外壳(100)上滚动 来实现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RI外 壳(100)上、移动平台(200)的两侧分别设置挡块(282)来限制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的移动范围。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一端与一所述的挡块(282)之间设置拉簧(232),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的另一端设置朝向所述病床(50)突伸的第一活动销(242);所述的病床(50)上固定 至少一朝向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突伸的插脚(252、 252' 、 252'');当所述的第一 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相抵靠时,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在所述的拉簧(232)的拉紧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的病床(50)的相对位置不变。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 动销(242)以及插脚(252、 252' 、 252',)突伸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斜面,当所述的 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相抵靠时,二者的斜面背靠 背。
11.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 动销(242)通过滑轮组以及牵引带(272)与一沿所述的移动平台(200)的移动方向设 置的第二活动销(262)相连,所述的第二活动销(262)设置在沿所述的移动平台(200) 上、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远离所述的拉簧(232)的一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ll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 动销(242)和第二活动销(262)的一端分别与弹簧相连;当所述的第二活动销(262) 与所述的挡块(282)相抵靠并收縮时,通过所述的滑轮组以及牵引带(272)的作用使 得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收縮。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 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 , ) 二者的斜面背靠背相抵靠的情况 下,由于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收縮使得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脱离;在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与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 二者的斜面面对面的情况下,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的斜面在外力的作用 下压縮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的斜面,使得所述的插脚(252、 252' 、 252'')从 所述的第一活动销(242)上滑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耦合以传输信号的耦合线圈,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中的一个耦合线圈设置在一病床的一个表面,所述的用于MRI感性耦合线圈的移动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的病床平行并且可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平台,所述的至少一对耦合线圈中的另一个耦合线圈设置在所述的移动平台上并且与设置在所述的病床上的耦合线圈相对。本发明装置可以采用电机或者弹簧进行驱动。当病床由于检测的需要处于不同的位置时,通过移动所述的移动平台便可以使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耦合线圈与固定在所述的病床上的耦合线圈完全平行正对,从而取得最佳的耦合效果。
文档编号G01R33/36GK101231331SQ20071006300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4日
发明者汪坚敏, 薛廷强, 陈燕红 申请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