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914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仪,特别是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 可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
背景技术
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设备是对风洞测压试验模型的压力测量管路,以及各 种对密封性要求较高的小型管路进行检测,以检验被检测对象是否密封,进而 在被检测对象进行试验或被正式使用之前排查密封问题的 一种专用设备。
目前针对风洞测压试验的压力测量管路以及其它小型管路气密性检测方法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液柱压力计,另一种是电子压力扫描阀。液柱压力计内部
为液态水银,要产生1个标准大气压需要760mm汞柱,在使用过程中,要不 断使用真空泵维持液柱压力计的压力,因此,采用液柱压力计时涉及的设备和 占用人工较多,在有大量管路需要检测时较为费时费力;电子压力扫描岡为高 精度压力测量仪器,使用时比较节省人力,但是电子压力扫描阀本身设备成本 很高,而且对其自身的使用次数有限制,因此使用电子压力扫描阀进行管路气 密性检测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范围 可调、结构筒单的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了检测效 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外接头、 单向加压装置、压力表、三连通金属管和软管,外接头、单向加压装置和压力 表分别通过软管与三连通金属管连接形成连通。
所述的单向加压装置为单向加压橡胶球。所述的压力表为机械式压力表。 所述的软管为金属软管或橡胶软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如下
(1)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表和单向加压装置作为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主要部 件,结构简单、检测压力范围可调、成本低廉。
(2) 本实用新型的外接口与密封管路连接方便,可以根据密封管#口进 行更换,整个气密性检测过程由l人即可完成,检测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外接头1、单向加压装置2、机械式压力表3、 三连通金属管4和软管5组成,外接头1、单向加压装置2和机械式压力表3 分别通过软管5与三连通金属管4连接形成连通,各连接部位可采用卡箍保证 密封。外接头1采用金属接头,通常采用不锈钢接头,可以根据被检测管路的 接口进行更换;单向加压装置2采用单向加压橡胶球,工作时可人工按压单向 加压橡胶球,对检测装置回路内部加压,而不会泄压;机械式压力表3为利用 弹性敏感元件的压力位移特性的小型压力测量设备,可根据所需检测压力进行 选择,通常检测压力不高于1MPa;三连通金属管4采用为不锈钢管;软管采 用金属软管或橡胶软管。
如图1所示,当根据所需检测压力和被检测管路接口确定了机械式压力表 3的量程范围以及外接头1的接口尺寸后,外接头1与被检测管路连接形成检 测密闭回路,然后按压单向加压装置2对检测密闭回路进行加压,同时通过机 械式压力表3判读被检测管路回路内部的压力,达到所需检测压力后停止加压, 同时观察机械式压力表3的指示压力,如果指示压力长时间保持不变,则说明 被检测回路气密性符合要求,如果指示压力不断下降,则说明被检测回路气密 性不符合要求,即被检测回路漏气。
权利要求1、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头(1)、单向加压装置(2)、压力表(3)、三连通金属管(4)和软管(5),外接头(1)、单向加压装置(2)和压力表(3)分别通过软管(5)与三连通金属管(4)连接形成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单向加压装置(2)为单向加压橡胶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压力表(3)为机械式压力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外接头(1 )为金属接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软管(5)为金属软管或橡胶软管。
专利摘要一种密封管路气密性检测装置主要由外接头、单向加压装置、机械式压力表、三连通金属管和软管组成,外接头、单向加压装置和机械式压力表通过金属或橡胶软管与三连通金属管连接形成连通,工作时外接头与密封管路相连构成闭合回路,通过单向加压装置对闭合回路加压,然后利用机械式压力表所显示压力下降与否判断密封管路是否漏气。本实用新型检测范围可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可以应用于对风洞测压试验的压力测量管路以及对气、液密封性要求较高的小型管路的气密性检测等。
文档编号G01M3/28GK201130079SQ200720190508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辉 杨, 赵俊波 申请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