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577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将来自勾li叨市朴、曰?蹄f八"兀双哭还tCi A入,入叨V牝、祸T 的带轮轴装配体,并且涉及可以测定在假定该带轮轴装配体承受负荷的状态 下的尺寸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无级变速器的零件等的尺寸测定装置,例如有通过由形成销状 的两个接触件的前端部夹持所述带,来测定位于该带上的规定部位(槽)的 厚度的尺寸测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
专利文献1:(曰本)特愿2002 - 62129号公报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在无级变速器的内部施加有大的负荷。因此,如 果考虑到实际使用时零件承受的负荷,那么理想的是4叚定这样的负荷并将该 零件的测定条件进行各式各样的改变,但现有测定装置不能假定这样的负荷, 只能测定没有施加负荷的正常状态。另外,在现有装置中,其测定是利用销 状的接触件进行的,所以不能进行作为部位整体的测定,而只能作为局部的 测定值的平均进行推定。
此外,驱动侧的带轮轴的输入大,所以,理想的是不论哪个旋转方向, 都要考虑施加在轴线方向上的负荷,但现有装置为沿横向配置测定物的构成, 因此,会产生应用上述装置时使得横向宽幅增大而导致装置的大型化等问题, 所以,在轴的轴线测定方面不合适。因此,本申请发明人认识到有这样的要 求,即在轴线方向上施加了外力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尺寸测定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测定装置,假定搭载于无级变速器内的 状态,对在带轮轴装配体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而存在的两个部位间的尺寸 进行测定。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所述无级变速器 的带轮轴装配体将固定于轴上的凸缘的一面形成为滑轮面,并且具备在夹着 该凸缘的轴的两个端部区域配置有轴承的带轮轴,所述尺寸测定装置位于在 所述带轮装配体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存在的两个部位间,其特征在于,所
述尺寸测定装置具备级台部件,其具有对在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时位于下 侧的所述部位的下端面进行支承的级台面,将所述带轮轴装配体支承在立起 的状态;支架部件,其具有可与在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时位于上侧的所述部 位的上端面接触的保持面,可与级台面一同对所述部位的相互间进行夹持; 量规部件,其限定级台部件与支架部件之间的尺寸,以使保持面相对于级台 面的高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高度;外力施加机构,其在由级台面和保持面对 所述部位的相互间进4亍夹持时,对该部位中的至少一方施加〗現定的外力;负 荷状态尺寸测定机构,其根据由量规部件限定的基准高度、和对所述部位中 的至少一方施加外力时保持面自所述基准高度的下降量,测定施加该外力后、 所述部位间的尺寸。
在本发明中,所谓"基准高度"是指用于测定对带轮轴装配体施加外力 时保持面的下降量的作为基准的高度。因此,本发明中的"基准高度"只要 是以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的状态配置时、该带轮轴装配体的两个部位能够同 时限定级台面与保持面之间的尺寸即可。即,本发明的"基准高度"只要是 要测定的两个部位的下端面与上端面相互间的高度(尺寸)即可。
另外,量规部件为限定级台部件与保持部件之间的尺寸的部件,所以, 例如量规部件安装在级台面与保持面之间时,量规部件的全长与基准高度一 致,因此,自该基准高度减去下降量而求得的值就是对两个部位中的至少一 方施加外力时的该部位间的尺寸。
与此相对,在量规部件未安装于级台面与保持面之间时,为级台部件中 的量规部件的安装面与级台面的高度不一致、或支架部件中的量规部件的安 装面与保持面的高度不一致的至少任一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级台部件中的 量规部件的安装面与级台面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差、支架部件中的量规部件 的安装面与保持面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差都预先知道,故而将这两个尺寸差 和量规尺寸的全长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为基准高度,自该基准高度减去下降量 而求出的值为对两个部位的至少一方施加外力时该部位之间的尺寸。
本发明中,通过由量规部件限定级台部件与支架部件之间的尺寸,保持
5面相对于级台面的高度被设定为基准高度,所以,只要由级台面和保持面夹 持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的状态下要测定的两个部位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同时 由级台部件和支架部件的至少任一方施加规定的外力,就能够通过由级台面 和保持面中的至少一方施加规定外力来测定保持面自基准高度的下降量。因 此,只要自基准高度减去该保持面的下降量,就可以算出对两个部位中的至 少一方施加外力时的、该部4立间的尺寸。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级台面和保持面夹持两个部位时,成为在其相互 间存在量规部件的状态时,要考虑该量规部件可能发生干涉。这种问题通过 装卸量规部件可以解决,但优选的是,使支架部件绕带轮轴装配体的轴线可 旋转,且在该支架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量规部件的上端可插入的凹部或贯 通孔的结构。根据该构成,通过使支架部件绕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 以使量规部件的上端插入设于支架部件上的凹部或贯通孔,因此,不必卸下 量规部件就可以使支架部件相对于该级台部件升降。
本发明的上述外力施加机构可举出以弹簧及橡胶部件为代表的弹性部 件、以气缸为代表的利用空气压力的装置等,但在由保持面施加规定的外力 时,可以将支架部件的本身作为锤来利用。
另外,本发明中,上述外力施加冲几构可以对所述部位的相互间施加相互 相向的规定的外力。这种外力施加机构也可以举出以弹簧为代表的弹性部件、 以气缸为代表的利用空气压力的装置及锤部件等,但在由级台面施加规定的 外力时,优选采用弹性部件或利用空气压力的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对所述部位的相互间施加相互相向的外力时,该 外力的大小可以彼此不同,也可以彼此相等。
此外,本发明中,还考虑到轴承的外圈在推力方向上的移动时,可以采 用至少将保持面作为一部位而与轴承的外圈接触的方式构成。这种情况下, 级台面作为另 一部位既可以支承轴承的外圏,也可以支承滑轮面。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支承盘,该支承盘具有使所述轴贯通的开 口部,并且在该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支承滑轮面的倾斜面。这种情况下,只 要是将所述支承盘作为级台部件的构成,利用 一个装置即可测定两个轴承相 互间的尺寸、轴承与滑轮面相互间的尺寸。
作为测定下降量的装置,例如可举出将应用了旋转机构的千分表数字化
的数字式量规。另夕卜,作为负荷状态尺寸算出机构,可举出以搭载有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等的计算机为代表的控制器。若将数字式量规和控制器组 合起来,则可以将来自数字式量规的测定值作为输入,算出对两个部位中的 至少 一方施加外力时的该部位间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在由量规部件限定了基准高度的级台部件和支架部件相互 间,以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的状态配置要测定的两个部位之后,仅通过由级 台部件及支架部件的至少 一方对该部位施加外力的简单才喿作,就可以实现对 带轮轴装配体施加了轴线方向的外力的条件下的尺寸测定。另外,根据这种 构成,不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可以节省空间。此外,根据这种构成,相比 于使用销状接触件的现有装置,装置的构成简单化,并且不需要尺寸测定时 的复杂运算,从而可以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是通过以量规部件为基准由级台部件及支架部 件中的至少 一方施加外力来测定两部位相互间的尺寸,所以可以实现在相同 条件下反复测定时的偏差小的、重复精度(再现性)高的测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若使支架部件可以绕带轮轴装配体的轴线旋转,且 在该支架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量规部件的上端可插入的凹部或贯通孔,由 于在由级台面和保持面夹持要测定的两个部位之间时不需要拆除量规部件, 所以能够将测定需要的操作设定为一系列操作而可以自动化。由此,可以实 现测定需要的操作的高效化。
另外,若使用支架部件作为本发明的外力施加机构,就可以利用其自重 对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时位于上侧的所述部位的上侧面施加规定的外力,所 以,不需要使用电气等能源即可实现从一方施加外力。
此外,在本发明中,若所述外力施加才几构对所述部位施加相互相向的头见 定的外力,则可以实现自两个部位的两侧施加有外力的更加严酷的状态下的 测定。
另外,作为上述外力施加机构,若使用利用了以气缸为代表的空气压力 的装置,则可以以高精度施加所要求的外力,并且可以极力抑制能源的利用, 从而能够节约资源。
另外,作为上述外力施加机构,若使用以弹簧及橡胶为代表的弹性部件, 则可以不使用电气等能源而从一方施加外力。
在本发明中,在对两个部位的相互间施加相互相向的外力时,该外力的 大小可以-波此相等。另外,在本发明中,若形成至少保持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接触的结构, 则能够在考虑了容易受推力(轴线)方向产生的外力影响的轴承、及最受来 自伴随动力传递的带的影响的滑轮面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实用的测定。
此外,本发明中,若设置具有使所述轴贯通的开口部且在开口部的周缘 形成有支承滑轮面的倾斜面的支承盘,则可以通过将带轮轴装配体垂挂设置 在装置上而将带轮轴装配体定位在稳定的状态。另外,通过支承带轮轴装配 体的滑轮面,可以简单地确定测定位置,另外,即使测定条件增加,也可以 筒便地进行,从而缩短测定所需要的操作工序。
另外,在本发明中,若所述支承盘构成级台部件,则可以由一个装置测 定两个轴承相互间的尺寸和轴承与滑轮面相互间的尺寸,所以,能够高效地 进行测定,有效地提高操作性。


图1是J
侧的带轮轴装配体的测定装置的正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区域X的放大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区域X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区域Y的放大图5(a)、 (b)分别是将测定带轮轴装配体时的区域X、 Y的状态进一步 放大来表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6 (a)、 (b)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使支承盘动作的状态的立体图7是由图5所示的支承盘的上侧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可动支架和辅助 可动支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8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搭载于带式无级变速器上的次级带轮(从动带轮) 侧的带轮轴装配体的测定装置的正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初级侧带轮轴装配体
11 初级侧轴
12 初级侧固定凸缘
12f 初级侧固定凸桑彖滑4仑面
13 初级侧可动凸纟彖13f 初级侧可动凸缘滑轮面
20 次级侧带轮轴装配体
21 次纟及侧轴
22 次级侧固定凸缘
22f 次级侧固定凸缘滑轮面
23 次级侧可动凸缘
23f 次级侧可动凸缘滑轮面
30 球轴承
31 外圈
31e 下侧外圈(下)端面
40 球轴承
41 外圈
41e 上侧外圈(上)端面
50 滚柱轴承
51 外圈
51e 下侧外圈(下)端面
100 初级侧带轮轴装配体的测定装置
102 气釭
110 可动级台
112 级台面
120 可动支架
125 保持面
130量规部件
140 支承盘(可动支架)
144 保持面
150 量纟见部件
160 辅助可动支架
200次级侧带轮轴装配体的测定装置
210 可动级台
212 级台面
Ps 带轮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各方式。
侧的带轮轴装配体10的测定装置100的正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区域X的 放大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区域X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表 示图1的区域Y的放大图;图5 (a)、 (b)分别是将测定带轮轴装配体10时 的区域X、 Y的状态进一步放大来表示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6(a)、 (b)分 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后述的使支承盘动作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 示由图5所示的支承盘的上侧安装后述的可动支架120和辅助可动支架160 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如图1所示,带轮轴装配体10具备带轮轴Ps,该带轮轴Ps具有固定在 轴11上的凸缘(以下称作"固定凸缘")12,在夹着该固定凸缘12的轴11 的端部区域分别设有球轴承(以下称作"轴承")30、 40,在该带轮轴Ps的 轴11设有沿该轴11可进退的凸缘(以下称作"可动凸缘")13。
如图4所示,为了巻挂以V带为代表的未图示的环状动力传递部件,固 定凸缘12及可动凸缘13的对向面分别作为滑轮面12f、 13f而构成。
如图1所示,装置100具有被固定在生产线的场内等的基座101,在该基 座101上设有作为利用空气压力的装置的气缸102。在该气缸102的周围,多 个脚部件103自底座101立起,在这些脚部件103的上端固定有与支脚部件 103 —起用局部剖面表示的板状的基台104。
用剖面表示的内筒部106自基台104立起,在该内筒部106的内部利用 弹簧等弹性地支承有沿中心轴O,可进退的销部件105。另外,如图3所示, 在基台104上,在中心轴O,的周围空开间隔环绕内筒部106而形成有多个贯 通孔104a。
另外,如图1所示,在基台104的上侧配置有利用气缸102的进退运动 沿中心轴O,可升降的可动级台(可動7亍一-) 110。当4吏可动级台110升 降时,如图3所示,在基台104的下侧配置利用气缸102的盖(以下称作"气 缸盖,,)102h可推上的推压部111,并且,使自该推压部111以橫u妆断续地立 起的多个连接部件llla分别通过上述的贯通孔104a固定在可动级台110的下 端面。
10由此,可动级台110随着气缸盖102h的上升而相对于基台104上升,另 一方面,随着气缸盖102h的下降而相对于基台104下降。
另外,在本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基台104与可动级台IIO之间设有 沿中心轴Ch平行延伸的直动机构Da。如图2所示,直动机构Da具有固定在 可动级台110的滑块Da (s)和作为该滑块Da (s)的向导的4九道Da (r), 将可动级台IIO相对于基台104的升降限制为沿中心轴0!平行地进行升降的 方式。
另外,与可动级台IIO的下端面可接触的挡块S!立起在基台104上,限 定可动级台110降下时的下限值。另外,在本方式中,采用螺栓部件作为挡 块S,与基台104螺紋连接,通过使挡块Si绕其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可 以调节可动级台110降下时的下限^f直。
如图2所示,在可动级台110的中心形成有内筒部106贯通的开口部110a。 内筒部106贯通该开口部110a,在该内筒部106上经由向心轴岸义B支岸义环形 部件110r使其可绕中心轴O,旋转。因此,可动级台IIO以在其连接部件llla 和基台104的贯通孔104a之间形成的间隙量绕内筒部106旋转。
如图2所示,在可动级台IIO的上面形成有级台面112,其支承使带轮轴 装配体10立起时位于下侧的轴承30的外圈(以下称作"外圈")31的下端面 (以下称作"下侧外圈端面,,)31e。该级台面112形成于开口部110a的上缘 部。由此,可动级台IIO作为将带轮轴装配体IO支承为立起状态的级台部件 而发挥作用。
另外,在可动级台110的上面还以环绕级台面112的方式固定有由局部 剖面表示的圆筒状支承部件113。在初级侧装配体10立起的状态下,该支承 部件113的内周面113f与外圈31的侧面31f接触,以限制初级侧装配体10 相对于中心轴Ch的倾斜。
与此相对,如图1所示,在带轮轴装配体10的上侧配置有可动支架120。 如图4所示,在可动支架120的下端面(以下称作"支架下端面")122上、 可动支架120的中心轴C^附近,设有圆筒状的突出部123。在该突出部123 的中心轴O!附近形成有向下开口且可收纳带轮轴装配体10的轴承40 —侧的 收纳凹部124。
在收纳凹部124内形成有将形成于支架下端面122的开口部形成大径的 环状台阶面即保持面125。在可动支架120下降时,保持面125与位于带轮轴装配体10上侧的轴承40的外圈(以下称作"外圏")41的上端面41e (以下 称作"上侧外圏端面")接触。由此,可动支架120作为能够与级台面112 — 起对轴承30、 40进行夹持的支架部件发挥作用。
另外,如图4及图7所示,在可动支架120设有左右对称地向外突出的 臂部121。如图4所示,臂部121的下端面与突出部123—同构成支架下端面 122,且由后述的量规部件130的上端进行支承。此外,如图4所示,在支架 下端面122上形成有下降允许部120n,该下降允许部120n由绕中心轴0!隔 开间隔而可插入量规部件130的上端的多个凹部或贯通孔构成,使可动支架 120可以自下端面122下降。
由此,通过4吏可动支架120绕带轮轴装配体10 (中心轴O,)顺时针或逆 时针旋转,当使量规部件130的上端分别到达被插入到各下降允许部120n的 位置时,可动支架120可以沿中心轴O!降下(落入),其降下量为量规部件 130的上端插入下降允许部120n的尺寸。即,根据这种构成,无需卸下量规 部件130就可以使保持面125下降。
在本方式中,通过利用可动支架120的重量使该可动支架120作为锤起 作用。即,本方式中,将可动支架120的重量调节为事先可以对上侧外圏端 面41e施加所要求的外力F!(例如F^50N)。由此,如图5(a)所示,伴随 可动支架120的下降,可动支架120的保持面125与级台面112 —同夹持轴 承30、 40,并且经由上侧外圏端面41e对带轮轴装配体10施加沿中心轴 的向下的外力F"即,可动支架120作为对上侧外圈端面41e施加规定的外 力F!的外力施加机构起作用。
另外,如图4所示,形成收纳凹部124的一部分的内周面124f与支架下 端面122连接,将可动支架120安装在初级侧装配体10上时,其与外圈41 的侧面41f接触,限制初级侧装配图10相对于中心轴O!的倾斜。
另外,本方式中,可以经由可动级台11(H吏带4仑轴装配体IO通过气缸102 的伸缩而升降。因此,本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气缸102的空气,对下 侧外圏端面31e沿轴线Ch方向向上施加所要求的外力F2 (例如F2-50N)。
由此,如图5(b)所示,可动级台IIO的级台面112可以伴随可动级台 IIO的上升与保持面125—同夹持轴承30、 40时,经由下侧外圏端面31e对 带轮轴装配体IO施加沿中心轴O,的向上的外力F2。
即,气缸102作为外力施加机构而起作用,该外力施加机构抵抗作为锤部件的可动支架120的外力FP对轴岸(30、 40施加相互相向的^见定外力F2。
量规部件130对可动级台110与可动支架120之间的尺寸进行限定,以 使保持面125相对于级台面112的高度I^成为事先所设定的基准高度Lw。 另外,本方式中,如图1等所示,量规部件130的下端固定在级台面112上。
在此,如图1所示,基准尺寸Lw是指用于测定对带轮轴装配体IO施加 外力时的保持面125的下降量A!的成为基准的高度。
本方式中,如图1所示,量规部件130不介于级台面112与保持面125 之间。因此,本方式的量规部件130并不是其全长Lcn本身直接限定级台面 112与保持面125之间的尺寸。
然而,可动支架120的量规部件130的安装面即支架下端面122与保持 面125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差Ls是制造可动支架120时就事先知道的,所以将 该尺寸差Ls和量规部件130的全长Lw相加所算出的值(LG1+LS)为符合本 发明的基准高度Lm。因而,本方式中,自基准高度Lw减去下降量A,求出的 值是对下侧外圈端面31e和上侧外圈端面41e双方施加外力F。 F2时的、该 部位间的尺寸AL!,而不是量规部件130的全长LG1本身。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方式的基座101上固定有从四方环绕设置了带 轮轴装配体10的可动级台110的四个镶板部件108。图1中,将附图跟前侧 作为操作者侧,如后述的图6 (a)所示,在左右两个镶板部件108的上部设 有具有可贯通轴ll的开口部A且支承固定凸缘12的滑轮面12f的支承盘140。
支承盘140构成为朝向操作者在前后方向上分割开的两半。如图6所示, 构成支承盘140的两个对半部件141、 142可以沿被固定在左右镶板部件108 上的轨道109按照图6 (b)的箭头方向前后移动。由此,支承盘140能够将 两个对半部件141、 142前后打开,使可动凸缘13以向下的状态通过后,则 将两个对半部件141、 142关闭,由此,能够在轴11通过其开口部A内的状 态下配置带轮轴装配体10。
此外,本方式中的支承盘140在开口部A的周缘形成有支承固定凸缘12 的滑轮面12f的倾斜面143。由此,关闭对半部件141、 142并安放带轮轴装 配体10时,带轮轴装配体10被定位成与可动级台110的支承无关且稳定地 垂挂的状态。
但是,滑轮面是在驱动无级变速器时最受来自伴随动力传递的带的影响 的部分,尤其是固定凸缘12被固定在轴11上,该固定凸缘12侧的滑轮面12f
13的动作被限制,因此,优选以更加实用为目的进行测定。于是,本方式中,
着眼于支承盘140还可以支承带轮轴装配体10的情况,使支承盘140还作为 支承带轮轴装配体10的级台部件发挥作用。
根据本发明,被支承盘140支承的滑轮面12f的位置可以按照规格适当 地设定,例如,设定为滑轮面半径R为R^58.374mm的位置。因为驱动无级 变速器时,上述位置的滑轮面12f是在基于V带进行动力传递时最容易受影 响的部分。
另外,就本方式的支承盘140而言,实际上是用与支承盘140的上端面 144相连的倾斜面143支承滑轮面12f,在本方式中,将支承盘140的上端面 144作为级台面。
因此,本方式中,将支承盘140的上端面144构成为平坦面,且将另一 量规部件150的下端固定在其上端面144。本方式的量规部件150对可动支架 120与支承盘140之间进行限定,以使保持面125相对于上端面144的高度 L2达到事先设定的基准高度LB2。即,本方式中,支承盘140的上端面l44
还作为另一级台面而构成。
在此,如图1所示,量规部件150也不介于级台面144与保持面l"之 间。因此,本方式的量规部件150也并不是其全长LG2直接限定支承盘140 的上端面144 (以下为"第二级台面144")与保持面125之间的尺寸。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支架下端面122与保持面125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差Ls是事先知道的,故而将该尺寸差Ls和量规部件150的全长Lc2相加而算 出的值(LG2 + LS)为符合本发明的基准高度LB2。因而,本方式中,自基准 高度Lb2咸去下降尺寸A2所求出的值是对下侧外圏端面31e和上侧外圏端面 41e双方施加外力F。 F2时的、该部位间的尺寸AL2,而不是量失见部件150的 全长本身LG2。
另外,构成为量规部件150的上端也以可插入到支架下端面122的下 降允许部120n而构成。由此,通过使可动支架120绕带轮轴装配体10 (中心 轴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当使量规部件150的上端分别到达被插入各下 降允许部120n的位置时,可动支架120可以沿中心轴O!降下,其降下量为 量规部件150的上端被插入的量。即,根据这种构成,无需卸下量规部件150 就可以使保持面125下降。
可是,将带轮轴装配体10安放在装置100内并对该带轮轴装配体10施
14加负荷时,不仅对可动支架120而且对带轮轴装配体IO也会带来重量的变化。 因此,在由同一装置实现荷重的变化的情况下,存在必须重新组装在重量不 同的可动支架120的麻烦。
于是,如图4所示,本方式中设有辅助可动支架160,以使带轮轴装配体 10负载的荷重能够容易地进行变更。如图所示,辅助可动支架160断续地具 有贯通可动支架120的多个连接部件161,在该连接部件161上分别形成有与 固定凸缘112的背面接触的推压面162。连接部件161分别以通过在可动支架 120上绕中心轴C^隔开间隔断续地形成的多个贯通孔120a的梳状下垂。由此, 如图7所示,即使在将可动支架120放置在量规部件130、 150上的状态下, 辅助可动支架160也可以经由可动支架120进4亍装卸。
附图标记170为将应用了旋转机构的千分表数字化后的数字式量规。数 字式量规170基于测针171的伸缩量进行尺寸测定。例如,使测针171与下 降前的可动支架120接触并进行归零调节,然后使可动支架120下降,由级 台面112和保持面125对下侧外圈端面31e及上侧外圈端面41e进行夹持, 并且测定施加;f皮此相向的^见定外力F" F2时的测针171的伸长量,由此测定 可动支架120的下降量A,;另外,由级台面144和保持面125对下侧外圈端 面31e及滑4仑面12f进行夹持,并且测定施加4皮此相向的失见定外力F,、 F2时 的测针171的伸长量,由此测定可动支架120的下降量A2。
附图标记300为以搭载有CPU (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等的计算机为代表 的控制器。控制器300根据从数字式量规170输入的下降量Ai或A2,运算出 施加有外力Ft及F2时下侧外圈端面31e与上侧外圈端面41e之间的尺寸L!、 或滑轮面12f与上侧外圈端面41e之间的尺寸L2。
即在本方式中,数字式量规170及控制器300作为压缩时尺寸运算机 构而发挥作用。
接着,参照

利用装置IOO的测定方法。
当测定对下侧外圈端面31e及上侧外圏端面41e双方施加外力F卜F2时 该部位间的尺寸ALi时,操作者首先自图6 (b)所示的已打开的支承盘140 将带轮轴装配体IO以轴承30朝下的方式插入装置100内,将下侧外圈端面 31e按图2所示安方文在滑轮面112上。
其次,操作者如图6(a)所示关闭支承盘140之后,使用气缸102使可 动级台110下降。由此,带轮轴装配体10的滑轮面12f与支承盘140的倾斜面143接触,从而,即使为带轮轴装配体IO相对于支承盘140垂挂的状态, 也可以将该带轮轴装配体IO定位成稳定的状态。另外,由于是由倾斜面143 支承滑轮面12f,可以简单地决定测定位置,并且及时测定条件增加也能够减 少测定所需要的操作工序。另外,图1、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C为固定两个 半分部件141、 142的夹紧元件。
接着,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操作者通过将可动支架120的臂部121载 放于自支承盘140向上露出的量规部件130的上端,设定从级台面112至保 持面125的基准高度Lb"
在此,若以使数字式量规170的测针171与可动支架120接触后的位置 达到基准的方式进行数字式量规170的归零调节,则可以将可动支架120的 下降量A,作为数字式量规170的变化量直接进行测定。
接着,若使可动支架120绕带轮轴装配体I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可 动支架120沿中心轴O!降下,其降下量为量M^部件130的上端^皮插入下降允 许部120n的量,因此,如图5 (a)、 (b)所示,级台面112及保持面125分 别夹持下侧外圈端面31e及上侧外圈端面41e。
这时,可动支架120作为锤发挥作用,所以,如图5 (a)所示,在上侧 外圏端面41e上净皮施加向下的外力F,。另外,由于可动级台110与气缸102 相连,通过经由气缸102使可动级台IIO上升,如图5(b)所示,经由级台 面112在下侧外圈端面31e上也净皮施加向上的外力F2。
因此,若在使可动支架120下降且可动支架120稳定后测定数字式量规 170的变化量,其测定值为施加外力Fp F2后的下降量A"之后,将该下降 量A,输入控制器300,在该控制器300中,自基准高度LB1中减去下降量 而求出的值为对下侧外圏端面31e和上侧外圈端面41e双方施加外力Fp F2 时的该部位间的尺寸AL!。
另外,对可动支架120是否稳定的判定,例如通过判断是否经过了根据 带轮轴装配体10的结构或材质等而适当设定的规定时间而进行。
与此相反,当测定在上侧外圈端面41e和滑轮面12f双方施加外力时的 该部位间的尺寸AL2时,通过将可动支架120的臂部121放置在从支承盘140 向上露出的量规部件150上,由此来设定从级台面144至保持面125的基准
南度Lb2。
在此也一样,若以使数字式量规170的测针171与可动支架120接触的位置达到基准的方式进行数字式量规170的归零调节,则可以将可动支架120 的下降量厶2作为数字式量规170的变化量直接进行测定。
接着,使可动支架120绕带轮轴装配体I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可动 支架120沿中心轴Ch降下,其降下量为量规部件150的上端被插入下降允许 部120n的量,因此,如图5 (a)、 (b)所示,级台面144及保持面125分别 夹持滑轮面112及上侧外圈端面41e。
这时,可动支架120也作为锤发挥作用,所以,如图5(a)所示,通过 使气缸102伸长,在上侧外圏端面41e上被施加向下的外力Fp并且如图5 (b)所示,在滑轮面112上也被施加向上的外力F2。
因此,与尺寸ALi的测定同样地,若在使可动支架120下降且可动支架 120稳定后测定数字式量规170的变化量,则其测定值为施加外力Fp F2后 的下降量A2。之后,若将该下降量A2输入控制器300,自基准高度Lb2中威 去下降量A2,则其值为在上侧外圈端面41e和滑轮面12f双方施加外力Fj、 F2时的该部4立间的尺寸AL2。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量规部件130、 150限定了基准高度Lb,、 LB2的可动 级台110与可动支架120或支承盘140的相互间,将带轮轴装配体10配置成 立起状态之后,通过由可动级台IIO及可动支架120的至少一方在要测定的 两个部位施加外力F。 F2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实现对带轮轴装配体IO施加 轴线Ch方向的外力F,、 F2的条件下的尺寸AL!、 AL2的测定。另外,根据这 种构成,不会导致装置100的大型化并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另外,根据这种 构成,相比于使用销状接触件的现有装置,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并且测定 尺寸时不需要复杂的运算,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以量规部件130、 150为基准由可动级台IIO及可动 支架120或支承盘140施加外力F,、F2来测定两个部位相互间的尺寸AL。AL2, 故而能够实现在相同条件下反复测定时的偏差小的重复精度(再现性)高的 测定。
另外,如本方式所述,若使可动支架120可绕带轮轴装配体10的轴线 Ch旋转,且在该可动支架120的旋转方向设置量规部件130、 150的上端可插 入的下降允许部120n,在由级台面112或144和保持面125夹持要测定的两 个部位间时,则可以不必卸下量规部件130、 150,因此可以将测定所需的操 作设定为系列化操作而实现自动化。由此,测定所需要的操作能够高效化。另外,如本方式所述,若采用可动支架120作为外力施加^/L构,则可以 利用其自重对上侧外圏端面41e施加规定的外力Fp所以,不使用电气等能 源,可实现由一方来施加外力。
另外,如本方式所述,若采用气缸102作为外力施加机构,则能够以高 精度对下侧外圈端面31e或滑轮面12f施加所要求的外力F2,并且可以极大 地抑制能源的利用,从而能够节约资源。
另外,上述外力施加机构也可以采用以弹簧及橡胶为代表的弹性部件, 并且这种^/L构也可以用作对可动支架120施加外力F,的才几构。釆用弹性部件 作为外力施加机构,则可以不采用电气等能源,实现由一方来施加外力。
此外,如本方式所述,只要上述外力施加才几构在所述部位间施加相向的 规定外力F!、 F2,则可以实现从两个部位的两侧施加外力F!、 F2的、在更加 严酷的状态下的测定。
另外,如本方式所述,若构成为至少保持面125与上侧外圈端面41e接 触的构成,则可以进行考虑了容易受推力(轴线)方向产生的外力影响的轴 承30、 40及最易受来自伴随动力传递的带的影响的滑轮面12f的、进一步以 更加实用为目的的测定。
此外,如本方式所述,若设置具有使轴11贯通的开口部A且在该开口部 A的周缘形成有支承滑轮面12f的倾斜面143的支承盘140,则可以将带轮轴 装配体10安放在装置100上,并将带轮轴装配体10定位在稳定的状态。另 外,可以通过支承滑轮面12f来简单地确定测定位置,并且即使测定条件增 加也可以简便地进行,从而缩短测定所花费的操作程序。
如本方式所述,若支承盘140构成级台部件,则由一个装置100就可以 测定两个轴7 (30、 40相互间的尺寸AL!、轴寿义30与滑4仑面12f相互间的尺寸 △L2,因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测定,有效地提高搮:作性。
图8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搭载于带式无级变速器上的次级带轮(从动带轮) 侧的带轮轴装配体20的测定装置的正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初级侧相同 的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带轮轴装配体20也具有被固定在轴21上的固定凸缘22, 在夹着该固定凸缘22的轴21的端部区域分别具备设有球轴承40及滚柱轴承 50的带轮轴Ps,在该带轮轴Ps的轴21上设有可动凸纟彖23。另外,与初级侧 同样地,固定凸缘22及可动凸缘23的对向面也分别作为滑轮面22s、 23s而
18构成。
在本方式中,可动级台210经由直动机构Da与底座101直接连接。即, 本方式中,具有可动级台210而省略基台104。
气缸102是在为了将带轮轴装配体20放置在可动级台210上而使该可动 级台210上升时,及为了将带轮轴装配体20以该带轮轴装配体20的滑轮面 22f与支承部件140 (对半部件141、 142)接触的状态安放在装置200内而使 该可动级台210下降时4吏用。
可动级台210的下降由挡块S2限制且被挡块S2支承。即,本方式中的气 缸102只不过是在将带轮轴装配体20安放在装置200内、或将其从装置200 上卸下时,为了使其装卸操作容易而使用。
在可动级台210的中心立起有气缸盖102h抵接的内筒部206,在该内筒 部206的内部利用弹簧等弹性支承有沿中心轴0,可进退的销部件205。
另外,在可动级台210的上部,以环绕内筒部206的方式固定有用局部 剖面表示的圆筒状的支承部件213 。在支承部件213的内侧形成有支承滚柱轴 承50的外圏51的下端面(以下称作"下侧外圏端面")51e的级台面212。
本方式的装置200用于测定^f又对上侧外圏端面41e施加外力F!时的、该 部位间的尺寸ALs。当测定尺寸AL3时,操作者首先利用气缸102使可动级 台210上升后,与初级侧同样地,将带轮轴装配体20从如图6(b)所示打开 的支承盘140插入装置200内,且将下侧外圏端面51e如图8所示安放于级 台面212上。
接着,操作者如图6 (a)所示将支承盘140关闭后,利用气缸102使可 动级台210下降。由此,与初级侧同样,即使带轮轴装配体20相对于支承盘 140垂挂,也能够将带轮轴装配体20定位在稳定的状态。另外,通过用倾斜 面143支承滑轮面22f,可以简单地确定测定位置,即使测定条件增加也可以 简便地进行,从而也能够同样地减少测定所需要的操作工序。
接着,与初级侧同样地,操作者通过将可动支架120的臂部121放置在 自支承盘140向上立起的量规部件150上,设定从级台面144到保持面125 的基准高度"2。
在此,若以使数字式量规170的测针171与可动支架120接触的位置达 到基准的方式进行数字式量规170的归零调节,则可以将可动支架120的下 降量A"乍为数字式量规170的变化量直接进行测定。接着,使可动支架120绕带4企轴装配体20顺时针或逆时针》走转时,可动 支架120沿中心轴O,降下,其降下量为量规部件150的上端被插入下降允许 部120n的量,因此,级台面144及保持面125分别夹持滑轮面22f及上侧外 圈端面41e。
这时,可动支架120也作为4垂发挥作用,所以在上侧外圈端面41e施加 向下的外力F,。其中,由于可动级台110利用气釭102而下降,故而在下侧 外圏端面51e及滑轮面22f施加向上的外力F2。
之后,与尺寸AL,及AL2的测定同样地,若在使可动支架120下降且可 动支架120稳定后测定数字式量规170的变化量,则其测定值为施加外力F, 时的下降量A3。而且,与初级侧同样地,将该下降量A3输入控制器300,自 基准高度Lb2咸去下降量A3,则其值为仅对上侧外圈端面41e施加外力F!时 的该部位间的尺寸AL3。
上述的内容表示了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可以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要测定的部位并不限定于轴承及滑轮面。另 外,上述方式的各构成要素可以按照用途等进行适当组合。
20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将固定于轴上的凸缘的一面形成为滑轮面,并且具备在夹着该凸缘的轴的两个端部区域配置有轴承的带轮轴,所述尺寸测定装置位于在所述带轮装配体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存在的两个部位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测定装置具备级台部件,其具有对在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时位于下侧的所述部位的下端面进行支承的级台面,将所述带轮轴装配体支承在立起的状态;支架部件,其具有可与在使带轮轴装配体立起时位于上侧的所述部位的上端面接触的保持面,可与级台面一同对所述部位的相互间进行夹持;量规部件,其限定级台部件与支架部件之间的尺寸,以使保持面相对于级台面的高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高度;外力施加机构,其在由级台面和保持面对所述部位的相互间进行夹持时,对该部位中的至少一方施加规定的外力;负荷状态尺寸测定机构,其根据由量规部件限定的基准高度、和对所述部位中的至少一方施加外力时保持面自所述基准高度的下降量,测定施加该外力后、所述部位间的尺寸。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支架部件绕带轮轴装配体的轴线旋转,在该支架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有量规部件的上端可插入的凹部或贯通孔。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施加机构为支架部件。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施加才几构在所述部位的相互间施加^皮此相向的规定外力。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施加机构是利用空气压力的机构。
6、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施加机构为弹性部件。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保持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接触。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盘,所述支承盘具有使所述轴贯通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支承滑轮面的倾斜面。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盘构成级台部件。
全文摘要
一种无级变速器的带轮轴装配体的尺寸测定装置,假定带轮轴装配体承受负荷的状态,测定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的两个部位间的尺寸。本发明的尺寸测定装置位于在具备带轮轴的带轮轴装配体的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存在的两个轴承之间。该尺寸测定装置具备级台部件,其具有支承装配体的轴承外圈端面的级台面;支架,其具有可与装配体的轴承外圈端面接触的保持面;量规,其限定级台与支架之间的尺寸,以使保持面相对于级台面的高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高度。在由级台面和保持面夹持外圈端面时,在由支架的自重对外圈端面施加外力的同时,由气缸对外圈端面施加外力,使用数字式量规和控制器测定保持面自基准高度的下降量,测定对外圈端面双方施加外力时的该部位间的尺寸。
文档编号G01B5/00GK101666602SQ20091017043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日
发明者佐野彰, 篠原雅博 申请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