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注并搅拌被检试样与试剂来测定混合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分注被检试样与试剂而测定混合液的装置。在向反应管分注血液 或尿等被检试样与试剂并使它们反应之后,对由于反应而产生的色调的变化进行光测定, 从而测定被检体中的被测定物质或酶的浓度、活性。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吸引被检试样并吐出到反应管的分注探测器(probe)。 在被检试样被搬送到分注探测器之下时,分注探测器下降并浸入到被检试样而被施加负 压,从而吸引被检试样。例如,有时所提取的被检试样的全部量被传递到利用自动分析装置进行的分析 中。在该情况下,由于被检试样的容量有限,所以在分注探测器的下降并不充分时,有可能 产生空吸。另外,在自动分析装置中,载置有大量的被检试样,这些被检试样依次到达分注 探测器之下,依次进行吸引以及吐出,所以在使分注探测器过分下降时,被检试样被附着到 分注探测器的外壁面的宽范围而无法完全清洗,而有可能发生污染。因此,一直以来,使用通过电阻法、静电电容法、或压力检测法等来检测被检试样 的液面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昭62-218818号公报)。此处,在对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志的HbAlc(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的情况下,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将所有血试样用作试样,对使包含血红蛋白的血球成分溶血而得到的 试样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包含该血球成分的被检试样在被放置时,血球成分沉淀,而分离成 血浆成分的上层与血球成分的下层。因此,仅通过简单地检测液面,无法消除空吸、污染。因此,提出了如下思想预先存储血球成分的浓度梯度,推测从液面到包含较多的 血球成分的层的分布带为止的深度,从而决定吸引位置,浸入分注探测器,以使吸引口达到 该分布带(例如日本特开2007-316013号公报)。另外,由于有时收容被检试样的容器的形状不同,所以还提出了根据容器的形状、 液面的高度、以及浓度梯度来推测包含较多的血球成分的层的分布带的深度的思想(例如 日本特开平11-316239号公报)。但是,为了防止空吸、即由于在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时还吸入目标成分是期 望以下的其他层的溶液而必需重新提取被检试样的情况,必须防止由于吸引而下降的目标 成分的分布带与其上层的边界在吸引结束之前到达作为吸引口的分注探测器的前端。因 此,以往,在推测目标的分布带时,使分注探测器取有余量而较深地侵入。为了防止污染,优选极力减少分注探测器向被检试样的侵入量,以减少试样在分 注探测器的外壁面上的附着而执行充分的清洗。在极力减少侵入量时,还能够减少吸引量 的误差。但是,在上述技术中,由于仅推测目标分布带,所以有可能使分注探测器以为了回 避空吸所需以上的量侵入到被检试样内,而产生污染。因此,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清洗而花费大量的清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即 使在将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的上层以外设为吸引的目标层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分注探 测器不侵入所需以上的量而防止污染,并且能够消除空吸。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将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中的目标 层的成分从所载置的容器移送而进行分析,其特征在于,具备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目标层内而吸引上述成分;检测部,对上述被检试样的目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计算部,计算出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合计含有量达到 目标量为止的深度;以及控制部,在使上述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深度之后,使上述 分注探测器吸引上述成分。根据该第一方面,即使在被检试样分离成多个层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分注探测器 的下降量成为最小,被检试样在试样分注探测器的外壁面上的附着也成为最小限,并且可 以调节吸引结束时的上层和目标层的边界与试样分注探测器的吸引的位置关系。因此,能 够实现空吸的消除、污染的防止。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浓 度梯度存储部,该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表示上述目标层中的上述成分在每个深度处的 浓度的浓度梯度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上述浓度梯度数据,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向深度方向对各点的浓 度进行加法运算,从而计算出上述成分达到目标量为止的深度。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在第二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液 性信息存储部,该液性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作为上述成分的上述被检试样的红细胞压积 值、纤维蛋白值、以及粘性中的至少一个的被检试样的液性信息,上述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上述液性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与上述被检试样的液性信息对应的上述浓度梯度数据计算出上 述深度。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在第二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被 检试样的患者信息存储部,该患者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上述被检试样的提供源的年龄、性 别中的至少一个的患者信息,上述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上述患者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与上述被检试样的上述患者信息对应的上述浓度梯度数据计算 出上述深度。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在第二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浓 度梯度数据中存储有针对经过时间的各浓度梯度,上述计算部根据针对从上述容器的载置到上述成分被移送为止的经过时间的浓 度梯度,计算出上述深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在第五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 上述容器的载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个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与上述目标层内的 上述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与预定的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含有量的阈值进行比较,如 果上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是,与上述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小于上述阈值,则上述控制 部中止直到上述深度为止的下降以及上述吸引。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在第七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目 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的上述检测部,通过用传感器对由于液层的差异产生的电阻的 变化进行检测,检测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在第七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目 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的上述检测部,通过用传感器对由于液层的差异产生的静电电 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在第七方面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目 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的上述检测部,通过传感器对由于液层的差异产生的压力或粘 性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是在第八至第十方面中的任意一个的自动分析装置 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阈值存储部,该阈值存储部与上述容器的种类信息分别对应地存储 各种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合计含有量的阈值,上述比较部取得装入了上述被检试样的上述容器的种类信息,将与该种类信息对 应的上述阈值与上述高度进行比较。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是在第七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意一个的自动分析装置 中,其特征在于,如果与上述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小于上述阈值,则上述比较部将表示 量不足的错误与上述被检试样对应地存储。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将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 中的目标层的成分从所载置的容器移送而进行分析,其特征在于,具备分注探测器,用于下降到上述目标层内而吸引上述成分;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经过时间对应地表示上述目标层中的上述成分在每 个深度处的浓度的浓度梯度数据;计算部,根据上述针对从上述容器的载置到上述成分被移送为止的经过时间的浓 度梯度数据,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向深度方向对各点的浓度进行加法运算,从而计算出上 述成分达到目标量为止的深度;以及控制部,在使上述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深度之后,使上述 分注探测器吸引上述成分。
图1是示出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控制部的详细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试样分注探测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所抽取的被检体中包含的血球成分沉淀的样子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浓度梯度数据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液层的检测动作的流程图。图7A是示出血球量的判定的示意图,示出血球量是规定以上的情况。图7B是示出血球量的判定的示意图,示出血球量小于规定的情况。
图8是示出血球量不满足所需量时的错误显示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试剂分注探测器的下降量计算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100是通过分注被检试样和试剂并分析该混合液的反 应,而分析包含在被检试样中的化学成分的装置。在向反应管51移送血液或尿等被检试样 和试剂并使它们反应之后,对由于反应而产生的色调的变化进行光测定,从而测定被检体 中的被测定成分或酶的浓度、活性。该自动分析装置100主要具有分析部14、数据处理部15、驱动装置16、以及控制部 17。分析部14分注被检试样和试剂并分析该混合液的反应,输出测定结果数据。数据 处理部15对从分析部14中输出的测定结果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而生成检量线数据、分析数 据,输出到所具备的监视器、打印机。驱动装置16构成为包括电动机、齿轮等,产生驱动力 并传达至分析部14的各单元,从而驱动分析部14的各单元。控制部17如后所述,对分析 部14具有的各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作为自动分析装置100的分析对象的被检试样是血液或尿等液状物。试剂是使包 含在被检试样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液状的药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被检试样设为血液,以血球成分的测定为例子进行说明。但 是,只要是由于成分的沉淀等理由而随着时间的经过液层分离成多个的液体,则就能够应 用本发明,例如,还能够应用于红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的测定中。该被检试样收容在试样容器61中。试样容器61载置在可转动的圆形形状的盘取 样器(disk sampler)6 中。在盘取样器6的各载置位置上配置有对被检试样的载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62。作 为传感器62,例如是使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夹住试样容器61的载置位置那样地对向配置 的光传感器、配置在试样容器61的载置位置的底面的压力传感器等。该传感器62在载置了试样容器61时,向控制部17输出表示该载置的信号。传感 器62输出的信号是指从收容于试样容器62中的被检试样被设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00到被 分注于反应管51为止的经过时间的开始。即,指示被检试样的液层分离开始的开始点。试剂收容在试剂容器4中。试剂容器4载置于试剂库2以及试剂库3中。在试剂 容器4中,收容有相对被检试样的测定项目选择性地反应的各种第一试剂、或与第一试剂 成对的各种第二试剂。收容有第一试剂的试剂容器4载置于试剂库2中,收容有第二试剂 的试剂容器4载置于试剂库3中。
在试剂库2以及试剂库3中,收容有可转动的圆形形状的试剂架子1。各试剂容器 4环状地排列收容在该试剂架子1中。分注了被检试样以及试剂的反应管51环状地排列载置在可转动的圆形形状的反 应盘5中。由试样分注探测器7、第一试剂分注探测器8、以及第二试剂分注探测器9进行被 检试样以及试剂的分注。试样分注探测器7竖立设置在盘取样器6和反应盘5的附近。该试样分注探测器 7从通过盘取样器6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了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样容器61吸引被检试样,向 通过反应盘5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了规定的吐出位置的反应管51吐出被检试样。第一试剂分注探测器8竖立设置在试剂库2和反应盘5的附近。第一试剂分注探 测器8从通过试剂库2的试剂架子1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了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剂容器4吸 引第一试剂,向通过反应盘5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了规定的吐出位置的反应管51吐出第一试 剂。第二试剂分注探测器9竖立设置在试剂库3和反应盘5的附近。第二试剂分注探 测器9从通过试剂库3的试剂架子1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了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剂容器4吸 引第二试剂,向通过反应盘5的转动而被搬送到了规定的吐出位置的反应管51吐出第二试 剂。
在反应盘5的外周围还竖立设置有搅拌单元11、测光单元12、以及清洗单元13。 分注了被检试样以及试剂的反应管51通过反应盘5的转动依次被搬送到搅拌单元11、测光 单元12、以及清洗单元13的搅拌、测定、以及清洗位置。搅拌单元11是针对每个循环,对停止在搅拌位置的反应管51内的被检试样+第 一试剂、或被检试样+第一试剂+第二试剂等的混合液进行搅拌的搅拌部。测光单元12是从测光位置对收容了混合液的反应管51进行测定的测定部。测光 单元12具有夹着反应管51配置的光源与受光部,例如,在对混合液的吸光度进行了测光之 后,向数据处理部15输出该测定结果数据。清洗单元13吸引停止在清洗/干燥位置的反应管51内的结束了测定的混合液, 并且对反应管51内进行清洗/干燥。根据图2以及图3,对在这样的自动分析装置100中利用控制部17实现的上述各 单元的控制、特别是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控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是示出控制部17 的详细结构的框图。图3是示出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结构的图。首先,控制部17通过针对每个循环使盘取样器6、试剂库2的试剂架子1、以及试 剂库3的试剂架子1转动,向规定的吸引位置搬送被检试样以及试剂。该控制部17在盘取样器6、试剂库2的试剂架子1、以及试剂库3的试剂架子1转 动时,参照存储在登记数据存储部171中的登记数据。在登记数据存储部171中,作为被检试样数据,存储有被检试样的提供源即被检 体的年龄和性别、载置了被检试样的位置、载置了第一试剂的位置、载置了第二试剂的位 置、分注被检试样的反应管51、被检试样的测定项目、以及与测定项目对应地使用的第一试 剂和第二试剂的种类。使用在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台上配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部来 登记被检试样数据。
控制部17在向被检试样的吐出位置搬送了反应管51时,参照所登记的数据,使盘 取样器6转动,直到收容了向该反应管51分注的被检试样的试样容器61移动到试样分注 探测器7的吸引位置。另外,控制部17在向第一试剂的吐出位置搬送了反应管51时,参照所登记的数 据,使试剂库2的试剂架子1转动,直到收容了向该反应管51分注的第一试剂的试剂容器 4移动到第一试剂分注探测器8的吸引位置。另外,控制部17在向第二试剂的吐出位置搬送了反应管51时,参照所登记的数 据,使试剂库3的试剂架子1转动,直到收容了向该反应管51分注的第二试剂的试剂容器 4移动到第二试剂分注探测器9的吸引位置。该控制部17为了控制试样分注探测器7而具有液层检测部172、判断部173、阈值 存储部174、下降量计算部175、以及浓度梯度数据存储部176。 被检试样通过时间经过或离心分离而分离成上层的血浆层和下层的血球层。该控 制部17对血球层的层面进行检测,判断血球的含有量是否达到目标量,如果判断为含有目 标量,则计算出用于吸引分析所需的血球量的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最小下降量,按照该最 小下降量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下降。此处,试样分注探测器7如图3所示,是安装在臂10上的所谓杆(straw),通过由 未图示的泵提供的负压与正压,吸引以及吐出被检试样以及试剂。臂10通过齿轮等传递驱动装置16的驱动力,从而可独立地进行轴旋转以及伸缩。 通过臂10的轴旋转,试样分注探测器7移动到规定的吸引以及吐出位置。另外,通过臂10 的伸缩,试样分注探测器7为了吸引以及吐出而升降。试样分注探测器7由不锈钢、钼等导电体构成。另外,由不锈钢、钼等导电体组成 的探测器71从臂10下垂至与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试样分注探测器7和探针71成为一对电极,与例如施加直流电压的电源72连接。在该试样分注探测器7和探针71浸入到被检试样时,电极间经由该浸入的液层而 导通。在被检试样中,如图4所示,伴随时间经过而血球成分沉淀,分离成血球成分是一 定以下且以血浆为主成分的上层、和血球成分是一定以上的下层。其原因为,相对于血浆成 分,血球成分的比重更大。因此,例如,使电阻值Rl的电阻73介于电源72与试样分注探测器7之间,将探针 71设为接地。由此,在从被检试样开始分离成上层与下层后试样分注探测器7和探针71接 触到被检试样的液面的情况下,在将电源72输出的电压值设为E、将血球成分是一定以下 且以血浆成分为主成分的上液层的电阻值设为R2时,设定在电阻73与试样分注探测器7 之间的参照点74的电压值Vl成为Vl = EXR2/(R1+R2)。另外,在试样分注探测器7和探针71接触到被检试样的血球成分是一定以上的下 层的情况下,在将下层的电阻值设为R3时,设定在电阻73与试样分注探测器7之间的参照 点74的电压值V2成为V2 = EXR3/ (R1+R3)。控制部17的液层检测部172利用由于该液层接触而引起的参照点74的电压值变 化,对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前端达到了血球成分的液层的情况进行检测,输出该液层的高度。
该液层检测部172预先具有用于检测电压值V2的阈值电位Vs2。如果参照点74 的电压值成为阈值电压Vs2,则液层检测部172根据此时的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下降量,计 算出从反应管51的底面到血球成分的液层的上面为止的高度,输出该液层的高度。根据驱 动装置16中具备的例如编码器、电位计的输出值,取得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下降量。判断部173判断血球成分是否含有目标量。在预先得知了反应管51的容积或底 面积时,血球的成分量依赖于血球成分的液层的高度。在阈值存储部174中预先存储有高 度的阈值,判断部173读出该阈值,与液层检测部172输出的高度进行比较。如果液层检测部172输出的高度低于阈值,则判断部173生成表示血球成分不足 的错 误显示。另外,判断部173将血球成分的液层的高度作为与血球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 而与阈值进行比较,但除此以外,作为与血球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也可以使用后述的 使用了浓度梯度数据177的血球成分的量或血球成分的液层的量。在该情况下,在阈值存 储部174中,与血球成分的量对应地预先存储有成分量的阈值,与血球成分的液层的量对 应地存储有液量的阈值。在载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00中的反应管51的形状没有被统一的情况下,即在自动 分析装置100中可载置形状不同的几种反应管51的情况下,在阈值存储部174中与表示反 应管51的形状的各种种类信息成对地存储有各自的阈值。在反应管51中,通过条形码等记载有种类信息,判断部173控制读取装置等而取 得从反应管51的条形码等中读取的种类信息,将与取得的种类信息成对的阈值用作比较 对象。下降量计算部175在判断为针对血球成分能够吸引可以进行分析的量的情况下, 计算出从血球成分的层面算起的最小下降量。最小下降量是为了吸引所需的血球成分而所 需的最低下降量。在最小下降量的计算中,参照存储在浓度梯度数据存储部176中的浓度梯度数据 177。浓度梯度数据177是如图5所示那样,将横轴设为经过时间、将纵轴设为深度而二维 状地分配了各点处的血球成分的浓度值的数据。即,浓度梯度数据177表示经过了某时间 时的各深度处的血球成分的浓度。血球成分的浓度梯度也根据被检体的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在浓度梯度数据 存储部176中,存储有每个年龄、性别的浓度梯度数据177。浓度梯度数据177选择与存储 在登记数据存储部171中的被检试样的年龄、性别匹配的数据。下降量计算部175针对各规定距离选择性地使用浓度梯度数据177,从与血球成 分的层面对应的高度向深度方向对浓度值Cx(x = 1、2、3、...)进行积分。例如,将直到χ =1 6的合计含有量Σ Cx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量(红血球量)Vs时的深度D6(=规定距 离X (6-1))作为下降量而进行测量。积分的浓度值Cx是从被检试样载置于盘取样器6至到达试样分注探测器7为止 的经过时间上的各点的值。从被检试样到达试样分注探测器7时的时刻,减去盘取样器6中具备的传感器62 输出了表示试样容器61的载置的信号的时刻,而求出经过时间。在计算出下降量时,控制部17控制驱动装置16,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下降了下降量计算部175计算出的下降量之后,控制泵而执行吸引。(动作)对该控制部17的液层检测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液层的检测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17使支撑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臂10的驱动装置16进行驱动,从而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下降到反应管51内(SOl)。在试样分注探测器7开始下降后,液层检测部172使电源72供给电力(S02),对参 照点74的电压值与阈值电位Vs2进行比较(S03)。如果参照点74的电压值没有降低至阈 值电位Vs2 (S03, “否”),则每隔一定期间反复S03。另一方面,在参照点74的电压值达到了阈值电位Vs2时(S03,“是”),液层检测部 172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暂停(S04),作为高度的信息而取得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下降量 (S05)。在取得了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下降量时,判断部173判断血球成分为一定以上的 下层的高度是否为规定以上。在该判断中,首先,判断部173从反应管51的条形码中读出种类信息(S06),从阈 值存储部174中读出与种类信息对应的阈值S(S07)。然后,如图7A所示,如果血球成分为 一定以上的下层的高度是阈值S以上(S07,“是”),则判断部173的处理结束,转移到后述 的最小下降量的计算流程(参照图9)。另外,在以使用形状统一的反应管51为前提的情况 下,省略S06 S07。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在血球成分是一定以上的下层的高度小于阈值S的情况 下(S07 “否”),判断部173和与被检试样的血球成分相关的测定项目对应地记录错误显示 (S08)。该错误显示可以如图8所示通过监视器等显示。另外,判断部173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中止血球成分的吸引(S09)。S卩,使驱动装 置16驱动而提起试样分注探测器7。接下来,对在血球成分是一定以上的下层的高度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该控制 部17的试样分注探测器7下降的下降量计算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下降量计算动作 的流程图。首先,根据由判断部173判断的结果,如果血球成分是一定以上的下层的高度是 阈值以上(S07,“是”),则下降量计算部175进行浓度梯度数据177的选择。在浓度梯度数据177的选择中,下降量计算部175从登记数据存储部171中读出 所吸引的被检试样的年龄以及性别的数据(SlO)。然后,从浓度梯度数据存储部176中读出 与读出的年龄以及性别的数据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177 (Sll)。在读出了浓度梯度数据177时,下降量计算部175计算出经过时间T。在经过时 间T的计算中,下降量计算部175从吸引的被检试样被搬送到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吸引位 置的时刻,减去传感器62输出的信号的时刻(S12)。接下来,下降量计算部175参照图5所示那样的浓度梯度数据177,从血球成分为 一定以上的层面的高度向深度方向,对与计算出的经过时间T对应的各点的浓度值Cx进行 积分。在该积分中,下降量计算部175从层面的点出发依次向深度方向,对经过时间T =一 定的线上的各点的浓度值Cx进行积分。S卩,下降量计算部175针对浓度梯度数据177的经过时间T以及层面的深度Dx,将坐标点的浓度值Cx(Dx,Τ)加到合计含有量Σ Cx(S13),如果合计含有量Σ Cx没有达到预 定的目标量Vs(S14 “否”),则返回到S13而将成为χ = x+1的浓度值Cx(Dx,Τ)加算到合 计含有量Σ Cx中。另一方面,如果合计含有量Σ Cx达到预定的目标量Vs(S14 “是”),则下降量计 算部175将与最后加算的浓度值Cx (例如χ = 6)对应的深度Dx (即D6)设为下降的深度 (S15)。然后,下降量计算部175从血球成分为一定以上的下层的层面高度减去该深度Dx 而计算出最小下降量(S16),使驱动装置16驱动而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进一步下降该最小 下降量(S17)。在下降结束后,控制部17对未图示的泵进行驱动而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开始吸引 (S18)。这样,该自动分析装置100在从试样容器61分注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中的目 标层的成分的工序中,计算出从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成分的合计含有量达到目标量Vs为 止的深度,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下降到计算出的深度后吸引。
在深度的计算中,预先存储例如目标层中的成分的浓度梯度数据177,根据该浓度 梯度数据177,对从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各深度的浓度值Cx进行加法运算,直到达到目标 量Vs为止。由此,即使在被检试样分离成多个层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下 降量成为最小,被检试样在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外壁面上的附着也成为最小限,并且可以 调节吸引结束时的上层和目标层的边界与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吸口的位置关系。因此,能 够实现空吸的消除、污染的防止。为了使最小下降量达到最佳,也可以预先存储与各年龄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177, 根据与被检试样的提供源的年龄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177计算出深度。另外,预先存储 与各性别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177,根据与被检试样的提供源的性别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 177计算出深度。例如,血红蛋白根据构成要素的珠蛋白部分的差异而分成HbA、HbA2、以及HbF这 三种。HbF是指胎儿血红蛋白,在刚刚出生之后占据所有血红蛋白的80%以上,逐渐减少, 在五岁左右达到成人的值。HbAlc是对血红蛋白HbA结合了葡萄糖而得到的,其值表示 HbAlc相对总血红蛋白量的比例。这样,血球成分根据年龄、性别而不同,血球成分的层的浓度梯度根据该血球成分 的构成而不同。因此,通过使用与各年龄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177,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最 小下降量,进而能够防止污染。进而,为了使最小下降量成为最佳,也可以预先存储记录了针对经过时间的各浓 度梯度的浓度梯度数据177,根据相对于从试样容器61的载置到分注为止的经过时间T的 浓度梯度来计算出深度即可。例如,通过具备对试样容器61的载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62, 来对经过时间进行计时。另外,该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对收容在试样容器61中的被检试样的目标层进行 检测的液层检测部172,根据液层检测部172的检测,对与目标层内的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 信息和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是,与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小于阈值,则中止下降以及吸引,与被检试样对应地存储,以能够显示表示量不足的错误。作为与成分的含有量相 关的信息,例如是层面的高度。由此,在如全血检查那样被检试样量少而无法分析被检试样的情况下,能够降低 被检试样在试样分注探测器7上的附着,能够实现污染的防止。在试样容器61的形状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与试样容器61的种类信息分别对应地 存储各种阈值,取得放入了被检试样的试样容器61的种类信息,将与该种类信息对应的阈 值与高度进行比较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层检测利用了电阻法,但除此以外,只要能够检测 下层的层面,则还可以应用静电电容法、禾Ij用了液体的压力或粘性的方法。
例如,在静电电容法中,将上述试样分注探测器7用作静电电容传感器,能够根据 通过上述试样分注探测器7接触到被检试样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层面。或者, 还可以通过构成为上述试样分注探测器7的前端与压力传感器或粘度传感器的前端处于 相同的高度,并且同步移动,根据压力、粘度的液性的差异来检测层面。另外,也可以对被检试样的液面进行检测,根据能够从浓度梯度数据观察到的一 定浓度值以上的边界点与液面的深度之比来推测下层的层面的高度。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下降量计算部175参照预先存储在浓度梯度数 据存储部176中的、如图5所示那样横轴是经过时间、纵轴是深度的浓度梯度数据177,在深 度方向上对浓度进行加法运算,由此计算出成分达到目标值为止的深度(最小下降量),但 浓度梯度数据177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是将经过时间和深度(最小下降量)与浓度对 应地存储的表,也可以是将上述表与粘性或红细胞压积值等液性信息、或性别、年龄、病历 等患者信息对应地设定的数据库。这样,当浓度梯度数据177为表或数据库时,上述“在深 度方向上对浓度进行加法运算”是指下降量计算部175参照表根据经过时间计算浓度。此 夕卜,计算深度(最小下降量)是指,参照表计算与上述计算出的上述浓度对应的深度(最小 下降量)。(其他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装置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 据与包括被检试样的提供源的年龄、性别中的至少一个的患者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 计算出从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深度的计算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备液性信息存储部, 存储包括被检试样的红细胞压积值、纤维蛋白量、以及粘性中的至少一个的被检试样的液 性信息;以及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液性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计算部根据与被 检试样的液性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计算出从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深度。红细胞压积值是表示血液中所占的血球的容积的比例的数值,血液粘度与红细胞 压积值具有有意的正的相关关系,在红血球数多、红细胞压积值高时,血液粘度变高,这些 是已知的。与血液粘性变高对应地,沉淀也变慢,所以能够得到红细胞压积值与浓度梯度数 据的相关关系。纤维蛋白是在血液凝固时,凝血酶能够对纤维蛋白源作用的硬蛋白质,与纤维蛋 白量变多对应地沉淀也变慢,所以与红细胞压积值同样地,能够得到纤维蛋白量与浓度梯 度数据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在被检者的健康诊疗中,通过外部的装置,预先测定被检试样的红细胞压积值。控制部17接收通过输入部实现的输入操作,将上述预先测定的红细胞压积值存储 在上述液性信息存储部中。上述计算部(下降量计算部175)接收控制部17的指示,根据 从上述浓度梯度存储部(浓度梯度数据存储部176)读出的与被检试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对 应的浓度梯度数据,计算出从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深度。
上述纤维蛋白量以及粘性也与红细胞压积值相同。即,控制部17接收通过未图示 的操作部实现的输入操作,将上述预先测定的纤维蛋白量以及粘度存储在上述液性信息存 储部中。上述计算部(下降量计算部175)接收控制部17的指示,根据从上述浓度梯度存 储部(浓度梯度数据存储部176)中读出的与被检试样的纤维蛋白量以及粘度对应的浓度 梯度数据,计算出从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深度。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将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中的目标层的成分从所载置的容器移送而进行分析,其特征在于,具备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目标层内而吸引上述成分;检测部,对上述被检试样的目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计算部,计算出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合计含有量达到目标量为止的深度;以及控制部,在使上述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深度之后,使上述分注探测器吸引上述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浓度梯度存储部,该浓度 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表示上述目标层中的上述成分在每个深度处的浓度的浓度梯度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上述浓度梯度数据,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向深度方向对各点的浓度进 行加法运算,从而计算出上述成分达到目标量为止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液性信息存储部,该液性 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作为上述成分的上述被检试样的红细胞压积值、纤维蛋白值、以及粘 性中的至少一个的被检试样的液性信息,上述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上述液性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与上述被检试样的液性信息对应的上述浓度梯度数据计算出上述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被检试样的患者信息存 储部,该患者信息存储部存储包括上述被检试样的提供源的年龄、性别中的至少一个的患 者{曰息,上述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上述患者信息对应的浓度梯度数据,上述计算部根据与上述被检试样的上述患者信息对应的上述浓度梯度数据计算出上 述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浓度梯度数据中存储有 针对经过时间的各浓度梯度,上述计算部根据针对从上述容器的载置到上述成分被移送为止的经过时间的浓度梯 度计算出上述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上述容器的载置进行 检测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比较 部,该比较部对基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与上述目标层内的上述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 信息、与预定的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含有量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上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是与上述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小于上述阈值,则上述 控制部中止直到上述深度为止的下降以及上述吸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目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 行检测的上述检测部,通过用传感器对由于液层的差异产生的电阻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 上述目标层的层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目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的上述检测部,通过用传感器对由于液层的差异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检测上述目标层的层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目标层的层面的高度 进行检测的上述检测部,通过用传感器对由于液层的差异产生的压力或粘性的变化进行检 测,检测上述目标层的层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阈值 存储部,该阈值存储部将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合计含有量的各种阈值与上述容器的种类信 息分别对应地存储,上述比较部取得装入了上述被检试样的上述容器的种类信息,将与该种类信息对应的 上述阈值与上述高度进行比较。
12.根据权利要求7 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与上述 成分的含有量相关的信息小于上述阈值,则上述比较部将表示量不足的错误与上述被检试 样对应地存储。
13.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将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中的目标层的成分从所载置的容 器移送而进行分析,其特征在于,具备分注探测器,用于下降到上述目标层内而吸引上述成分;浓度梯度存储部,预先存储与从上述容器的载置到上述成分被移送为止的经过时间对 应地表示上述目标层中的上述成分在每个深度处的浓度的浓度梯度数据;计算部,根据上述针对经过时间的浓度梯度数据,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向深度方向对 各点的浓度进行加法运算,从而计算出上述成分达到目标量为止的深度;以及控制部,在使上述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深度为止之后,使上述 分注探测器吸引上述成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将分离成多个层的被检试样中的目标层的成分从所载置的容器移送而进行分析,具备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目标层内而吸引上述成分;检测部,对上述被检试样的目标层的层面的高度进行检测;计算部,计算出从上述目标层的层面算起的上述目标层的成分的合计含有量达到目标量为止的深度;以及控制部,在使上述分注探测器下降到上述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深度为止之后,使上述分注探测器吸引上述成分。
文档编号G01N35/10GK101858919SQ2010101165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小林信泰, 岩村佳名子, 金山省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