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2505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机。
技术背景
为了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物品机广泛应用于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
图1所示是一种最为常用的物品机,该物品机一般包括辐射室101、设置在辐射室101内部的辐射源102、设置在辐射室101入口和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103和输送被检测物品105的输送带104。防辐射长帘103用于遮挡住辐射室101的入口和出口,防止射线外泄对使用者106造成危害。但是,现有的这种物品机却存在如下缺点。当体积较大的被检测物品(包裹等)被输送到出口处时,该体积较大的物品就会掀起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 (如图1所示),特别是当使用者弯腰提起该体积较大物品时,辐射源发射的射线X就会从敞开的出口射出,直接照射到人体上(如图1所示),这会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辐射危害,特别是对经常操作物品机的工作人员。因此,现有的物品机存在射线易于外泄、安全性能不佳的缺点。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物品机存在的射线易于外泄、安全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机,该物品机包括辐射室001)、设置在辐射室O01)内部的辐射源002)、设置在辐射室O01)入口和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 (203)和输送被检测物品(20 的输送带004),其中,在辐射室O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203’),所述防辐射短帘(203’ )的长度小于防辐射长帘O03)的长度。
本发明通过在辐射室(201)上增设防辐射短帘203’,当防辐射长帘203被掀起时, 防辐射短帘203’可遮挡住大部分射线,因此,有效防止了射线外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


图1是现有的物品机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的所有附图都不是按照实际比例尺寸绘制的,其仅为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不妨先设定所有附图中的防辐射长帘203或防辐射短帘203’的长度方向为图示的上下方向(即物品机的高度方向)。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物品机包括辐射室 201,其用于形成对被检测物品205进行辐射检测的辐射检测空间;辐射源202,其设置在辐射室201的内侧顶部,用于发射射线对被检测物品205进行辐射扫描;一对防辐射长帘 203,其分别设置在辐射室201的入口和出口处,用于遮盖住辐射室201的入口和出口以防止辐射室201内的射线外泄;输送带204,其穿过辐射室201所形成的辐射检测空间,用于将被检测物品205输送到辐射室201内进行辐射扫描;一个防辐射短帘203’,其设置在辐射室2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的内侧,所述防辐射短帘203’的长度小于防辐射长帘 203的长度。
如图2所示,出口处的防辐射短帘203’与防辐射长帘203在图示的前后方向上相距有第一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间距为50 100mm。请注意,本发明的第一间距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数值,其主要取决于被检测物品的长度尺寸以及物品机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防辐射短帘203’与防辐射长帘203之间间隔布置并不是必须的,防辐射短帘(203’ )与防辐射长帘(20 完全可以前后紧靠在一起,只要防辐射短帘 (203')由较硬的材料制成,不易被向上拉起即可。
如图2所示,出口处的防辐射短帘203’的长度短于防辐射长帘203的长度,S卩,防辐射短帘203’的下端并不与辐射室201的底面(输送带204的上表面)接触,其与辐射室 201的底面(即输送带的上表面)在图示的上下方向上相距有第二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间距为250 350mm。请注意,本发明的第二间距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数值,其主要取决于被检测物品的大小以及物品机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使用的辐射源202是X射线辐射源。请注意,本发明的辐射源不限于此,还可以是电子束辐射源、Y射线辐照源或其它任何一种适用的辐照源。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使用的输送带204是履带式环形输送带。请注意,本发明的输送带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任何一种适用的输送带,只要其能够将被检测物品输送到辐射室201内进行辐射扫描即可。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使用的防辐射长帘203和防辐射短帘203’是由包含铅的材料制成的。请注意,本发明的防辐射长帘203和防辐射短帘的形成材料不限于此,还可由其他任何适合的防辐射材料制成。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物品机的防辐射外泄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在体积较大的被检测物品205被输送到辐射室201出口之后,由于被检测物品205的体积较大,所以会掀起位于出口外侧的防辐射长帘203,特别是当人206 在出口处主动提起物品205时,更容易将位于出口外侧的防辐射长帘203掀起(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在防辐射长帘203的内侧还设置有防辐射短帘203’,因此,即使当位于出口外侧的防辐射长帘203被几乎完全掀起,大部分射线X都被防辐射短帘203’阻挡,所以有效防止了射线X的外泄,避免了对人体的危害,因而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第二实施例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防辐射短帘203’设置在辐射室2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的外侧,此时,防辐射短帘203’可由较硬的防辐射材料制成,以便防止防辐射长帘203被向上拉起。因此,其同样能够防止射线的外泄,避免了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实施例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除了在辐射室2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的内侧设置有一个防辐射短帘203’外,还在辐射室201入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的外侧设置有一个防辐射短帘 203’。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的优点是,由于在入口和出口处都设有一个防辐射短帘203’,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射线X从出口外泄,而且还能够防止射线X从入口外泄。因此, 更安全可靠。
第四实施例
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物品机的第四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辐射室2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防辐射短帘203’,两个防辐射短帘203’前后间隔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四实施例的优点是, 由于在出口处设有两个防辐射短帘203’,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射线X从出口外泄。所以,更安全可靠。
其它可能的变化例
请注意,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在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辐射短帘 203,。
本发明入口处的防辐射短帘203’还可以设置在防辐射长帘203的内侧,只要防辐射短帘203’比较硬,不易被向上拉起即可。
本发明还可在出口处设置两个防辐射短帘203’,在入口处设置一个防辐射短帘 203,。
本发明还可同时在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两个防辐射短帘203’,或者两个以上防辐射短帘203,。
通过阅读本发明上述说明,这些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不在一一列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物品机,该物品机包括辐射室001)、设置在辐射室O01)内部的辐射源 002)、设置在辐射室(201)入口和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 和输送被检测物品(205)的输送带004),其特征在于在辐射室O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203’),所述防辐射短帘(203’ )的长度小于防辐射长帘O03)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O03’)设置在辐射室O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O0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处的防辐射短帘O03’)与防辐射长帘(20 前后紧靠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处的防辐射短帘O03’)与防辐射长帘(20 相距有第一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50 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处的防辐射短帘 (203’ )的下端与辐射室O01)的底面相距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250 3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在辐射室O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O03)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0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在辐射室O01)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 (203)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003’)。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在辐射室O01)入口处的防辐射长帘Q03)的外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0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长帘(20 和防辐射短帘 (203’ )是由包含铅的材料制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物品机,该物品机包括辐射室(201)、设置在辐射室(201)内部的辐射源(202)、设置在辐射室(201)入口和出口处的防辐射长帘(203)和输送被检测物品(205)的输送带(204),其中,在辐射室(2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辐射短帘(203’),所述防辐射短帘(203’)的长度小于防辐射长帘(203)的长度。本发明通过增设防辐射短帘(203’),当防辐射长帘(203)被掀起时,防辐射短帘(203’)可遮挡住大部分射线,因此,有效防止了射线外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
文档编号G01V5/00GK102540269SQ2011104093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5日
发明者佟永骏, 李君利, 李宁, 王学武 申请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