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层露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文水资源地球化学领域,是一种用于收集农田、草甸和沼泽湿地等处露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露水作为污染指示器,能够揭示大气中当前的污染物质;同时,通过分析露水水质可以间接判断植物对营养物质,例如钾、钙、镁等元素的析出情况。露水收集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当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在物体表面生成露水。将凝结的露水有效收集起来的装置,就是露水收集器。国内外现有收集露水的装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适用于沙漠地区的露水收集装置。其结构为圆筒状,筒体可拆分为若干层,内装与所测地点相同土质的土壤,通过增重可观察土壤不同深度的凝结水量,每次使用装置前必须更换土壤,操作较复杂;土壤层扰动,很难保证与周围土壤土质相同,而且只能就露水在土壤中的渗透性进行定量测量,不能进行露水水质分析,结构尚不完整,功能单一。另一类是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露水收集装置。其结构为带网眼的薄板翻卷制成圆筒,使用时将装置置于林木冠层处,其下端用漏斗承接。该收集装置凝结面积较小,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凝结面积,收集的露水量较少,很难用于水质检测分析。(郭占荣,刘建辉.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凝结水研究综述[J].干旱区研究,2005,22 (4) :576 580.刘文杰,张克映,张光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雾露水资源效益研究[J].资源科学,2001,23(2) 75 80.)。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量收集露水、保证露水水质、能够用于计算单位面积露水产量,可以收集足量用于露水水质检测分析、操作简单易行的露水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由凝结器和收集器组成;所述的凝结器包括第一凝露盘、第二凝露盘及承接盘;所述的收集器包括收集瓶及向收集瓶内导入露水的集露管,集露管从收集瓶的瓶口插入收集瓶内并竖直定位在收集瓶的瓶口上,漏斗型的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最小径处的底端在下且由上到下间隔安装在收集瓶上侧的集露管上,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内底处的集露管管壁上分别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露水导流孔,所述的集露管顶端露出第一层凝露盘的底端。上述的第一层凝露盘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上述的第二层凝露盘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第二层凝露盘的顶端与第一层凝露盘的底端水平对齐。上述的承接盘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承接盘的顶端与第二层凝露盘的底端水平对齐。[0009]上述的集露管的上端安装有防尘帽,集露管与收集瓶的瓶口之间通过胶塞夹紧并密封。上述的防尘帽为中空半圆球形,防尘帽的底部与集露管的上端部螺纹连接。上述的集露管为中空的圆管。上述的收集瓶为圆柱状不污染水样的聚氯乙烯瓶或玻璃瓶,其外壁刻有液体体积单位。上述的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内侧底部的集露管管壁上周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孔分别有四个,所述的导流孔为矩形孔。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I、本实用新型漏斗型的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的侧壁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增加了露水凝结面积,进而增加了露水凝结量并有效地将露水收集。2、本实用新型的导流孔可有效防止昆虫及杂质、颗粒物进入收集瓶内,同时能有效防止其它杂物对露水收集过程干扰及露水水质的污染,可收集到足量的用于水质检测分析的露水水量,外壁刻制的液体体积单位能对露水收集量进行现场计量并读取测量值,以便于直接估算一定大气条件下单位面积露水产量。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布局合理,使用原材料少,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多种环境的露水采集分析。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图I的I-I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多层露水收集装置,由凝结器和收集器组成;所述的凝结器包括第一凝露盘I、第二凝露盘3及承接盘4 ;所述的收集器包括收集瓶7及向收集瓶7内导入露水的集露管5,集露管5从收集瓶7的瓶口插入收集瓶7内并竖直定位在收集瓶7的瓶口上,漏斗型的第一、二层凝露盘1、3及承接盘4最小径处的底端在下且由上到下间隔安装在收集瓶7上侧的集露管5上,第一、二层凝露盘1、3及承接盘4内底处的集露管5管壁上分别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露水导流孔8,所述的集露管7顶端露出第一层凝露盘I的底端少许,此种结构方便露水的凝结级收集。上述的第一层凝露盘I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此种结构保证凝结在第一层凝露盘I上的露水沿第一层凝露盘I的内外盘壁向中心汇集。上述的第二层凝露盘3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第二层凝露盘3的顶端与第一层凝露盘I的底端水平对齐,保证第一层凝露盘I不因第二层凝露盘3的遮挡而影响露水的采集,同时保证凝结在第二层凝露盘3的露水沿第二层凝露盘3的内外盘壁向中心汇集,方便露水凝结。上述的承接盘4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承接盘4的顶端与第二层凝露盘3的底端水平对齐。此种结构保证第二层凝露盘3不因承接盘4的遮挡而影响露水的采集;保证凝结在第二层凝露盘3外壁的露水沿集露管2外壁流下后能够被承接盘4接住并导流进入集露管2内部。上述的集露管5的上端安装有防尘帽2,集露管5与收集瓶7的瓶口之间通过胶塞6夹紧并密封,即将胶塞6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孔,胶塞6的中心孔插入集露管5后将胶塞6插入收集瓶7的瓶口内,其功能是固定集露管5并保证收集瓶7与集露管5的密封,确保收集瓶7内的露水水样免受污染。上述的防尘帽2为中空半圆球形,防尘帽2的底部与集露管5的上端部螺纹连接,其功能是保证野外收集露水时,阻止植物落叶、昆虫和灰尘等杂物进入集露管5中,同时便 于清洁集露管5的内腔;上述的集露管5为中空的圆管。上述的收集瓶7为圆柱状不污染水样的聚氯乙烯瓶或玻璃瓶,其外壁刻有液体体积单位(图中为未画出),其功能是收集和盛装露水水样,并根据外壁刻度可供研究人员大致估算露水体积。上述的第一、二层凝露盘1、3及承接盘4内侧底部的集露管5管壁上周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孔8分别有四个(即第一层凝露盘I的内侧底部的集露管5管壁上周向间隔有四个导流孔8,第二层凝露盘3的内侧底部的集露管5管壁上周向间隔有四个导流孔8,承接盘4的内侧底部的集露管5管壁上周向间隔有四个导流孔8),所述的导流孔8为矩形孔,导流孔8的功能是及时收集从第一层凝露盘I和第二层凝露盘3内外壁上导流的露水并通过集露管5导入收集瓶7中。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可由2_4mm厚的有机玻璃或Imm厚的不锈钢钢板制成。第一层凝露盘I与第二层凝露盘3的上口半径为250-300mm,侧壁母线与水平面夹角为40° -50°,承接盘4上口半径为50-100mm,侧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0° -50°,集露管5的内径为50-60mm,矩形导流孔8的大小为(30_50)mmX (5-10)mm(高X宽),收集瓶7的体积为 300-500mL。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在露水形成的时段前将本装置以支架支撑,平稳放置在待测地点,当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在凝露盘上产生的露水可依靠重力作用自动地进入收集瓶7中。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凝结器和收集器;所述的凝结器包括第一层凝露盘、第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所述的收集器包括收集瓶及向收集瓶内导入露水的集露管,集露管从收集瓶的瓶口插入收集瓶内并竖直定位在收集瓶的瓶口上,漏斗型的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最小径处的底端在下且由上到下间隔安装在收集瓶上侧的集露管上,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内底处的集露管管壁上分别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露水导流孔,所述的集露管顶端露出第一层凝露盘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凝露盘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层凝露盘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第二层凝露盘的顶端与第一层凝露盘的底端水平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盘呈漏斗型,顶端无顶盖,侧壁为由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条棱沿周向起伏折叠组成,承接盘的顶端与第二层凝露盘的底端水平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露管的上端安装有防尘帽,集露管与收集瓶的瓶口之间通过胶塞夹紧并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帽为中空半圆球形,防尘帽的底部与集露管的上端部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露管为中空的圆管。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瓶为圆柱状不污染水样的聚氯乙烯瓶或玻璃瓶,其外壁刻有液体体积单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层露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内侧底部的集露管管壁上周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孔分别有四个,所述的导流孔为矩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文水资源地球化学领域,涉及多层露水收集装置,由凝结器和收集器组成;所述的凝结器包括第一凝露盘、第二凝露盘及承接盘;所述的收集器包括收集瓶及向收集瓶内导入露水的集露管,集露管从收集瓶的瓶口插入收集瓶内并竖直定位在收集瓶的瓶口上,漏斗型的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最小径处的底端在下且由上到下间隔安装在收集瓶上侧的集露管上,第一、二层凝露盘及承接盘内底处的集露管管壁上分别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露水导流孔,所述的集露管顶端露出第一层凝露盘的底端,优点是凝露面积大,收集露水的量大、效率高、清洁,可直接读取或估算一定大气条件下单位面积露水产量,适用于多种环境的露水采集分析。
文档编号G01N1/10GK202382972SQ20112053471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刘树元, 向山, 李祯 申请人:刘树元, 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