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513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采取两排立式结构的试验装置,如图I所示,每排装置分别由样品槽(加热器)、冷却板、收集箱及收集板等组成。每排装置分别有12个样品槽,对应有12个收集板及收集箱。试验装置安装在直径为260_钟罩的真空系统的底板上,采用一个专用的穿通式环状基座,并靠底板支撑。收集箱、收集板与冷却板的连接结 构是试验设备的关键。收集箱是由隔板与冷却板构成的空间组成;收集板底部焊接螺钉,与冷却板之间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另一种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每层装置分别由样品槽(加热器)、冷却板、收集箱及收集板等组成。每层装置分别有12个样品槽,对应有12个收集板及收集箱。收集箱由隔栅和盖板组成,收集板位于隔栅之内,收集板由位于收集板正下方的磁铁吸引固定。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真空罩为细长结构,真空抽气系统位于真空罩的底部,抽口较小,不利于高真空的建立;样品槽为650X50X25的立式结构,且样品槽需要设置加热装置,安装后的样品槽与收集箱之间只有O. 75mm间距,加工及定位精度很难保证。尤其是收集板的温度25土 TC需要绝对的保证,其温度的准确性直接决定材料热真空释气试验的成败。而收集板的温度来自于冷却板冷量传导,决定于与冷却板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状态。为了保证收集板与冷却板的良好接触,收集板背面设计一螺钉结构。收集板是一个直径达33mm、厚度只有O. 65mm的钢板,不论收集板与螺钉之间采用何种结构方式,均会影响收集板的平面度,进而影响收集板与冷却板的贴合状态,影响收集板温度及均匀性。同时,收集板背面设计一螺钉结构,对应的冷却板相应处需要开设螺钉让位孔,影响收集板与冷却板的接触传热面积,也影响收集板温度及均匀性。采用上下两层结构,真空系统的抽气口位于真空罩底法兰的中间位置,上层试验材料释放出来的气体难免不被下层收集板捕获,进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收集板位于隔栅之内,隔栅通过槽口卡接与冷板之上。隔栅之内的空间为49. 25 X49. 25,高度为11. 95,收集板直径33,厚度O. 65,试验结束后取出收集板这个薄片较为困难。收集板的固定采用磁力吸引方式,磁铁通过螺钉固定于冷却板上,相应的冷却板上设置台阶孔,导致收集板与冷却板的接触面积减小,影响传热效果。受磁铁面积的限制,磁铁对收集板的作用面积有限,而收集板是一个厚度只有O. 65的薄板,这就影响了收集板与冷却板的贴合程度,进而影响收集板的温度,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板、收集箱与样品槽出气孔之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此种技术路线收集板定位困难,即便冷却板加工浅的凹坑用于定位,受加工刀具影响凹坑周边根部难以清根,进而影响收集板与冷却板的贴合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温度均匀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包括有操作台和安装在操作台上方的真空罩,所述的操作台下方分别有加热板温度控制系统、冷却板温度控制系统、充气装置和真空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分别精准控制加热板和冷却板的温度,真空系统提供试验时所需要的真空度,在试验结束后充气装置向真空罩内回充干燥洁净的氮气,所述的真空罩内有操作装置,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有两个相同的装置且采用双排并列结构分布在同一操作板上,每个装置均包括有加热板和冷却板,所述的冷却板通过支撑柱安装在操作板上,所述的加热板通过绝热支撑机构支撑于冷却板上,所述的加热板上设有六孔位样品槽,每个样品槽上方均盖有盖板,样品槽侧壁上设有加热器,在冷却板上对应每个样品槽的位置分别设有收集板,每个收集板分别由一压板凹槽定位,所述的压板为圆形开口双耳状,内部凹槽为阶梯状,凹槽深度小于收集板厚度,起到压紧的作用,保证收集板与冷却板的良好接触,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有收集箱,所述的收集箱罩在每块压板的外侧,并固定在冷却板上,所述的收集箱顶盖上对应每个样品槽的位置开有六个孔。

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槽形状为高脚杯状。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是由定位螺钉定位并固定的,所述的定位螺钉的圆柱部分一部分定位压板,另一部分旋入冷却板,用于压板与冷却板的定位,旋松或压紧压板时,只需要旋转半圈定位螺钉,即可操作压板,达到快速装配缩短时间的目的。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箱顶板边缘两侧分别开有定位孔,销钉穿过定位孔与冷却板定位,由半圆头螺钉紧固,操作时,只要旋转半圈半圆头螺钉即可取下收集箱。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的双耳为半圆弧状,其中一个开口向上,一个开口向下,当旋紧一侧定位螺钉时,摩擦力有使压板靠近另一侧定位螺钉的趋势。所述的收集板采用铝合金整体加工而成,减少拼接结构所引起的装配误差,因收集箱为细长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极易变形,实际加工中采用多次热处理工艺,从而保证了零件的设计精度,冷却板及加热板上的所有孔均在精密的数控机床上加工完成,保证了各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装置保证了冷量在收集板和冷却板之间的有效传导,收集板与冷却板温度一致,温度均匀,并采用双排并列结构,避免了释放出来的气体互相干扰,操作快捷、方便,进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图I为第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示意图。图2为第二种现有技术的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装置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压板示意图。图6为压板安装示意图。
图7为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4所示,一种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包括有操作台8和安装在操作台8上方的真空罩3,所述的操作台8下方分别有加热板温度控制系统4、冷却板温度控制系统5、充气装置6和真空系统7,温度控制系统分别精准控制加热板I和冷却板2的温度,真空系统7提供试验时所需要的真空度,在试验结束后充气装置6向真空罩3内回充干燥洁净的氮气,所述的真空罩3内有操作装置,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有两个相同的装置且采用双排并列结构分布在同一操作板8上,所述的冷却板2通过支撑柱9安装在操作板8上,所述的加热板I通过绝热支撑机构10支撑于冷却板2上,所述的加热板I上设有六孔位样品槽11,每个样品槽11上方均盖有盖板12,样品槽11侧壁上设有加热器,在冷却板I上对应每个样品槽11的位置分别设有收集板13,每个收集板13分别由一压板15凹槽定位,如图5所示,所述的压板15为圆形开口双耳状,内部凹槽为阶梯状,凹槽深度小于收集板13厚度,起到压紧的作用,保证收集板13与冷却板2的良好接触,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有收集箱16,所述的收集 箱16罩在每块压板15的外侧,并固定在冷却板2上,所述的收集箱16顶盖上对应每个样品槽11的位置开有六个孔19。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槽11形状为高脚杯状。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的压板15是由定位螺钉14定位并固定的,所述的定位螺钉14的圆柱部分一部分定位压板15,另一部分旋入冷却板2,用于压板15与冷却板2的定位,旋松或压紧压板15时,只需要旋转半圈定位螺钉14,即可操作压板15,达到快速装配缩短时间的目的。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的收集箱16顶板边缘两侧分别开有定位孔20,销钉18穿过定位孔20与冷却板2定位,由半圆头螺钉17紧固,操作时,只要旋转半圈半圆头螺钉17即可取下收集箱16。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15的双耳为半圆弧状,其中一个开口向上,一个开口向下,当旋紧一侧定位螺钉14时,摩擦力有使压板靠近另一侧定位螺钉14的趋势。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包括有操作台和安装在操作台上方的真空罩,所述的操作台下方分别有加热板温度控制系统、冷却板温度控制系统、充气装置和真空系统,所述的真空罩内有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有两个相同的装置且采用双排并列结构分布在同一操作板上,每个装置均包括有加热板和冷却板,所述的冷却板通过支撑柱安装在操作板上,所述的加热板通过绝热支撑机构支撑于冷却板上,所述的加热板上设有六孔位样品槽,每个样品槽上方均盖有盖板,样品槽侧壁上设有加热器,在冷却板上对应每个样品槽的位置分别设有收集板,每个收集板分别由一压板凹槽定位,所述的压板为圆形开口双耳状,内部凹槽为阶梯状,凹槽深度小于收集板厚度,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有收集箱,所述的收集箱罩在每块压板的外侧,并固定在冷却板上,所述的收集箱顶盖上对应每个样品槽的位置开有六个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槽形状为高脚杯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是由定位螺钉定位并固定的,所述的定位螺钉的圆柱部分一部分定位压板,另一部分旋入冷却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箱顶板边缘两侧分别开有定位孔,销钉穿过定位孔与冷却板定位,由半圆头螺钉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的双耳为半圆弧状,其中一个开口向上,一个开口向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真空释气试验装置,主要包括真空罩(内含释气收集装置、样品槽等)、真空抽气系统、高低温保障系统、温度真空度测控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真空抽气系统提供试验设备需要的真空度,高低温保障系统分别为高温装置和低温循环装置,提供加热样品125±1℃和收集板25±1℃的温度需要。本发明装置保证了冷量在收集板和冷却板之间的有效传导,收集板与冷却板温度一致,温度均匀,并采用双排并列结构,避免了释放出来的气体互相干扰,操作快捷、方便,进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N25/00GK102818815SQ2012102906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孙志和, 章学华, 汪澎, 石国丽, 张宗峰, 丁怀况, 韩锐, 马学焕, 沈丽萍 申请人: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