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指示灯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示灯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配备有大型设备的工业作业现场都安装有红色、绿色和黄色的信号指示灯,警示进入该区域的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但是由于工业企业现场的噪音大、现场环境复杂,大型设备多,容易遮挡作业人员的视线。使现场作业人员容易忽略信号指示灯的存在,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目前的马路路口和火车道口都设置有交通红绿灯,但是往往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导致过往的行人或过往车辆中的驾驶员不能及时的观察到红绿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到指示灯的运行状态,可根据不同的指示灯的颜色发出不同的警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的指示灯识别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示灯识别装置,包括光线采集单元、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振动单元及电源。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振动单元及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连接。指示灯的光信号经过所述光线采集单元汇聚后传送至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将接收的电信号解释成对应颜色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的颜色控制所述振动单元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光线采集单元、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振动单元及所述电源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光线采集单元采用放大透镜组。所述振动单元采用微型振动电机。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采用CMOS感光器件。进一步地,放大透镜组包括三个放大透镜,三个所述放大透镜的镜面互相平行且三个所述放大透镜等距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采用AG13钮扣电池。进一步地,还包括卡夹,所述卡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卡夹采用ABS工程塑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有底无盖的空心圆柱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震荡发生元件。所述振动发生元件与所述振动单元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指示灯识别装置,能够检测到指示灯的运行状态,可根据不同的指示灯的颜色发出不同的警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图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灯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灯识别电路,包括壳体7、光线采集单元(采用放大透镜组I)、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振动单元(采用微型振动电机4)、电源5及卡夹6 (采用ABS工程塑料制成)。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微型振动电机4及电源5分别与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连接。放大透镜组I包括三个放大透镜,三个放大透镜的镜面互相平行且三个放大透镜等距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壳体7为有底无盖的空心圆柱状结构,长为6cm,直径为2cm。卡夹6设置在壳体7上。放大透镜组I、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微型振动电机4及电源5设置在壳体7内。特别的,放大透镜组I设置在壳体7的前端(即无盖的一端)便于采集指示灯的光信号。指示灯的光信号经过放大透镜组I汇聚后传送至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将接收的电信号解释成对应颜色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的颜色控制微型振动电机4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采用CMOS感光器件。电源5采用三节AG13钮扣电池。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中设置有震荡发生元件,振动发生元件与所述振动单元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指示灯识别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放大透镜组I将其前方150度弧度、50米距离范围内的可见光聚焦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的CMOS感光器件上。CMOS感光器件(采用1/3. 5英寸,不可变焦的成像方式)将所接收光线的光谱值直接转换成RGB三原色通道(红、绿和蓝)相对应的电流并传送至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将电流解释成相应的颜色红色对应的RGB值是(255 0 0)即17. 9mA电流,绿色对应的RGB值是(O :255 :0)即11. 6mA电流,黄色对应的RGB值是(255 :255 :0)即13. 66mA电流。因此只要识别在17. 9mA"l4. 9mA间的电流均被判定为红色系列,14. 9mA"l2. 8mA间的电流均被判定为黄色系列,12. 8mA^ll. 9mA间的电流均被判定为绿色系列。如果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检测到红色系列光谱,即意味着有可能遇到道路停止警告灯,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将控制微型振动电机4进行振动(频率为10次/秒,连续振动),直至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检测不到红色系列光谱的存在。如果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检测到绿色光谱系列的存在,即意味着有可能遇到道路通行提示灯,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将控制微型振动
电机4进行振动(频率为5次/秒,先振动I秒,然后停I秒,再振动I秒......如此循环)。直
至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检测不到绿色系列光谱的存在。如果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检测到黄色光谱系列的存在,即意味着有可能遇到道路通行减速提示灯,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将控制微型振动电机4进行振动进行振动(频率为I次/秒,先振动I秒,然后停I秒,再振动I秒……如此循环)。直至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检测不到黄色系列光谱的存在。微型振动电机4的振动频率的大小通过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中的振荡发生元件控制输出的电流(即前面提到的检测到红黄绿三种颜色时输出不同的电流)的大小和时间来控制。电源5负责给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微型振动电机4提供4. 5V的电力。夹子6是一个固定带震动提示功能的红绿灯识别装置的夹持设备,可以将带震动提示功能的红绿灯识别装置夹在如眼镜、衣领、帽沿等位置,只要带震动提示功能的红绿灯识别装置的放大透镜组I能够检测到前方50米的红、绿、黄三色光源,便可进行相应的振动报警提示。另外,现场的情况错综复杂,在同一个地点可能指示灯不只有一处,因此对于灯亮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只有一盏灯,有的地方有两盏灯亮,有的地方有三盏指示灯。这其中的情况有七种,他们分别是红灯亮、蓝灯亮、绿灯亮、红灯与绿灯亮、红灯与蓝灯亮、绿灯与蓝灯亮、红绿蓝灯都亮。当指示灯的信号光通过放大镜组进入图像光谱转换元件2时,像光谱转换元件2通过其成像原理分析该信号是七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随后将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数据送入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可提前对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进行设置(设置上述七种情况中的每种情况对应一种特定的振动频率),使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3作出相应的处理。当图像识别识别出有红色光信号时,优先转换变送对应的红色灯光信号的电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能够检测到指示灯的运行状态,可根据不同的指示灯的颜色发出不同的警报,
提醒人员注意安全。2、适用面广,既可用于工业生产上的安全防护,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提醒。3、体积小、重量轻,能够夹在如眼镜、衣领、帽沿等位置,携带方便。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线采集单元、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振动单元及电源;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振动单元及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连接;指示灯的光信号经过所述光线采集单元汇聚后传送至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将接收的电信号解释成对应颜色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的颜色控制所述振动单元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光线采集单元、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振动单元及所述电源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采集单元采用放大透镜组;所述振动单元采用微型振动电机;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采用CMOS感光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放大透镜组包括三个放大透镜,三个所述放大透镜的镜面互相平行且三个所述放大透镜等距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采用AG13钮扣电池。
6.根据 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夹,所述卡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夹采用ABS工程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有底无盖的空心圆柱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指示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中设置有震荡发生元件;所述振动发生元件与所述振动单元连接。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示灯识别装置,包括光线采集单元、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振动单元及电源。指示灯的光信号经过所述光线采集单元汇聚后传送至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所述图像光谱转换元件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所述图像识别和振动控制电路将接收的电信号解释成对应颜色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的颜色控制所述振动单元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本申请提供的指示灯识别装置,能够检测到指示灯的运行状态,可根据不同的指示灯的颜色发出不同的警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文档编号G01J3/00GK202771561SQ20122042182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永隽, 高振鹰, 蒋晓丽, 陈燕文, 章宸, 陈倩倩, 胡忠阳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