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包括管段本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46.5°,第一立柱的高度H1为8mm;第二立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β为45°,第二立柱的高度H2为17mm;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相对设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管段本体的中点的距离均为30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其中一个立柱的高度,改变了立柱的反射角度,从而减小入水端反射面高度,克服了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水流扰动影响,降低了产品的压力损失,测量更加精确,同时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热量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
【背景技术】
[0002]超声波热量表是通过超声波的方法测量流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能量的仪表。超声波热量表是采用超声波时差法原理工作的,超声波时差法原理是依靠超声波信号在流体中传播的时间差,来测量流体流量,当超声波在流体中传播时,流体的流动将使超声波信号产生传播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大小与流体的流速成正比关系,由此便可测量流体流量,对于超声波热量表来说,则可增加流量计温度变化计算出热交换系统获得的热量,超声波热量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0003]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内的立柱的反射面均在45°,且立柱的反射面中心点均在管段的轴心位置处,造成热水流经管段时的扰动,使流场发生变化产生涡流或紊流,影响热量表的计量准确度及产品的一致性,并增加热量表的压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热水质的扰动,减少热量表管段压损的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尤其适合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包括管段本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46.5°,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H1为8mm ;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β为45°,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H2为17mm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管段本体的中点的距离均为30mm。
[0006]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其中一个立柱的高度,改变了立柱的反射角度,从而减小入水端反射面高度,克服了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水流扰动影响,降低了产品的压力损失,测量更加精确,同时使用寿命长;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
[0009]1、管段本体 2、第一立柱 3、第二立柱
[0010]4、第一反射面 5、第二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包括管段本体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 ;所述第一立柱2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反射面4,所述第一反射面4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46.5°,所述第一立柱2的高度H1为8mm ;所述第二立柱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反射面5,所述第二反射面5与垂直线的夹角β为45°,所述第二立柱3的高度H2为17mm ;所述第一反射面4和第二反射面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与所述管段本体I的中点的距离均为30mm。
[0012]图1中标出了反射路径,本发明主要在于降低第一立柱2的高度,改变第一反射面4的反射角度,进而降低了第一立柱2对热水质的扰动,减小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管段的压损,令测量更精确,使用寿命更长。
[0013]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管段式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的低阻管段,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段本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46.5°,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H1SSmm;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与垂直线的夹角β为45°,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H2为17mm;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管段本体的中点的距离均为30mmo
【文档编号】G01K17/10GK103528717SQ20131049509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1日
【发明者】范东平, 孙永录 申请人:天津鸥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