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

文档序号:6184116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测定脱色前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B、测定脱色后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C、计算脱色率;D、准确度检测。本发明利用吸光度波谱面积测定脱色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0nm-78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测定脱色前有色物质的吸光度,积分计算吸光度波谱面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0nm-78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测定脱色后有色物质的吸光度,积分计算吸光度波谱面积;通过吸光度波谱面积,计算出有色物质的脱色率。本计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准确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脱色率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水处理方面,水中有色物质的脱色率是评价水质处理效果的指标之一。水中有色物质并非是单一物质,通常是由不同的有色物质组成的。现有检测经处理后水质中有色物质的脱色率,通常是采用目视比色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法。前者的缺点是主观性较强,特别是当水的颜色为橙色时,采用比色法判断脱色率的误差较大。后者是以处理前后有色物质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变化比率来计算的,它是将所有的有色物质认同为单一的物质。其缺点是1.当有色物质被降解成其它有色物质时,通过此方法检测计算,原有色物质水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下降,但处理后水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可能并没有下降,因为生成新的有色物质对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有可能没有贡献。
2.在吸附絮凝处理过程中,吸附絮凝剂对水中各种有色物质的吸附能力是不同的。当水溶液中某种有色物质对整个水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具有极大的比例贡献,而吸附絮凝剂对此种物质的吸附量比其它有色物质的吸附量多或少时,通过此方法的计算出来的脱色率并不准确。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准确适用性更广的脱色率计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以混合有色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计算除色率,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效果与实际处理效果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吸光度波谱面积测定脱色率,是考虑混合有色物质发色基团对混合有色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光光谱的贡献影响,本计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准确的优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A、测定脱色前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有色物质溶液在400nm-78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积分计算吸光度波谱面积;
[0007]B、脱色后测定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在上述步骤A的有色物质溶液中,加入吸附剂搅拌一定时间后离心分离固液相,利用步骤A方法测定脱色后溶液吸光度波谱面积;
[0008]C、计算脱色率:依据公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溶液中有色物质脱色率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测定脱色前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有色物质溶液在400nm-78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积分计算吸光度波谱面积; B、脱色后测定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在上述步骤A的有色物质溶液中,加入吸附剂搅拌一定时间后离心分离固液相,利用步骤A方法测定脱色后溶液吸光度波谱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吸附剂为活性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离心转速为4000rp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准确度检测的具体操作为: A、建立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取不同染料多种,等质量比混合后,分别配制该混合染料浓度为 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100mg/L、150mg/L、200mg/L 的标准溶液; B、测定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在400nm-78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积分计算吸光度波谱面积; C、建立浓度与面积线性方程:浓度和波谱面积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依据校正系数判断准确性; D、脱色后测定吸光度积分计算波谱面积:选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吸附剂搅拌一定时间后离心分离固液相,利用步骤B方法测定脱色后溶液吸光度波谱面积;

【文档编号】G01N21/31GK103630507SQ20131058357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蔡映杰, 林丽娜 申请人:武汉纺织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