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191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包括有壳体和透明朔料布,在壳体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底板、该底板外部围有海绵橡胶圈;在所述壳体壁上设有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分别用于与气压表管和抽真空管的连接:所述壳体由内层围板、中层围板和外层围板构成,壳体上端部的中层围板分别比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低,使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之间形成嵌槽;所述透明朔料布放置在壳体顶部,透明朔料布的周边嵌入所述的嵌槽,并用柔性嵌条与壳体固定。本实用新型降低本真空罩的重量,方便现场操作人员的携带,柔性塑料布的应用可以适应不同高度通舱件焊缝的密性需求。
【专利说明】—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船舶分段建造阶段,具体是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分段建造阶段,利用真空密性,对已焊接的船体焊缝进行预密性工作。真空密性的检查方法,利用合适的空气排出设备从其内部排出空气,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负压),使焊缝两表面形成压力差,来检查焊缝渗漏情况。试验采用一种真空罩装置进行,参见图1。
[0003]对于分段上预装的通舱件焊缝,由于管系穿舱件尺寸影响,比如通舱复板的长宽、通舱管子的高度,普通真空罩的规格往往无法满足其尺寸变化,故船体焊缝真空密性时,无法同时对通舱件焊缝进行。
[0004]当分段涂装时:一是保留通舱件与结构焊缝部位不涂装;二是在全部涂装后,于后期舱室密性时再将油漆打磨清除。
[0005]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一是容易导致焊缝生锈;其二是后期打磨、补涂工作消耗的人工及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强度增加、作业环境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在船舶分段建造阶段,对船体焊缝真空密性检测的同时,对通舱件焊缝一同进行密性试验。密性的焊缝包括:管子与复板焊缝、复板与结构焊缝。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特点在于其构成包括有壳体和透明朔料布;
[0009]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底板、在该底板外部围有海绵橡胶圈,利用其弹性确保壳体与结构板材间的密封;
[0010]在所述壳体壁上设有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分别用于与气压表管和抽真空管的连接:
[0011]所述壳体由内层围板、中层围板和外层围板构成,壳体上端部的中层围板分别比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低,使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之间形成嵌槽;
[0012]所述透明朔料布放置在壳体顶部,透明朔料布的周边嵌入所述的嵌槽,并用柔性嵌条与壳体固定。
[0013]透明塑料布:材质选用尼龙聚乙烯Polyamide (PA+PE),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能确保内外可视性,且市场采购成本较低,生活中常用以制作真空袋。使用时确保其适应于不同管子高度通舱件的同时,能与壳体上端面有效接触。且重量轻,可折叠的特性也便于操作者地携带。
[0014]在所述壳体上部外部上还设有拉手。
[0015]所述壳体外层围板顶部还设有嵌条拆卸口。
[0016]所述的抽真空管是T型管件,管端设有快插接头,用以连接压缩空气皮带,用伯努利效应起到抽真空并维持负压的作用。
[0017]所述的壳体为有机玻璃(俗称“亚克力Acrylic”-化学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军事上常用以制作飞机风挡玻璃)材料,以同时保证壳体的结构强度及内外的可视性,且方便加工(有机玻璃结构间使用专用胶水粘合连接),重量较轻。
[0018]由于通舱件基本布置于平面结构上,不存在结构线型的影响,长宽尺寸按照通舱件复板最大规格尺寸设计,确保其可以同时适用于较小规格复板的通舱件。高度尺寸以满足复板与结构焊缝、管子与复板焊缝的可视性为前提进行设计。
[0019]考虑到通舱件位置附近船体构架可能造成影响,故壳体外形分为二种型式:矩形与圆形,以分别满足多联复板与单联复板的需要。
[0020]所述柔性嵌条为硅胶材质,分为内置式U型嵌条和外部O型嵌条。
[0021]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加强筋和框筋。加强筋:加强壳体结构,减少壳体变形,框筋:加强壳体结构,增大座板与壳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力的传导。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目前只有针对船体焊缝的真空罩,真空罩的规格往往无法满足管子通舱件不同高度尺寸的变化,所以还没有针对管子通舱件焊缝密性的工装,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特别是通过合理的壳体外形尺寸设计,尽量降低本真空罩的重量,方便现场操作人员的携带;柔性塑料布的应用可以适应不同高度通舱件焊缝的密性需求;夕卜部O型嵌条与壳体嵌槽中的U型嵌条互相配合,让柔性塑料布与壳体方便的组合在一起,并形成气密空腔,使用后的更换或拆卸也十分方便,通过嵌条拆卸口拉出嵌条即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现有技术中真空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横剖图,(b)为俯视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4是柔性嵌条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5是透明朔料布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6是嵌槽剖面示意图。
[0029]图中,壳体-a、海绵橡胶圈_b、加强筋-C、框筋_d、底板_e、拉手_f、第一座板_gl、第二座板-g2、抽真空管_h、气压表管_1、内层围板-jl、中层围板-j2、外层围板_j3、嵌条拆卸口 _j4、透明朔料布-k、柔性嵌条-1。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1]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包括有壳体a和透明朔料布k ;在所述壳体a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底板e、在该底板e外部围有海绵橡胶圈b ;在所述壳体壁上设有第一座板gl和第二座板g2,分别用于与气压表管i和抽真空管h的连接;
[0032]所述壳体由内层围板j 1、中层围板j2和外层围板j3构成,壳体上端部的中层围板分别比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低,使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之间形成嵌槽;[0033]所述透明朔料布k放置在壳体顶部,透明朔料布k的周边嵌入所述的嵌槽,并用柔性嵌条I与壳体固定。
[0034]壳体上部外部上还设有拉手f。
[0035]所述壳体外层围板j3顶部还设有嵌条拆卸口 j4。
[0036]所述的抽真空管h是T型管件,管端设有快插接头,用以连接压缩空气皮带。
[0037]所述的壳体为有机玻璃材料。
[0038]所述柔性嵌条为硅胶材质,分为内置式U型嵌条和外部O型嵌条。
[0039]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加强筋c和框筋d。
[0040]现场分段结构完工后,进行开孔及通舱件的安装。安装后按相关工艺进行焊接,保证通舱件二侧焊缝全部完成。通舱件管子上安装盲法兰或木榫头之后,进行通舱件的真空密性工作(参照H&Z260024-2008—船体结构焊缝真空罩密性检验工艺方法进行),步骤如下:
[0041](I)在确认通舱件与结构焊缝部位清洁(无油溃、飞溅、熔渣等),周围无电焊、打磨、气割等影响作业的前提下,在通舱件与结构焊缝以及通舱复板与管子焊缝上喷洒肥皂液。
[0042](2)由操作人员握持把手将罩体进行设置,确保通舱件复板处于罩体范围内。(见图4操作步骤2)
[0043]( 3 )视通舱件上最高管子尺寸,选择合适大小的塑料布,将塑料布中心部位套于管子顶端,塑料布边缘部位延展至罩体上端面。(见图4操作步骤3)
[0044](4)使用外部O型嵌条,将塑料布边缘部位压入罩体嵌槽。这样,涉及通舱件与结构焊缝以及通舱复板与管子焊缝的“气密空腔”得以建立。(见图4操作步骤4、图5、图6)
[0045](5)接通压缩空气,通过抽真空管使空腔内形成负压,并确认气压表负压达到规定示值。此时真空罩承受不少于0.2bar(即0.2kgf/cm2)的空气压力。
[0046](6 )查看焊缝处肥皂液是否有气泡现象,如有则说明焊缝有渗漏,如没有则说明该条焊缝合格。
[0047]以上步骤结束后,在分段进入涂装阶段前,完成对通舱件焊缝的真空密性工作。注意点:分段上通舱件的实际预装状态可能不同,例如分段为反态舾装,故通舱件的真空密性视分段实际情况在方便操作的一侧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有壳体(a)和透明朔料布(k); 在所述壳体(a)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底板(e)、在该底板(e)外部围有海绵橡胶圈(b);在所述壳体壁上设有第一座板(gl)和第二座板(g2),分别用于与气压表管(i)和抽真空管(h)的连接: 所述壳体由内层围板(jl)、中层围板(j2)和外层围板(j3)构成,壳体上端部的中层围板分别比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低,使内层围板和外层围板之间形成嵌槽; 所述透明朔料布(k)放置在壳体顶部,透明朔料布(k)的周边嵌入所述的嵌槽,并用柔性嵌条(I)与壳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部外部上还设有拉手(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层围板(j3)顶部还设有嵌条拆卸口(j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真空管(h)是T型管件,管端设有快插接头,用以连接压缩空气皮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有机玻璃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嵌条为硅胶材质,分为内置式U型嵌条和外部O型嵌条。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加强筋(c )和框筋(d)。
【文档编号】G01M3/14GK203705130SQ20132086590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姚仁光, 陈琰, 陈玥明, 张海铭 申请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