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建立HPLC测定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本发明通过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的系统性试验考察,证明HPLC法快速、检出限低、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对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的铜钱草和贵阳市某医院花坛内铜钱草中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提示生长于医院内铜钱草中该抗生素污染程度高于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植物,推测残留在环境中的诺氟沙星能够在植物中富集,本方法可作为环境中诺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为分析抗生素对于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专利说明】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过期的抗生素并无有效的回收途径,多采用随意丢弃的处理方式,从而导致其进入土壤及植物体内,严重污染环境。诺氟沙星(N orfloxacin,NFCX)化学名为1 -乙基-6 -氟-1,4 % 二氢-4 -氧代-7 - ( 1 —哌嗪基)-3-喹啉羧酸,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诺氟沙星含量测定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复方制剂、动物源性食品以及血浆等,而关于植物中诺氟沙星残留量测定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环境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建立Η P L C测定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
[0005]前述的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中,所述的Η P L C的建立为采用D i a m ο n s i 1 C 1 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一 1 %醋酸,体积比为1 6:8 4 ,流速1.0 m L / m i η ,检测波长2 8 2 n m,柱温3 0 °C。
[000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的系统性试验考察,证明HP L C法快速、检出限低、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对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的铜钱草和贵阳市某医院花坛内铜钱草中留抗生素一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提示生长于医院内铜钱草中该抗生素污染程度高于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植物,推测残留在环境中的诺氟沙星能够在植物中富集,本方法可作为环境中诺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为分析抗生素对于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诺氟沙星紫外色谱图;
附图2为高效液相色谱图;
附图3为各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09]本发明的实施例:
1 仪器和试剂
天美L C 2 0 0 0型液相色谱仪及相应的化学工作站(上海天美),A L - 2 0 4电子天平(梅特勒一托利多),C Η - 2 5 0超声波清洗仪(北京创新德超声电子研究所),C a r y 1 0 0紫外分光光度计,诺氟沙星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3 0 4 5 0 2 0 0 7 0 4 );贵阳市某医院花坛中铜钱草和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的铜钱草(阴性样品),甲醇为色谱纯,超纯水(自制),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0010]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Di amons i 1 C 1 8 ( 4.6 mm X 2 5 0 mm, 5 μ m),流动相为甲醇一1 %醋酸(16:84 ),流速为1.0 m 1 / m i η ,柱温为3 0 °C,检测波长为
28 2 nm,对照品、样品进样量均为2 0 μ 1。
[0011]2.2检测波长
取诺氟沙星对照品溶液适量加甲醇稀释,在2 0 0?8 0 0 n 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诺氟沙星在2 8 2 n m处有最大收,故选择2 8 2 n m作为诺氟沙星Η P L C含量测定波长,扫描图谱见附图1。
[0012]2.3样品的制备
2.3.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诺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加适量1 %的醋酸溶液溶解,用流动相定容并稀释成含诺氟沙星5.2 4 8 m g / L的对照品溶液。
[0013]2.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贵阳市某医院花园中生长的铜钱草5.0 8,用1%醋酸2 5m 1超声提取1 5 m i η。过滤,低温将滤液挥干,再用流动相溶解定容至5 m 1容量瓶中。
[0014]2.3.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的铜钱草,按“2.3.2”项下方法制备阴性样品溶液。
[0015]2.4系统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 2.1 ”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理论塔板数按诺氟沙星峰计算均不低于4 0 0 0,诺氟沙星峰与相邻成分达到基线分离,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对照品、样品与阴性样品的色谱图见附图2。
[0016]2.5线性关系试验
分别精密量取诺氟沙星对照品溶液0.1 > 0.5,1.0,5.0、10ml于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分别进样2 0 μ 1,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诺氟沙星进样量(μ 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Υ(诺氟沙星)= 9 9 5 2 2 0 8.574Χ+9.8 4 1 9 ( r = 0.9 9 9 9 ),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1.0496X 10 一3?104.96 X 10—3y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0017]2.6检出限将浓度为11.4 g / L对照品稀释至0.0 0 5 7 mg / L进样,所得峰高为基线噪音峰高的3倍左右,所以诺氟沙星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检出限可达0.0 0 5 7 mg / L。
[0018]2.7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 0 μ 1,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诺氟沙星的RSD为0.2 6 3 5 %,表明该法精密度良。
[0019]2.8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1 0 h测定含量,结果铜钱草中诺氟沙星含量R S D为0.5 9 8 1 %,样品溶液在1 0 h内稳定。
[0020]2.9重复性试验
取相同铜钱草样品,按2.3.2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测定含量诺氟沙星RSD为2.7 8 3 5 %,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0021]2.1 0回收率试验
称取诺氟沙星浓度为3.0258X 10—3mg/g的同种铜钱草样品9份(3份一组),每份约2.5 g,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诺氟沙星对照品溶液,按2.3.2项下的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各水平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回收率,结果见附图3。
[0022]2.1 1样品测定
按2.3.2项下方法操作制备样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对贵阳市某两家医院花坛中铜钱草样品进行含量测定,两家医院分别为1.7 8 9 X 1 0 —3 mg / g和
3.0 2 5 X 1 0—3mg/g。
[0023]3 讨论
3.1提取溶剂的选择
诺氟沙星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羧基,在酸性环境下易于溶解,故试验中选择了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水、乙酸乙酯、三氯甲烷、0.1 mo 1 / L盐酸、1 %醋酸溶液等常用的提取溶剂,从7种不同提取剂的进样图谱峰面积来看,诺氟沙星在丙酮、乙酸乙酯和三氯甲烷中基本不溶,甲醇、乙醇和水中溶解较少,提取率较低;在0.1 m ο 1 / L盐酸和1 %醋酸溶液中溶解较好,提取率高,以1 %醋酸溶液中提取率最高,所以实验选择用1 %醋酸溶液作为提取溶剂。
[0024]3.2超声提取时间的选择
以1 %醋酸为提取溶剂,分别超声提取10、15、20min,发现超声提取1 5 mi η可将样品中诺氟沙星提取完全,故本实验选择超声提取时间为1 5m i η。
[0025]3.3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曾使用过甲醇一水=1 3: 8 7、甲醇一磷酸盐(p H= 3.0)=
30:7 0、甲醇一 1 %醋酸=16:8 4等流动相进行等度及梯度洗脱,由于干扰峰、保留时间及峰型拖尾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选择了甲醇一 1 %醋酸(16:8 4)作为流动相,在此条件下,各峰分离度、峰型均较好。
[0026]通过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的系统性试验考察,证明HPL C法快速、检出限低、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对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的铜钱草和贵阳市某医院花坛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一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提示生长于医院内铜钱草中该抗生素污染程度高于生长于远离市区及化工污染区植物,推测残留在环境中的诺氟沙星能够在植物中富集,本方法可作为环境中诺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为分析抗生素对于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权利要求】
1.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建立H P LC测定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钱草中残留抗生素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 PLC的建立为采用Diamons i I C I 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一I %醋酸,体积比为I 6: 8 4,流速I.0 m L / m i η ,检测波长2 8 2 n m,柱温.3 0。。。
【文档编号】G01N30/02GK104458950SQ20141073990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8日
【发明者】敖云霞 申请人:敖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