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5395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路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电路板同时进行双面检测的问题。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设置于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设置于主体框架上以调节光学成像系统与电路板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机构以及用于传输电路板的输送机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摄像装置的第一光学成像系统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摄像装置的第二光学成像系统,输送机构将电路板传送至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区域内。利用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同时检测电路板的正反两面,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因人工翻转电路板而造成对电路板的损坏。
【专利说明】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尺寸越来越小,线路越来越细、越来越密,靠传统的人工目视检测已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化检测的线路板检测设备应运而生。
[0003]如图1所示,传统的线路板检测设备通过将光学成像系统A安装在横梁D上(称作X轴),使光学成像系统A能够在横梁D上左右移动,并将照明系统B固定在真空吸附平台E上方,也可以连接到X轴上,随光学成像系统A左右移动,电路板C放置在真空吸附平台E上。真空吸附平台E可以前后移动,使得电路板C在光学成像系统A的视野下平稳通过。通过光学成像系统A的左右移动和真空吸附平台E的前后移动,来完成光学成像系统A对电路板C全部图像采集工作。然后,光学成像系统A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会发送到电脑上,由电脑来进一步分析处理。即通过光学成像系统A与真空吸附平台E的运动来实现对电路板C的图像采集,其突出的缺点是:光学成像系统A仅对电路板C的单面进行检测,若需要检测电路板C的另一面,则需要通过人工将电路板C翻转;而且该线路板检测设备是通过人工将电路板C放置至真空吸附平台E上,然后通过控制真空吸附平台E移动使电路板C移动至光学成像系统A的图像采集区域,操作过程复杂,且效率低下;另外,光学成像系统A与真空吸附平台E的往复运动,使得运动控制系统复杂,故障率高,而无法调节光学成像系统A与电路板C之间的距离以获取图像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电路板同时进行双面检测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调节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机构以及用于传输所述电路板的输送机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摄像装置的第一光学成像系统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摄像装置的第二光学成像系统,所述输送机构将所述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区域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主体框架设有供所述第一固定板移动的第一移动空间和供所述第二固定板移动的第二移动空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第二光源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第一距离调节机构和调节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第二距离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配合,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配合;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面对设置的第一抵顶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抵顶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移动空间内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面对设置的第二抵顶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二抵顶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移动空间内移动的第二调节组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顶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抵顶块以及沿所述第一抵顶块朝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一侧延伸的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配合且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所述第二抵顶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抵顶块以及沿所述第二抵顶块朝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侧延伸的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配合且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与上一工序工作台之间以接收所述电路板的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与下一工序工作台之间的传送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传送组件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之间的传动组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之间的主传动带、驱动所述主传动带转动的驱动件以及分别靠近所述送料组件一侧和所述传送组件一侧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侧的一对第一辘辊组件和一对第二辘辊组件,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信息采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沿所述送料组件传输至传动组件的来板感应部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之间的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固定压轮、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位置感应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压轮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压轮上和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位置感应件的滑动轴。
[0014]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辊轮以及带动所述第一输送辊轮转动的第一传动带;或者,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与所述下一工序工作台之间的传送皮带;或者,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输送辊轮组以及带动所述输送辊轮组转动的第二传动带,所述输送辊轮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且间隔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与相邻所述转动轴上的所述滚轮交错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同时检测所述电路板的正反两面,提高了检测效率,也避免因人工翻转电路板而造成对电路板的损坏。利用距离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避免采用复杂的控制系统调节所述电路板和光学成像系统之间的位置,使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调至最佳状态,以提高成像质量;利用输送机构将电路板从上一工序工作台传输至该电路板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并将经该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传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参与电路板的输送过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线路板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2中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0019]图4是图2中第一距离调节机构或者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0020]图5是图2中另一种第一距离调节机构或者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0021]图6是图2中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0022]图7是图2中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中的位置调节组件的安装图;
[0024]图9是图8中I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是图2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
1、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以采集电路板100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2、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以调节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机构3以及用于传输所述电路板100的输送机构5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摄像装置20的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摄像装置24的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所述输送机构5将所述电路板100传送至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图像采集区域内。利用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同时检测所述电路板100的正反两面,提高了检测效率,也避免因人工翻转电路板100而造成对电路板100的损坏;利用距离调节机构3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避免采用复杂的控制系统调节所述电路板100和光学成像系统2之间的位置,使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的焦距调至最佳状态,以提高成像质量;利用输送机构5将电路板100从上一工序工作台传输至该电路板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并将经该电路板检测设备检测后的电路板100传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参与电路板100的输送过程。
[003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设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的侧边,所述输送机构5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之间,
[0032]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分别采集所述电路板100两表面的图像信息,对电路板100同时检测,该检测内容包括对电路板100的外观破损、短路、开路、线宽、线距、缺口、孔偏和残铜等。
[0033]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还包括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的第一固定板21,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第二固定板25,所述主体框架I设有供所述第一固定板21移动的第一移动空间10和供所述第二固定板25移动的第二移动空间18。通过在所述主体框架I设置供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滑动的第一移动空间10和供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滑动的第二移动空间18,结构简单,而且所述第一移动空间10和所述第二移动空间18可以是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滑动孔或者形成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滑动槽。
[0034]请参照图2和图3,当该第一移动空间10和第二移动空间18均为滑动孔时,所述主体框架I上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的第一容置腔体12和容置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的第二容置腔体13,所述第一容置腔体12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13之间设置有固定隔板14,且所述滑动孔设置于该固定隔板14 ;所述第一固定板21包括用于固定第一摄像装置20的第一固定部210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0连接并穿过所述滑动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13内的第一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与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在所述滑动孔内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板25包括用于固定第二摄像装置24的第二固定部250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50连接并穿过所述滑动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13内的第二连接部252,所述第二连接部252与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在所述滑动孔内移动,从而起到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目的。
[0035]当所述第一移动空间10和第二移动空间18均为滑动槽时,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所述第距离调节机构3共同容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位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的侧边,通过第一固定板21的至少一端部容置于所述滑动槽内,并通过第一抵顶件30顶持所述第一固定板21靠近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21和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沿所述滑动槽移动,同样起到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目的;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和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共同容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形成的第一容置腔体12内,且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位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侧边,通过第二固定板25的至少一端部容置于所述滑动槽内,并通过第二抵顶件40顶持所述第二固定板25靠近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25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沿所述滑动槽移动,同样起到调节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空间10可以为滑动孔,所述第二移动空间18为滑动槽;或者所述第一移动空间10为滑动槽,所述第二移动空间18为滑动孔,具体结构与上述描述的结构相同,此处不赘述。
[0036]请参照图2和图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等间距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上,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等间距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5上,且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沿所述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100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具体数量依所述电路板100的宽度和每个摄像装置20可采集区域的直径而定,例如,当电路板100的面积较小时,即小于或者等于单个摄像装置20可采集区域的直径,则可以仅固定安装一个第一摄像装置20于第一固定板21上以及固定安装一个第二摄像装置24于第二固定板25上以对所述电路板100进行同时检测;当电路板100的面积大于单个摄像装置20可采集区域的直径时,需要设置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具体视实际需求而定。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覆盖所述电路板100宽度方向的区域,而无需通过左右移动第一摄像装置20和/或者第二摄像装置24以对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进行图像采集,从而不需要设计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且有利于降低故障率。
[0037]请参照图3和图1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传动组件52之间的第一光源组件26,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5与所述传动组件52之间的第二光源组件27。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26位于传动组件52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正对,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7位于所述传动组件52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正对。利用第一光源组件26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7增加亮度并提高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图像采集效果。在所述电路板100的传输路径上,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输送机构5之间设置第一光源组件26,所述第二固定板25与所述输送机构5之间设置第二光源组件27。
[0038]请参照图3和图13,其中,第一光源组件26包括第一光源260以及第一光路盒262,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7包括第二光源270以及第二光路盒272 ;所述第一光路盒262所述第二光路盒272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5的两侧,所述第一光源260和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盒262两侧,所述第二光源27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路盒272两侧。所述第一光源260和所述第一光路盒262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的排布方向一致,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100的传输方向,所述第二光源270和所述第二光路盒272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排布方向一致,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100的传输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一光路盒262和所述第二光路盒272均为反射透射元件,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盒262的透射面一侧,所述第一光源260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盒262的反射面一侧;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路盒272的透射面一侧,所述第二光源270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路盒272的反射面一侦U,
[0039]请参照图3和图1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26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7在所述传动组件52上的投影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光源组件26还包括第一遮光板264,所述第二光源组件27还包括第二遮光板274,所述第一遮光板264设置于第一光路盒262与输送机构5之间,所述第二遮光板274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路盒272与所述输送机构5之间,所述第一遮光板264的安装方向与上述第一摄像装置20的排布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遮光板274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排布方向一致。对于厚度较薄的电路板100,通过将第一光源组件26和第二光源组件27错开设置,具体通过将第一光路盒262和第二光路盒272错开设置,以防止第一光源260和第二光源270产生的光线在光路上相互影响,以提高成像质量。并采用第一遮光板264和第二遮光板274,使得第一光源260的成像点在所述第二遮光板274上以及第二光源270的成像点在第一遮光板264上,也能够防止第一光源260和第二光源270产生的光学在光路上相互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其中,所述第一光源260和所述第二光源270可以是LED灯条和/或者白炽灯等。
[0040]请参照图2和图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距离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和调节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 ;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配合,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5配合;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相面对设置的第一抵顶件3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驱动所述第一抵顶件30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21在所述第一移动空间10内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31 ;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5相面对设置的第二抵顶件4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驱动所述第二抵顶件40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25在所述第二移动空间18内移动的第二调节组件41。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的侧边,所述第一抵顶件3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固定连接,并由第一调节组件31驱动所述第一抵顶件30相对于所述主体支架移动以带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一摄像装置20相对于电路板100移动一定距离;所述第二抵顶件40与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的侧边,所述第二抵顶件40与所述固定板21固定连接,并由第二调节组件41驱动所述第二抵顶件40相对于所述主体支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25和第二摄像装置24相对于电路板100移动一定距离。此处所说的一定距离是根据电路板100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焦距而定的。该距离调节机构3结构简单,而且使用简单,避免采用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降低了故障率。
[0041]请参照图2至图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顶件30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固定连接的第一抵顶块301以及沿所述第一抵顶块301朝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 —侧延伸的第一调节螺杆30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配合且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所述第二抵顶件40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5固定连接的第二抵顶块401以及沿所述第二抵顶块401朝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 一侧延伸的第二调节螺杆402,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配合且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可以理解地,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将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第一抵顶块301固定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随第一抵顶块301的移动而移动,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将所述第二固定板25与所述第二抵顶块401固定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随第二抵顶块401的移动而移动;利用第一调节组件31与第一调节螺杆302配合带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相对所述主体框架I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在所述第一移动空间10内移动,进而调第一节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第一摄像装置20的成像质量;同样地,利用第二调节组件41与第二调节螺杆402配合带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相对所述主体框架I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在所述第二移动空间18内移动,进而调第二节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第二摄像装置24的成像质量。另外,仅需通过调节第一调节组件31即可实现对第一摄像装置20相对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调节以及调节第二调节组件41即可实现对第二摄像装置24相对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调节,避免采用复杂的控制系统实现对电路板100与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之间位置的调节。
[0042]请参照图2至图7,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具体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带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相对所述主体框架I移动的第一蜗轮蜗杆组32,所述第一蜗轮蜗杆组32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转动连接的第一蜗轮320、带动所述第一蜗轮320转动的第一蜗杆321、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蜗轮320和所述第一蜗杆321的第一固定座322、与所述第一蜗杆321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轴32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轴323 —端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23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3或者第一转动手轮34 ;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包括设有螺纹的螺杆段3020,所述第一蜗轮320设有与所述螺杆段3020配合的蜗轮孔3200,所述蜗轮孔3200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螺杆段3020的螺纹配合的螺纹部。
[0043]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具体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包括带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相对所述主体框架I移动的第二蜗轮蜗杆组42,所述第二蜗轮蜗杆组42包括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转动连接的第二蜗轮420、带动所述第二蜗轮420转动的第二蜗杆421、固定安装所述第二蜗轮420和所述第二蜗杆421的第二固定座422、与所述第二蜗杆421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轴42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轴423一端并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23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43或者第二转动手轮44 ;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包括设有螺纹的螺杆段3020,所述第二蜗轮420设有与所述螺杆段3020配合的蜗轮孔3200,所述蜗轮孔3200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螺杆段3020的螺纹配合的螺纹部。
[0044]利用第一调节螺杆302与蜗轮孔3200的螺纹连接方式以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与对应蜗轮孔的螺纹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蜗轮320和第二蜗轮420转动时,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的螺杆段3020分别旋入对应的所述蜗轮孔3200内,以将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调小;也会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的螺杆段3020分别从对应的所述蜗轮孔3200内旋出,以调大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即通过正转和反转转动轴5350以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大小。
[0045]请参照图3至图7,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固定座322固定安装于主体框架I上,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I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平行的第一承载板(未标示),所述第一固定座32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实现。所述第一蜗轮320的轴向和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蜗杆32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驱动轴323的轴向相同,并与所述第一蜗轮320的轴向相互垂直,且与所述电路板100的前进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蜗轮420的轴向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蜗杆42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驱动轴423的轴向相同,并与所述第二蜗轮420的轴向相互垂直,且与所述电路板100的前进方向相互平行。利用第一蜗轮蜗杆组32调节所述调节螺杆302相对于第一承载板移动,进而调节第一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同样地,利用第二蜗轮蜗杆组42调节所述调节螺杆302相对于第二承载板(未标示)移动,进而调节第二摄像装置24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46]请参照图4至图6,利用第一驱动电机33带动第一驱动轴323转动,以实现该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的自动调节功能,同样地,利用第二驱动电机43带动第二驱动轴423转动,以实现该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的自动调节功能。具体地,对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100,由于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的焦距问题,在对电路板100进行图像采集时,需要调节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利用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23转动,第一驱动轴323带动第一蜗杆321转动,第一蜗杆321带动固定于主体框架I上的第一蜗轮320转动,由于第一蜗轮320的蜗轮孔与第一调节螺杆302为螺纹连接,第一蜗轮320转动带动第一调节螺杆302沿所述蜗轮孔上下滑动,并利用第一调节螺杆302的上下滑动带动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1上的第一摄像装置20沿第一移动空间10来回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同样地,利用第二驱动电机43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23转动,第二驱动轴423带动第二蜗杆421转动,第二蜗杆421带动固定于主体框架I上的第二蜗轮420转动,由于第二蜗轮420的蜗轮孔与第二调节螺杆402为螺纹连接,第二蜗轮420转动带动第二调节螺杆402沿所述蜗轮孔上下滑动,并利用第二调节螺杆402的上下滑动带动安装于第二固定板25上的第二摄像装置24沿第二移动空间18来回移动,从而调节第二摄像装置24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调节过程,分别使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焦距适合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100。
[0047]请参照图3,同样地,利用第一转动手轮34替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即将第一转动手轮34安装于第一驱动轴323上,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手轮34,以实现手动调节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 ;同样地,也可以利用第二转动手轮44替换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即将第二转动手轮44安装于第二驱动轴423上,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手轮44,以实现手动调节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 ;具体工作过程与采用第一驱动电机33和第二驱动电机43进行驱动的方式相似,此处不赘述。
[0048]请参照图3至图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轴323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一蜗杆321之间并同时带动两所述第一蜗杆32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23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二蜗杆421之间并同时带动两所述第二蜗杆421转动。优选地,在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的两侧都安装了相同结构的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并且在两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之通过一条第一驱动轴323同时连接两个第一蜗杆321,因此,当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23转动时,同时带动两侧的第一蜗杆321转动,从而实现两侧的第一调节螺杆302做同步移动,只需在一侧的第一驱动轴323上安装一个第一驱动电机33,即可实现两侧第一调节螺杆302的同步移动,以同时调节第一摄像装置20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同样地,在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的两侧都安装了相同结构的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并且在两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之通过一条第二驱动轴423同时连接两个第二蜗杆421,因此,当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23转动时,同时带动两侧的第二蜗杆421转动,从而实现两侧的第二调节螺杆402做同步移动,只需在一侧的第二驱动轴423上安装一个第二驱动电机43,即可实现两侧第二调节螺杆402的同步移动,以同时调节第二摄像装置24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这种方式能使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相对于电路板100稳步移动,进一步提高了距离调节的精准度,以提高成像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转动手轮34替代第一驱动电机33和第二转动手轮44替代第二驱动电机43以实现手动调节;也可以在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中采用第一驱动电机33和在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中采用第二转动手轮44,或者,在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中采用第一转动手轮34和在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中采用第二驱动电机43,以实现距离调节的半自动化。
[0049]请参照图2至图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第一滑动座35,所述第一滑动座35位于所述第一抵顶块301与所述第一蜗轮蜗杆组32之间并设有供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穿过的第一导引孔350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第二滑动座45,所述第二滑动座45位于所述第二抵顶块401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组42之间并设有供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穿过的第二导引孔450。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滑动座35和所述第二滑动座45均固定安装于主体框架I上,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I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平行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滑动座35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实现,所述第二滑动座45采用相同的固定方式固定安装于主体框架I上。利用第一滑动座35以定位该第一调节螺杆302以及利用第二滑动座45以定位该第二调节螺杆402,防止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在分别相对第一蜗轮320和第二蜗轮420转动过程中出现偏移,以进一步提闻距尚调节的精准度,提闻成像质量。
[0050]请参照图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顶件3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两侧的第一定位柱303,所述第一滑动座35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导引孔350两侧以与所述第一定位柱303配合的第一定位孔352 ;所述第二抵顶件4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两侧的第二定位柱403,所述第二滑动座45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引孔450两侧以与所述第二定位柱403配合的第二定位孔452。通过第一定位柱303与第一定位孔352相互配合以及第二定位柱403与第二定位孔452相互配合,以保证第一调节螺杆302和第二调节螺杆402能顺利地分别相对第一导引孔350和第二导引孔450移动,而不出现偏差,更好地提高了距离调节精准度,改善了成像质量。
[0051]请参照图5和图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为手动调节方式,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为手动调节方式,具体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第一固定座322以及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座32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相对所述主体框架I移动的第一调节螺母37,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7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第二固定座422以及相对所述第二固定座42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相对所述主体框架I移动的第二调节螺母47,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7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螺纹连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7限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6上,只能相对第一安装座36转动,而不能沿第一调节螺杆302滑动,同样地,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7限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6上,只能相对第二安装座46转动,而不能沿第二调节螺杆402滑动。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7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座36并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7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7,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螺杆302带动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相对所述电路板100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同样地,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7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座46并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7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7,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螺杆402带动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相对所述电路板100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以提高成像质量。优选地,在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的两侧都安装了相同结构的第一距离调节机构3,并分别转动各第一调节螺母37,以调节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在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的两侧都安装了相同结构的第二距离调节机构4,并分别转动各第二调节螺母47,以调节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
[0052]请参照图2和图8,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I与上一工序工作台(图未示)之间以接收所述电路板100的送料组件51、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I与下一工序工作台(图未示)之间的传送组件53以及位于所述送料组件51与所述传送组件53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100位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22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23之间的传动组件52。利用送料组件51将来自上一工序工作台上的电路板100传送至该电路板检测设备内,即传送至传动组件52上以使电路板100接受光学成像系统2的图像采集,并由传动组件52将检测后的电路板100传送至传送组件53中,经传动组件52输送至下一工序工作台,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并有利于将该电路板检测设备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
[0053]请参照图8至图1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之间的主传动带520、驱动所述主传动带520转动的驱动件523以及分别靠近所述送料组件51 —侧和所述传送组件53 —侧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侧的一对第一辘辊组件521和一对第二辘辊组件522,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信息采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均垂直于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电路板100传送至传动组件52上以待检测时,电路板100位于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以使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的信息采集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电路板100,而无需通过左右移动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来对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进行图像采集,从而不需要设计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且有利于降低故障率。另外,利用驱动件523驱动主传动带520以带动第一辘辊组件521和第二辘辊组件522转动,以将电路板100输送至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的信息采集区域以及将电路板100从信息采集区域传送至传送组件53中,提高了传送效率,并避免人手干预对电路板100的损坏。优选地,所述驱动件523为驱动电机33,以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0054]请参照图8至图12优选地,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包括位于承载所述电路板100一侧的第一辘棍件524以及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穿过的间隙的第二辘棍件525,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包括位于承载所述电路板100 —侧的第三辘棍件526以及与上述第三辘棍件526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三辘棍件526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穿过的间隙的第四辘棍件527,所述主传动带520绕设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所述第三辘棍件526和所述驱动件523上,并带动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转动,以起到传送电路板100的作用。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所形成的供电路板100穿过的表面与送料组件51和所述传送组件53的承载面共面,以便于电路板100的传输,可以防止电路板100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卷边或者破损等缺陷。
[0055]请参照图8、图10至图12,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5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521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100的支托板528。可以理解地,所述支托板528设置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之间以用于支承所述电路板100,所述支托板528平行于所述固定板21,使所述电路板100平稳地通过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的信息采集区域,以使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的信息采集区域全面覆盖于所述电路板100上,以提高成像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托板528也可以由小滚轮5352组合或者平面皮带传送的方式替换。
[0056]请参照图8和图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2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100输送至所述主体框架I内的来板感应部件61,利用来板感应部件61感测电路板100是否即将进入所述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当感测到即将有电路板100通过时,该来板感应部件61把感测到的来板信息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接收的来板信息给光学成像系统2以准备进入工作状态。优选地,所述来板感应部件61内设有位置传感器等。
[0057]请参照图8和图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I的位置调节组件6,所述位置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100沿所述送料组件51传输至传动组件52的来板感应部件61、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的固定压轮62、与所述固定压轮62相对设置的调节部件63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I上以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与所述电路板100之间距离的位置感应件64 ;所述调节部件63包括与所述固定压轮62相对设置的调节压轮65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压轮65上和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位置感应件64的滑动轴66。所述调节压轮65与所述固定压轮62形成供所述电路板100通过的通道。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100,利用位置调节组件6以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第二摄像装置24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当所述电路板100进入所述调节压轮65与固定压轮62之间的通道内时,调节压轮65会被迫上升一定高度,该高度为电路板100的厚度,调节压轮65带动滑动轴66滑动一定距离,该距离为电路板100的厚度,此时,位置感应件64感测到有电路板100的厚度大小。由位置感应件64感知待通过的电路板100的厚度大小,该位置感应件64将电路板100的厚度大小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接收的电路板100厚度大小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指令给第一调节组件31的第一驱动电机33和第二调节组件41的第二驱动电机4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根据接收的指令带动第一驱动轴323转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根据接收的指令带动第二驱动轴423转动,以带动第一抵顶件30和第二抵顶件40相对主体框架I移动,并带动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相对于电路板100移动,以达到所述第一摄像装置20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24的最佳焦距位置,提高图像采集清晰度。
[0058]请参照图2、图8和图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辊轮531以及带动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转动的第一传动带532。具体地,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之第二侧19的固定支架530,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530的两相对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等间距并排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530内,且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呈长条状并与所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传动带532绕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上,通过驱动件523带动第三辘棍件526的轴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带53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转动,以传送所述电路板100。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各所述第一输送辊轮531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辘棍件524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直径相同,以使电路板100顺利从传动组件52传输至传送件上。
[0059]请参照图2、图8和图1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与所述下一工序工作台之间的传送皮带534。具体地,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之第二侧19的固定支架53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两相对侧壁之间并远离所述第二侧19的第二输送辊轮533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与所述第二辊轮组件之间的传送皮带534。优选地,所述传输皮带为平面皮带,或者有多条并列设置的皮带形成的皮带组合,且各所述皮带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位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之远离传动组件52的一侧,且垂直于所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所述传动皮带绕设于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和所述第三辘棍件526上,通过驱动件523带动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轴转动而带动所述传送皮带534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所述传送皮带534的承载所述电路板100的表面与所述支托板528的表面齐平,以使电路板100顺利从传动组件52传输至传送件上。
[0060]请参照图2、图8和图1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输送辊轮组以及带动所述输送辊轮组转动的第二传动带536,所述输送辊轮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5350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5350且间隔设置的滚轮5352,所述滚轮5352与相邻所述转动轴5350上的所述滚轮5352交错设置。具体地,所述传送组件53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I之第二侧19的固定支架53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530两相对侧壁且并排设置的输送滚轮组件535以及第二传动带536,所述输送滚轮组件535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5350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5350的滚轮5352,所述滚轮5352与相邻转动轴5350上的所述滚轮5352交错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536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侧19的所述第二输送辊轮533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522之间。所述输送滚轮组件535的转动轴5350等间距并排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530内,且与上述电路板100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传动带536绕设于所述转动轴5350与上述第三辘棍件526上,所述滚轮5352交错设置于各转动轴5350上,通过驱动件523带动所述第三辘棍件526的轴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带53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输送滚轮5352组转动,以传送所述电路板100。所述各滚轮5352的轮径与上述第三辘棍件526的直径基本相同,以使电路板100顺利从传动组件52传输至传送件上。
[0061]请参照图2、图8至图1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组件51可以采用上述传送组件53的三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相似,作用相同,此处不赘述。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以采集电路板之信息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调节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机构以及用于传输所述电路板的输送机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摄像装置的第一光学成像系统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摄像装置的第二光学成像系统,所述输送机构将所述电路板传送至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主体框架设有供所述第一固定板移动的第一移动空间和供所述第二固定板移动的第二移动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第二光源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第一距离调节机构和调节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第二距离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配合,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配合;所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面对设置的第一抵顶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抵顶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移动空间内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面对设置的第二抵顶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二抵顶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移动空间内移动的第二调节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顶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抵顶块以及沿所述第一抵顶块朝向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一侧延伸的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配合且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所述第二抵顶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抵顶块以及沿所述第二抵顶块朝向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侧延伸的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配合且为自动驱动方式或者手动驱动方式。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与上一工序工作台之间以接收所述电路板的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与下一工序工作台之间的传送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传送组件之间以支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之间的传动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之间的主传动带、驱动所述主传动带转动的驱动件以及分别靠近所述送料组件一侧和所述传送组件一侧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侧的一对第一辘辊组件和一对第二辘辊组件,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信息采集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检测所述电路板沿所述送料组件传输至传动组件的来板感应部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之间的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固定压轮、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以调节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距离的位置感应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压轮相对设置的调节压轮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压轮上和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位置感应件的滑动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辊轮以及带动所述第一输送辊轮转动的第一传动带;或者,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与所述下一工序工作台之间的传送皮带;或者,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输送辊轮组以及带动所述输送辊轮组转动的第二传动带,所述输送辊轮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且间隔设置的滚轮,所述滚轮与相邻所述转动轴上的所述滚轮交错设置。
【文档编号】G01B11/14GK203929657SQ20142020457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纪其乐 申请人:奥蒂玛光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