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调节组件,由后排肩部内饰骨架、后排臀部内饰骨架、滑块调节机构、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组装而成;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的内侧组装后形成一容置空间;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和后排臀部内饰骨架之间;滑块调节机构固设于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上;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下端与滑块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块调节机构带动后排肩部内饰骨架横向滑移,以调整左、右两个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之间的距离,验证在不同后排肩部空间下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人体乘坐的舒适性等,满足不同参数下人体乘坐空间的验证要求。
【专利说明】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验证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际先进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分为造型效果设计、油泥模型制作、扫描光顺、A-class设计、A-class验证模型、结构设计、CAE分析、样车试制、各项试验、小批量生产到批量生产等,其中验证模型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根据验证模型的验证效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保证后续设计开发的正确方向。
[0003]在利用汽车验证模型验证时,为验证在不同后排肩部空间下人体在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人体乘坐的舒适性等,需要用到后排肩部空间调节机构,以满足后排肩部空间针对不同参数的人体乘坐空间验证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以验证在不同后排肩部空间下人体在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人体乘坐的舒适性等,满足不同参数下人体乘坐空间的验证要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由后排肩部内饰骨架、后排臀部内饰骨架、滑块调节机构、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组装而成;
[0006]所述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的内侧,且所述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组装后形成一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容置空间;
[0007]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和后排臀部内饰骨架之间;
[0008]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下垫块、可沿所述下垫块横向滑移的推板,所述下垫块固设于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上;
[0009]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下端与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推板的推动下,沿所述容置空间横向滑移。
[0010]其中,所述滑块调节机构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下端设有容置所述滑块调节结构的凹槽,所述推板设于该凹槽内,并与后排肩部内饰骨架固定连接。
[0011]其中,所述下垫块的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推板的下方设有滑设于所述滑槽内的滑轨。
[0012]其中,所述调节组件上设有肘部安置面,由高度一致的、分别设于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和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上的两部分安置面拼接而成。
[0013]进一步,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外侧弧面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的外侧弧面保持相同的曲度。
[0014]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内侧弧面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内饰骨架的内侧弧面保持相同的曲度。
[0015]位于所述肘部安置面侧方的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上的侧弧面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内饰骨架上的侧弧面保持相同的弧度。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上述方案中,利用推板带动左、右调节组件的后排肩部内饰骨架横向滑移,以调整左、右两个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之间的距离,验证在不同后排肩部空间下人体在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人体乘坐的舒适性等,满足不同参数下人体乘坐空间的验证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后排肩部内饰骨架;
[0022]10、凹槽;
[0023]11、外侧弧面;
[0024]12、内侧弧面;
[0025]13、侧弧面;
[0026]2、后排臀部内饰骨架;
[0027]20、内侧弧面;
[0028]21、侧弧面;
[0029]3、滑块调节机构;
[0030]30、下垫块;
[0031]31、推板;
[0032]4、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
[0033]5、后排臀部外饰骨架;
[0034]50、外侧弧面;
[0035]6、肘部安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汽车验证模型无法验证在不同后排肩部空间下人体在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人体乘坐的舒适性等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
[003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由后排肩部内饰骨架1、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滑块调节机构3、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4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组装而成。
[0039]所述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的内侧,且所述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组装后形成一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的容置空间。
[0040]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4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和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之间。
[0041]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4、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和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的具体连接方式为:首先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4与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固定连接,然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与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
[0042]所述滑块调节机构3包括下垫块30、可沿所述下垫块30横向滑移的推板31,所述下垫块30通过螺栓固连于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4上。优选的,所述下垫块30的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推板31的下方设有滑设于所述滑槽内的滑轨,通过滑槽和滑轨的配合,实现推板沿下垫块的横向滑移。
[0043]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的下端与所述滑块调节机构3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推板31的推动下,沿所述容置空间横向滑移。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调节机构3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的下端设有容置所述滑块调节结构3的凹槽10,所述推板31设于该凹槽内,并通过螺栓与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固定连接。
[0045]所述调节组件上设有肘部安置面6,由高度一致的、分别设于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和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上的两部分安置面拼接而成。
[0046]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的外侧弧面11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外饰骨架5的外侧弧面50保持相同的曲度。
[0047]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的内侧弧面12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的内侧弧面20保持相同的曲度。
[0048]位于所述肘部安置面6侧方的后排肩部内饰骨架I上的侧弧面13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内饰骨架2上的侧弧面21保持相同的弧度。
[0049]本实用新型利用推板带动左、右调节组件的后排肩部内饰骨架横向滑移,以调整左、右两个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之间的距离,验证在不同后排肩部空间下人体在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人体乘坐的舒适性等,满足不同参数下人体乘坐空间的验证要求。
[005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左右对称设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由后排肩部内饰骨架、后排臀部内饰骨架、滑块调节机构、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组装而成; 所述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的内侧,且所述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和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组装后形成一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容置空间; 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固设于后排臀部外饰骨架和后排臀部内饰骨架之间; 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包括下垫块、可沿所述下垫块横向滑移的推板,所述下垫块固设于滑块调节机构固定支架上; 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下端与所述滑块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推板的推动下,沿所述容置空间横向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调节机构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下端设有容置所述滑块调节结构的凹槽,所述推板设于该凹槽内,并与后排肩部内饰骨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块的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推板的下方设有滑设于所述滑槽内的滑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上设有肘部安置面,由高度一致的、分别设于后排臀部内饰骨架和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上的两部分安置面拼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外侧弧面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外饰骨架的外侧弧面保持相同的曲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肩部内饰骨架的内侧弧面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内饰骨架的内侧弧面保持相同的曲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验证模型用后排肩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肘部安置面侧方的后排肩部内饰骨架上的侧弧面和与之相邻的后排臀部内饰骨架上的侧弧面保持相同的弧度。
【文档编号】G01M17/007GK204241968SQ201420538521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范卫萍, 马忠民, 胡建伟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