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一线油干点在线软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9423发布日期:2018-06-26 10:49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炼制与智能控制交叉领域,涉及石油炼制过程中常减压装置中常压塔产品—常一线油干点的一种在线软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常压塔作为常减压装置的主要设备,大量处理来自初馏塔的原油,并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保证常压塔高效、稳定运行,成为常减压装置节能降耗、提高原油拔出率的关键。

常一线油干点是常一线产品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其主要反映采出油品的轻重,所以其控制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常压塔原油的拔出率,同时影响后面的加工过程。当前,对于干点,还没有合适的仪表能够实时给出测量值,多数炼厂还是依赖于实验室的人工分析值。人工分析的周期一般为每4个小时或者8个小时一次,每次分析需要近两个小时,然后根据人工分析的结果对操作工况进行调整,所以滞后较大,往往容易造成采出的产品太重不合格或者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而最终影响到原油的拔出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过程控制中,开发了许多软测量的方法,利用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来估计干点值。通过选取与常一线油干点值密切相关的变量作为模型的辅助变量,然后根据模型输入实时估计出干点值。软测量中使用的模型众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和智能建模方法。机理模型法和统计模型法是传统的建模方法,它们的共同缺点是不能准确描述常减压装置这种高度非线性的系统,所以模型精度都不够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智能建模技术,为非线性系统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智能建模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能力,对于非线性系统可以给出较为准确的描述,所以在过程建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针对常压塔的软测量方法中,不管是传统的建模方法还是智能建模,都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由于原油性质及操作工况经常发生变化,造成所建模型的计算精度随时间逐渐降低,所以软测量模型发挥的效果有限。

(2)常减压装置是高度非线性系统,变量耦合严重,软测量建模中所选变量往往较多,而且相互关联,冗余变量较多,反而造成模型的输出稳定性下降。

常压塔的操作变量较多,为了合理选取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避免模型过于精简,不能完全描述干点的变化规律,同时,为了减少冗余变量的产生,本发明首先采用Aspen Plus对常压塔进行流程模拟,模拟出常压塔的实际操作工况,然后进行常压塔关键操作变量关于常一线油干点的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的结果,选取对常一线油干点影响较大的变量作为软测量模型辅助变量的候选集合,然后基于石油精馏原理,对候选的辅助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去除冗余的变量,最终确定模型的输入变量。依据确定的辅助变量,采集现场的历史生产数据,去除异常数据,形成训练样本集。然后利用BP算法训练3层前馈神经网络,在误差满足一定要求后,输出模型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常压塔常一线油干点的人工神经网络软测量方法。首先通过Aspen Plus灵敏度分析,选取常二线汽提蒸汽量(x1,t/h)、常一线馏出温度(x2,℃)、常三线采出温度(x3,℃)、常二中取热量(x4,℃·t/h)、常一线采出与进料比(x5)、常顶油、常二线+常三线采出总量(x6,t/h)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其中x1,x2,x3可由仪表直接测量得到,x4,x5,x6可在仪表测量值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通过集散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输入上一天时刻t′的常压塔常一线油干点的人工分析值;经过模型在线计算,并根据模型输出值和输入的上一天时刻t′的人工分析值的相对误差,对模型输出值进行校正,实现在线给出常一线油干点的估计值。

1、软测量模型辅助变量的选取或者构造

常压塔的操作变量很多,各个变量相互影响,耦合严重。对常一线油干点的影响变量有:常顶油采出量、常一线油采出量、常二线采出量、常三线采出量、常四线采出量、常压塔总进料量、进料温度、加热炉出口温度、常顶温度、常顶压力、常顶循取热量、常一中取热量、常二中取热量、常一线汽提加热负荷、常二线汽提蒸汽量、常三线汽提蒸汽量、常压塔塔釜汽提蒸汽量。其中,像常顶循取热量、常一中取热量、常二中取热量、常一线汽提加热负荷等变量的精确计算涉及到原油的物性数据,由于原油性质变化较为频繁,不能及时获得较为准确的物性数据,所以取热量用换热温度差和流量的乘积进行简单表征。对上述变量逐个用Aspen plus进行关于常一线油干点的灵敏度分析,如图1所示,给出了加热炉出口温度对常一线油干点的灵敏度分析结果,依此例,可以对其它变量逐个进行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的结果,选取对干点影响显著的操作变量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的候选集。

为此,基于在实际装置中能取出来的数据和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的原则,将常压塔常一线油干点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选取的辅助变量如下:

①常二线汽提蒸汽量(x1,t/h)

②常一线馏出温度(x2,℃)

③常三线采出温度(x3,℃)

④常二中取热量(x4,℃·t/h)

⑤采出比(x5)

⑥常压塔侧线采出量(x6,t/h)

其中,常二中取热量、采出比、常压塔侧线采出量的计算公式构造如下:

x4=F1×(t1-t2) (1)

x5=F2/F (2)

x6=F3+F4+F5+F6 (3)

其中,F1为常二中循环流量(t/h),t1、t2分别为常二中的出口和入口温度℃,F2为常一线油采出量(t/h),F为常压塔总进料量(t/h),F3,F4,F5,F6分别为常顶油、常二线、常三线、常四线采出量(t/h)。

2、数据预处理

根据上面确定的模型的辅助变量,采集常压塔的历史生产数据,包括x1,x2,x3及计算所x4,x5,x6需的变量:常二中流量F1、常二中的抽出和返回温度t1、t2,常一线油采出量F2,常压塔进料量F以及常顶油、常二线、常三线、常四线采出量F3,F4,F5,F6和对应时刻的干点人工分析值。采集的数据范围应覆盖较宽的操作工况,同时应避免采集开、停车和异常工况下的数据:装置运行有是有难免会有些不稳定,大多数时候数据都是准确的,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粗大误差的去除和侦破,形成数据样本集。

归一化和反归一化是网络模型中对数据的处理方法。由于模型各个输入变量数量级相差较大,所以模型的输入变量按照下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式中,xi是神经网络模型第i个输入变量的测量值,sxi表示第i个输入变量经归一化处理后神经网络的输入值,sxi在-1和1之间,和表示采集的第i个输入变量变化范围的下限和上限,a和b表示归一化处理输入变量的下限和上限,这里,取b=1和a=-1。

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变量利用下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式中,y为输出变量常一线油干点的实际分析值,ymin,ymax为输出变量实际分析值的下限和上限,归一化以后的值为sy,c和d表示归一化处理后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值的下限和上限。这里取d=0.9和c=0.1,归一化以后的值(sx1,sx2…sx6,sy)作为神经网络训练样本集。

3.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人工神经网络采用三层前馈网络,如图2所示。激活函数均使用tansig函数,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输入层节点个数为6,隐含层节点个数定为5~10个,输出层节点为1,利用训练样本集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的误差函数MSE如下:

其中,y′为神经网络的计算值,sy为归一化以后干点的人工分析值。

经过一定的训练代数后,当误差小于一定的要求后,停止训练,输出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即获得用神经网络描述的sx1,sx2…sx6与sy的近似关系,可以写为:

sy≈y′=f(sx1,sx2…sx6) (7)

其中,神经网络模型f(·)是描述sx1,sx2…sx6与y′的函数关系,其实质是用y′去逼近真实值sy,然后将y′反归一化,得到模型的计算值即

4、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

通过在集散控制系统建点,将以上的神经网络模型写入DCS(DCS是装置中的一个系统,能直接测量x1,x2,x3,x4和x5,输入输出变量在DCS中建点)中,通过实时采集或者计算得到6个输入变量的值,然后通过模型计算,给出常一线油干点的模型计算值,将模型计算值和相应时刻的人工分析值作对比,利用二者的误差对模型计算值进行校正,最终输出校正值。

模型的校正方式如下:

由于每8个小时对干点进行一次人工分析,所以对模型每8小时进行一次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a为常一线油干点人工分析值,为神经网络模型经校正后的输出值,为模型未经校正的输出值,为人工分析对应时刻的未经校正的模型输出值。α为人工分析值和神经网络模型输出值之间的误差的加权值,可以根据对二者所给结果的信任程度取值:信任度大,阿尔法取值小些,阿尔法的取值范围为0-1区间。

本发明的特点:

(1)利用Aspen plus对操作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选择对常一线油干点影响显著的变量作为软测量模型辅助变量的候选集,然后基于石油精馏原理,去掉冗余变量,确定模型的辅助变量。

(2)构造了常二中取热量、采出比、常压塔侧线采出量三个辅助变量,来分别表征常二中的取热量、常一线油的采出比例、常压塔的四个侧线的采出量总和。

(3)利用常一线油干点前一天时刻t′的人工分析值,对接下来一天的软测量模型输出进行校正,以应对由于原油性质频繁变换而导致的模型精度逐渐下降的问题。

(4)用6个参数就可以完成测量,这种参数的减少可以带来计算量的减少,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间的缩短,相对误差精度达到4%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炉出口温度对常一线油干点的灵敏度分析图

图2是常一线油干点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工艺参数,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1、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从工业现场采集400余组历史生产数据,去除粗大误差和异常数据后,选取400组来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利用式(4),对输入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x1的变化范围为[0.2373,0.2701],x2的变化范围为[192.0683,198.4908],x3的变化范围为[197.2197,202.6032],x4的变化范围为[5847.6935,9305.2651],x5的变化范围为[0.0624,0.0715,],x6的变化范围为[78.6949,105.602],这里,a=-1,b=1。输入变量归一化计算公式如下:

利用式(5),对因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常一线油归一化的范围为[227.4,234.6],归一化到[0.1,0.9],这里d=0.9,c=0.1,计算公式为:

2、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为6,中间层节点数为8,输出层节点数为1。以归一化以后的32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利用BP算法对3层前馈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余下的80组样本作为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模型训练误差平均值及平均预测误差≯2℃后,输出神经网络的参数,得到常一线油干点软测量模型。常一线油干点神经网络相关参数如下所示:

w2=[-0.146 0.205 0.0936 0.1453 18.2671 -0.1105 -17.1195 0.2208]

b1=[108.5 42.3651 -24.2897 -1.7125 -1.5615 -35.8967 -1.6318 3.0054]

b2=1.3165

其中,w1,w2为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b1,b2分别为隐含层节点和输出节点的阈值。所以,常一线油干点的神经网络模型为:

oh=t(sx·w1+b1) (10)

y′=t(oh·w2+b2) (11)

其中,oh为隐含层输出值,y′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值。

其中,表示隐含层第i个节点的输出值。w1(i,j)表示权值矩阵w1中第i行的第j维变量,b1(i,j)表示阈值矩阵b1的第i行的第j维变量,w2(i,j)表示权值矩阵w2中第i行的第j维变量。

y′为神经网络的计算值,经过反归一化,就可以得到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常一线油归一化的范围为[227.4,234.6],归一化到[0.1,0.9],d=0.9,c=0.1,所以反归一化公式为:

以上描述了基于集散控制系统的常一线油干点神经网络模型,接下来,描述模型的校正方法。以某一时刻t模型的计算值为例:

设时刻t时6个输入变量的采集或者计算值为:

归一化后,得到

[sx1,sx2,sx3,sx4,sx5,sx6]=[0.4512,0.6883,-0.6285,0.9398,-0.3846,0.5870],代入以上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模型的计算值和软测量模型输出值以及时刻t对应的前一次的人工分析值,再利用如下公式进行校正:

为t时刻模型的校正输出值。这里,取α的值为0.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