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454阅读:10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也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称LC-MS,是应用范围广泛的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仪器。它结合了液相色谱仪有效分离化合物的能力与质谱仪很强的组分鉴定能力。是一种分离分析复杂有机混合物的有效手段。其应用领域主要有药物分析、食品检测、添加剂检测、环境检测、疾病诊断等。其结构分为两部分,即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

液相色谱将目标物与干扰物在色谱柱与流动相相互之间分离。分离后,载有待测物的液体流动相进入串联质谱。串联质谱属于一种检测器,能够在液相色谱分离目标物以后捕捉目标物的信号。液相色谱使用的液体流动相流速范围通常在0.2到2.0mL/min.左右。质谱检测器通过大气压电离接口将液相色谱流出的液体流动相完全挥发后,并将目标物离子化以进行后续检测时,其离子化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标物的质谱信号的强度。离子化效率受液体流动相流速的影响较大。流速高时离子化效率较低、质谱信号较弱,相反流速低时离子化效率高、质谱信号较强。通常情况下大气压电离源最多只允许流速在0.8mL/min左右的液体进入质谱,当流速更高时,液体流动相挥发困难,离子化效率和质谱信号减弱明显。因此当液相色谱使用的流速大于0.8mL时,只能通过分流的方法使一定比例的液体进入质谱,剩余液体导入排废管中。从而就需要特定的分流装置在液体流动相进入质谱前对其进行分流。

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流液体流动相的装置。实际操作过程中,试验人员结合三通接口C和不同长度的管线进行分流,如图1所示。该方法采用工业分流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整流出线A和流出线B的不同长度调整分流的比例。线的长度越长液体流经该段管路的压力越大、流速约小。流速与管线长短呈负相关,如果流出线A和流出线B的长度比为1:2那么,液体流速比为2:1,进而达到按比例分流的目的。因此,现有技术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流液体流动相时,调整分流比例时需要经常调整流出管A和流出管B的长度比例,不方便根据所需比例及时调整,只能实现单一比例的分流功能。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满足多种液体流速比需求的液相色谱分流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不方便根据所需比例及时调整、只能实现单一比例的分流功能等问题的液相色谱分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包括中心五通机构,所述中心五通机构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质谱流出端、第一比例分流端、第二比例分流端和第三比例分流端,所述中心五通机构置于圆柱体内,在所述圆柱体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第二比例分流端和第三比例分流端的接口机构,所述接口机构由接口和两通构成,所述质谱流出端与质谱流出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一固定长度的第四流出管,所述两通的另一端连接堵头或接口,所述接口用于连接第四流出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经第一流出管连接至接口机构,所述第二比例分流端经第二流出管连接至接口机构,所述第三比例分流端经第三流出管连接至接口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出管与第四流出管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长度之比为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出管与第四流出管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长度之比为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流出管与第四流出管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长度之比为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流入端固定在所述圆柱体侧壁上,在液体流入端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液体流入管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质谱流出端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质谱流出管的接口。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①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无需更换管线即可实现分流,减少传统分流操作的繁琐步骤,分流流速比稳定、可靠,由于装置一体化集成,使分流管线等装置分布简洁、稳固,经久耐用;

②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三种不同比例的分流功能,适合多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工作,通用性强,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相色谱分流装置的液体流向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相色谱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中心五通机构 2圆柱体

3接口机构 4两通

5接口 6堵头

7液体流入管 8质谱流出管

9第一流出管 10第二流出管

11液体流入端 12质谱流出端

13第一比例分流端 14第二比例分流端

15第三比例分流端 16第三流出管

17第四流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液相色谱分流装置,包括中心五通机构1,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端口分为液体流入端11、质谱流出端12、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所述中心五通机构1置于圆柱体2内,在所述圆柱体2侧壁上装设有三个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的接口机构3,所述接口机构3由接口5和两通4构成,所述质谱流出端12与质谱流出管8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一固定长度的第四流出管17,所述两通4的另一端连接堵头6或接口5,所述接口5用于连接第四流出管17。所述第一比例分流端13经第一流出管9连接至接口机构3,所述第二比例分流端14经第二流出管10连接至接口机构3,所述第三比例分流端15经第三流出管16连接至接口机构3。

起到分流作用的第一流出管9、第二流出管10、第三流出管16,以及第四流出管17。分流的流入线和流出线均为液相色谱常用的内径0.13mm、外径1/16英寸的peek管,两通4也为peek材质、适合外径1/16英寸的peek管。接口5为peek接头,使本实用新型标准化结构设置,部件来源容易,易于制作,通用性强。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流出管9与第四流出管17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8长度之比为1:3。所述第二流出管10与第四流出管17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8长度之比为1:4。所述第三流出管16与第四流出管17的总长与所述质谱流出管8长度之比为1:1。所述液体流入端11固定在所述圆柱体2侧壁上,在液体流入端11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液体流入管7的接口5。所述质谱流出端12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质谱流出管8的接口5,有利于结构稳固。

上述包括3个比例的分流设计,质谱与分流到废液管的液体流速比例分别为1:1、1:2和1:3,相当于进入质谱流速为液相色谱总流速的1/2、1/3和1/4,可以满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所的分流的需要,液体流路示意图可参见图2。

【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圆柱体2的结构为半径为4cm圆柱体外壳。质谱流出管8直接与中心五通机构1相连,长度为45cm,质谱内部管线长度为45cm,因而相加得到90cm。第一流出管9、第二流出管10、第三流出管16的长度分别为4、19和64cm。长管线收纳于圆柱形外壳边缘。第四流出管17长度为26cm。

使用第一比例分流端13分流时,第二比例分流端14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的接口机构3上两通4均采用堵头6堵塞流路。第四流出管17与第一流出管9串联,总长度为30cm。与质谱流出管8比例为1:3。分流流速比为第四流出管17/质谱流出管8等于3:1,流入质谱的流速占比总流速1/4。

使用第二比例分流端14分流时,第一比例分流端13和第三比例分流端15均采用堵头6堵塞流路。第四流出管17与第二流出管10串联,总长度为45cm。与质谱流出管8比例为1:2。分流流速比为第四流出管17/质谱流出管8等于2:1,流入质谱的流速占比总流速1/3。

使用第三比例分流端15分流时,第一比例分流端13和第二比例分流端14均采用堵头堵塞流路。第四流出管17与第三流出管16串联,总长度为90cm。与质谱流出管8比例为1:1。分流流速比为第四流出管17/质谱流出管8等于1:1,流入质谱的流速占比总流速1/2。

当液相色谱液体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流动相进行分流。选择第一比例分流端13分流时、第一比例分流端13流速为0.75mL/min,进入质谱流速为0.25mL/min。选择第二比例分流端14分流时、第二比例分流端14流速为0.67mL/min,进入质谱流速为0.33mL/min。选择第三比例分流端15分流时、第三比例分流端15流速为0.5mL/min,进入质谱流速为0.5mL/min。以上进入质谱流速范围在0.25到0.5mL/min,适合质谱检测。

当液相色谱液体流动相流速为2.0mL/min时,使用本发明对流动相进行分流。选择第一比例分流端13分流时、第一比例分流端13流速为1.5mL/min,进入质谱流速为0.5mL/min。选择第二比例分流端14分流时、第二比例分流端14流速为1.34mL/min,进入质谱流速为0.66mL/min。以上流速范围在0.5到0.66mL/min,适合质谱检测。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无需更换管线即可实现分流,减少传统分流操作的繁琐步骤,分流流速比稳定、可靠,由于装置一体化集成,使分流管线等装置分布简洁、稳固,经久耐用。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三种不同比例的分流功能,适合多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工作,通用性强,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